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把格斗搏杀当生存资本的荆轲,为何会杀不了一个养尊处优的帝王?

把格斗搏杀当生存资本的荆轲,为何会杀不了一个养尊处优的帝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烨青衣 访问量:4329 更新时间:2023/12/29 0:39:49

荆轲刺秦王,相信大家经过无数的影视作品之后已经非常了解。在当时战国七雄时代,各国鏖战,经过几百年来的相互攻伐,昔日强大的关东六国逐渐变得日薄西山,而西方的秦国则是一步一步的蚕食着关中六国的人口势力,六国灭亡,已经是时间的问题。

昔日强大的魏国,已经自己撤去了魏王的称号,向秦国称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的赵军在长平一战中尽数覆没,而后更是被秦军攻入邯郸,三晋最弱的韩国更是成为关东六国第一个被灭亡的存在。

由此,燕国和秦国的势力范围逐渐的接触,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国君臣时不时的便会有如临深渊之感,于是如何以小博大换取国家的安全就成为了头等大事。

这时候,一个叫荆轲的刺客进入了燕太子丹的眼睛,准备派他去奇袭斩首。

七国的现实情况

荆轲刺秦本质上来说其实就是燕国上下面对不甘灭国的一种挣扎行动,可是却是病急乱投医,实际上是一个大昏招,因为在现在的视角来看,即便成功了,燕国也大概率避免不了亡国的命运。

而且在荆轲和秦舞阳这两个猪队友的努力下,成功的可能性真的太低了。

如果说成功了,或许趁着秦国内乱的机会,燕国还有机会和齐国,楚国,合纵以抗秦。三国合纵加起来还有百万大军,而彼时,秦国与楚国一战,20万大军毁于一旦,总兵力下降到70到80万左右,三国的总体实力还是要强过秦国的。

如果此时在出资出力扶植韩赵魏的旧贵族势力,使得六国重新回到并列的局面,不过,秦国的势力,依旧是可以同时对抗两到三个国家的存在。

如若此时,几个国家再出现商鞅公孙衍一样的大才,各种机缘加在一起或许有和秦国一战的可能,但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商鞅公孙衍张仪苏秦之流,百年战国也不过这区区几人,这种堪称改天换地的大才,哪里是这般能够轻易发现的。

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秦国奋七世八世甚至是九世之余烈,将华夏重归一统,最终的结局大概率是不会改变的。这就是封建社会对于奴隶社会的社会制度差别带来的碾压吧!

也许有人会质疑秦王去世给秦国社会带来多大的影响,事实上,在嬴政继位之初,就发生过嫪毐叛乱,整个秦国高层动荡,关东六国见状纷纷来攻。

即便如此,全国依旧坐拥函谷关,守着秦国,固若金汤,全国七八十万战力强悍的大军,震慑的关东六国不敢长途远征来犯。

历史上,关东六国曾经有五次大规模的共同攻秦,更是在第五次达到巅峰,六国足足凑出了50万精锐部队,可是在秦国,70万主力部队的绞杀之下,各国精锐毁于一旦,这破釜沉舟的举动,最终加速了关东六国的灭亡。

荆轲刺秦发生在三晋已经灭亡的时刻,当时燕国的朝堂,更倾向于联盟秦国。

但是当时的燕太子丹,却是心高气傲之辈自命不凡,自认为自己是世间一股清流,也认为自己有改天换命的本事,他瞒着英国的朝堂,杀了前来投靠的樊於期,同时派出了刺客,前往秦国刺杀。

结局大家都了解,但是可能大家不知道,这其中还发生了几件不为人知的事情,这些蹊跷不已的事,也从侧面印证了荆轲刺秦不会成功。

荆轲刺秦的疑点

要知道,在今天看起来破绽百出的荆轲刺秦事件,在当时以秦始皇的智慧,又为何会看不出来,或许出自于与太子丹之间友情的信任,但是如此就让这么一个充满危险性的人到达自己身边,本就是一件极其不明智的事情。

专诸刺王僚也不过是百年前的事,而对于秦王安全工作,那可是门口的禁卫以性命担保的工作,又为何敢如此粗心大意。

除非,有人默许......

彼时的秦武阳,在当时的燕国之中可是好勇斗狠之辈,国家的高层,他不是没有见过,可是,为何会在尚未见秦王之前?就吓得手脚震颤,色变振恐。你要知道,这可是当时燕国的第二人选,经过层层选拔,又怎么可能选择贪生怕死之辈。

当时的荆轲献上地图和人头之后,按照史书中的记载,荆轲一面介绍这燕国最富饶的土地,趁着秦王不注意,打算上去抓住秦王的衣袖。

当时的古代服装,除了赵国胡服骑射之外,彼时其他国家的衣服都有着宽松肥大的袖袍,要抓住十分容易,可是对于荆轲这样一个身手高强的刺客来说,一手下去,居然抓空了?

再之后,秦王绕柱走,荆轲扔出毒剑,可是居然奈何不得秦王,然后在秦王被提醒王负剑之后,双方一个交集,荆轲便被斩落剑下。

这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一个把格斗搏杀当生存资本的刺客,居然会比不过一个深宫之中养尊处优的秦王。

会不会有这样一种可能,眼前的秦王并不是真的秦王,既如此,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荆轲会打不过秦王了。

以上种种终究是猜测,没有现实理论作为支撑,而在当时的社会上,王上臣子不是现在可比,那一个个都是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的存在,文武之别,只在于职位,秦王自小就在赵国为质,练就一些功夫也不奇怪。

结局

荆轲刺秦王,整件事情都透着古怪,如果说秦国事先有安排,那还能够解释啥不成功,可是荆轲在最后,居然不打自招,承认了是受燕国的委派,直接给了秦国以攻打燕国的口实,这就十分不能理解了。

究竟是猪队友之间相互作怪,还是其中真的有什么特殊的隐情,这已经无从考证,而在荆轲刺秦之后,无数的燕国人民逃进了苦寒之地,却依旧抵挡不住秦国的攻伐,这个塞北小国,终究在秦国铁骑下的飞灰烟灭。

更多文章

  • 荆轲刺秦的匕首淬了毒?秦王为何拔不出剑来?荆轲刺秦背后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荆轲,秦王,刺秦,太子丹,匕首,王翦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有“四大刺客”,专诸、聂政、荆轲、要离(又一说法为豫让),其中荆轲名气是数一数二的,一招图穷匕见,从此名垂青史。然而绝大多数人都很少注意到,荆轲刺秦之所以会是现有的历史走向,和如此精彩的博弈,与当时的刀剑形制、佩刀方式等等都脱不开干系。匠人工坊纪念款大马士革茶刀 - 荆轲茶剑关于

  • 荆轲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荆轲,秦王,秦舞阳,太子丹,秦国,嬴政

    荆轲算不算是一位侠士这件事很难说。如果说侠士的定义是除暴安良,杀富济贫的话,荆轲显然不满足上述条件,但如果说侠士只代表着一种勇气,那么荆轲勉强够得上标准。对于荆轲,很多人是崇拜的,笔者也一度很崇拜他,但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偶像还是有些距离比较好,就让他高高在上,触不可及,这是最好的方式。因为你越去接近

  • 荆轲刺秦王,荆轲刺杀水平能合格吗,刺客技术哪个强?

    历史解密编辑:落日路十七号标签:荆轲,刺客,秦王,荆轲刺秦王,秦舞阳,专诸

    大家都知道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作为普通看客,我们都为荆轲的英雄壮举所折服,我们感慨于荆轲的勇气,佩服荆轲的斗志,然而又叹息于荆轲的功败垂成,一个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这不得引起了我们深深地反思是秦王的功夫太高,王宫的保护过于严密,还是荆轲霖过其实,夸夸其谈,根本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四个呢,

  • 荆轲:四大刺客唯一刺杀失败的杀手,原来是个“不入流”的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荆轲,秦王,太子丹,秦国,大刺客,刺客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许多不同的需要,产生了不同的功能位置。在古代和现代,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许多岗位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战国时期,由于战争,国与国之间的争端不断,各国争权迫在眉睫。在这个饱受战争蹂躏的世界里,王朝不仅有明显的斗争,而且衍生出许多秘密实施谋杀的策略。为了实现统治者的暗杀策略,一种被称

  • 荆轲刺秦王失败后,主谋燕太子丹下场如何?读战国(75)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荆轲,秦王,燕太子,嬴政,秦国,秦舞阳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75):荆轲刺秦与燕国灭亡文/松鼠爸爸荆轲(右)“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前227年的一天,一群身着白衣白帽的上流人士在燕国易水河边为两人送行,其中一人便是今天故事的主角——战国著名刺客荆轲。在朋友高渐离的击筑伴奏下,荆轲和节而歌,声音苍凉凄婉,包括燕太子姬

  • 荆轲根本不是做刺客的料,曾被两人一个眼神吓跑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荆轲,秦王,秦国,嬴政,秦舞阳,燕太子丹

    1.序章在公元前251年之前,燕太子丹曾在赵国为质,在这里他认识了年幼的赵政。赵政,即秦始皇,他的父亲与燕太子丹一样,曾经也是秦国派往赵国的质子,但是在赵政出生2年后便逃回了秦国,只留下年幼的赵政与其母赵姬留在赵国。赵政少年时期在赵国的境遇并不好,当时秦国与赵国交战,赵王一度想要杀死赵姬与赵政母子,

  • 李小萌一袭红衣演绎了“荆轲”背后的女人,一出场就是风华绝代

    历史解密编辑:周凯说科技标签:荆轲,裙子,王雷,古装,连衣裙,风华绝代,李小萌(演员)

    李小萌一袭红衣演绎了“荆轲”背后的女人,一出场就是风华绝代在这个圈子里,爱情这种东西,有时候是真的,有时候是假的,特别是男人和女人之间,前一晚还在热恋,后一晚就会爆出两个人之间的暧昧,这种暧昧的程度,让人无法想象。不过在这个圈子里,也有不少的情侣,比如王雷和李小萌,就算是一个标准的情侣了,两人相爱1

  • 荆轲刺秦王时,秦舞阳吓得发抖,为什么不找别人做荆轲的副手呢?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荆轲,秦舞阳,秦王,太子丹,荆轲刺秦王,秦国

    荆轲作为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个刺客,其本身的故事已经成为一个经典,虽然荆轲刺秦王的结果是一个悲剧,但并不妨碍这两千多年来人们对荆轲的赞扬,赞扬他“士为知己者”的侠士精神和慷慨赴死的悲壮情怀。回到故事本身,荆轲刺秦王就是一个彻底的失败一个不靠谱的燕国太子(太子丹)将刺杀秦王的任务交给了一个能力不甚靠谱的

  • 荆轲的武功有多差?面对面刺不死秦王,史书一句话揭开谜底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荆轲,秦王,嬴政,太子丹,秦国,秦舞阳,秦军,史书,秦始皇,周朝,先秦

    公元前227年,秦国成功地消灭了赵国,兵锋直指燕国。警报传来,燕王喜惊恐万分,但面对强大的秦军摆出的攻势,却无计可施。燕太子丹献出了孤注一掷的计策,即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提起刺客荆轲此人,《史记·侠客列传》中是这样记载的“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 从荆轲刺秦王,来看秦的兴亡

    历史解密编辑:龙头大哥标签:秦王,荆轲,秦国,陈胜,商鞅变法,吴广

    《战国策·燕策三》原文: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译文:荆轲追赶秦王,秦王只好绕着柱子逃跑。群臣都惊慌失措,由于突然发生了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