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9527的七。一个喜欢历史的理科生。
霸:即诸侯的老大,其职业名称为会诸侯、朝天子,实际的情况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西周灭亡,进入东周后开展了各种折腾(春秋战国),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弱,老大权威不再,已经无法领导小弟们。小弟们一看老大快不行了,于是相互之间打架,都想做代理老大。
关于“春秋五霸”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的说法,本文采用熟悉的太史公《史记》--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
楚庄王芈熊旅(又作吕、侣)
楚国受封于周成王时期,主要领地在汉水、长江中游,一直被华夏诸侯排除在外,进入春秋时期不久,楚国国君就自立为王。
在说楚庄王前,先说说他的爷爷楚成王。
楚成王在位46年,可谓是金典男二,逮捕过宋襄公,收留过晋文公,泓水之战打的宋襄公满地找牙,在城濮之战和霸主晋文公一决雌雄。
楚成王在春秋大戏的前期舞台上,有着很重要的戏份,妥妥的男二号。在他的带领下,楚国集团距离上市越来越近。
但他却被儿子给杀了,当时的太子是商臣,但后来楚成王想改立太子,这让商臣不爽了。
于是不想服软也不想做流亡公子的商臣决定发动政变,最终逼迫楚成王悬梁自尽,期间楚成王想吃一个熊掌再死做个饱死鬼,但商臣嫌做熊掌时间长没答应。
而后商臣继位,史称楚穆王,讲道理,“弑君者”楚穆王,算是一个乱臣贼子,但楚人一直游离在华夏文明圈外,对宗法礼制本就不屑一顾。
楚穆王也不是一个混吃等死的主,在位12年,连灭周边数个小国,楚国集团在他的手上离上市更进一步。
楚穆王去世后,把即将上市的楚国集团交到儿子熊旅手上,即本集主角楚庄王。
不满20岁的楚庄王继位了,作为十七八九岁的年轻人,楚庄王正处于春心萌动的阶段,继位三年间,不理朝政,一直在宫里和宫女们打扑克。
由于楚庄王的不作为,先前臣服楚国的各蛮族部落纷纷造反,短短三年间,各地的告急文书如雪花般飞往郢[yǐng]都,天灾人祸差点逼得楚国集团破产。
这天,伍参觐见楚王,并出了个谜语:楚京有大鸟,栖在朝堂上,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令人费解,到底是为了什么?
楚庄王听完哈哈大笑,并回道:这可不是只普通的鸟,这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实际上楚庄王聪明得很,想要对抗华夏诸侯,称霸中原。必须要有人才来辅佐自己,通过这三年的打扑克生涯,他了解了哪些是能用的人才。
就在楚庄王忙于平定楚国内乱时,中原诸侯仍以晋的实力最强,它西抑秦、东制齐。
但晋国内部又出现了问题,此时在位的是晋灵公(重耳的孙子),他对内搞一言堂,对外言而无信。经常跟权臣赵盾爆发冲突,几次想杀赵盾,被逼无奈赵盾只能远走他乡。
赵盾忍了,但他兄弟赵穿忍不了,于是在桃园杀了晋灵公。
之后,赵盾、赵穿两兄弟扶持了晋灵公的叔叔姬黑臀(好名字)上位,史称晋成公。
趁着晋国内乱期间,楚庄王收拾了很多中原小国,此时的天下已经不是晋国一家独大了,楚国集团在楚庄王的带领下已经有了上市(争霸)的资格。
某年春天,楚庄王打着“勤王”(擒王)的旗号来到洛水,到达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
在周王室眼皮底下搞军事演习,这哪行啊,但此时周王室已经没有齐桓公、晋文公这样的霸主来护驾了,不得已,周天子只能派王孙满去见见楚庄王。
楚庄王在见到王孙满时,问九鼎的个数、大小和轻重。
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象征九州,夏、商、周奉为传国之宝,是天子权力的象征。
楚庄王问九鼎,意在“示欲显强而取天下”,显露称霸天下的野心。(问鼎天下的来源)
王孙满碍于楚国的强势,只能委婉地表示:在德不在鼎。
在跟王孙满聊完后,楚庄王觉得自己操之过急了,于是退兵了。
回国后,楚庄王认为之前“问鼎天下”的失败,是因为楚国不被中原华夏文化所认同,于是,楚庄王想要一批为自己摇旗呐喊的贵族“小弟”。
但此时晋国是中原各诸侯的老大,楚国想要想要小弟就得跟晋国争抢。
由于郑国处在楚国和晋国之间,于是郑国就成了楚、晋的必争之地。
一边是南方的“黑社会”楚国,另一边是中原“老流氓”晋国,郑国作为小弟只能左右逢源。
先是臣服楚国,后面遇到晋国召开多国会盟,郑国转脸又厚着脸皮跑去参加,向晋国“表忠心”。
楚庄王听到消息后,很生气。但由于后方不稳,楚国暂时没精力收拾中原小国。
在与南方吴、越结盟后,从此楚国在长江、淮河流域的势力范围逐渐稳固。
于是楚庄王重新杀回中原,先是把陈国揍了一顿,让陈国当了小弟,之后出兵郑国,就这样楚、郑、陈三国签订盟约。
在郑国被揍的时候,已经向中原老大晋国发起了求救信号。
但直到郑国投降,晋国援军也没赶上。由于郑国的投降,晋军内部产生了分歧,一方认为既然郑国已经投降了,那就班师回朝,但另一方为了晋国霸业不同意。
虽然内部意见不统一,但晋军还是渡过黄河准备和楚军打一架。
这一仗,一边是长途奔袭,内部意见不统一的晋军。另一边是刚打胜仗,严阵以待的楚军,结果可想而知,晋军大败而归。
楚庄王大胜,洗涮了楚军“城濮之战”的失败,奠定了争霸中原的基础,这是春秋晋、楚争霸中原的二次较量,史称“邲之战”。
打了胜仗后,楚庄王想着,怎么也得炫耀炫耀,于是派使者出使历任霸主齐国、晋国。
但出使齐国得路过宋国,作为资深贵族的宋国看不上楚国这个蛮夷,就把使者杀了。
楚庄王恼羞成怒,派大军包围宋国,宋国赶忙向晋国求救,但由于先前的失利,所以这次晋国打算做缩头乌龟,但晋国又要面子,于是忽悠宋国说:老弟,我这就来,你要守住。
宋国信以为真,死守不出。楚国久攻不下,时间一长宋国城内已经没粮食了,楚国的后勤也到了崩溃的边缘。
这时候,宋军华元与楚军子反私下进行协商,双方各退一步,楚军后撤,宋国与楚国签订条约。耗时九个月,“围宋之战”结束。
不久之后,许多诸侯国与楚国签订条约,楚国的势力触及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国家,楚庄王的霸业达到顶峰。
到此,“春秋五霸”结束。
之后的春秋,依旧是晋、楚之间的争霸,只不过换了个策略:
晋国开始联吴、楚国开始联越。
晋与楚是对手,吴与越是世仇。
也就在这时中原华夏文化开始进入到长江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