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班固称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表现出其严重的正统思维

班固称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表现出其严重的正统思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讲不完故事 访问量:2023 更新时间:2024/2/29 18:37:58

班固《汉书》称司马迁:“自古书契之作而有史官,其载籍博矣。至孔氏撰之,上断唐,下迄秦缪。唐虞以前虽有遗文,其语不经,故言黄帝颛顼之事未可明也。及孔子因鲁史记而作《春秋》,而左丘明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又撰异同为《国语》。又有《世本》,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祖世所出。春秋之后,七国并争,秦兼诸侯,有《战国策》。汉兴伐秦定天下,有《楚汉春秋》。故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迄于天汉。其言秦汉,详矣。至于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梧。亦其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以勤矣。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乌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之伦。夫唯《大雅》‘既明且哲,能保其身’,难矣哉!”

这番话中,班固指责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这句话体现出司马迁和班固两个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历史学家的史学观点。

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因过去与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狱中,事在和帝永元四年(92年)。一属西汉,一属东汉,相去近二百年。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其实它们间隔了180年的距离。

《史记》和《汉书》一为私人著作,另一书稿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司马迁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经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况且《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两位作家的个性癖好不同,也使他们取材行文之间,有相当的出入。然则征和三年(前90年)和永元二年(90年),中国的作家和思想家所处的环境已有大幅度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关键,在于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斥百家,独尊儒术。其实汉朝立国行杂霸之制,有法家思想,文景之际,施政又有道家精神,董仲舒自己的著作,还参和着阴阳五行的万分涉及灾异。总之整个汉代思想,是一种有选择性的大综合,早经中外学者阐释。在这里要特别强调指出的,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规思想,这有他自己的言辞为证。他曾对汉武帝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异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纪统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这段话否定学术的独立性,坦白地承认提倡学术,旨在支持当今政权。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这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他读书不受这政策的影响。而班固年轻时“正规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基础。况且后汉创业之主光武帝刘秀自己就曾为太学生,第二个皇帝明帝刘庄更以学者自居,曾在辟雍(大礼堂)讲《尚书》。第三个皇帝章帝刘炟亲自在白虎观制定五经异同,班固也在列。在这种政权领导下的环境里著书,就难脱离国家所定标准的束缚了。

司马迁

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可是今日一打开《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即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他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说是归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

《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若无人,已近于董仲舒所说的“邪辟”。并且项羽是汉高祖刘邦的死对头,而《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若在后代必称“项酋”“伪楚”,而“本纪”只能降格为“载记”)。文中又把项羽写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角色,其英雄末路,令人怜惜。与之相较,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而司马迁形容吕后残虐戚夫人,以致她亲生的儿子孝惠帝指斥她“此非人所为”。班固作《汉书》时,有关刘邦的一段,还大致采取司马迁的材料。但是他的《高后纪》则隐恶扬善,对戚夫人事一字不提,而只在书末《外戚传》内叙及。

《史记》除了《刺客列传》之外,还有《滑稽列传》、《日者列传》和《龟策列传》。可谓涉及九流三教,有呈现整个社会之剖面的样子。班固书里虽有《东方朔传》,却不再缕列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资料。

司马迁借着《货殖列传》发挥他个人的私利观。“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他又说:“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而且从他看来,贫穷是耻。“若至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时无以祭祀进食,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惭耻,则无所比矣!”迟至今日两千多年之后,很多受过教育的中国人或敢心里如此想,恐怕不会有很多人嘴里能如此说。

也因其如此,司马迁就受到班固的指责。《汉书》里就有《司马迁传》,内中批评他“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

班固

这些地方还不足十分地表现班固的正统思想,最使人们看出他的作品在历史上是属于“罢斥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产物者,乃是《汉书·古今人表》。这表里列有古人1931人,包括传奇式的人物如女娲有巢氏,《论语》中有名的孔门弟子,《春秋》中的国君等,至于秦亡为止。而由作史者“显善昭恶”的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内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仲尼之外即再无圣人,虽孟子只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申子、墨翟、韩非都属“中上”,与孙膑、白起一流。刺客荆轲则为中中,和孟尝君、吕不韦同品。而“下下愚人”里既有蚩尤共工、三苗,也有倾国倾城的褒姒和妲己。秦始皇虽焚书坑儒,班固只贬之为中下,因为他下面还有二世胡亥列入“下中”,宦官赵高列入“下下”。

除非作者束发受教以来,就先培养了一段“常经”和“异道”的观念,决难如此只凭古书里一句一段的叙述即能将这么多的人物列表区分其品格,有如衡量其材之长短。

因此也可以推想世俗观念中的儒家的拘泥,并不一定是孔子和他门徒的真性格。多方面那些呆板的型式,还是后人之所造作,其目的在维持文官集团的紧凑。总算还是中国读书人的运气好,得有太史公司马迁在兰台令班固之前写作,否则没有《史记》,径由《汉书》开二十三史之端,中国史学的传统,必更趋向“文以载道”的方针,更缺乏“百家殊方”的真实性和生动活泼了。

标签: 司马迁班固史记汉书董仲舒孔子

更多文章

  • 班固其人其事,以及是何时定稿《汉书》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班固,汉书,史记,汉明帝,司马迁,窦宪

    班彪于54年东汉建武三十年去世时,班固(32年-92年)年仅22岁。史书载:班固“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后汉书·班固传》)即,班固在扶风乡里独立治《汉书》约8年之后,大约是在东汉明帝刘庄

  • 班固以德论"文" 彰显文士道义与文学的社会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中新社华舆标签:班固,汉书,孔子,文士,诗人,东汉,汉朝,司马迁,董仲舒,司马相如,历史学家,儒家思想

    班固论“文”的文字,既见于《汉书》等专书,又见于《离骚赞序》《两都赋序》等文章。在《汉书》中,班固虽然还没有专门列“文苑传”,但从其《叙传》可见,他为一些人物立传,目的就在于文学的贡献。同样是为司马相如作传,而且班书之传基本照抄迁史,甚至赞语亦近似,但其作意却似同而有异。《史记·太史公自序》称:“子

  • 生性仁厚的汉文帝刘恒,为何要杀死母亲薄姬唯一的弟弟薄昭?

    历史解密编辑:乡野的小宋标签:刘恒,薄昭,薄姬,周勃,皇帝,汉朝,汉文帝,中国古文献

    薄昭会死,是刘恒纵容的结果,也是自己作死的结果。薄昭,文帝之母薄姬唯一的弟弟。前196年,刘恒前往代地时,薄昭随其入代地。对于文帝而言,薄昭最大的功绩,无疑就是从龙之功。前180年,诸吕之乱爆发,由吕雉扶持上位的汉少帝刘弘被忠于汉室的大臣所废,周勃、陈平等人欲立远在代地,素有贤名的刘恒为帝。而被推举

  • 薄昭身为国舅却杀死汉文帝的使者,汉文帝便让群臣到其府上哭丧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刘恒,薄昭,刘邦,薄太后,周勃,薄姬,汉文帝,军事政策,国防政策,军事制度

    汉文帝刘恒登基以来实行无为而治,开创了文景之治,素来以宽厚仁慈、躬俭省约著称,但他却逼着自己唯一的舅舅、薄姬的弟弟薄昭自杀。虽说薄昭该死,但汉文帝的做法也并非完美,可以这样说:于理合理,于情无情,本可避免,却已纵容。下面就来好好说说这件事。汉文帝刘恒是比较幸运的一位皇帝,他是汉高帝刘邦的第四子,原本

  • 汉文帝想要处死亲舅舅薄昭,随即想出一怪招:“生祭”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讲不完故事标签:刘恒,薄昭,皇帝,薄太后,吕雉,周勃,汉文帝,中国古文献,国防政策,汉朝

    居功该不该自傲呢?现代社会倒是无妨,可古代封建社会,却十分容易引起上位者的仇视。尤其是不加收敛之后,甚至可能祸及己身。汉文帝的亲舅舅薄昭,便是如此,因为曾经的功劳,导致汉文帝最终命其自尽,虽然薄昭硬着头皮不答应,却还是被汉文帝的怪招“生祭”,给活生生逼死了。薄昭的功过薄昭是如何为汉文帝立功的呢?这还

  • 曹操曾祖父的名字叫曹节还是曹萌?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曹操,曹节,曹萌,王献之,三国志,王羲之

    曹操的身世历来是一个迷。有说法说曹操是西汉名将曹参的后代。这种说法有点找个古代名人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嫌疑;还有一种说法,曹操本来是夏侯家的人,所以曹操起兵的时候得到夏侯家的大力支持。按照现有的条件来说,曹操的父亲叫做曹嵩,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只是陈寿在作《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

  • 三家争雄:曹节册立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陈有六点半标签:曹操,张鲁,献帝,荀彧,张郃,汉朝,司马懿,夏侯渊,三家争雄,曹节(宦官)

    华歆弑了伏皇后,并戮伏氏家族,然后,复报曹操,曹操当然心喜,录为首功,寻且表荐华歆为军师。说起华歆履历,本来是有些名望,曾与北海人管宁、邴原,为同学友,时号三人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但华歆佯为高尚,阴实贪惏。管宁尝在园种蔬,锄地见金,掉头不顾,华歆却在旁拾视,然后掷下。管宁见华

  • 汉朝的最后一任皇后——曹皇后 曹节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曹节,曹皇后,汉献帝,刘协,曹丕,献帝

    汉末时期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汉献帝刘协成为了他争霸天下的一枚重要筹码,为了巩固与汉献帝之间的关系曹操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了刘协,而我们今天的主角“献穆皇后”曹节就是曹操这三个女儿之一。先前我们也讲过曹操的一共有七个女儿,可以考证的有六个,而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只有三个,也就是嫁给汉献帝这三位。曹节在历史

  • 曹操的曾祖父——曹节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曹操,太监,曹腾,曹魏,诗人,三国,汉灵帝,曹节(宦官)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曹操的曾祖父——曹节。大家听到这个名字应该都有些熟悉,在游戏中和历史上这个名字也都在三国中出现过,但并不是以曹操曾祖父的身份而是以曹操女儿的身份出现。不错历史上曹操几个亲生女儿中的献穆皇后就叫做曹节。因为重名这个原因后来的学者们认为曹操的曾祖父可能是叫曹萌。曹节,字元伟,沛国人也就

  • 文化石家庄|探访省级文保单位栾城区柴武

    历史解密编辑:掌中石家庄标签:柴武,栾城区,栾城,刘邦,韩王信,玄奘

    日渐浓盛的光影和葱茏浓密的绿荫预示着夏日的来临,在栾城区柴武台公园的广场上,游人或三三两两散步,或在广场旁的戏台乘凉,走过广场,两边水塘里碧绿的荷叶亭亭玉立,甬道两旁的石像仿佛在诉说着栾城传统的风俗习惯。拾级而上,走到公园东部,来到柴武台遗址,微风习习,飞檐斗拱。2008年10月,这里被列为第五批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