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武与孙膑,究竟谁是“孙子”?

孙武与孙膑,究竟谁是“孙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纯度茶生活 访问量:3095 更新时间:2024/4/15 16:07:00

近日,《典籍里的中国》以戏剧形式再现了孙武的传奇故事,并引发了人们对《孙子兵法》的讨论。一直以来,关于“孙子”的真实身份存在不少争议,有人认为《孙子兵法》并非孙武所作,还有许多人分不清孙武与孙膑的关系。

孙武与孙膑,究竟谁是“孙子”?《史记》中的《孙子吴起列传》是关于孙武和孙膑最早的传记。据说孙武是春秋时期齐国人,出仕吴国,著有《孙子兵法》;孙膑是他的后代,生于战国时期,又出仕齐国,著有《孙膑兵法》。不过,《史记》之前的文献却无孙武的记录,而《孙膑兵法》又没有流传于世。所以就有人怀疑,孙武就是孙膑,《孙子兵法》就是《孙膑兵法》。那么,这种观点是否有道理呢?

曹操作注,让《孙子兵法》扬名

在山东临沂旧城城南约1公里处,有两座东西对峙的小山岗,东边的被叫作金雀山,西边的被叫作银雀山。1972年4月,考古工作人员在银雀山两座汉墓里,发掘了大量竹简、竹简和漆木器、陶器、铜器、钱币等随葬器物。据研究,这两座墓葬的下葬时间应该在前134年至前118年之间的汉武帝中期,墓主人与太史公司马迁大概同时代。

1号墓的竹简内容比较丰富,其中包括《孙子》《六韬》《尉缭子》《管子》《墨子》《晏子春秋》等大量先秦典籍。然而《孙子》里的主角都是“孙子”,并没有“孙武”“孙膑”的称呼。除了能与传世《孙子兵法》十三篇对应的外,还有《吴问》《四变》《黄帝伐赤帝》《地形二》《程兵》《见吴王》几篇,大致属于《孙子兵法》的佚文,其中《见吴王》与《孙子吴起列传》的内容大同小异。

银雀山汉简 山东博物馆藏

至于其他的《孙子》篇章,大概还有十六篇左右,其中有四篇的主角确凿无疑是孙膑,分别是《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都是发生在战国齐威王时代的事件,能和《孙子吴起列传》中孙膑年代、人物对应。至于其他十二篇,主角“孙子”不确定是何人,但风格与《孙子兵法》迥异,故整理者也将它们列入《孙膑兵法》之中。

那么,是否可以认定孙武就是《孙子兵法》的作者,而孙膑就是《孙膑兵法》的作者,孙武和孙膑是两个人,《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两部书呢?其实,这个问题也不是这么简单。

学者认为,先秦秦汉的传世文献基本都非出自一时一人,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编撰过程。《孙子兵法》的主体内容仍然被认为是战国产物,并不是孙武本人所写,而《孙膑兵法》的许多细节,也透露出此书并非出自孙膑本人之手。不过,它们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孙武、孙膑本人的军事思想。正如《论语》并非出自孔子本人之手,但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著作。

在《汉书·艺文志》里,列出书目《吴孙子》八十二篇、图九卷和《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从书名来看,《艺文志》的《吴孙子》明显就是《孙子兵法》,而《齐孙子》明显就是《孙膑兵法》。那么,为什么后来《孙子兵法》的名声大大盖过了《孙膑兵法》呢?因为后来曹操给《孙子兵法》十三篇作注,而把其余的编为《续孙子兵法》。这样一来导致两个结果,一方面是《孙子兵法》名声鹊起,另一方面是《孙膑兵法》等逐渐失传。今天流传下来的传世《孙子兵法》各版本,底本都是曹操作注的版本。

明代闵于忱辑《孙子参同》

银雀山汉简的发现,让我们得以一窥这些失传的著作。那么,银雀山汉简的《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究竟讲了一些什么内容呢?

《吴问》篇:孙武预言晋国六卿命运

在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中,较引人注意的是一篇《吴问》。

《吴问》记录的是吴王阖闾与孙武关于晋国形势的讨论。当时老牌霸主是北方的晋国和南方的楚国。在公元前506年,阖闾在孙武的辅佐下,取得了吴楚柏举之战的大胜,并一度占领楚国郢都。而对于晋国形势,他自然也颇为关心。晋国当时掌权的是六大家族,他们的族长分别担任晋国六位执政官,合称“晋国六卿”。

据简文记载,阖闾问孙武:“现在,晋国的土地由六卿分守,他们六大家族,谁会先灭亡?谁又能强盛呢?”孙武说:“在六卿中,范氏和中行氏先灭亡。”阖闾又问:“那么其次是谁呢?”孙武说:“其次是智氏,然后是韩氏、魏氏,晋国将归于赵氏吧!”

孙武画像

阖闾接着问:“为什么这样说呢?”孙武说:“因为在六卿之中,范氏、中行氏的亩制最小,他们一亩地只有一百六十步,民众地少,自然就贫困,但他们养兵设官却很多,因此说他们会先灭亡。至于智氏,他们一亩地有一百八十步,韩氏、魏氏有两百步,所以情况要好一些。只有赵氏的一亩地是二百四十步,虽然他们田亩大,却按照原来的税收取,民众最富裕而官兵最少,因此晋国将会归于赵氏吧!”听完孙武的分析,阖闾感叹道:“对啊!王者之道,在于厚爱民众啊!”

当然,最后的结果我们知道,晋国实际上是被韩、赵、魏三家三分了。所以有学者认为,这篇文章应该作于智氏灭亡到三家分晋之间,也就是前453年至前403年。特别是智氏刚灭亡的那段时间,赵氏正是三家之中实力最强的。整体来看,这篇文章未必是孙武本人的作品,但也是战国初年人所作,其中反映春秋后期晋国六卿的田税制度,应该是真实可信的记录,可以补充史料的不足。

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中,《黄帝伐赤帝》篇也值得一说。文中,孙子提到了黄帝南伐赤帝、东伐青帝、北伐黑帝、西伐白帝的传说,与传世本《孙子兵法·行军》的“黄帝胜四帝”内容吻合。可见,此“孙子”亦为孙武。在《墨子》中又有“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的传说,也可与之相对应。而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只记录了黄帝伐炎帝一件事。炎帝即赤帝,可见,还有更多的传说记录遗失了。

《擒庞涓》篇:庞涓死于“围魏救赵”之时?

在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中,《擒庞涓》篇则记录了孙膑在桂陵之战擒获庞涓的故事。如今人们所熟知的孙膑与庞涓的故事,源于《孙子吴起列传》——孙膑与庞涓本是师兄弟,庞涓先投奔魏惠王,担任将军;但他嫉妒孙膑的贤能,设计砍掉孙膑的膝盖骨,孙膑在齐国使者帮助下,回到齐国为将军田忌效力。而当时齐威王与魏惠王争霸,孙膑也就得以一显身手。

孙膑画像

《擒庞涓》简文也记载了孙膑捉庞涓的故事。魏惠王准备攻打赵国都城邯郸,派将军庞涓率军八万,驻扎在茬丘。而齐威王也派将军田忌率军八万,抵达齐、魏边境,准备援救赵国。孙膑作为幕僚随行。此时庞涓又攻打卫国都城帝丘。田忌想长驱直入赵国,营救赵、卫,但孙膑不同意。孙膑认为,营救卫国是违背军令的,不如进攻南边的魏国平陵。平陵兵力比较强,不容易攻取,齐军补给线容易切断。孙膑想以此迷惑庞涓,使他以为田忌不懂兵法而轻敌。田忌同意了他的意见,向南进攻平陵。孙膑还让田忌令不懂军事的齐城、高唐二大夫攻打平陵,而主力部队不分散。这两支部队分为两路进攻,不但没有攻下平陵,还遭到魏国两支驻军的夹击,齐军大败。

然而这正是孙膑所需要的结果。孙膑接着建议田忌,派遣轻便战车迅速西进,抵达魏国都城大梁郊外,来激怒庞涓;同时利用少量士兵分散行动,向庞涓示弱。庞涓果然上当,他丢下大军和辎重,昼夜不停赶回。而田忌此时也不再停留,迅速进军,在桂陵之战大败魏军,一举擒获庞涓。

《孙子吴起列传》也记载了桂陵之战。魏国攻打赵国,赵国求救于齐。田忌想引兵救赵,孙膑却认为,想解开乱丝不能生拉硬扯,想拉开斗殴不能胡乱搏击,如今赵魏两国互相攻打,魏国国内一定空虚,不如率军火速进攻都城大梁,占据交通要道,攻击虚弱之处,魏国必定放弃赵国自救。这样,既救了赵国,又赢了魏国。最后齐军在桂陵大败魏军。这就是“三十六计”的“围魏救赵”。

《孙子吴起列传》还讲述了后续的故事——马陵之战。十三年后,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韩国求救于齐。田忌又一次引兵攻打大梁,庞涓率兵来救。孙膑建议田忌伪装撤退,用减灶之计迷惑庞涓,让庞涓认为齐军一路溃逃。于是庞涓放弃步兵,轻装追击齐军。于是孙膑就在马陵设伏,并在树木上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约定见到火光就万箭齐发。庞涓当晚赶到这里,果然被齐军射死。齐军乘胜追击,击溃魏军,俘虏了魏太子申回国。这一次,孙膑不仅大胜庞涓,还夺去了他的性命。

将《擒庞涓》与《孙子吴起列传》对照,就会发现,原来在桂陵之战,庞涓已经被擒获一次。不过,简文并未记录马陵之战的事,传世文献马陵之战的记录也太过于戏剧化,庞涓接连两次上当也值得怀疑。

“擒”在文献中,既可代表生擒、也可代表死获。所以有学者根据种种证据推断,庞涓实际上并非死于马陵之战,而是死于桂陵之战。桂陵之战主帅是庞涓,马陵之战主帅是太子申。太史公把桂陵之战一分为二,再加上一些民间传说,才写出了马陵之战的故事。

更多文章

  • 以兵法闻名于世的孙武

    历史解密编辑:琦哥讲运营标签:孙武,吴王,齐国,兵法,吴国,伍子胥,科学家,春秋战国,越王勾践

    孙武,字长卿,齐国(今山东北部)人,生卒年已不可考,活动于春秋末期,中国古代军事学家。他的祖父田书是齐国将领,在攻营战斗中有战功,齐景公把乐安(今山东惠民)封给他,赐姓孙氏。周敬王八年(公元前 512年),齐国内乱,孙武投奔吴国(今江苏南部),将兵法十三篇献给吴王阖闾。 吴王读后问他能否进行一次操演

  • 【滨州百名历史人物】兵圣孙武

    历史解密编辑:滨州网标签:孙武,滨州百名历史人物,吴国,阖闾,齐国

    开栏的话滨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曾经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他们像银河中的繁星闪烁,给后人以启迪,令后人倍感自豪。为进一步深化“在知爱建”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对滨州历史文化的梳理挖掘,以历史文化名人宣传带动城市影响力提升,即日起,滨州日报特推出《“在滨州、知滨州、爱滨州、建滨州”·百名历史人物》栏目

  • 伍子胥被杀后,孙武也失踪了,那么他到底怎么样了?应该隐居了

    历史解密编辑:海叔说春秋标签:伍子胥,孙武,夫差,吴国,勾践,西施

    夫差复仇是春秋时代的励志典故。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带着3万兵抵挡吴国的进攻,结果这一战吴军大败,吴王还死在了战场之上。也正因如此,吴越之间结下了死仇,新任吴王夫差励精图治,发誓要报父仇。经过3年的奋发图强,夫差带着吴兵一口气虐得勾践差点灭国。吴国能迅速崛起主要得益于伍子胥、孙武这2个人的辅佐,正

  • 惠民县孙武街道“1+1+1+N”宣传模式,让群众远离电信诈骗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电信诈骗,孙武街道,惠民县,孙武

    记者王文彬通讯员金鑫为提高居民电信反诈意识,近日,惠民县孙武街道古城社区党委与城关派出所党支部联合举办“党建引领温情服务,远离电信诈骗活动”,组织辖区少年亲手DIY电信反诈T恤,为父亲节献上特别的礼物。本次活动目的旨在通过新颖活泼的方式让辖区少年儿童学习反诈骗知识,人人争做反诈宣传员,将防诈宣传融入

  • 唐朝一块石碑,揭开孙武身世之谜,难怪孙武能写下孙子兵法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孙武,齐国,孙子兵法,孙伯灵,阖闾,魏国

    作为春秋时代的天才军事家,孙武一生都充满了传奇,但也留下了很多谜团,其中最大的两个是:孙武身世之谜与军事思想来源之谜。唐朝之前,孙武、孙膑究竟有何身世,除了说他是“齐人”之外,正史上没有一点记载。孙武初见吴王阖闾时,得到的待遇并不高,显然说明孙武的地位一般。但在春秋时代,知识非常珍贵,尤其是军事知识

  • 小虎滨滨早新闻|孙武不夜城开城;滨州省级文明城市再创佳绩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孙武,开城,北海,滨州市,不夜城,山东省,科学家,文明城市,春秋战国

    #智者智城·志在滨州#美好的一天,从早新闻开始。早上好!我是小虎滨滨每天早上8点由我准时为大家带来滨州早间新闻资讯每日5分钟,了解新事物度过美好的早间时光!/今天是2023年4月30 日,星期日,农历三月十一。30日白天:多云转晴,降水概率20%,西南风3~4级阵风6级转北风2~3级,最低温度11℃

  • 孙武与白起均无败绩,那么他们哪个更厉害呢?按战例来看明显孙武

    历史解密编辑:海叔说春秋标签:孙武,白起,赵括,信平君,赵军,王翦

    春秋战国时代,打仗似乎成了当时各国的常规操作。那些诸侯们经常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互相大打出手,全然不管周天子的劝诫,更无视老百姓的死活。不过战争也容易锻炼出给力的军事家,如孙武、白起就是春秋战国时的战神了。这2人从没吃过败仗,更拥有超过常人的军事能力。可惜的是,他们没交手过,故而不好直接比较两人的高低。

  • 春秋传奇:伍子胥为复仇举荐孙武,孙武子斩美姬练成女兵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伍子胥,孙武,阖闾,姬练成,伯嚭

    春秋传奇:伍子胥为复仇举荐孙武,孙武子斩美姬练成女兵庆忌被刺后,阖闾大悦。于是,大宴群臣。伍员泣奏道:“大王之祸患皆除,但臣之仇何日可报?”伯嚭亦垂泪请兵伐楚。阖闾曰:“待到明日当谋之。”次早,伍员同伯嚭复见阖闾于宫中。阖闾曰:“寡人欲为二卿出兵,谁人可为将?”伍员与伯嚭齐声道:“惟王所用,敢不效命

  • 孙武为何投奔吴国,唐朝墓碑揭开秘密,原来孙武几乎别无它选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孙武,吴国,齐国,秦国

    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通过吴王阖闾面试之后,开启了一段并不成功的旅程。春秋战国时代,君择臣、臣择君,良禽择木而栖,效力他国并不让人惊奇,但仔细再看就会发现,绝大多数效力他国之人,都是一些小国或弱国人才,商鞅吴起是卫国人,张仪是衰落的魏国人,鲜有大国人才流向其他国家的,大

  • 惠民县孙武街道开展网格(小区)党支部实体化运行擂台赛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孙武街道,党支部,党建,惠民县,实体化

    记者王文彬通讯员吴昊孙晓雅为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近日,惠民县孙武街道党工委书记李赫、孙武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张保建带队到惠民电商产业园、15个联村(社区)开展“基层党建突破项目”暨网格(小区)党支部实体化运行擂台赛。此次比赛通过集中现场观摩、相互测评打分的方式,现场查看了各单位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