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至交好友各为其主,兵戎相见,当好友沦为阶下之囚时,又主动让贤,向国君力荐好友,成就了好友千古一相的美誉,成就了国君一代霸主的伟业,也成就了自己知人善用的美名。
他叫鲍叔牙(?~前644年),春秋时期齐国大臣,大夫鲍敬叔之子。管仲,相貌魁梧,才华出众,精通古今文献,有经天纬地之才,能够治理国家。鲍叔牙在南阳经商时认识了管仲,知道管仲虽然境遇困顿,但志大才高,不是等闲之辈。他很看重管仲,两人志趣相投,成为了惺惺相惜的挚友。
鲍叔牙和管仲曾一起经商,一次分金时,管仲多取一倍,鲍叔牙并不在意,反而说管仲家境贫困,自己愿意让给他。管仲曾领兵随征,每次战斗都居于后方,回程时却又走在最前面,许多人都嘲笑他胆小怯懦,鲍叔牙则说管仲有一位年迈的母亲需要他照顾,所以才不敢轻举妄动。管仲和鲍叔牙常常商量事情,虽然意见不一,但鲍叔牙认为人生有时运,只要管仲遇到机会,必定能够成功。
管仲听了,感叹道:“生我的是父母,最了解我的是鲍叔牙。”
鲍叔牙在管仲贫贱窘困之时,能给予管仲充分的理解和坚定的信任,确实难能可贵,从此两人结为生死之交。
后来,鲍叔牙和管仲都弃商从政,在齐国做了大夫。当时齐僖公有三个儿子,长子诸儿,被立为太子;次子公子纠,命管仲为其师傅;三子公子小白,命鲍叔牙为其师傅。前697年,齐僖公去世,太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齐襄公即位后,荒淫无道,随意诛杀,人人自危,纷逃国外。公子纠由管仲辅佐投奔纠的舅舅家鲁国,公子小白则由鲍叔牙辅佐投奔小白的舅舅家莒国。后齐襄公被公子无知谋杀篡位,无知即位后不久又被大夫雍凛所杀。一时齐国无君,大夫雍凛立即派人去鲁国迎接公子纠回国即位。
鲁庄公听说无知被处决后,齐国派人来迎接公子纠成为新的君主,亲自率领三百辆兵车,任命曹沫为大将,秦子梁子为左右,护送公子纠进入齐国。
管仲告诉鲁侯:“公子小白在莒国,比鲁国更近,如果他先回去了,主客的身份就会颠倒。请让我带兵去阻止他。”
鲁侯问:“你要多少兵马?”
管仲回答:“三十辆兵车足够了。”
公子小白听说齐国乱了没有君主,于是与鲍叔牙商议,向莒国借了一百辆兵车,护送他回到齐国。与此同时,管仲率领军队日夜奔驰,到了即墨,得知莒国的兵车已经过去了,于是从后面追赶。又走了三十多里,遇到莒国的兵车停下来做饭。管夷吾看到公子小白坐在车里,弯弓搭箭瞄准小白猛地射了过去。小白大喊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上。
鲍叔牙赶紧上前救助,跟从的人都惊叫道:“不好了!”
大家一起哭泣起来。管仲率领三十辆兵车,加速飞奔而去。管仲回去向鲁侯报告,举杯与公子纠庆祝。此时大家心情舒畅,一路上缓缓前行。谁知这一箭只射中了小白的带钩。原来小白知道管仲的厉害,担心他再来一箭,于是咬破舌尖,喷出血来假装晕倒,连鲍叔牙都被骗过了。
鲍叔牙说:“虽然管仲已经走了,但是他可能会再来,我们不能耽误时间。”
于是让小白换了衣服,从小路疾驰。
快到临淄的时候,鲍叔牙先一个人进城,拜访各位大夫,夸赞公子小白的才华。
大夫们问:“公子纠快要到了,我们该怎么办?”
鲍叔牙说:“齐国只有贤君才能平定混乱,何况公子小白先到,这是天意!鲁侯接纳于公子纠,必然会要回报。我们国家经历了很多困难,难道还能满足鲁国的要求吗?”
大夫们问:“那我们该怎么应付鲁侯呢?”
鲍叔牙说:“我们国家既然已经有了新的君主,他自然会退让。”
大夫们一致赞同:“叔牙说得对!”
于是众臣迎接公子小白进城登上君位,是为齐桓公。后来,鲁国迫于齐国压力,将公子纠处死,管仲在鲍叔牙的周密谋划下,得以安全地以阶下囚的身份被押往齐国。
鲍叔牙见到管仲非常高兴,迎接他进入馆内,命令人打开管仲的枷锁。
管仲却说:“没有得到君主的命令,不敢擅自脱离枷锁。”
鲍叔牙说:“没关系,我会为你说好话。”
管仲回答:“我为公子纠效力,既不能为他担任官职,也不能在他的困难中死去,我的忠诚已经受到了损害。何况再去事奉仇人呢?”
鲍叔牙说:“成就大事的人,不在乎小的耻辱;建立大功的人,不受小的责备。你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只是还没有遇到适合你的时机。主公志向远大,眼光高远,如果能得到你的辅助,经营齐国,成就霸业,那是不言而喻的。功业遍及天下,名声传遍诸侯,怎么能和守着匹夫的节操,做一些无益的事情相比呢?”
管仲默然不语。鲍叔牙便解开他的枷锁,让他留在馆中。
齐桓公后来论功行赏,想要拜鲍叔牙为相国,让他来治理国家。
但鲍叔牙却谦虚地说:“君对我很慷慨,让我不会挨饿,这已经是你的恩赐了。但治理国家这件事,我可做不来。”
齐桓公说:“寡人了解你,你不要拒绝。”
鲍叔牙说:“所谓了解我,只是小心谨慎,遵守礼法而已。这只是我的职责,而不是治理国家的才能。治理国家需要内部安定,外部抚慰四方,为王室增加功勋,为诸侯带来好处,让国家像泰山一样安定,让君主享受无限的福祉,功绩流传千秋。我怎么能胜任呢?”
齐桓公听了很高兴,说:“你所说的,现在有这样的人吗?”
鲍叔牙说:“如果你不寻找这样的人,那就没有了。但如果你要找,那就是管仲了。我不如管仲的地方有五处:宽容仁慈,不如他;治理国家,不失控制,不如他;忠诚可信,能够得到百姓的支持,不如他;制定礼仪和道德规范,适用于全国各地,不如他;在军门口持鼓鼓舞士气,让百姓敢于战斗,不如他。”
齐桓公说:“可是他当初为阻挡寡人回来当国君,用箭射杀寡人,几乎置寡人于死地。他是寡人的仇人,寡人怎么能用他做相国呢?”
鲍叔牙说:“当时两军对峙,他忠于其主。他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射啊。就是换了我,我也会为陛下去射杀公子纠的。“
齐桓公说:“你试着邀请他来,寡人想向他学习。”
鲍叔牙说:“我听说‘卑微的人不能管理高贵的人,贫穷的人不能服侍富有的人,疏远的人不能控制亲近的人。’如果陛下想用管仲,就非要把他放在高位上,给他高额的薪水,给他父兄的礼遇不可。相国是君王的副手,如果陛下召唤他来当相国,就是轻视他。如果陛下轻视他,他也会轻视陛下。非同寻常的人,必须用非同寻常的礼遇。陛下应该选一个吉日,亲自出门迎接他。四方听说陛下尊重贤才,礼遇士人,不计私怨,谁不想为齐国效力呢?”
齐桓公在鲍叔牙的再三劝说下,终于不再计较一箭之仇。于是桓公命太卜选一个吉日,出门迎接管仲。到了约定的日子,管仲洗了三次澡,换了三套衣服,穿着袍子,和上大夫一样的仪态。桓公亲自出门迎接他,和他一起坐车进入朝廷,并拜管仲为相国,鲍叔牙为大谏。齐桓公后在管仲和鲍叔牙的精心辅佐下,大展宏图,最终成了春秋五霸的第一霸,千古留名。
鲍叔牙文韬武略不居功,极力推荐管仲做了齐国的相国,而自己心甘情愿地在他的领导下为官做事。后人赞其:识才荐贤不妒,谦和爱国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