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不韦的结局,是因为逃不掉人性的弱点,对我们每人都有教育意义

吕不韦的结局,是因为逃不掉人性的弱点,对我们每人都有教育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云晓观历史 访问量:3336 更新时间:2024/2/11 20:54:29

中国古代有“士农工商”四个阶级,“士”指的是做官的,在社会上地位最高,“商“”指的是商人,在社会上地位最低。原因正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所说:“商人重利轻别离”,商人重视利益而轻视情谊,再加上古代又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思维观念,所以在古代只知道赚钱的商人是最被看不起的。

不过如今看来这是非常可笑和落后的观念,其实在古代就有人为商人谋不平,早在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里专门开设了《史记·货殖列传》,为商人立传著说,司马迁此举跟他的经历有关。司马迁因为“李陵案”被打入大牢以后,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是执行死刑,被砍头;第二种是接受宫刑,留下性命;第三种是捐献50万钱,花钱赎罪。司马迁正是因为拿不出50万钱,所以接受了宫刑,由此司马迁领悟到,如果我有钱不就可以免去宫刑了吗?所以说合理合法的多挣钱没有什么不好。

但是持司马迁这种“超前思想”的人在古代少之又少,社会上仍然非常不认可商人。可是我们说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社会的认可,所以很多经商成功的商人,为了提高社会地位,得到社会承认,不仅要追求利,还要追求名与权,于是他们打破安稳,冒着风险,走上了弃商从政的道路。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说孔子的弟子子贡、武则天的父亲,后来投资了唐高祖李渊太原起义的武士彟(yuē)、红顶商人胡雪岩等等。

而这其中最成功的例子当属吕不韦,他做商人时做到了富可敌国,从政后在秦庄襄王时期做了三年丞相,在秦王嬴政时期做了九年丞相,权倾朝野,名噪一时。

但是正所谓反者道之动,已经位极人臣,权力达到个人巅峰的吕不韦,在收到了秦王嬴政一封短短30个字的信后,喝下毒酒,饮鸩自杀。

那么嬴政在信里写了什么,让吕不韦读后选择自杀?嬴政真的想杀吕不韦吗?

我们想想看,如果吕不韦安心做一个商人,可以过上衣食无忧、波澜不惊的人生。但是他选择从政,才有了后来的大起大落,并为此丧命。想到自己的选择,吕不韦会为此后悔吗?吕不韦的故事又能够说明什么?给当代人哪些示?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弃商从政的代表人物吕不韦。

对于吕不韦而言,可以说他是用他的商业天赋,用他的商业头脑来玩政治的,“奇货可居”这个成语,就是他的发明。

那么,谁是吕不韦眼中的奇货?秦国的落魄公子异人。

异人是秦昭襄王的孙子、安国君的儿子,实际上安国君有20多个儿子,异人的排行大致在中间左右,而且他是庶出,生母也不招安国君喜爱,因此当秦国跟赵国打完仗,和谈的时候,需要派人到赵国做人质,就选中了这个可怜兮兮的、没人待见的异人。

异人来到赵国以后,遇到了吕不韦,吕不韦独具慧眼,认为异人是个潜力股,想投资他、包装他。

于是吕不韦回到家问父亲:“种田能有多少利润?”

父亲回答:“十倍。”

吕不韦又问:“珠宝生意呢?”

父亲回答:“百倍。”

吕不韦再问:“扶植一个国王呢?”

父亲说:“利益无法估算。”

如此巨额的利润,当然值得干一票。

我们说异人是安国君的儿子,当时安国君已经被立为了太子,并且把他最喜爱的妃子立为正夫人,也就是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是安国君最宠爱的人,但是她没有给安国君生下儿子,那么等于安国君就没有嫡长子。

但是安国君还有很多其他的妃子,她们给安国君生了20多个儿子,也就是说,在没有嫡长子的情况下,安国君的任何一个儿子,包括在赵国做人质的异人在内,都有可能立为太子。

而能够左右安国君立储的,是他的枕边人,他最宠爱的华阳夫人。

吕不韦看中的正是这一点,在他的运作下,既然华阳夫人最受宠爱,没有儿子,而异人是没有靠山,那就让异人做她的儿子吧,为了讨华阳夫人喜欢,吕不韦还特意让异人穿着楚国的服饰,也就是华阳的故乡楚国的服饰去见她,华阳非常感动地说:“儿啊,你以后就叫楚吧!”

所以异人此后就改名为子楚了。

然后在华阳夫人的劝说下,成功让安国君立子楚作为太子。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安国君继位,也就是秦孝文王。秦孝文王短暂地执政一年(也有说三天的)便去世了,他的儿子子楚顺利接班,也就是秦庄襄王。

又过了三年,秦庄襄王也去世了,继位的是他与王后赵姬生的儿子。

赵姬本来是吕不韦的小妾,被当时还在赵国做人质的异人,也就是后来的子楚看中要去做了妃子,后来异人做了秦王,赵姬成为王后。异人与赵姬生的儿子,就是后来统一六国、建立了大一统国家的嬴政。

嬴政继位时刚13岁,秦国大权落到吕不韦手里。

当时的吕不韦既是秦国的丞相,又被秦王嬴政称为“仲父”,吕不韦权倾朝野,名噪一时。

他还效仿战国四公子的做法,养了3000名门客,让这些人为他编写了一部《吕氏春秋》。

据说《吕氏春秋》完成后,吕不韦把书稿挂在咸阳城的城门上,说只要有人能改动书里的一个字,就赏他一千金。

为中国文化贡献了一部《吕氏春秋》,以及“奇货可居”和“一字千金”两个成语的吕不韦,又是秦国的丞相,在名与权上,此时达到了他的人生巅峰。

但正所谓物极必反,反者道之动,很快吕不韦又从风光无限迅速坠入万丈深渊。

公元前253年,吕不韦在自己的食邑河南洛阳,接到秦王嬴政的一封短短30个字的信后,便选择饮鸩自杀,鸩就是毒酒。这位以经商起家,以政治投机为手段,辅佐了秦国两代国君,走上丞相之位的吕不韦,为什么要自杀?

导致吕不韦自杀的导火索,是嫪(lào)毐(aǐ)之乱。

嫪毐是谁?

我们说吕不韦有一个小妾赵姬,被吕不韦转手送给了异人。后来异人做了秦王,也就是秦庄襄王,赵姬做了王后,也就是庄襄王后。

秦庄襄王做了三年皇帝就去世了,13岁的儿子嬴政继位,而此时也只有30多岁的赵姬成了孤家寡人一个,做上了太后。

我们说赵姬本来就是吕不韦的小妾,耐不住寂寞的赵姬与吕不韦旧情复燃,吕不韦经常出入于太后的寝宫。时间一长,吕不韦感觉这样子不行,一个是太后,一个是丞相,传出去影响不好,特别是如果让嬴政知道了,那自己以后还有活路吗?吕不韦就想撂挑子不干了,但是又不能惹怒太后,吕不韦就经过全国选拔,选出了一个身体强壮的男子,把他送给太后,自己也能从中跳出来了。

被吕不韦选中,送到太后赵姬身边的这个人就是嫪毐。

如果吕不韦知道嫪毐以后都做了什么事,他一定会后悔自己的这个决定。

首先,嫪毐非常受太后赵姬喜爱,他与太后私通,生下两个儿子。《史记o吕不韦列传》记载,太后和嫪毐有个约定,假如秦王死了,由嫪毐和赵姬生的儿子来继承王位。

其次,在太后的支持下,嫪毐专擅朝政,为非作歹,他甚至学着吕不韦养起了门客,吕不韦养了3000门客,他跟着学,也养了1000多门客,总之是野心越来越大。

秦始皇九年的四月,嬴政满22岁,要在雍地(今陕西凤翔)祈年宫举行加冠礼。

按照秦国法律规定,秦国国君满22岁,到祈年宫举行加冠礼,佩戴长剑以后,就可以执政了,他可以从太后手里把权力收回来。

这时候,那边嫪毐知道秦王嬴政一旦接管权力,他是第一个要被除掉的人,所以嫪毐就铤而走险,借用、盗用太后赵姬和秦王的命令,调动军队发动叛乱。

嫪毐发动叛乱,嬴政就迅速调兵,双方在咸阳城里头打了一仗,死了几百人,最后镇压了叛乱,嫪毐被活捉了。

嫪毐被活捉后一审讯,嫪毐很快就全都招供了,还牵连出来一个人,就是吕不韦。

毕竟嫪毐是吕不韦到处找,找来献给太后的,嫪毐进宫,正是吕不韦运作的结果。

于是在秦王嬴政十年,嬴政免去吕不韦相国职位,让吕不韦回到河南洛阳食邑。吕不韦就是河南人,在河南经商起家的,嬴政打发他回河南洛阳了。

按说吕不韦回到洛阳了,嫪毐的案子也算结案了,这不就完事了吗,吕不韦为什么会自杀呢?

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嫪毐的案子结束以后,据史书记载,吕不韦被罢免丞相职位,回到洛阳去了。

吕不韦回到洛阳以后,六国的使者络绎不绝地来到吕不韦的食邑,请文信侯吕不韦出山,不要隐居此地,毕竟男儿不展平生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嘛,纷纷请他到六国去做官。

“岁余,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史记·吕不韦列传》

其实这件事在当时是个很普遍的现象,秦国的丞相卸任之后,经常被六国聘过去做高官。所以吕不韦下台以后,六国的使者也来请他,这是很正常的事。

但是这件事引起了一个人的担心,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嬴政。

嬴政担心什么呢?在史书中记载,嬴政“恐其为变”。嬴政害怕、担心吕不韦会暴乱。

因为吕不韦在秦国做了12年丞相,既有才能又有声望。所以嬴政担心,担心他会叛乱,那么嬴政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措辞很严厉。

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见《史记卷·八十五》

嬴政气势汹汹地说:你吕不韦有什么样的功劳,我们秦国封给你河南,还要把10万人作为你的食邑;你和我们秦,有什么样的血缘关系,我竟然管你叫仲父。从今天开始,你和你的全家,都迁到蜀地去。

由于吕不韦在河南根基比较深,嬴政担心他会叛乱,把他流放到偏远陌生的蜀地去。

吕不韦看到这封信以后,饮鸩自杀。选择喝毒酒自杀了。

可是问题是,本来吕不韦看到的是一个迁徙令,这个信不是赐死的,为什么他竟然自杀呢?

《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是吕不韦心里感到恐惧,他害怕秦王一步一步的紧逼,先免相,再迁徙,最后再赐死。与其让你赐死我,那多没有面子,不如我果断选择饮鸩自杀。

那么吕不韦为什么感到恐惧呢?正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身正不怕影子斜,鄙人学识浅陋,粗略总结吕不韦心中的恐惧,或者说他的心虚,源自以下这几点原因。

第一,与太后私通

虽然太后赵姬曾经是吕不韦的小妾,但是秦王嬴政继位后,吕不韦还跑到宫里跟太后赵姬私通一段时间,如果嬴政知道了,肯定不会饶过他。

第二,让嫪毐进宫

吕不韦把体格健壮的男子嫪毐送进宫中,送给太后,还跟太后生了两个孩子。

而且后来嫪毐专擅朝政,发动叛乱。

这些都是吕不韦的锅,是他全国海选,把嫪毐选进宫中的。

第三,吕不韦权力过大

吕不韦在秦昭襄王时期,当了三年丞相,在嬴政时期,当了九年丞相,权倾朝野,权力太大。

而且他还曾经领兵打仗,多次取得战功,帮助秦国拿下很多城池。功劳太大。

而且吕不韦手底下有3000名门客,吕不韦说这些都是为秦国选来的人才,以后要效忠秦国的,但是嬴政对这些人不放心,后来吕不韦死后,嬴政把他的3000门客或者驱逐出境,或者发配流放,没一个有好一场,就说明嬴政把吕不韦的门客,看作是自己政治上的敌对势力。

所以说吕不韦的所作所为,他所拥有的权势威望,是很难让秦王嬴政容忍的,最后难免落得一个赐死的下场。我们说吕不韦是很在乎自己的名声的,他弃商从政,就是为了获得好名声,让人编写《吕氏春秋》,也是如此,如果最后落得一个被秦王赐死的下场,是他难以接受的,所以不如自己提前下手,饮鸩酒自杀。同时也是用此举告诉世界,我不是一个只重视金钱、利益的商人,我也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为了自己的名节,我甚至可以选择自杀。

总结:如果吕不韦就做一个的商人,他可以富甲天下,那可以说他将会衣食无忧,善始善终,过上安稳舒服的日子。

可是他投资政治,那就要做好一切准备,有可能获得梦寐以求的名声与权力,也有可能一下跌落谷底。

所以人的一辈子就是不断地选择,能不能在你到达顶峰的时候,勇敢地选择急流勇退,避开可能的危险,这也是一门学问。

吕不韦为了保住名声,在嬴政有可能赐死他之前,选择了自杀。

其实如果他可以,在更早一点,就放权,急流勇退,也许他就可以趋利避祸了。

我们说嬴政13岁继位,那时候年龄太小,由吕不韦主持朝政。可是嬴政22岁举行加冠礼后,要亲自执政了,那么在古代君权才是最大的权力,吕不韦手握那么大的权力,已经对嬴政构成了威胁了。

如果这时候吕不韦能够放权,解散自己的门客,解散自己的集团,甚至已经功成名就了,不如索性选择归隐,也许就可以趋利避祸了。

但是吕不韦终究还是不忍放弃这一步步获得的,来之不易的权力,错过了保命的最佳时机。

所以《菜根谭》中说:“鸿未至先援弓,兔已亡再呼矢,总非当机作用;风息时休起浪,岸到处便离船,才是了手工夫。”

意思是说大雁还没有来就拉开了弓,兔子已经跑了再抽箭,这都是没有把握好时机;风息的时候,大海就不要再起波浪,到了岸边就该离开船,这样才是有脱凡超俗的功夫。

所以我们要把握好时机,在正确的时间,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但是古往今来,能够做到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因为我们都会受到利益的考验、人性的缺点,这时候我们可能需要让脑子里有根弦,明白有时候往人性相反的方向去选择,比如急流勇退、比如用壮士断腕的狠心,拒绝金钱美色的诱惑,如此,才能不让历史上相同的悲剧再次重演。

标签: 吕不韦秦王嬴政秦国赵姬丞相

更多文章

  • 相国吕不韦和丞相李斯相比两人谁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吕不韦,李斯,嬴政,秦国,丞相,秦王

    对秦国相国吕不韦和秦朝丞相李斯,两人谁更胜一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个是帮助秦王嬴政顺利登基的相国,并且为秦统一六国打下基础。另一个是在嬴政成为历史第一个皇帝之后,帮助他治理全新的国家的丞相。吕不韦和李斯,两个前后伴随嬴政的重要人物,他们到底谁更加厉害呢?1、历史上一

  • 吕不韦对秦始皇一家有恩,秦始皇要逼死吕不韦?

    历史解密编辑:宅女看史标签:有恩,秦国,周朝,先秦,吕不韦,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吕不韦帮助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登上了秦国的王位,对秦始皇一家有恩,为何秦始皇最后却逼死了自己的“仲父”呢?事实上,秦始皇已经放过了吕不韦,最后逼死吕不韦实属无奈之举。毕竟吕不韦对嬴政一家有恩,没有吕不韦的帮助,嬴政的父亲嬴异人也当不上秦王,之后嬴政也继承不了王位。并且嬴政也是吕不韦看着长大的,吕不韦

  • 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答案只能有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嬴政,吕不韦,赵姬,秦国,秦王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他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对于他的身世之谜,历来争论不休,那么他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呢?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也就是嬴异人,生母为夏姬,父亲为安国君,后来的秦孝文王。公元前265年,安国君被秦昭

  • 秦始皇执政,杀了嫪毐,为何放过吕不韦呢?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嘉欣说标签:嬴政,吕不韦,秦国,赵姬,秦王,子楚,秦始皇,艺术家,春秋战国,周朝

    历史的长河造就了许多风云人物,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风云人物的存在,中华历史文化才会这么丰富多彩,特别是战国时期,那时的英雄豪杰也是非常的多,可谓是百家争鸣,而吕不韦就是当时厉害的人物之一。据说他是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卫国人。吕不韦最开始的时候在阳翟做商人并积累了千金的家产。 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后,

  • 吕不韦与嬴政的真实关系,并没有那么八卦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吕不韦,嬴政,秦王,赵姬,秦国,子楚

    秦始皇23岁的时候,处死了两朝元老、国家重臣、救命恩人吕不韦,推到了君主集权的最大障碍,开启了雄才伟略的人生剧本。但是,随之而来的“私生子”传闻也扩散开来,余音不绝,至今仍然被人们反复评说。包括司马迁在《史记》中,都大胆地指出:秦王嬴政很可能没有王室血统,而是吕不韦的私生子。秦始皇嬴政吕不韦的确有一

  • 丈夫暴毙,当晚,赵姬叫吕不韦来叙旧,3年后,吕不韦带来一壮汉

    历史解密编辑:清秋历史阁标签:赵姬,秦王,周朝,先秦,吕不韦,王太后,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前247年,秦庄襄王逝世,王后赵姬哇哇大哭。当晚,她却叫来吕不韦“叙旧”。吕不韦不敢违命,只能硬着头皮日日入宫。3年后,吕不韦笑眯眯将一壮汉,带到赵姬面前。赵姬仔细端详,眼前跪着的这个男人,心里一笑。当晚,就把他留了下来。这个人,就是嫪毐。据说,嫪毐是咸阳城的一个浪人,身体非常好,关键是伺候人的功夫

  • 历史爱好者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读懂了吕不韦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秦国,赢政,秦王,赵国,吕不韦,周赧王,艺术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关于战国时期的吕不韦,人们了解更多的是: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看中了人质赢异人的潜在价值,称其为“奇货可居”,他将已经有身孕的赵姬献给赢异人,进而成了“千古一帝”秦始皇的亲生父亲,他将假宦官嫪毐献给赵姬,最终导致嫪毐弄权谋反。吕不韦的一生,俨然成了一部奸商的发迹史和宫闱的艳情史。笔者认为:这是儒家为

  • 赢政平“嫪毐之乱”,车裂嫪毐摔死两个弟弟,真实目标则是吕不韦

    历史解密编辑:吴刚故事汇标签:嬴政,秦国,赵姬,秦王,子楚,周朝,先秦,吕不韦,秦始皇,春秋战国

    说起嫪毐,相信很多人都对他嗤之以鼻,一个假太监,靠自己惊为天人的能力,讨好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成功上位,靠赵姬的力量成为长信侯,自称是秦始皇的假父,最后竟然想要造反。从嫪毐的成功上位到他最终被处以极刑,很多人都会说他是咎由自取,小人得志的结果就是自己的欲望越来越大,最后送死。但是细细琢磨,嫪毐其实是一

  • 秦王嬴政只是将吕不韦流放,并未赐死他,吕不韦为什么要服毒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吕不韦,嬴政,秦王,秦国,赵姬,丞相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免去了吕不韦的丞相之位,并将其贬到了河南,一年之后,吕不韦在贬官之地忽然收到秦始皇的一封信,信中写道:你对秦国有何功绩,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和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敢号称仲父,你与你的家族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吕不韦读后,仰天长叹,老泪纵横,而后服毒自杀!为何秦王嬴政

  •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仅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BOSS外传标签:秦国,秦王,赵姬,周朝,先秦,吕不韦,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作为大秦的名相,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吕不韦缘何而死?难道正应了范蠡所写“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战国时期七分天下,秦、楚、韩、赵、魏、齐、燕,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