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深藏不露的韬晦之计—楚庄王一鸣惊人的诀窍

深藏不露的韬晦之计—楚庄王一鸣惊人的诀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旧闻故史 访问量:4888 更新时间:2024/1/20 20:56:25

韬晦之计是古代君们在复杂的斗争中,尤其是在暂时不利的情况下,所常用的一种计谋和策略。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在几乎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时,在这种策略的掩护下,发愤图强,终于东山再起,灭了吴国,报了前仇。此举历来被当作韬晦之计运用的范例,受到赞美。

其实早在勾践之前一百多年楚庄王就曾巧妙地运用过这种策略,使楚国一鸣惊人,夺得了春秋霸主的地位。

公元前613年,楚穆王死去,他的儿子继位,这就是楚庄王。楚穆王在世时,是一个很有雄心的国君,在他执政期间,吞并了周围的几个小国,疆域不断扩大,使原来比较落后的楚国,显示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如今由他儿子接班,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呢?楚国内外都拭目以待。

然而,楚庄王上台后的表现,令楚国人失望和不满,也使周围邻国的君王们感到奇怪。此公给人的印象是几乎天天把时间消磨在打猎、喝酒和听音乐上,不理朝政,胸无大志什么国家大事都不放在心上。月复一日,一连三年。国内外对他都有不少议论,尤其是他父亲留下的那些忠心耿耿的老臣,不满情绪更为强烈。楚庄王似乎也觉察到了这一点。

一天,他忽然下达命令将它贴在最引人注目的朝门上,主要内容是;有谁敢来进谏劝告他的,一律判处死罪,决不宽恕。朝野为之愕然。正在这时,有一个名叫伍举的大臣,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考虑,实在忍不下去了,斗胆闯进了楚庄王的住地,巧遇他又在宫中饮酒玩乐。

见有来人,楚庄王便问伍举:“大夫来见我,是想来听宫女歌唱,还是一起饮酒?”

机智的伍举笑着回答:“我既不想喝酒,也没有兴趣听歌唱,我是来让多才多艺的大王猜个谜语的。”

楚庄王见伍举是让他猜谜的,就让他说下去。伍举说:“在楚国高高的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的羽毛,样子十分好看。三年多来,不见它飞,也不听它叫,不知这是只什么鸟?”

听到这里,楚庄王已全明白了伍举的用意,他没有像布告上声明的那样动怒,也没有加以点破,只是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兴许不是一只凡鸟。三年不动,是要看清方向。三年不飞,是在将息翅膀。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经楚庄王这么说,大臣伍举心里有了底,他开始意识到楚庄王并不是一个昏庸的蠢材,而是在采用某种策略。再联系到当年楚穆王在世时,由于断断续续地对外用兵扩张,引起了周围国家的不安,尤其像秦晋和齐这样的强国,对它严加防范。国内也同样产生过不少令人忧虑的问题。想到这些,伍举更是豁然开朗。

没有隔多久,又有一位名叫苏从的大夫,奋不顾身地以尖锐的语言向楚庄王进谏:“您身为国王,荒于酒色,不理朝政,不用贤臣,这样下去,大国攻于外,大逆叛于内,快乐在目前,忧患在后头。”

楚庄王打断了他的话问道:“你难道不知道我下的墊令吗?”

苏从回答;“我知道。但只要大王能够听取我的意见,我就是触犯了禁令,被判死罪,也是心甘情愿的。”楚庄王听到这里,不仅没有责备苏从,而是喜形于色,亲热地用双手扶起苏从,说道:“我们楚国有许多不怕死的忠臣,霸业是有希望的。大夫的话都很对,我听你的。”

三年韬晦,三年准备。对外,使敌国放松了警惕对内,考察了大臣们的忠奸和良莠。

当楚庄王觉得羽毛已经丰满,时机已经成熟时,就大刀阔斧地行动了起来。他从改革国内政治入手,撤换了一批专事拍马奉承,不干实事的大臣,有的还砍了他们的脑袋;把一批有才能的人提拔了上来,其中就有敢于进谏的伍举和苏从。加紧制造武器和操练兵马。当年,就收复了南方许多部落。以后又打败了宋国陈国和郑国,还打败了陆浑的戎族,楚军一直打到周都洛邑附近。不久,楚庄王又起用了隐居多年的能人孙叔敖当令尹,在他主持下开垦荒地,挖掘河道,奖励生产,使国力越来越强盛。最后又击败了强大的中原霸主晋国。

这个深藏不露的楚庄王,终于凭自己高明的策略和计谋,比他的老子干得更出色,成了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标签: 楚庄王苏从伍举楚国

更多文章

  • 若敖氏之乱:两箭逼退楚庄王不足忧,未来近四百年受其害才是隐忧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楚庄王,敖氏,楚文王,诸侯国,公族

    进入春秋以来,楚国也像东周其他诸侯国一样,出现了不少次内乱: 楚武王为登上国君之位,就发起内乱,杀死兄长蚡冒之子而自立。楚文王死后,楚国内部两大政治势力分别拥立文王之子堵敖和楚成王,展开了一场内斗;最终楚成王获胜,登上了楚国国君之位。楚成王当上国君之后,又因年龄太小,叔叔子元把持国政而趁机作乱,想

  • 楚庄王一鸣惊人的背后:真相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动态标签:楚庄王,楚穆王,楚国,国君

    一、少年国王楚国楚穆王去世以后,有他儿子继位,这便是历史上的楚庄王。了解春秋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个楚庄王,正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这位楚庄王在位期间,东周列国的霸权,由晋国迁移到了楚国手里。而楚庄王登位的时候,也只有二十岁左右——对于一个平头百姓来说,也许二十岁算是一个成年人了,但对于国君来说,二十岁,

  • 荒废朝政好几年的楚庄王,是如何让楚国强大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楚庄王,朝政,楚国,劝谏,忠臣

    楚庄王刚继位的时候,整天沉迷在歌舞和美酒之中,沉迷享乐,不问国事。对于大臣们汇报的事情一概不理,对此朝中的大臣多次劝谏,而他却烦不胜烦,还下令如果再有人来进谏,就杀无赦。如此昏庸无道的楚庄王,后来究竟是如何让楚国强大起来的呢?这事得从头说起。楚庄王的爷爷楚成王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他一直想称霸中原,然

  • 楚庄王曾经灭了陈国,却得到孔子的表扬,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楚庄王,孔子,陈国,齐国

    陈宣公虽然统治了陈国近50年,但对楚国其实没做出多少贡献。相反,他曾经为了把国君的位置留给宠爱的儿子,还杀了自己的太子。这件事情,使得跟太子关系好的陈完心里惧怕不已,最后不得不逃到了齐国。陈宣公去世之后,又过了34年,国君的位置传到了陈灵公的身上。和之前的国君相比,陈灵公是陈国有史以来最荒唐的国君。

  • 自古隐忍成大事:春秋五霸楚庄王必成雄主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楚庄王,楚庄,王见,伍举,楚王,楚国

    导读:历史有时会是这样的,时间愈久远,有些着名人物愈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这里指的是一代雄主楚庄王。提到这个名字,他的许多故事很快会聚于我的脑海之中。我们便从这个历史巨人的一件件小事中,敬佩于他的丰功伟业和雄才大略的同时,更感受到他的真君子真性情,至今这些还会深深地使我们动容。说起他的故事,我们无

  • 春秋时代的艺人孟是如何劝谏楚庄王的?

    历史解密编辑:明月相随标签:优孟,楚王,楚国,劝谏,先秦,周朝,楚庄王,孙叔敖,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春秋时期,楚庄王的宫廷里有一个艺人叫优孟。他身高八尺,技艺高超,能说会道,常常通过诙谐幽默的言谈举止劝谏楚王。一、劝谏庄王处置喜爱之马。一天,楚庄王非常喜爱的一匹马死了,楚庄王很难过,打算用上等棺椁装殓它,并且按照大夫的规格来安葬这匹马。楚庄王与他的爱马大臣们觉得庄王这么做太过分,就都劝说他不要这样

  • 为什么被鄙为蛮夷的楚庄王,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楚王,武王,楚国,先秦,周朝,楚庄王,春秋五霸,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相继兴起的五个霸主,所谓霸主,大致是道义上拱卫王室,存亡续断;地域上疆域万里,宾服四方;政治上上有天子致伯,下有小国来附。而春秋的五个霸主,历来有不同的版本。综合各类古籍说法,春秋的霸主有,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吴王阖闾、夫差、越王勾践。可见霸主之中既有

  • 公元613年,楚庄王继位后荒淫无度,大臣用一妙计成功扭转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非遗守艺人标签:楚庄王,苏从,楚国,楚庄,大臣

    公元613年,楚庄王继位,每日吃好玩乐,荒淫无度,有一大臣用一妙计成功扭转局面,世人震惊!当时的楚国内忧外患,百废待兴。而各方势力都蠢蠢欲动,想看看这名新主到底行不行。可是,这个楚庄王熊旅几乎不上朝,他白天到处游山玩水去打猎,晚上就喝酒行令,歌舞升平。就这样,碌碌无为地过了三年,举国上下都忧心忡忡,

  • 楚庄王称霸天下第一战,平百蛮,灭上庸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王见,秦国,楚国,百蛮,上庸,先秦,周朝,楚庄王,烽火戏诸侯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楚庄王(2)主笔:闲乐生楚庄王三年(公元前611年),楚国大旱,爆发了严重的饥荒,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楚国内部则国政混乱,权臣当道,而当时楚庄王也每天沉迷酒色,不理国政。于是,戎人趁机攻打楚国的西南边境,一度打到阜山(今湖北房县);东方的淮夷与越人也发动进攻,攻打楚国的东南边境,占

  • 许姬告诉楚庄王:我把绿你的人的帽缨扯了。楚庄王:都扯了帽缨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许姬,帽缨,唐狡,先秦,周朝,楚庄王

    楚庄王宴请大臣,一阵风吹过,蜡烛都灭了,美人许姬告诉楚庄王:刚才一阵绿风袭来,烛灭之时,有人调戏我,我把他的帽缨扯掉了,您赶紧让人点蜡烛,看看到底是谁在默默的绿化您的头部。楚庄王一听大怒,听说过春风、秋风,怎么今天吹出绿风了。我的头部一向是黑白分明的,谁敢在这儿搞绿化,我就让他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