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济南核酸贴纸上新:有知人之才的鲍叔牙,鲍山是他的封邑之地

济南核酸贴纸上新:有知人之才的鲍叔牙,鲍山是他的封邑之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山东讯息 访问量:2842 更新时间:2024/2/19 16:08:21

6月13-14日这轮核酸检测贴纸上,齐国大夫鲍叔牙与大家见面。

6月13-14日核酸检测贴纸

“云中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900多年前,曾在济南任知州的曾巩写下了一首《鲍山》,歌咏鲍山一带山清水秀、浮岚滴翠的秀美景色,称赞鲍叔牙知人善任的贤能。鲍山,正是因鲍叔牙而得名。鲍叔牙广为世人所知的事情,莫过于“管鲍之交”,他推荐管仲当上齐相,从而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成就齐国霸业。因其毕生主要基业均是在济南完成,故而鲍叔牙成为本期核酸贴纸人物。

鲍叔牙(约公元前723—前644年)(一说约生于公元前716年),齐国大夫。据已故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考证,鲍氏为姒姓之后。姒姓是一个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姓氏,祖先是治水英雄大禹。鲍叔牙为人,最出色之处就是有知人之名,毕生最大的功业就是力荐挚友管仲为相。《史记·管晏列传》记载,两人均是颍上(今属安徽)人,从青年时期就相知相交,鲍叔牙知晓管仲的才干和贤能。

公元前686年,齐国处于内乱,鲍叔牙和管仲分别辅助齐公子小白和纠,避乱别国。国君齐襄公被杀,公子纠和小白争相返齐争取国君之位。两方相遇,管仲一箭射中公子小白的钩带,小白佯死骗过管仲,麻痹对手,兼程直入齐都临淄,得到高傒等重臣的拥戴,立为国君,是为齐桓公。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齐桓公欲杀管仲以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力劝:“臣幸得从君,君竟以立。君之尊,臣无以增君。君将治齐,即高傒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他劝阻齐桓公并救下管仲,而且力荐管仲为相,情愿把自己置身管仲之下。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管鲍之交”一时传为佳话。

管鲍之交

鲍叔牙有大功于齐,所获赏赐也十分优渥。鲍叔牙的封邑在齐国西部的济南一带。《齐乘》卷四云:“鲍城,济南东三十里鲍山下。禹裔有鲍叔,仕齐,食采于鲍,因以为氏。鲍叔生叔牙,进管仲于齐桓。”考古发掘也证明,如今的鲍山新村2号遗址就是鲍叔牙封邑鲍城的故址所在。鲍叔牙去世后也葬在了鲍山附近,其墓现位于济钢新村内。鲍叔牙墓在1995年被列为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列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鲍山附近还流传着“分金桥”“祝酒示戒”等故事传说。“分金桥”的传说说的是鲍叔牙和管仲年轻时一同做买卖,所得盈利共同分取,但每次分利,管仲总是多要一点。对此鲍叔牙的家人不平,但鲍叔牙很不在意,对家人说:“管仲家里穷,又有高龄老母需要他侍奉,让他多拿点也是应该的。”管仲得知后过意不去,坚持不再多取。僵持之下,两人想了一个好办法,城西有一条小河,夏天时河水暴涨村民无法过河,两人将多的盈利拿来修建小桥,解决村民的出行难题。村民感念两人,将此桥命名为分金桥。

“祝酒示戒”说的是齐桓公在鲍叔牙、管仲的辅佐下,国势日益强盛。齐桓公因而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一天,齐桓公、管仲、鲍叔牙、甯戚4个人在一起喝酒。鲍叔牙在给齐桓公敬酒时借机劝诫说:“希望您不要忘记逃亡在莒国的情景,希望管仲不要忘记被囚禁在鲁国的情景,希望甯戚不要忘记自己喂牛住在车下的情景。”鲍叔牙用3人经历的艰苦岁月,提醒他们不要忘本。这也是成语“勿忘在莒”的来源。这些传说与鲍山、鲍墓等历史遗迹相映成趣,示后人。

今天的鲍山公园(资料照片)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鲍叔牙能知人的才能也屡屡为后世所推崇。陶渊明有诗赞曰:“管生称心,鲍叔必安。奇情双亮,令名俱完。”李白也有诗:“临财不苟取,推分固辞让。后人称其贤,英风邈难尚。”

鲍叔牙墓是鲍叔牙的终葬之地。每年的清明节,全国各地鲍氏后人会来此凭吊。2700年前的这段“管鲍之交”的故事,也会一直在后世相传下去。

来源:海报新闻

标签: 鲍叔牙鲍山封邑管仲齐国

更多文章

  • 石岩《李唐晋文公复国图》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石岩,李唐晋文公复国图,赵孟頫,江苏镇江,九江,任县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石岩,字民瞻,号汾亭,京口(江苏镇江)人。好书画,有《鹤溪图》、《五柳图》等作,曾任县尹,官于九江。早年即与赵孟頫为友,后成姻家。

  • 石岩《题晋文公复国图》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石岩,题晋文公复国图,好运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石岩(生卒不祥),京口人,字民瞻。仕至县尹。工隶书,善画山。

  • 东周列国故事259 晋文公掘曹国人祖宗墓地

    历史解密编辑:夏觅一年标签:墓地,先轸,东周列国,重耳,晋侯

    东周列国故事259曹共公辱晋兵尸首,晋文公掘曹人祖宗墓地曹共公问于郎曰:“爱卿有什么计策退敌?”于郎曰:“晋侯仪仗战胜了卫国,他们的士气必定骄傲。臣请求做一份密函书信,相约在黄昏的时候投降开门。我们预先埋伏精兵弓弩在城墙里,骗晋侯入城。再把城门放下,万箭齐发,不愁杀不了晋侯。”曹共公听从了于郎的计策

  • 介子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隐居绵山被晋文公烧死

    历史解密编辑:西门笑笑生520标签:重耳,绵山,卫国,国君,周朝,先秦,介子推,晋文公

    介子推是春秋时代著名的义士,晋文公重耳的手下,他忠君赴义,而又淡泊名利不接受封赏,其气节可谓高贵。关于介子推,最出名的就是“割股啖君”和隐居绵山被晋文公烧死的故事。那么介子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不妨从这两个故事看看。“割股啖君”的故事记载在《韩诗外传》一书中,当年重耳流亡国外的时候,介子推也是重

  • 春秋晋文公——评大型原创历史话剧《晋文公》

    历史解密编辑:凤凰网山西标签:重耳,狐偃,骊姬,秦国

    由太原市话剧团创排的大型历史话剧《晋文公》,通过深挖重耳流亡经历,突出重点环节,利用主角对话的展现人物内心,进而在剧中呈现重耳秉性、思想、心灵、情感、命运互相交织的精神世界,以平凡人的视角剖析了晋文公重耳的霸主成长历程。该剧由李春裕出品,杨昕巍导演,鲁晓东、曹秋霞、邹韬监制,杨昕巍、龚丽莉编剧,马天

  • 这一战过后,就知晋国霸业已名存实亡:可惜晋文公死得太早!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晋国,秦国,楚庄王,秦军,重耳,赵盾

    公元前597年,在与晋国争霸了十二年后,楚国终于攻克了郑国,迫使郑襄公光着膀子牵着羊迎接楚庄王,以示臣服。 郑国被楚国围攻数月之后,晋国才决定要去救援,结果刚到黄河边,晋国卿士们就听说郑国已投降的消息。晋中军元帅荀林父不敢去触楚庄王霉头,就想等楚军撤退后再去逼郑国再投降晋国。但是,晋国中军佐先縠却

  • 晋文公在外流亡19年,却又被逼回国,为何能成春秋第二任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重耳,秦国,齐国,夷吾,骊姬,晋献公

    能够在春秋乱世中脱颖而出,取得霸主地位的诸侯各自都有着自己的不凡之处,而这其中晋文公重耳在位短短几年就能够谋得霸主地位,让人难以不敬佩。而这样的成就,离不开他流亡19年的遭遇。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是晋献公的次子。他62岁时回到晋国自立,仅用了4年时

  • 晋文公重耳乘风破浪的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白日萌硕标签:重耳,齐国,夷吾,狐偃,骊姬,秦国

    一、王子落难:重耳是晋献公的第三个儿子,大哥申生是太子,二哥叫夷吾,后来父亲又跟骊姬生了一个儿子奚齐。骊姬希望自己的儿子奚齐即位,就陷害太子,逼他自尽,然后又诬陷夷吾和重耳,夷吾得知消息后逃到了屈城(今山西吉县东北),重耳得到消息后逃到了蒲城(今山西隰县西北)两个公子本来以为远离权力中心就可以避祸,

  • 晋文公流亡楚国,仍出言强硬,楚王为何不杀他而坐视他日后称霸?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楚国,重耳,秦国,王族,楚成王,晋国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晋文公篇(6)主笔:闲乐生晋国内乱以后,晋国公子重耳就过上了悲惨的流亡生活,一流就十九年,前十八年,重耳过得很苦,基本上每个国家都不把重耳当人看,要么冷遇他,要么羞辱他,要么拿糖衣炮弹腐蚀他。重耳那政治家的老练,也在这世态炎凉中渐渐被磨砺出来。到了第十八年,重耳来到楚国,他的好日

  • 晋文公在齐国贪恋女色乐不思蜀,齐姜用计灌醉重耳,送其离开齐国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齐国,重耳,齐姜,狐偃,秦国

    公元前638年的一天,晋文公重耳悠悠转醒,头疼得厉害,他用手锤了锤头,突然又感觉到了身体的颠簸,似是身处马车中,心里突然咯噔一下。他一下子坐了起来,使劲摇了摇头,看了看四周确定自己确实是在马车上,随即大喊:“停车,停车,快停车。”但是车子并没有停下来,重耳转头瞪向身边的狐偃,问:“这是要去哪里?”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