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荆轲刺秦的匕首淬了毒?秦王为何拔不出剑来?荆轲刺秦背后的故事

荆轲刺秦的匕首淬了毒?秦王为何拔不出剑来?荆轲刺秦背后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古文人物坛 访问量:3543 更新时间:2024/2/28 12:57:43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有“四大刺客”,专诸、聂政荆轲要离(又一说法为豫让),其中荆轲名气是数一数二的,一招图穷匕见,从此名垂青史。然而绝大多数人都很少注意到,荆轲刺秦之所以会是现有的历史走向,和如此精彩的博弈,与当时的刀剑形制、佩刀方式等等都脱不开干系。

匠人工坊纪念款大马士革茶刀 - 荆轲茶剑

关于荆轲是如何走上了“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绝路,还要从当年秦将王翦破赵说起。公元前228年,王翦向赵军发起猛攻,不光攻破了战略要地邯郸,还掳了赵王迁本人,赵公子嘉带领宗族数百人逃往代,赵国名存实亡。而秦军,在赵国设置了邯郸郡,此后继续整顿兵马,接连向北侵略,一直逼近燕国的南界。俗话说唇亡齿寒,赵国伤筋动骨,燕国太子丹更是忧思难安,秦军一个早晚就能渡过易水,随时可能兵临燕国。荆轲为替太子丹解忧,于是自请刺秦。

秦灭赵战略图

荆轲刺秦前做了三样准备工作。其一,说服投奔燕国的秦将樊於期献出首级,以作觐见秦王的诱饵;其二,向太子丹索要燕督亢之地图;其三,准备刺杀秦王最重要的道具——徐夫人匕首。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徐夫人”,姓徐名夫人,其实是个男人,赵国的铸剑名家,以藏锋利的匕首闻名。按照惯例,和欧冶子、干将莫邪一样,这些名家打造的刀剑往往是平民负荷不起的,太子丹和荆轲也花费了百金,方才拿到这把匕首。之后,太子丹就令工匠拿去淬毒。最终达到了何种效果呢?人一旦被划破,只要沾上一缕血,就会即刻暴毙。

徐夫人毒匕

如此性烈的毒匕,按理说荆轲刺杀成功的概率应该相当大,为何刺秦计划仍以失败告终?这就不得不提秦王大殿上的一系列惊变。

秦王听闻燕国使者带着叛将樊於期头函,以及燕国督亢之地图前来示好,自然是大喜,于是在咸阳宫朝见荆轲一干人等。秦王让荆轲取秦武阳手中地图奉上,此举正中荆轲下怀,他信步上前,打开地图。

匠人工坊纪念款大马士革茶刀 - 荆轲茶剑

图穷之际,徐夫人匕首锋芒尽现。只见荆轲一把抓住秦王袖子,不及众人反应,右手持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惊惧非常,马上挣扎着身躯起来,挣断了自己的衣袖。

自古以来,匕首都是最好的近身格斗杀器,但匕首形制的缺陷也相当明显——为了突袭或暗杀,匕首往往尺寸有限。实际上当秦王挣脱荆轲最初的攻击范围,荆轲的刺杀行动就失败了五成,一旦秦王拔出剑来,荆轲马上殒命于此。然而戏剧性的是,司马迁《史记》记载,秦王操起刀鞘,几次想要拔剑,却都没有拔出来,而大殿上的群臣又不得持尺兵,于是秦王只能绕着柱子跑,和荆轲玩起了追逐战。

汉代荆轲刺秦画像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秦王为何会几次拔不出剑?有人觉得这可能是司马迁为了文学效果杜撰的,实际上从古代刀剑的发展历程来看,当时拔不出剑还真属情理之中。春秋至秦汉时期,刀剑的剑身往往都比较长,此时采用的佩剑方法是璏式佩剑法,就是用剑鼻钮,把剑直接穿在腰带上,也可以另用一条比较细的系带穿挂(可以稍微降低佩戴位置)。而秦王拔不出的原因,一是剑太长,二就是剑佩得太高,抽剑时剑锋还未出鞘手臂已抬到极限。

剑璏

后来还是秦王的左右随从对王大喊:“王负剑!王负剑!”秦王这才拔出剑来击中了荆轲左股(大腿)。所谓“负剑”,就是指把剑柄朝下,剑身推至背后。秦始皇在危急时所创的负剑,后来还成为一种剑的佩法,下图武士像,腰间佩剑的剑柄朝下,就是采用的这种佩法。

至此,荆轲不能再剧烈追逐,只能把徐夫人匕首掷向秦王,但扔在了柱子上,秦王再次补了八刀,给荆轲刺秦的故事落下了帷幕。

标签: 荆轲秦王刺秦太子丹匕首王翦

更多文章

  • 荆轲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荆轲,秦王,秦舞阳,太子丹,秦国,嬴政

    荆轲算不算是一位侠士这件事很难说。如果说侠士的定义是除暴安良,杀富济贫的话,荆轲显然不满足上述条件,但如果说侠士只代表着一种勇气,那么荆轲勉强够得上标准。对于荆轲,很多人是崇拜的,笔者也一度很崇拜他,但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偶像还是有些距离比较好,就让他高高在上,触不可及,这是最好的方式。因为你越去接近

  • 荆轲刺秦王,荆轲刺杀水平能合格吗,刺客技术哪个强?

    历史解密编辑:落日路十七号标签:荆轲,刺客,秦王,荆轲刺秦王,秦舞阳,专诸

    大家都知道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作为普通看客,我们都为荆轲的英雄壮举所折服,我们感慨于荆轲的勇气,佩服荆轲的斗志,然而又叹息于荆轲的功败垂成,一个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这不得引起了我们深深地反思是秦王的功夫太高,王宫的保护过于严密,还是荆轲霖过其实,夸夸其谈,根本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四个呢,

  • 荆轲:四大刺客唯一刺杀失败的杀手,原来是个“不入流”的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荆轲,秦王,太子丹,秦国,大刺客,刺客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许多不同的需要,产生了不同的功能位置。在古代和现代,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许多岗位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战国时期,由于战争,国与国之间的争端不断,各国争权迫在眉睫。在这个饱受战争蹂躏的世界里,王朝不仅有明显的斗争,而且衍生出许多秘密实施谋杀的策略。为了实现统治者的暗杀策略,一种被称

  • 荆轲刺秦王失败后,主谋燕太子丹下场如何?读战国(75)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荆轲,秦王,燕太子,嬴政,秦国,秦舞阳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75):荆轲刺秦与燕国灭亡文/松鼠爸爸荆轲(右)“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前227年的一天,一群身着白衣白帽的上流人士在燕国易水河边为两人送行,其中一人便是今天故事的主角——战国著名刺客荆轲。在朋友高渐离的击筑伴奏下,荆轲和节而歌,声音苍凉凄婉,包括燕太子姬

  • 荆轲根本不是做刺客的料,曾被两人一个眼神吓跑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荆轲,秦王,秦国,嬴政,秦舞阳,燕太子丹

    1.序章在公元前251年之前,燕太子丹曾在赵国为质,在这里他认识了年幼的赵政。赵政,即秦始皇,他的父亲与燕太子丹一样,曾经也是秦国派往赵国的质子,但是在赵政出生2年后便逃回了秦国,只留下年幼的赵政与其母赵姬留在赵国。赵政少年时期在赵国的境遇并不好,当时秦国与赵国交战,赵王一度想要杀死赵姬与赵政母子,

  • 李小萌一袭红衣演绎了“荆轲”背后的女人,一出场就是风华绝代

    历史解密编辑:周凯说科技标签:荆轲,裙子,王雷,古装,连衣裙,风华绝代,李小萌(演员)

    李小萌一袭红衣演绎了“荆轲”背后的女人,一出场就是风华绝代在这个圈子里,爱情这种东西,有时候是真的,有时候是假的,特别是男人和女人之间,前一晚还在热恋,后一晚就会爆出两个人之间的暧昧,这种暧昧的程度,让人无法想象。不过在这个圈子里,也有不少的情侣,比如王雷和李小萌,就算是一个标准的情侣了,两人相爱1

  • 荆轲刺秦王时,秦舞阳吓得发抖,为什么不找别人做荆轲的副手呢?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荆轲,秦舞阳,秦王,太子丹,荆轲刺秦王,秦国

    荆轲作为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个刺客,其本身的故事已经成为一个经典,虽然荆轲刺秦王的结果是一个悲剧,但并不妨碍这两千多年来人们对荆轲的赞扬,赞扬他“士为知己者”的侠士精神和慷慨赴死的悲壮情怀。回到故事本身,荆轲刺秦王就是一个彻底的失败一个不靠谱的燕国太子(太子丹)将刺杀秦王的任务交给了一个能力不甚靠谱的

  • 荆轲的武功有多差?面对面刺不死秦王,史书一句话揭开谜底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荆轲,秦王,嬴政,太子丹,秦国,秦舞阳,秦军,史书,秦始皇,周朝,先秦

    公元前227年,秦国成功地消灭了赵国,兵锋直指燕国。警报传来,燕王喜惊恐万分,但面对强大的秦军摆出的攻势,却无计可施。燕太子丹献出了孤注一掷的计策,即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提起刺客荆轲此人,《史记·侠客列传》中是这样记载的“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 从荆轲刺秦王,来看秦的兴亡

    历史解密编辑:龙头大哥标签:秦王,荆轲,秦国,陈胜,商鞅变法,吴广

    《战国策·燕策三》原文: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译文:荆轲追赶秦王,秦王只好绕着柱子逃跑。群臣都惊慌失措,由于突然发生了出人意料

  • 荆轲与秦王究竟有何仇怨?为什么要刺杀秦王?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荆轲,秦王,秦舞阳,嬴政,太子丹,秦国,秦始皇,周朝,先秦

    公元前259年的农历正月,一个男婴在赵国的邯郸降生了。没有人会想到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的创立人—秦始皇。他,十三岁继承秦国王位二十二岁亲理朝政三十九岁完成统一大业缔造了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他,自称始皇帝,希望他的子孙能⼆世、三世⾄于万世,传之⽆穷。可是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他亲手创造的伟大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