在汉武帝时期,有这么一位非常传奇的人物,他从一个放羊的羊倌,最后升到了官至三公的御史大夫,他就是卜式。
话说正当汉匈战争打得最激烈的时候,朝廷收到了一位富人的捐款申请。当然了,对于这种积极为国家做贡献的行为,朝廷一定都会鼓励。但是这个人的捐赠行为却让汉武帝都匪夷所思,他竟然要把自己家产的一半全部都捐赠给国家。
这个出手大方的富人叫卜式,是河南人。当时的汉武帝觉得卜式出手这么大方,那他一定有自己的目的。于是汉武帝派人问卜式,你是想要当官?卜式说,俺从小放羊,不会当官,也不爱当官。侍者又问,那就是你有什么仇家,想让朝廷来为你主持公道?卜式说,俺平时与人无争,经常会借钱给别人,碰到品行不端的人,俺都会教他们从善,俺并没有什么可申冤的。
使者听到卜式这么说,也费解了。使者又问,那你这是为了什么呀?卜式说现在国家抗击匈奴,我认为没有什么事比这更大的了,只要我们这些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那么匈奴就可以被消灭了。
后来使者把卜式的话告诉了汉武帝,汉武帝听说了以后,他还是觉得很奇怪,于是汉武帝又把这事儿告诉了公孙弘,公孙弘说他事出反常,这个人他一定有什么不轨的想法,所以陛下您不要理他。
就这样,汉武帝就没有接受卜式的捐款申请。卜式捐款没有成功,后来他又回老家放羊了。要说这个卜式是怎么发家致富的,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成功人士的各种传奇故事,什么商战,人生的第一桶金等等等等。
但是卜式的致富之路可没那么复杂,他的致富就跟他的为人一样简单实在,脚踏实地。
正所谓360行,行行出状元。卜式从小就是一个放羊的,他放羊放的时间长了,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牧羊本领,后来他就是靠着牧羊发家致富。卜式有一个弟弟,弟弟长大了以后,分家的时候,卜式把自己的田宅家产都给了他弟弟,然后他只带走了上百只羊,钻进了深山老林。
卜式在深山老林里面一呆就是十几年,后来卜式出来的时候,曾经的上百只羊一下繁衍成了上千,他把羊一卖,一下子就发家致富了。而他弟弟把哥哥留给自己的钱都败光了,然后卜式又给了他弟弟不少的钱。
到了汉朝跟匈奴战争的中后期,因为长时间的战争,朝廷的国库都已经被打空了,后来浑邪王带着4万匈奴投降了汉朝,汉武帝为了安置他们,这一下又费了不少的钱。
再然后到了第二年,山东发生了一场很大的水灾,这一场大天灾下来,天底下一下出现了70多万流民。当时汉武帝发动了所有郡国的仓库来拯救,但粮食根本不够用。
同时汉武帝又号召官员、富人以及百姓的捐款,但还是不够。后来朝廷只得把这些流民迁徙到了关中以西的一些地方。
等汉武帝查看捐款人员名单的时候,汉武帝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卜式,钱20万。汉武帝想起来就是这个卜式,他之前要把一半的家产捐给国家来着。像卜士这样的人,必须得立为百姓学习的榜样。
在当时,汉朝大多数的富人都隐匿家产,目的就是为了偷税避税,而唯独这个卜式,他就特别的想资助国家,于是汉武帝先赏赐了他400名差役,但被卜式给退了。
后来汉武帝又打算给他封官进爵,而且还赏赐了他十顷地。等卜式见到了汉武帝以后,卜式他还是那句话,我不想当官,我就会放羊。汉武帝无奈的说,我的上林苑中有羊,我想让先生去那里放牧。
后来卜式同意了,虽然卜式在上林苑当了郎官,但他的行头还是跟以前一样,身穿布衣,脚踩草鞋。一年多以后,上林苑的羊被卜式养得膘肥体壮,汉武帝看见了这些羊,对卜式一顿夸赞。
卜式说放羊就跟治民一样,让他们按时起居,碰到害群之羊就把他给踢出去。汉武帝一听这话,卜式竟然用最简洁朴素的话道出了其中最深奥的真理,既然卜式这么说,那你试一试治民吧。
刚开始,汉武帝先是让他当了一个县令。没想到,卜式简直就是实干兴邦的典范,没什么花里胡哨的,他连续当了两个地方的县令,政绩都是最好的。
后来卜式被升为了齐国的国相。到了公元前112年,南越国的吕嘉叛乱,卜式知道了以后,他的爱国热血又涌上心头了。卜式给汉武帝上书:臣听说主上受到耻辱,那臣子也不苟活,要是国家遇到了危险,即使是最笨的人,那也应该出钱出力,这是我们强国的尊严,臣愿意带上自己的儿子和齐国的战士请战,直到战死尽忠。
汉武帝看了这些很是感动,他给了卜式很高的评价。后来卜式被赐为关内侯,拜为御史大夫。但是他在位没有多久,就跟汉武帝在财政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因此汉武帝就开始疏远他了,最后卜式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