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庄王一鸣惊人前为何要隐忍三年?

楚庄王一鸣惊人前为何要隐忍三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风尘讲历史 访问量:1783 更新时间:2024/1/21 16:22:07

楚庄名熊旅,是楚国第二十五位国君,春秋五霸之一。然而光看他执政的前三年,绝对看不出这是位雄主。

史书记载“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有一天右司马实在忍不住了,就含沙射影地问楚庄王“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楚庄王听出了其中之意,说出了那句名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之后楚庄王果然开始重振朝纲、任用贤臣、重视生产、发展经济,楚国实力大增。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楚、晋两国爆发邲之战,此战楚国大获全胜,一举奠定了楚庄王“春秋五霸”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楚庄王那么有能力,为何还要隐忍三年呢?这三年他做了什么?这得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看。

在历史进入东周时期时,楚国的君主名熊仪,在位二十七年,去世后葬在若敖,故被尊为“若敖”,这是楚君有谥号的开始。之后楚若敖的长子熊坎继位,但要论能力,楚若敖的幼子斗伯比不遑多让。因为斗伯比没有继位为王,便成为了小宗,需要取氏另立分支,斗伯比便以父亲的谥号“若敖”为氏,若敖氏这个大家族也渐渐成为楚国国内一支不小的势力。

楚庄王继位时不到二十岁,而当时若敖氏已经盘踞楚国朝堂一百多年,可以说是爪牙遍布、权倾朝野。楚庄王名义上是君主,实际上早就被架空了,别说是大展抱负,就是在朝堂说句话也得掂量掂量。在这样的情况下,楚庄王只能选择韬光养晦,表面上声色犬马麻痹奸臣,实际上在暗中观察朝中大臣,选择可用的班底。

楚庄王这一忍就忍了三年。公元前611年,楚国的邻居庸国联合南方蛮族以及百越攻打楚国,这就是楚庄王苦苦等待的时机。在众大臣都建议迁都避敌的情况下,楚庄王一改往日软弱无能、沉迷美色的形象,力排众议,决定率兵迎敌,让朝臣大吃一惊。

楚庄王也确实有能力,一面令前线部队坚壁清野全部后撤,以图诱敌深入拖长敌军补给线,一面派人出使巴国和秦国,劝说他们从庸国后面出击,与楚军形成前后包夹之势。就这样楚庄王一举灭了庸国,真正掌握了军权,有了军权在朝堂上说话自然就算数了,楚庄王也能够一展抱负。

楚国在楚庄王的带领下国力大盛,在与晋国争霸中原的过程中略占优势,楚庄王也一改楚国蛮夷之风,尊重大国礼仪,积极发展自身文化,终于得到了其他诸侯国的尊重与认可,成为继齐桓公晋文公之后的又一新霸主。

标签: 秦国楚国庸国晋国周朝先秦楚庄王

更多文章

  • 那一年,楚庄王窥视王城,震动了东周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楚庄王,王城,周王室,周王朝,周天子,诸侯国,东周,先秦,周朝

    公元前606年,一支楚国的军队在向河南嵩县进发,带兵的是楚国的一代雄主楚庄王,征讨的对象是从北方南下的一支蛮夷部队陆浑之戎。看到自己的军队盔甲整肃、旌旗招展,楚庄王非常满意,他知道自己的军队将轻易打败这群野蛮的乌合之众。楚庄王的信心不是没有理由的,就在前几年,楚国的这支军队先后消灭了庸国、麇国、舒国

  • 楚庄王是在哪一场战役之中,奠定了霸主之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先轸,大军,郑国,晋国,周朝,先秦,楚庄王

    晋成公在扈地率领诸侯联军与楚军对决,打赢了几场战役之后,晋成公就去世了。晋成公的儿子晋景公就在这样的战争环境中即位,成为了晋国的新国君。楚庄王得到晋成公去世的消息,就加紧攻打晋国。晋景公即位之后,稳定了军心,按照父亲先前的布置,继续和楚国对抗,最终战胜了楚庄王。三年后,楚庄王包围了郑国,郑国向晋国告

  • 楚庄王为何要三年后才“一鸣惊人”?“耍酷”的背后,掩藏着啥?

    历史解密编辑:大大小小的风筝标签:楚庄王,楚文王,周王室,楚成王,宋襄公

    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能力出众,魄力非凡。他在位期间,一举灭庸,北上与晋国争霸,饮马黄河,观兵于周疆,问九鼎之大小轻重,灭陈又复陈,伐郑时逼得郑襄公“肉袒牵羊”以迎,攻宋时则让宋文公啼哭不已,在邲之战中更是大破晋军,取其霸业而代之。既然是这样一个绝世牛人,世上就因之兴起了许多围绕着他的传奇故事。比如

  • 爱姬被臣子调戏 楚庄王装作不知 下了一道命令 令臣子誓死追随!

    历史解密编辑:巧手小房标签:楚庄王,爱姬,伍举,臣子,楚国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侯争雄。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学在官府的现状被打破,优秀的平民子弟为了跻身上层圈子开始不遗余力、绞尽脑汁。但即便是再优秀的臣子必须遇到明君才行,如果想着跨过诸侯君主,自己当一方霸主,那几乎没有可能,即便是真做到了那一步,前提也是借助了诸侯君主的力量。

  • 春秋五霸之楚庄王-从声色犬马的蛮夷首长到问鼎中原的诸侯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齐遇念别离标签:郑国,齐国,宋国,重耳,楚庄王,齐桓公,春秋五霸,历史故事

    前言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中的最后一位,也是最“叛逆”的一位,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和秦穆公等四位前辈无论怎么作、怎么斗,都是以“尊王攘夷”为政治纲领,他们想揍谁,一定要打着周天子的名义,以接受周天子的青睐和赏赐为荣。可是楚庄王就不“惯病”,不仅不尊重天子,还带领大军问鼎中原,对周天子逼宫,并展开十几年的

  • 楚庄王要厚葬爱驹,大臣优孟悲痛欲绝,陛下请葬在我的肚子里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优孟,楚国,国君,先秦,周朝,楚庄王,艺术家,历史故事

    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史记·七十列传·滑稽列传》这是《史记》中关于楚国大臣优孟的评价。在春秋时期有五位霸主,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这五位霸主带领着自己的国家,厉兵秣马,发展国力,最终称霸诸侯。而其中有一位君主,初登宝座时为政荒唐,后来听从臣子规劝,改过自新,带领国

  • 楚庄王要纳美艳寡妇入宫,遭到臣子反对,结果臣子偷偷自己娶了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楚庄王,吴国,郑国,楚国,国君,先秦,周朝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攻打陈国,俘虏了一个貌美的寡妇,这个寡妇有多美呢?美到陈国的国君和两名卿大夫同时迷恋她,美到楚庄王和臣子都对她动了心。《新唐书》在提到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的时候,用了一个词:“光艳动天下”,安乐公主是不是真的光艳动天下很难说,但这五个字用来形容这个寡妇应当是非常贴切的。这个寡妇

  • 楚庄王即位三年,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殊不知这一切只是假象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朝政,伍举,楚国,先秦,周朝,楚庄王,孙叔敖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句话的典故出自《史记》,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庄王,上台之后贪图享乐,整整三年的时间里,从来不过问政务。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国之将灭的时候,楚庄王却以迅雷不及耳之势,问鼎中原。原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都不过是楚庄王故意制造的假象罢了。初掌大权楚穆王在位期间,曾

  • “楚庄王”归来!686件华服烘托浓郁荆楚之风

    历史解密编辑:极目新闻标签:荆楚,歌剧,演员,武汉,华服,楚庄王,编钟乐舞

    极目新闻首席记者张聪摄影记者萧颢通讯员黄影“剑出鞘,戈如虹,戈矛剑戟凌长风,三军凛凛肃杀声,骠骑悍将行匆匆……”金戈铁马,杀气肃然,当雄浑的《楚征行歌》响起,民族歌剧《楚庄王》的史诗画卷,终于在五年后又一次展开。戈矛剑戟凌长风3月10日、11日晚,由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创作演出、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9

  • 楚庄王在一鸣惊人前的三年里干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秦国,楚国,晋国,周朝,先秦,楚庄王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楚庄王(一)主笔:闲乐生公元前614年,楚穆王商臣逝世,他未满二十岁的儿子熊侣即位,是为楚庄王。而摆在年轻的楚庄王面前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的烂摊子:第一,外有强敌。晋国上卿、中军将赵盾乘楚国主丧未定之机在宋国举行七国大会,原先归附于楚国的小弟宋、陈、郑、蔡等国纷纷投靠了晋国,楚国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