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曲沃代翼全梳理,晋文公之前的晋国史

曲沃代翼全梳理,晋文公之前的晋国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廊人 访问量:4302 更新时间:2023/12/22 7:11:47

东周列国之晋国由于其祖上第一代君主便是周武王亲儿子,后来晋文侯又在周平王迁都之时保护过周王室,使得晋国在各诸侯国中有了不可动摇的特殊地位。可是外敌虽不敢来犯,内乱却接连不断。周平往迁都,西周灭亡,而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刚刚进入春秋,晋文侯死后到后来著名的晋文公上台之前的这段晋国历史。

由于这段历史虽然只有短短一百多年,但及其混乱,因此我们需要用特殊的叙述方式来捋清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接下来的剧情虽有点饶舌,但是规律很容易把握,因为接下来的君主更换就像有惯性似的,你只需要记住我总结的一句话:”晋文侯一脉就像个不倒翁一样最后还是倒了“。

晋文侯

事情经过概括的说是这样的,晋文侯死后把位子传给儿子A,当时晋国的国都在翼城,而最大的城市在曲沃(两地均在今天山西临汾)。国君A把他的叔叔封到曲沃,结果他叔叔这一脉就形成了曲沃势力,后来为了与文侯这一脉争夺统治权而连续造反。后面我们所有曲沃势力的传承人皆简称曲沃。

曲沃与国都翼城位置

曲沃先是勾结朝贡一个大臣杀害了国君A,准备迎接曲沃进城,结果晋国百姓出头拥立了A之子B,杀死了这个大臣;十五年后,曲沃亲自派人潜入翼城谋杀了B,结果晋国的邻居们如荀国等一起出头把曲沃击败,拥立了B之子C;C在位仅仅七年后去世,曲沃趁机又来攻打,结果这次干脆周王平出头,派遣当时强大的虢国来讨伐曲沃,拥立了C之子D;八年后屡败屡战不甘心的曲沃再次攻打翼城,并绑架了D,结果这次又是晋国百姓出头拥立了D之子E;四年后曲沃假装和好把E骗到自己地盘上杀死,当时的周朝君主周桓王又派虢国来讨伐曲沃,E的弟弟F登基。看到这里我都替曲沃这个”打不死的小强“感到哭笑不得,由于曲沃的实力远远大于晋国国都翼城,却每次都有”神仙姐姐“下凡相救。同时也感觉晋文侯这一脉真的很像个”不倒翁“几年挨一次揍,每次的国君都得死,却依然能做到一脉相承。

可是,最后这次”不倒翁“就没这么幸运了。二十八年后曲沃再次攻打翼城,并将其灭亡,成功登上了晋国国君的宝座。这次之所以没人来救,一方面曲沃已经足够强大,无论是晋国内部还是那些邻居小国,都已无力抗衡。另外曲沃夺权后将全国之宝物尽数搜刮,全数给当时的周王朝君主周釐王送了过去,于是周釐王承认了曲沃的武公为晋国正统国君。

曲沃武公继承正统

曲沃武公的儿子即位后是为晋献公,晋献公生怕”曲沃“这种悲剧重演在自己家身上,于是把晋国境内的其他原晋侯支系杀了干净。接下来的晋国剧情就更加”狗血“了,原因在于一个女人——骊姬

骊姬

其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定位跟商末的妲己很像,只是没有那些神话色彩罢了。晋献公对骊姬十分宠信,打算撇开自己那三个儿子,立骊姬所生的儿子为国君。于是晋献公把长子、次子重耳、三子都远远的分封了出去。骊姬感觉这三个公子对自己的儿子将来还是个威胁,欲杀之而后快。于是她向晋献公谗言说长子想谋反,这个长子冤枉的居然自杀了。正好次子重耳和三子兄弟二人打算来都城替长兄求情,结果听说长兄已经自杀后赶紧跑回了各自的封地。

这么一来,晋献公开始对他俩也有猜忌了,又没你俩什么事儿,你们跑什么呀?于是派兵讨伐次子重耳,重耳赶紧逃出封地,自此四处流亡。晋献公又让军队去讨伐三子,三子派兵守城居然真的守住了。第二年晋献公又派兵攻打三子封地,这次没守住的三子只好也过上流亡生活,逃到了梁国。

晋献公死后,果然骊姬的儿子成功上位,但是朝中有两位大臣看不下去,杀了这个新国君并写信请重耳请他回国继位,结果重耳不愿意回来。同样逃亡在外的三子听说了,赶紧写信给朝中这两位大臣,说重耳不愿意回去我愿意,只要你们拥立我,日后定当厚报;又给齐国写信,直到齐国喜欢站在道德的高度铲除奸佞、匡扶正义,把自己继位的合法性和正统性统统讲了一遍;最后给秦国写信,他知道秦国喜欢窥视他国领土,于是许诺如果自己成功登基,答应将晋国的河西之地划给秦国。就这样三子在齐、秦两大国派兵护送下,城内两大臣高接远迎下登上了晋国国君宝座,是为晋惠公。

由于晋惠公的失信外加后来还主动攻打秦国,导致秦国出兵护送重耳回国,晋惠公败北被杀,重耳是为春秋五霸之晋文公。

标签: 曲沃晋国秦国重耳骊姬齐国

更多文章

  • 秦穆公为称霸送了五个女儿给晋文公,晋国却决定彻底埋葬秦国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重耳,晋国,秦国,先轸,秦军,郑国,先秦,周朝,秦穆公,周天子,晋文公,历史故事

    中国兵法的祖师爷——春秋最强战神先轸(8)主笔:江湖闲乐生城濮之战,晋大败楚军,护佑了中原华夏不被楚蛮入侵。周天子因而特意前来,称晋文公为叔父,并任命他为“伯”,也就是诸侯盟主。晋文公,由此成为了继齐桓公而起的新霸主,天下再次恢复了平静。可是晋军统帅先轸却从这过于平静的空气中闻到了一股危险的气息,这

  • 话剧《晋文公》“一剧一评”专家评议会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凤凰网山西标签:晋文公,重耳,齐国,骊姬,评议会

    7月12日,第十七届山西省“杏花奖”参评剧目——话剧《晋文公》“一剧一评”专家评议会在龙城太原举行。来自我省戏剧界的编、导、音、舞、美方面的专家组成评议组,对《晋文公》进行了评议。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他在位短短九载,却使晋国得以称霸150年。之前戏曲舞台和影视作品中出现过晋文

  • 先秦文化赏析24: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重耳,骊姬,夷吾,晋献公,晋国

    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晋、楚两个大国在卫国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一场大规模战争。在这场战役中,晋文公面对楚国的军队时,命令全军向后撤退,践行当年投奔楚国时许下的“退避三舍”的承诺。那么“退避三舍”是什么样的承诺呢?这就要从头了解晋文公的成长发展过程了。重耳流亡,历经波折据《史记》

  • 战场退避三舍的晋文公,为何能被成春秋霸主?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历史解密编辑:薄荷糖的味道呦标签:重耳,秦国,周天子,楚成王,晋国

    退避三舍的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当年晋国出现“骊姬之乱”,公子重耳逃亡在外避难之时,曾经在楚国受到楚成王的礼遇。楚成王问重耳:“公子若反(同,返)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军行三十里。重耳的意思是指,若两军交战,晋国将主

  • 晋文公祭土成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浮意落尽标签:重耳,骊姬,秦国,王子,公祭,先秦,周朝,介子推,晋献公,晋文公

    两千六百多年,在山西黄土高原上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一队逃亡贵族,在黄土高原上仆仆奔驰。虽然仗剑驾车,然而看得出来,他们是疲倦极了,饥饿极了。他们用搜索的眼光望着田野,然而,骄阳在上,田垄间禾苗稀疏,哪里有什么可吃的东西!这时,一位王子模样的人,忽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给一位上了年纪的、大臣模样的人使

  • 晋文公遇到楚军连退90里是不是怂?就为了当年承诺吗?有没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重耳,诸侯国,晋国,楚国,国君,军队

    晋文公也是一代霸主,但为什么和楚国军队一遭遇就连续退了90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具体分析。其一:兑现当年的承诺。晋文公在外流亡时,曾经在楚国得到了相应的照顾,楚王就问晋文公,如果以后当晋国国王了,将来怎么报答他。晋文公就说了著名的退避三舍,当时一舍相当于30里,也就是要连续后退90里。后来晋文公经过

  • 齐女有多厉害?主宰齐经济,推动齐霸业,晋文公死赖着做上门女婿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齐国,重耳,夷吾,狐偃,齐女,晋国,先秦,周朝,齐霸业,晋文公,上门女婿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晋文公篇(4)主笔:闲乐生公元前645年,晋国公子重耳被他的庶弟晋惠公夷吾逼迫四处流亡,他与随从们一路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梦中的天堂——齐都临淄。望着临淄巍峨的城墙,这支形同乞丐的队伍喜悦程度,实不亚于希伯来人到达流奶与蜜的迦南、红军到达两万五千里之外的延

  • 清明节传说中介子推之死很蹊跷,证明了晋文公重耳的腹黑伪善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重耳,介子推,狐偃,骊姬,国君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它的文化中融合了节气与节日的要素,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从古至今清明节在中国百姓的生活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也流传下了丰富的文化和各种各样的习俗。关于清明节的习俗中以春秋时期介子推的故事最为著名,很多人甚至以为清

  • 晋文公为何流浪19年?坚持不出卖国家利益,是他屡屡受阻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重耳,齐国,夷吾,骊姬,秦国,晋献公,晋文公,周朝,先秦

    从前晋国有个叫晋献公的姬老爹,六位夫人给他生了五个儿子:嫡妻贾氏无子,从老爸手中“偷来”的齐姜生长子申生;从西戎翟国娶来的姐妹花,姐姐狐季姬生次子重耳,妹妹小戎子生三子夷吾;又从战败国骊戎国打包一对姐妹花,姐姐骊姬生四子奚齐,妹妹少姬生五子卓子。老婆多了鸡飞狗跳,儿子多了上房拆瓦,九泉下的姬老爹一脸

  • 晋文公逃亡路上的红颜知己,都不是泛泛之辈

    历史解密编辑:可乐历史标签:重耳,齐国,秦国,秦穆公,齐桓公

    晋文公的身边到底有多少女人,很难说得清楚,但是在晋文公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都是来自他的逃亡路上,这三个女人为晋文公的霸业贡献颇多,一位是齐国宗室之女,一位是秦穆公之女怀赢,一位是咎如国的贵族女子季隗。这三位女子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秉承不同的性格,却最终成为晋文公后宫中的核心力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