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被地主刘德拒绝给地埋葬亲人,朱元璋当皇帝后,如何对待刘德

曾被地主刘德拒绝给地埋葬亲人,朱元璋当皇帝后,如何对待刘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斯基栀子 访问量:2001 更新时间:2024/1/16 13:23:22

|观景说史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上,总有一些很励志的故事发生,激励着多少人继续前进。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书写了一个传奇,他从一个最卑微的草根贫民,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童年时期的一段难忘经历,让他看透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他的心智得到了快速的成长。

早年命运坎坷的朱元璋

朱元璋本名朱重八,出生在今安徽凤阳的一个穷苦家庭。因家里贫穷,父母只是地主家的佃户,所以小时候的朱元璋就给那户地主家放牛,以贴补家用。

《明史·卷一·本纪第一》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里人刘继祖与之地,乃克葬,即凤阳陵也。

本来,这种平静的生活会一直这样下去,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1343年,朱元璋的家乡凤阳发生了大旱灾,第二年又发生了蝗灾和瘟疫。这场瘟疫,让朱元璋的父母以及大哥先后离开了人世。逝者已逝,入土为安。

但这件事却让朱元璋犯愁了,因为他家穷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土地。思来想去后,他决定去祈求刘德能够好心赏给他一块仅供埋葬父母的土地。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却遭到了刘德的拒绝。面对朱元璋的苦苦相求,刘德十分生气,不仅对朱元璋恶语相还把他赶出了家门。

《皇陵碑》中写道:“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肴浆!”

朱元璋在地主刘德家碰壁后,就到处去问人施舍一小块地给他埋葬亲人,但都没人理他。邻居刘继祖看到少年朱元璋的孝心甚是感动,就主动给了一块地给他埋葬亲人。由于家穷,朱元璋埋葬亲人时,连棺椁都没有,只好找几件破衣服包裹着尸体,草草把父母埋葬在了刘家的土地上。刘继祖的一个善举给他的子孙后代带来了荣华富贵。

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到开国皇帝,他是如何对待地主刘德的?

朱元璋在埋葬亲人后,与二哥、大嫂等人分开,各自逃生,吃了不少苦。他当过乞丐,做过和尚,甚至还差点饿死过,也辛亏朱元璋是有天命之人,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汤”救了他的命。

后来朱元璋征战多年,成为了大明朝的开国皇帝。称帝后的朱元璋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曾经用大白话给家乡的父老写过一道圣旨,就是怕家乡的老百姓听不懂。在朱元璋忙完手头的事情后,他决定要回家乡去看看!

在朱元璋回乡的路上,家乡的百姓们自觉地在路两边迎接圣驾,但其中有个人却感到自己大祸临头了,畏畏缩缩的样子,这和旁边兴高采烈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人就是曾经拒绝给地给朱元璋埋葬亲人的地主刘德。

刘德听说朱元璋回乡,想起他曾经对朱元璋做过的事情,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时要是把地给朱元璋,现在还能得到些赏赐,但现在别说赏赐了,搞不好还会掉脑袋,但是他却又不敢不来迎接。

朱元璋看到了人群中的刘德,但是却没有去惩罚刘德,反而对他说了一句话:

“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知今日为天子耶?”

意思就是说,你刘德当初所作所为也是人之常情,而且我当初那么穷,你怎么能看得出来我以后能当皇帝呢?朱元璋不但没有惩罚刘德,还赏赐了他30顷良田,并且免除了刘德十年的赋税和徭役!

“杀人如麻”的朱元璋为何要轻易放过刘德呢?

朱元璋给很多人的印象就是杀人如麻。那么就这样轻易的放过刘德了呢,而且不光不惩罚还赏赐了田地,减免了赋税,这让很多人都无法理解。

其实这也好理解,一方面因为年代太过久远了,朱元璋毕竟不是当年的朱重八了,他的人生境界也不一样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就放过了刘德,不然朱元璋也不会说,“尔之所为,亦恒情耳!”

另一方面,朱元璋现在是九五之尊的皇帝,需要在人民群众当中树立一个全新的形象,让全天下的百姓们都看看,如今的天子是一个开明圣贤,爱民如子的好皇帝,不再是当初的放牛娃。

结束语:

朱元璋没有杀刘德反而赏赐他的事情很快也就被传了出去,大家纷纷对朱元璋处理这件事点赞,朱元璋此举得到了天下老百姓的拥护。以朱元璋现在的地位,杀死刘德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但是杀了他又能换来什么呢?只会让人觉得朱元璋心胸狭隘。

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撑船。更何况,朱元璋还是一个掌握天下生杀大权的皇帝,这点度量他还是该有的!如果朱元璋回乡时,只是一个将军,那么他会放过地主刘德吗?你们认为会怎么样?

更多文章

  •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 做客颍淮大讲堂·卫生分讲堂

    历史解密编辑:最美颍淮标签:医疗,颍淮大讲堂,卫生分讲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刘德培(医学分子生物学家)

    5月14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做客颍淮大讲堂·卫生分讲堂,围绕“提升乡村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开展专题学术报告。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都凤仁及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各县市区卫生健康系统相关负责人、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医疗机构负责人、临床医护工作者代表等500余人共同聆听了讲座。市政

  • 息检荣光⑦│平凡岗位的不平凡事——刘德霞

    历史解密编辑:鲁班折纸课标签:平凡,律师,文书,刘德霞,承办人,检察官,典型案例

    学无止境,炼成业务“小能手”她以认真细致、严谨负责的工作精神,做好每一项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她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做好繁杂而平凡的业务工作。作为案管办一般一员,她重视阅读、勤学敏思。在她的办公桌上,始终摆放着新制度、新规定、新条例、新流程,一旦手头的工作告一段落,她都会利用工作间隙翻一翻、学

  • 朱元璋给地主刘德放了15年牛,他称帝后衣锦还乡,是如何对刘德的

    历史解密编辑:复意回觅标签:朱元璋,刘德,地主,韩信,清河公主

    其实,并不是所有权贵生来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他们早年命运多舛、磨难重重。在他们落魄困窘之时,也有人会向其伸出援手,予以帮助。于他们而言,这种帮助也许是滴水之恩,也可能是雪中送炭,于其中许多人来说,他们都会在飞黄腾达之时涌泉相报。在历史上,这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故事并不在少数。比如,韩信早年生活十分

  • 儿时朱元璋给地主刘德放牛被欺负,他成为皇帝后,刘德下场啥样?

    历史解密编辑:拍客探德州标签:地主,元朝,明朝,张士诚,小说家,刘德(河间王),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一生经历了很多事情,也曾经历过一段艰难时期。能加入红巾军,最终成为一国之君,实属不易,可见他确实是个人才。我们都知道,在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的生活环境很差。为了有一口饭吃,他曾为地主一家放牛。既然说到放牛,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刘德,他曾经对朱元璋很苛刻,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这个人会怎么样呢?元

  • 朱元璋向地主刘德借地葬父被羞辱,他成皇帝后,如何对待刘德?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朱元璋,刘德,皇帝,刘伯温,徐达

    朱元璋是位传奇皇帝,他从放牛娃到和尚,从和尚到乞丐,从乞丐到皇帝,书写的是动人曲折的传奇故事。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因为在叔伯兄弟中排名第八,所以本名朱重八。他自幼家贫,其父朱五四靠租种地主刘德家的地为生。朱元璋年少时,也靠给刘德家放牛,赚点口粮。在民间传说中,朱元璋放牛时发生了很多奇闻趣事。相传,一

  • 朱元璋曾给地主刘德放牛,他称帝后回了趟老家,是如何对刘德的?

    历史解密编辑:吴刚故事汇标签:地主,元朝,明朝,小说家,刘德(河间王),开国皇帝朱元璋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一直到清朝。中国一共建立了83个朝代,有408位皇帝。其中,有一位皇帝最为特殊。他出身最低,曾经当过乞丐。那个时候,他终于成为了一个国家的开国君主。这个人就是朱元璋。朱元璋生于文宗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10月21日)九月十八

  • 夜雨丨刘德:秋韵(歌词)

    历史解密编辑:上游新闻标签:刘德,秋韵,晚风,骤雨,心雨

    秋 韵(歌词)刘德总有一丝心雨在秋光中荡漾总有一股清泉在碧翠中流淌当窗外的菊香在晚风中徜徉蝉声渐息竹林旁总有一句情话回响在耳旁总有一段时光在心中流淌当微微的烛光剪出思念的脸庞骤雨初歇秋池涨秋风起一夜凉转眼遍地落叶黄水易寒情未殇思念随雁飞南方

  • 小时候朱元璋给地主刘德放牛,他当皇帝后返乡,刘德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朱元璋,刘德,皇帝,元朝,明朝

    “太祖胸中涌自豪,长虹弯月运文韬。襟怀草莽英雄气,欲与天公试比高!”很明显这是一首称赞帝王英雄气概的诗,而能被称得上“草莽英雄气”的“太祖”也只有我们所熟知的“和尚皇帝”朱元璋了!穷人家的孩子朱重八元朝末年,元惠宗怠于政事、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为了治理泛滥的黄河又加重徭役兵器,民族等级和阶级矛盾分

  • 夜雨丨刘德奉:竹院院

    历史解密编辑:上游新闻标签:刘德,桃花,红苕,竹院,果树

    竹院院刘德奉我这里所说的竹院院,是指小时候农村老家用竹子编扎起来,防止鸡、鸭、猪、狗等进入,以防损坏蔬菜、包谷、小麦等庄稼的竹栅栏。但农村人习惯的把他叫竹院院。我家的竹院院就在家的门前,就在地坝的边上,长约八十余米,围了两边,形成一个七字型,长的一边与房屋平行。另两边,一边是水田,不用栏。一边是邻家

  • 朱元璋曾给地主刘德放牛,他成为皇帝衣锦还乡后,刘德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妈耶冯宝宝标签:朱元璋,刘德,刘邦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曾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旷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古往今来能有一番作为之人不仅拥有睿智的头脑还具有广阔的心胸与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度。这个道理我们从历史长河中很多事件或人物的身上都可见一斑。最著名的要数汉高祖刘邦与明太祖朱元璋。汉高祖刘邦平民出生,自幼虽然家境贫寒,但他豁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