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春秋五霸有好几种说法,但楚庄王毕竟是个牛人,说他称霸一时也是实至名归的。
生而不同的楚国
不过楚庄王这个“霸”却和别人不太一样,从一开始就像是“混”进来的一样。
别的不说,就是这个称谓,别人都是“公”(公爵),像齐桓公、晋文公,他却是“王”,春秋时期的“王”不应该是周天子专属称谓吗?
实际上,楚国从根本上就不被中原诸侯所认同,楚国在周天子眼中只是个蛮夷之地、蛮夷之国。也因此,周武王分封诸侯的时候,给别的大诸侯国分封的是“公爵”,给楚国的芈姓熊家只封了个“子爵”。
楚国被看作蛮夷之国
在楚国国力尚弱的西周,楚国也无能为力,但是到了东周,随着楚国国力大增,周初分封的爵位已经不能与其实力相对应,周天子也早已不再楚国眼中,于是楚国国君自封“楚王”,与周王平起平坐了。
一鸣惊人的庄王
到楚庄王,楚国早已强过东周太多了,也终于走上了称霸之路。
楚庄王名为熊旅,他在刚当上楚王时是被当作废材的。
楚庄王20岁即位为楚王,当时楚国内有权臣纷扰,外有晋国虎视眈眈,当年还发生了饥荒。可谓内外交困。但是,年轻的楚庄王却对这些事视而不见。
很多人以为楚庄王就是个昏君,文武大臣都对楚庄王完全失望。
其中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正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意思是,你楚庄王,三年了,啥事不干,啥意思啊!
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楚庄王的回答是:三年不展翅,是因为羽毛不丰满,要长羽毛。不飞不叫,是观察情况。但是,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可见楚庄王也是胸怀大志的。果然,不久之后,楚庄王开始行动,三下五除二将楚国内乱解决,整顿吏治,厉行改革,国内很快趋于稳定。
下一步,楚庄王开始称霸春秋,同时中国也诞生了“一鸣惊人”这个成语!
楚庄王
纵横捭阖的霸主
楚庄王的称霸路,是比较“阴谋”的,他不像宋襄公一样,宁为礼乐精神而死,他是个彻底的实用论者。
原因无他,因为楚国本就被周天子和中原诸侯看作蛮夷,他也就没必要为周礼而守节了——
首先,楚庄王收拾了附庸国叛徒——庸国,一顿收拾,重新将庸国土地收为己有,庸国的国民再次成为了楚国治下的百姓。
接下来,他与郑国结盟,那个时期的郑国也算二流强国,自此,形成了楚、郑两国对晋、宋两国的局面。
第三步:楚庄王要对当时的霸主晋国动手了。阴谋的是,他并没有直接出兵晋国,而是大军压境,来到周王室摆放上古九鼎的地方,并叫来所有的周王室成员,询问每一个鼎的重量,他这么做,实际上是为楚国正名,楚国“问鼎中原”再也不是那个蛮夷之国,已经足以与中原诸侯平起争霸了。
最后,楚庄王离间晋、齐等强国关系,并乘晋文公之后晋国内乱之时,联合了齐国在“邲地之战”中彻底打败了晋国,一刹那,中原安静了,新的霸王诞生了,他就是楚庄王。
晋楚“邲地之战”
可惜,在他称霸不久,年仅42岁就英年早逝,楚国的霸业也就从此衰弱,直到被强秦所灭,天下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