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341年,庞涓在大树下点火,齐军万箭齐射,10万魏军阵脚大乱,在黑暗中被射杀。庞涓欲哭无泪,挥剑自杀,10余万精锐全军覆没,孙膑名震天下。马陵之战,鬼谷子两位弟子,庞涓、孙膑的最后一场对决。
庞涓、孙膑,鬼谷子门下的高徒,都是精通兵法,胸怀韬略,但孙膑更胜庞涓一筹。孙膑能力强,也谦虚谨慎,庞涓非常嫉妒他,便想办法收拾自己这位师弟,结果砸了自己的脚。吴起训练“魏武卒”后,魏国兵力强大,压着周围各国吊打。此时,庞涓下山,给魏国效力,立下赫赫战功。但是,庞涓对孙膑不放心,害怕他得到魏王的重用,便想收拾他。庞涓建议孙膑来魏国,一起建功立业,却暗中陷害孙膑,让他受到鲸刑,脸上被划伤,还割了膝盖骨。庞涓如此,孙膑非常痛苦,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他成功离开魏国。来到齐国后,孙膑开始实施自己的复仇计划,“田忌赛马”就是第一场战斗。齐威王喜欢赛马,田忌更喜欢,无奈每次与齐王比赛,田忌都失败了。原因很简单,田忌马匹质量不如齐威王,却喜欢硬刚,不输才怪。
田忌无奈,也很难过,孙膑则向其提出克敌制胜的策略。操作方式很简单,就是三匹马互换位置,以弱马对强马、以中马对弱马、以强马对付中马,结果击败了齐威王,赢得胜利。孙膑的策略,就是玩战术诡诈,春秋战国时期,许多人都是骑士精神,不想这么干,而他做到了,这是一种进步。孙膑帮助田忌,也就是帮助自己。因为,齐威王会询问田忌获胜的原因,自己才有机会得到齐威王赏识。前354年,庞涓率15万大军攻打赵国,攻破邯郸,赵国岌岌可危。此时,齐威王派两路兵马救援赵国,一路攻打襄城,牵制魏军兵力,一路去跟庞涓对决。田忌、孙膑率7万兵马,准备跟庞涓决战。田忌有骑士精神,想直接去邯郸,跟庞涓正面硬刚,孙膑则反对。孙膑认为,赵国邯郸已经被攻破,再去救援邯郸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还不如“攻其必救”,直接奔袭魏国都城大梁(开封)。
齐军攻击大梁,庞涓害怕都城有失,便率精锐部队回援。此时,孙膑在桂陵设下埋伏,然后派遣一支小分队去挑战魏军,激怒庞涓。齐军挑战,庞涓挥兵猛攻,齐军一触即溃。击败了前来挑战的齐军,庞涓信心满满,便乘胜追击,且轻装前进。谁知,庞涓进入了埋伏圈,齐军四面合围,庞涓成了俘虏,孙膑赢得胜利。此战,孙膑“围魏救赵”战术获胜,后世名将,都学他这招。桂陵之战,庞涓被俘虏,但孙膑并没有杀死他。主要原因两点。首先,魏国主力尚存,骁勇善战的“魏武卒”还在邯郸,并没有撤回来。其次,孙膑看在同门师兄弟的份上,不想把事情做绝,况且庞涓之前也没杀自己。桂陵之战第二年,魏军赢了一把,击败齐国、宋国、卫国联军,齐威王只好放了庞涓回国,与魏国和好。前342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国不是对手,只好请齐国出兵协助,田忌、孙膑再次挂帅出征。
一样的战法,齐军奔袭大梁,庞涓率十余万精兵回援。起初,庞涓小心谨慎,没有冒进,以免中计。谁知,孙膑玩“减灶之计”,让庞涓误以为齐军溃散,便率主力追了过去,一直追到边境。庞涓再次中计,孙膑料到魏军会在晚上到达马陵,于是让士兵在大树下设伏,有一万多弓弩手待命。同时,把大树的皮割下,刻上“庞涓死于此处”几个大字,就等着庞涓上钩了。庞涓到了马陵,看到大树上有几个模糊的字,便下令士兵点火,看看究竟是什么字。魏军点火,齐军万箭齐射,庞涓急火攻心,后悔自己当初没有杀了孙膑。庞涓直言:“遂使庶子成名”,然后挥剑自尽。庞涓自尽,魏军没了主帅,群龙无首,全军覆没。吴起训练的“魏武卒”,就这么被庞涓消耗殆尽。
当年,吴起率5万新军,击败了50万秦军,秦国不敢招惹魏国。可惜,吴起被猜忌,离开了魏国,去楚国效力。如果吴起还在,田忌、孙膑只能被压着打。吴起,可以碾压孙膑。要知道,吴起是兵家“亚圣”,还是“武庙十哲”之一。孙膑仅仅是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吴起高孙膑一个档次。参考书目:《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