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国内乱频仍,长期边缘化,为何晋文公即位仅四年就称霸天下?

晋国内乱频仍,长期边缘化,为何晋文公即位仅四年就称霸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乐享盖生活 访问量:4273 更新时间:2024/2/29 18:46:20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晋文公篇(19)

主笔:闲乐生

城濮大战,最终以晋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此战,不可一世的楚军几乎全军覆没,只有楚中军的若敖六卒在楚帅成得臣的刻意保护下才得以保全大部,而晋军损失极小,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胜。在这场战役中,晋国君臣团结,上下一心,政治、外交、军事三管齐下,层层设计,步步料敌机先,前后左右,来路去路,针细密线,纹丝和缝,无不一一算到,这就像是下棋一般,谁能算的步数越多,谁的段数也就越高,而成得臣空有一身勇力和精卒,可惜不会算子,就算再多给他几个车马炮,他也只是个业余选手,怎么下得过晋文公这个象棋职业九段。

当然,文公的象棋下得再厉害,没有好棋子,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亏的是先轸狐偃赵衰栾枝胥臣这些个好用的文棋武子,晋文才能得心应手,越下越精,不过我们最后还是来稍微盘点一下这盘好棋吧,跟古人学学人家是怎么下棋的,也好提高一下我们自己的棋艺:

1.帮手: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有了好帮手,做什么事情都事半功倍,当然,帮手也不能乱选,好帮手能帮你加分,坏帮手却只能越帮越忙,给你添乱。晋文公就选对了帮手,齐国、秦国,哪一个都不是吃闲饭的主;可是你看看楚国选的帮手:郑、许、陈、蔡!这里面也就郑国有一点实力,其他三个,都是上不了台面的小国,忙一点没帮上,乱倒是捣了不少,这做事情老有人在旁边添乱,你就是能力再强也干不好活呀,还不如自己单枪匹马一个人干呢,大不了加加班就是。

2.人际关系:找到了好帮手,人家不肯帮你,那你还是白搭。晋文公就是得了人缘好这个便宜,从前流亡诸国的时候,就在齐、秦那里跟人家搞好了关系,称兄道弟的,有了事情别人自然会来帮你。所以说晋文公人家的人际关系搞得好,他讲义气啊:宋国人被楚国人揍了,他二话没说就跑来帮忙打架了,宋国人见他仗义,就来给他送礼,他也不要,转手就给了齐国人和秦国人,既卖了人情又赚了名声,自己还一个子儿没花,晋文公做人那可是做成精了。还有,要做好人际关系还要懂得“变通”,当初晋文公流亡国外时曹国人和卫国人对他可以叫一个差劲了吧,又是驱赶又是偷看人家洗澡的,没品透了!所以晋文公找机会狠狠地揍了他们一顿,两方的关系可谓坏到了极点,可是真要和楚国人开打的时候,晋文公又一改常态,把曹卫的土地还给了他们,目的就是为了不让曹国人和卫国人站在楚国人一边。为了晋国的霸业,晋文公可以把个人恩怨抛在一旁,他既可以跟楚王这个从前的朋友反目为仇,也可以跟曹卫这个从前的敌人称兄道弟,有一句话说得好,“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敌人,也没有真正的朋友”,这才是“变通”的最高境界!

3.用人:一个好剑客,一定能把他的宝剑使得出神入化;一个好屠夫,一定能把屠刀耍得游刃有余;一个好作者,一定能把文字用的生动精辟;同样的,一个好领导,一定要懂得用人,古往今来所有出色的政治家,无不对人性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赏罚分明,知人善任,这样才能上下一心,发挥出所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曹君不懂得用忠贞贤德的僖负羁,最后身败名裂;楚王错用了刚愎自用的成得臣,最后丧师辱国;而文公在十九年的流亡生活中和他的一干文臣武将朝夕相处患难与共,谁能参谋,谁能任事,谁能打仗,他都一清二楚了如指掌:

(1)先轸:如果说晋文公是汉高祖刘邦,那么先轸就是他的韩信。行军打仗,克敌制胜,先轸说自己第二,春秋没有人敢自称第一,在中国的历史上,先轸是第一个拿战争当一门学问,当一门艺术来研究的人:迂回,惑敌,阻击,埋伏,战术层出不穷;围点打援,诱敌深入,避强击弱,各个击破,战略精彩纷呈。(什么反间计,心理战,围魏救赵,田忌赛马,这些个经典的兵法其实全都是人家先轸玩剩下的)有这样百年难得一遇的军事天才,晋军怎么能不招招领先,每战必胜呢?成得臣碰上了这么可怕的一个对手,输了也可以理解,换了谁,那也讨不了好去。

(2)狐偃:如果说晋文公是汉高祖刘邦,那么狐偃就是他的张良。狐偃性格上虽然稍嫌冒进,但每逢大事,却总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晋文公亲秦、勤王、救宋、退避三舍这些最为关键的大政方针,无不是在征求了狐偃的建议后实施的。另外,狐偃乖巧机灵,善于言辞,但统筹全局能力较差,所以晋文公把他当成自己的智囊,用于出谋划策,而没有让他统率全军,就是这个意思。

(3)赵衰:如果说晋文公是汉高祖刘邦,那么赵衰就是他的萧何。论打仗,他比不过先轸;论韬略,他比不过狐偃;但是他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谦恭有礼,忠厚仁义,他是文公最信任的一个人,也是和其他大臣最亲近的一个人,这样的人往往能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担任一个润滑剂的作用,帮大家协调关系,缓和矛盾,别看这种人不起眼,他们却是一个团队中最为不可或缺的人物。所以当晋文公初建三军的时候,赵衰说什么都不肯担任将佐,而是让给其他更有才能的人;他的这些个事迹,是不是可以跟箫何月下追韩信媲美呢?另外,赵衰精通诗经,文化水平也很突出,所以晋文公把他当成自己的心腹,负责晋军的军纪执法,并让他奉礼应对,处理晋国的外交事务,而没有让他参与城濮之战的指挥决策,这也是晋文公知人善任的又一个明证。

(4)栾枝胥臣:这两个人才都是赵衰推荐的,根据赵衰对他们的称赞,栾枝贞慎,胥臣多闻,从城濮之战他们的表现来看,确实所赞无差:栾枝虽然没有跟着晋文公一起流亡,但是他对晋国的忠诚,绝对无可怀疑,当晋文公流亡在秦的时候,正是他甘当内应,坚定地站在了文公的一边,为文公的复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城濮之战中,他又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坚守阵地,为全歼楚师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胥臣知识渊博,涉猎甚广,估计在动物学方面也有过深入地研究,在战马身上披虎皮,这样的绝招恐怕也只有他这样见闻广博的大学者才能想得出来。晋文公让他们独当一面,最后在城濮之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见凡是大功,断非一人可立,各种各样的人才都是有用的。

这些人在文公的领导下,各安其位,各展其谋,整个晋国就像一个巨大而精密的科研仪器,运转的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反观楚国,四大家族争权夺利,关键时刻楚王又和主帅成得臣意见分歧,整个楚国就像一个破旧不堪的大卡车,虽然马力强大,但是部件磨损,上下脱节,稍微一碰,就得分崩离析,溃不成车;所以说楚国的失败其实在楚军离开宋国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城濮一战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4.经历。所有成大事的人,都有过超乎常人的经历。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王朝,都是开国之君最为雄才大略,而之后的皇帝,养尊处优,不识民间劳苦,更不知创业艰难,所以不是昏庸无能,就是暴戾无常,一蟹不如一蟹,等到国力耗尽,只有兵败亡国这么一个下场。晋文公虽然不是一个开国之君,但他经历过的艰难险阻,颠沛流离,绝对不会比任何一个开国之君少;他本是贵公子出身,却先后遭遇晋献公、晋惠公追杀,被迫流亡国外十九年,前后游历八国,挨过饿,受过辱,尝尽了世态炎凉,所以楚成王说他“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长期的流亡生活,不仅丰富了晋文公的阅历,也充实了他的知识,增长了他的见闻,提升了他的才干,磨练了他的意志,最终使他具有了同时代其他诸侯所没有的素养,这对一个政治家而言,是最宝贵的一笔财富。事实上,所有见过晋文公的人,都对他的个人魅力,给予过极高的评价。

宋国司马公孙固说他:晋文公好善不厌,从年长到年幼的,他都能以礼相待。

楚成王也说他:志向远大而生活俭朴,言辞文雅而合乎礼仪;豁达而有文采,处于困境而不急不躁,不卑不亢。

晋国贤臣叔向则说他:好学不贰,而守志弥笃。

另外,在流亡的十九年中,晋文公目睹了叱咤风、不可一世的齐桓公是如何任用奸佞、错误安排身后事,从而导致齐国霸业土崩瓦解;所以他回到晋国后远离奸佞、举贤任能,晋国得以大治;他还目睹了雄心勃勃的宋襄公,是如何死守仁义不知变通而败师身亡;所以他总结了宋国的经验教训,仁义诡道双管齐下,灵活运用,与时俱进,以能达到实际的战略目标为最终目的,而不是死抠仁义两个字不知道变通。晋国位于山西,处华夏边缘,与中原列国交往并不密切,而晋文公君臣却在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涯中,与齐秦宋等大国搞好了关系,并在楚、曹、卫、郑等国了解了对手很多情况,这些都使晋国在中原刷了很多存在感,也使得晋国君臣成为了天下最了解国际关系的专家团,这对晋军在城濮之战中取得胜利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晋文公即位之前,晋惠公自私自利,诛杀异己,内不能安国,外屡屡受制于秦国,政局混乱动荡,国人期望英明新君的出现,晋文公在此情境中复国称霸,正当其时。

总之,以上四点,便是晋文公即位仅四年便能称霸天下的原因,原来这一切都是长期聚集的能量,一旦爆发,能不猛且烈乎?

更多文章

  • 艺术 | 沉浸式全息剧《遇见·楚庄王》亮相湖北省博物馆——文博阵地讲好中华故事的

    历史解密编辑:文旅中国标签:文博,文物,艺术,编钟,全息剧,习近平,遇见·楚庄王,湖北省博物馆

    沉浸式全息剧《遇见·楚庄王》剧照(制作方供图)涅槃重生的凤凰从头顶飞越,恢宏精美的编钟在空中盘旋奏响,如幕布般密集的箭雨在眼前穿过……日前,沉浸式全息剧《遇见·楚庄王》在湖北省博物馆西馆小火神全息剧场上演。全息是基于将模拟场景与虚拟影像叠加到一起,结合智能音响、灯光系统等元素,演绎一个可复原故事本身

  • 楚庄王后裔打造楚文化品牌助推乡村振兴,带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楚天视野标签:旅游业,楚文化,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旅游产业,楚庄王后裔

    2023年5月18日,武汉海山集团董事局主席严邦山先生、湖北大学教授美院原院长严家宽先生、鄂州市百节龙博物馆、临空区博物馆馆长严基树先生、鄂州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鄂州市影视家协会副主席严泽宏一行赴荆州开展文化调研活动。在荆州温德姆酒店举行文化交流座谈会,座谈会由东道主湖北亚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 晋国:楚叔之孙倗,楚庄王铭文可证倗即庄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楚庄王,晋国,李零,王子午,楚王,铭文

    当今的历史考古学者,对部分先秦历史及考古问题,多是人云亦云。没有发现能力也就罢了,连基本的判断力也没有,那就别搞研究了,不然只会误人。被当今考古专家判定为随国叶家山姬姓曾侯墓是东西向,淅川春秋楚墓也是东西向,并且都存在鼎数严重超标现象。淅川楚墓有被毁迹象,山西曲沃羊舌村晋墓也被毁(挖祖坟是对敌人最毒

  • 他战败了强大的楚庄王,堪称一代名君,为何掉厕所淹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春来花自青香x标签:秦国,左传,宦官,皇帝,先秦,周朝,楚庄王,晋景公,烽火戏诸侯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掉进茅坑淹死的皇帝,并不是皇帝,而是国王。他就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国君晋景公。晋景公是晋文公的孙子,也算是一代明君。雄心勃勃的晋景公常常发动战争,主要是与楚国之间的争霸。当时楚庄王是天下霸主,军队实力异常强大。可晋景公表示不行这个邪,一路杀到楚国境内,结束楚国称霸的局面。这么一位优秀

  • 民间故事:养由基庆功宴被诬,楚庄王断缨缢美妃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楚庄王,养由基,庄王,神箭手

    在灏水和溠水汇合的地方,人称“浮缨河”,说起来还有传奇故事。第一个说法是,当年这里曾有宋朝皇帝逃难路过,在这里洗过脚,头上的帽子落在河里,只留一缕帽缨露出水面,由此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更为离奇,说这条河与春秋时期的神箭手养由基有关。话说当年楚国出了个家贼,名叫斗越椒,这个人野心勃勃,一心想取代楚庄王

  • 楚国两度重赂郑国求和,东南多一大敌,全拜楚庄王这位弟弟所赐!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楚国,楚庄王,郑国,吴国,齐国,子重

    公元前589年,因为晋国成功地会盟卫国、鲁国、曹国,在鞍之战中大败齐国,楚共王决心要讨伐鲁国。在楚国出师之前,楚令尹子重对楚共王说:“国君您还小,群臣又不如旧时大夫贤能,军队一定要多才行。《诗经》有言:‘贤才人多势众,文王得以安宁’连文王都得倚多为胜,可况我辈?而且先君庄王曾嘱咐:‘德行不足又要征

  • 歌剧《楚庄王》二改二演圆满收官,“庄王”秦德松:曾以为自己会离开这个舞台,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历史解密编辑:极目新闻标签:歌剧,首演,楚庄王,秦德松,洪湖赤卫队

    极目新闻首席记者 张聪摄影记者 萧颢通讯员 黄影日前,在经历了“一改一演”后的修改打磨,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歌剧《楚庄王》在首义剧场圆满实现了“二改二演”工作的收官。从2013年启动最初构思,到2017年《楚庄王》在汉登台首演、终将“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故事搬上

  • 晋国国力军力如此强大,却为何会轻易败给楚庄王?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楚庄王,晋国,孙叔敖,赵括,先轸,郑国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楚庄王(16)主笔:闲乐生公元前597年六月,晋楚争霸的决定性时刻到了。之前,楚军已围攻了郑国三个多月,晋国却一点动静都没有。这也让楚庄王相当迷惑,难道晋国真的愿意被疯狂打脸,而将霸主之位拱手让给楚国吗?这世上还有这等好事?当然不可能,晋国只是刚换了领导班子,需要一点整合的时间而已

  • 楚庄王巧为他人掩过,他人终舍身相报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楚庄王,刘邦,范增,庄王,晋国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熊旅率军攻打郑国。当郑国战败投降时,晋国军队却赶来帮锤儿。于是,楚庄王赶紧调转矛头,同晋国军队展开大战。在和晋国鏖战中的危急关头,有位叫唐狡的将领奋不顾身,拼死作战,于万分危难中,舍身解救了楚庄王,使楚军夺得了那次战斗的全面胜利。战后,庄王论功行赏。但唐狡表示不要任何赏赐,只是

  • 春秋五霸,楚庄王实力强劲,其中少不了孙叔敖煞费苦心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孙叔敖,楚庄王,史记,司马迁

    在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群雄争霸,这其中,楚庄王在后期几乎独占鳌头,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内无战乱纷扰、外无强敌来袭,一副天下祥和的景象。楚庄王的自身实力雄厚无可厚非,但是俗话说“孤木不成林,单丝难成线”,一个高明的君主身边必然有一帮贤能之士,在辅佐着他的大业。在楚庄王的麾下也有这么一大批的能人异士,孙叔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