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伍子胥不可能封地在申港

伍子胥不可能封地在申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歪嘴论史 访问量:1786 更新时间:2023/12/10 9:14:58

伍子胥不可能封地在申港

文/刘建东

在江阴市西乡申港镇的北部,当前的朱家湾小区位置上,原本有一座规模非常宏大的庙宇——伍相庙;并且与该庙相距约三公里处,在当前港城大道南侧的申庄村上,还有一座伍相庙的下院,当地人俗称——伍相庙分庙。以伍相庙为中心,原本的农历三月二十八为庙会节,号称“沿江七十二摊”,是指从申港到常州的魏村这一段的诸多自然村,都以该日为庙会节,涉及的地域范围十分广阔。

伍相庙是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名相伍员伍子胥的,这也是伍子胥与申港仅此相关的线索,其他有关伍子胥的所有历史故事,都不是发生在申港。为此,可得疑问:为何在申港会有如此规模巨大的伍相庙呢?

首先要讨论的是:关于申港一名的来历。以当前诸多文史资料来说,“申港”一名来源于春申君黄歇受封吴地,主持开凿申浦河,自长江口向南,汇入北塘河,沟通了太湖水系。关于申港,我们先对照一下三个历史人物的年代: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前484年;延陵季子,公元前576年—前484年(一说公元前485年);黄歇,公元前314年-前238年。由此可知,在延陵季子归葬在封地内的两百多年后,墓地旁边才开挖了一条河,并且得名为“申港”。

之所以要讨论这个话题,是因为当前有人研究指出:伍子胥的封地在江阴,并且以申港镇为中心。一旦这个结论成立的话,那么首先申港或江阴的开埠第一人,则需要将历史推前个十几或几十年,申港的人文始祖将不是季子而是伍子胥了,并且申港地名的来源,将不再是起源于黄歇,而是伍子胥了。

史书《国语》关于吴王封伍子胥申地的记载,三国时期吴国史学家韦昭曾给《国语·吴语》作注云:“员奔吴,吴子与之申地,故曰申胥。”然而,徐元诰的《国语集解》第一次注明,申胥的申是江阴申港镇,这是第一次指出江阴是伍子胥封地的书。可是,徐元诰是近代人,生于1878年,字寒松,号鹤仙,江西吉安人。幼年丧父,就读私塾。考入江西高等学堂,赴日本中央大学攻读法律,由李烈钧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上海解放后,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1955年12月13日在上海逝世。除主编《中华大字典》和倡修《辞海》外,著有《管子释疑》、《说文》、《法学通论》、《民主》等。 此外,撰有《国语集解》,本书能容纳清代以来各家校释国语之成果,标点全文之外,更著重校勘,共计写成校记一千一百六十余条,每条按序号编,而总附于每卷之末,原书所载序跋,则改写附录,刊于全书之后。现在的问题就在于,除了《国语集解》提出了这个推论,别无其他史书典籍可为佐证,并且徐元诰亦未注解这个推论有什么证据来证实。

据史书记载,伍子胥到达吴国时,吴王僚刚刚继位执政,公子光做将军。这个时间是在公元前527年左右。此时,延陵季子将近五十岁了,以他当王子的身份,首封于延陵,称延陵季子,后又封州来,合称延州来季子。此时的江阴西乡,或许已是延陵季子的封地了。同时期的伍子胥尚未取得功劳,寄住在吴国都城内,何谈有封地?待得伍子胥协助吴王阖闾夺得王位,西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了公元前514年登基后的第一个重大举措:“阖庐既立,得志,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此时延陵季子已年过六十岁了,并且因为公子光(即阖闾)刺杀吴王僚的事,骂骂咧咧地回到自己封地,声称“终生不入吴”。这个时间段,就此躬耕于舜过山下,无可争议的就是以江阴西乡的申港镇为中心,常州和江阴大部分地区,是为吴季子的封地。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是伍子胥的人生高光时刻:灭楚复仇、助吴称霸,捎带着还率众开挖了历史上第一条人工运河——胥江。于是乎,吴王封伍子胥申地。公元前496年,阖闾与越王勾践大战,中箭,伤重不治,死前嘱子夫差,勿忘杀父之仇,并托伍氏辅佐少君,封他最高官职,称相国公。此为“伍相”之由来。以当时吴王阖闾得国不正之嫌疑,断然不敢把道德楷模、人中圣贤、声名远播的小叔父季札的封地,随便割一块出来转封给伍子胥的。毕竟,当初阖闾刺杀吴王僚的时候,曾开出的借口曰:“为叔父夺取王位。”因此,这个小叔父季札的马屁要拍好,千万不能得罪了。毕竟在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贵族精神时代,人们做点事,还是要顾及口碑啊,倘若本国的史官遭受打压的话,其他国家的史官可就不请自来,替你写史的了。

从历史人物的年表来看,延陵季子与伍子胥同一年去世,依照古代的惯例,封地是由儿子继承的,况且伍子胥在季子快要去世的前几年,由于和吴王夫差的矛盾越积越深,小人伯嚭多次进谗言诋毁伍子胥,所以指望着季子死后,夫差把季子的封地改封给伍子胥,那更加是不能的了,这个推断都不用拿出来讨论。

至于说,全国各地有伍相祠、伍相庙,就是江阴、常州本地,也还有多座伍相庙的,极可能是民间传说伍子胥遭谗杀后,因被投尸于江中,遂被奉为江神、潮神。后来,吴王夫差深悔杀伍子胥之过,便至吴郊的大江边,“临江作圹”,设奠祭祀伍子胥(《太平寰宇记》卷九一引《吴地记》)。这便是伍子胥开始享受香火,被祭祀为神祇的滥觞,而申港靠近长江边,多有渔民以江中打鱼为生,修建伍相庙,祈求江神、潮神保佑出入平安,亦是情理之中。这也可解释申港为何有伍相庙,却很少有关于伍子胥的传说故事。

更多文章

  • 伍子胥一生最大的悲剧:他已来到战国,而大家还活在春秋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伍子胥,吴国,阖闾,夫差,伯嚭

    本文选自本人喜马拉雅音频VIP专栏《妙语连珠论英雄》之《复仇的男神:烈丈夫伍子胥》(六)上期音频课,我们说到伍子胥所拥有的多项全能,以及他如何帮助东海小邦吴国迅速崛起,从而击败了传统强国楚国,并为了报仇而倒行逆施,竟挖开了仇人楚平王的坟墓,留下了极具争议性的三百鞭,但不管怎么说,伍子胥总算是了结了这

  • 专诸刺吴王僚,匕首藏在鱼腹中,吴王阖闾登基,伍子胥被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Summer的圈子标签:伍子胥,专诸,阖闾,吴王,吴国

    春秋时期,位于长江南岸的吴国逐渐变得强大起来,吴王馀(yú )昧去世之前,决定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季札,但是季札不愿意登基,然后远走晋国了,结果吴国宫廷就立了馀昧的儿子僚为吴王。公子光是馀昧之前的吴王诸樊的儿子,公子光认为王位应该传给季札,如果季札辞让,那么王位应该就是自己的,所以他对已经登基的吴王

  • 伍子胥掘墓开棺鞭楚王尸三百,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伍子胥,吴国,秦国,郑国,楚平,楚昭王

    伍子胥,本是楚国人。公元前506年他却带着吴国的军队攻破郢都,几万大军浩浩荡荡地进入楚国都。入城后伍子胥冲入王宫捉拿楚昭王,楚昭王于破城之前逃脱出城了。伍子胥没捉到楚昭王,于是派人寻找楚平王的陵墓,找到后派人撅开了陵墓,开棺拖出了楚平王的骸骨在烈日下暴晒三日,鞭尸三百。是多大的仇恨让伍子胥,在平王死

  • 因两件私事,伍子胥与吴王撕破脸,落得悲惨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小航航帆标签:伍子胥,吴王,阖闾,吴国,夫差,勾践

    伍子胥是一个楚国人,他的父亲原来是在楚国当太子的老师。然而楚国的君主是一个无能没有底线的君主,他看上了自己的儿媳妇,于是联合奸臣,将太子太子建排挤出楚国,将他放逐出去流浪。楚平王觉得还有很多参与了这件政事的人,所以在将太子驱逐出国后,将目标放在了伍子胥的父亲身上。伍子胥的家族受到牵连,伍子胥的父亲和

  • 神秘的“行人”职位:中国最早的特工头子伍子胥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吴国,阖闾,吴王,楚王,专诸,伍子胥,春秋战国

    本文选自本人喜马拉雅音频VIP专栏《妙语连珠论英雄》之《复仇的男神:烈丈夫伍子胥》(四)上一期音频课,我给你讲了伍子胥策划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刺杀行动,行动成功后,论功行赏,发掘伍子胥的情报人员被离被封为大夫,专诸的儿子专毅则被一举封为上卿,身为底层平民的壮士专诸,竟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时代的风貌与家族的

  • 伍子胥为何一夜白头,压力过大还是艺术虚构,哈佛大学找到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吴国,萧衍,楚平,郑国,哈佛,伍子胥,梁武帝,周兴嗣,春秋战国

    春秋晚期,楚国爆发了一场内乱,楚平王杀了伍子胥父兄,伍子胥只身出逃。在准备过昭关逃到吴国时,伍子胥面临前堵后追,血海深仇未报,如今自己又身陷绝境,于是伍子胥在山大压力之下竟然一夜白头。所谓一夜白头,顾名思义一夜之后头发花白,但通常来说人们认为这是艺术夸张或艺术虚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如此离奇。进入二十

  • 他是四大刺客之首,老婆一句话喊回家,伍子胥追问,两字流传后世

    历史解密编辑:葡萄侃故事标签:专诸,吴王,阖闾,吴国,荆轲,伍子胥,大刺客,春秋战国,越王勾践

    刺客可以说都是武艺高强,身强体健的存在,而四大刺客都是历史上最强的人,他呢是四大刺客之首,有一次又跟别人打群架,结果老婆一句话出口,他立马停战回家,伍子胥赶紧追上去问他,为什么老婆一叫,你这个七尺男儿就忙不迭的回家呢,此人说道:能屈服在一个女人手下的人,必能伸展在万夫之上。没想到这句话没有流传下来,

  • 春秋:小人再可怜也不可结交,伍子胥用生命验证了,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情话好大叔标签:吴王,吴国,阖闾,孙武,伍子胥,春秋战国,越王勾践

    #历史开讲#伍子胥是楚国大臣伍奢的次子,为人刚强火爆。伍奢被费无忌陷害下狱后,费无忌为了斩草除根,对楚平王献计说:“伍奢有两个儿子,不将他们一并杀死,必留后患。大王可将伍奢为人质,把其二子召来,事情就万无一失了。”楚平王派人传召,对伍奢的儿子伍尚、伍子胥说:“你们前去,大王便会释放伍奢,否则,你们的

  • 伍子胥的逃亡之路,过昭关一夜白头

    历史解密编辑:阿海故事会标签:吴国,吴王,专诸,郑国,伍子胥,过昭关,春秋战国

    咱们书接上回伍子胥到了宋国之后,正碰上宋国发生叛乱,无法安身,于是就跟太子建一起逃到了郑国。郑国人对他们非常友好,他们就住下了。不久之后,太子建到晋国去办事,晋顷公对太子建说:“你受到郑国人的礼遇,说明郑国人信任太子。我现在想攻打郑国,如果太子能够作我的内应,我们肯定能灭掉郑国。灭掉郑国之后,我肯定

  • 伍子胥—一个因复仇而活、也因复仇而死的偏执复仇者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伯嚭,吴王,吴国,阖闾,孙武,专诸,伍子胥,春秋战国,越王勾践

    说起伍子胥,为我们熟知的是,他是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他洞察公子光的心,为“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的千古刺杀局出谋划策;他举荐贤才,七次举荐“兵家至圣”孙武;他报仇雪恨,率吴军攻克楚国都城,为解心头之恨将楚平王开棺戮尸、鞭打三百。他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的一生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