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之晋国由于其祖上第一代君主便是周武王亲儿子,后来晋文侯又在周平王迁都之时保护过周王室,使得晋国在各诸侯国中有了不可动摇的特殊地位。可是外敌虽不敢来犯,内乱却接连不断。周平往迁都,西周灭亡,而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刚刚进入春秋,晋文侯死后到后来著名的晋文公上台之前的这段晋国历史。
由于这段历史虽然只有短短一百多年,但及其混乱,因此我们需要用特殊的叙述方式来捋清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接下来的剧情虽有点饶舌,但是规律很容易把握,因为接下来的君主更换就像有惯性似的,你只需要记住我总结的一句话:”晋文侯一脉就像个不倒翁一样最后还是倒了“。
晋文侯
事情经过概括的说是这样的,晋文侯死后把位子传给儿子A,当时晋国的国都在翼城,而最大的城市在曲沃(两地均在今天山西临汾)。国君A把他的叔叔封到曲沃,结果他叔叔这一脉就形成了曲沃势力,后来为了与文侯这一脉争夺统治权而连续造反。后面我们所有曲沃势力的传承人皆简称曲沃。
曲沃与国都翼城位置
曲沃先是勾结朝贡一个大臣杀害了国君A,准备迎接曲沃进城,结果晋国百姓出头拥立了A之子B,杀死了这个大臣;十五年后,曲沃亲自派人潜入翼城谋杀了B,结果晋国的邻居们如荀国等一起出头把曲沃击败,拥立了B之子C;C在位仅仅七年后去世,曲沃趁机又来攻打,结果这次干脆周王平出头,派遣当时强大的虢国来讨伐曲沃,拥立了C之子D;八年后屡败屡战不甘心的曲沃再次攻打翼城,并绑架了D,结果这次又是晋国百姓出头拥立了D之子E;四年后曲沃假装和好把E骗到自己地盘上杀死,当时的周朝君主周桓王又派虢国来讨伐曲沃,E的弟弟F登基。看到这里我都替曲沃这个”打不死的小强“感到哭笑不得,由于曲沃的实力远远大于晋国国都翼城,却每次都有”神仙姐姐“下凡相救。同时也感觉晋文侯这一脉真的很像个”不倒翁“几年挨一次揍,每次的国君都得死,却依然能做到一脉相承。
可是,最后这次”不倒翁“就没这么幸运了。二十八年后曲沃再次攻打翼城,并将其灭亡,成功登上了晋国国君的宝座。这次之所以没人来救,一方面曲沃已经足够强大,无论是晋国内部还是那些邻居小国,都已无力抗衡。另外曲沃夺权后将全国之宝物尽数搜刮,全数给当时的周王朝君主周釐王送了过去,于是周釐王承认了曲沃的武公为晋国正统国君。
曲沃武公继承正统
曲沃武公的儿子即位后是为晋献公,晋献公生怕”曲沃“这种悲剧重演在自己家身上,于是把晋国境内的其他原晋侯支系杀了干净。接下来的晋国剧情就更加”狗血“了,原因在于一个女人——骊姬。
骊姬
其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定位跟商末的妲己很像,只是没有那些神话色彩罢了。晋献公对骊姬十分宠信,打算撇开自己那三个儿子,立骊姬所生的儿子为国君。于是晋献公把长子、次子重耳、三子都远远的分封了出去。骊姬感觉这三个公子对自己的儿子将来还是个威胁,欲杀之而后快。于是她向晋献公谗言说长子想谋反,这个长子冤枉的居然自杀了。正好次子重耳和三子兄弟二人打算来都城替长兄求情,结果听说长兄已经自杀后赶紧跑回了各自的封地。
这么一来,晋献公开始对他俩也有猜忌了,又没你俩什么事儿,你们跑什么呀?于是派兵讨伐次子重耳,重耳赶紧逃出封地,自此四处流亡。晋献公又让军队去讨伐三子,三子派兵守城居然真的守住了。第二年晋献公又派兵攻打三子封地,这次没守住的三子只好也过上流亡生活,逃到了梁国。
晋献公死后,果然骊姬的儿子成功上位,但是朝中有两位大臣看不下去,杀了这个新国君并写信请重耳请他回国继位,结果重耳不愿意回来。同样逃亡在外的三子听说了,赶紧写信给朝中这两位大臣,说重耳不愿意回去我愿意,只要你们拥立我,日后定当厚报;又给齐国写信,直到齐国喜欢站在道德的高度铲除奸佞、匡扶正义,把自己继位的合法性和正统性统统讲了一遍;最后给秦国写信,他知道秦国喜欢窥视他国领土,于是许诺如果自己成功登基,答应将晋国的河西之地划给秦国。就这样三子在齐、秦两大国派兵护送下,城内两大臣高接远迎下登上了晋国国君宝座,是为晋惠公。
由于晋惠公的失信外加后来还主动攻打秦国,导致秦国出兵护送重耳回国,晋惠公败北被杀,重耳是为春秋五霸之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