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晋国不同的是,晋国自晋文公而后,朝堂之中就名臣无数,六卿逐渐做大。而楚国历代都有名王,即便是被称之为残忍之君的楚穆王,也在与晋征战中取得上风。
但是,即便如此,楚国的朝堂之上,依然还是有很多权臣试图搅动政坛。即便是几代有为楚王,也曾发生过内乱之事,比如楚庄王。
楚穆王得位不正,其在位期间国内就发生了成大心、斗宜西、仲归的叛乱。在楚穆王死后,新上任的熊旅(也就是后来的楚庄王)年且尚幼,动荡的因素正在酝酿。
在楚穆王死,熊旅刚即位的过渡期间,楚国发生了一件事情。楚穆王死,舒国后裔族群趁此机会发动叛乱,令尹子孔和潘崇率军讨伐。
楚穆王身边最得力的两位臣子,一个潘崇,一个子孔。这两位也是刚上位的熊旅的辅政大臣,他们离开楚国都城,这就给了那些不安定因素机会。楚国公族公子燮和斗克发动叛乱,挟持了年少的熊旅,准备离开都城重新建立一个楚国政权。
熊旅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应对能力的。熊旅刚刚上任,身边的力量多半还没有系统成型。因此,最终熊旅依靠了臣子们才将叛乱平定。
公子燮和斗克的叛乱,其实无非就是想要替换掉子孔和潘崇的地位而已。这两位人物还没有野心大到要自立为王的地步。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当时的楚王家族还是被认可的,楚王选定的继承者也是被认可的。楚王家族的地位还是无法撼动。
熊旅的幸运在于,此时楚国的最大对手晋国尚且处于低谷。晋国是晋灵公在位,这位国君是个纨绔君主,在国内名声不佳。晋国朝堂大多决策都由权臣赵盾出,国君处于被完全架空的情况。
但是,即便如此。晋国人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楚国的攻战之事。熊旅即位的第二年,晋国卿大夫赵盾派遣大军攻打楚国附庸国蔡国。此时,熊旅或许还没有从第一次叛乱的危机中醒悟过来,对于蔡国的求救视而不见,反而是在楚王宫中载歌载舞。
这场战争晋国全胜,攻破蔡国都城。但事实上,这场战争中楚国根本就没有参与,楚国的力量没有遭到一丁点儿的破坏。
这场战争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给了晋国自信,更给了那些楚国周边国家自信。熊旅即位三年之间,不止晋国,就连巴国与楚国交界之地的山戎族,也趁机侵扰楚国西南边境。至于夷、越、蛮之族,更是发动各族部落攻打楚国。
熊旅会如何面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