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沉迷西施美色的夫差,也曾灭齐国10万大军,成为当时的霸主

沉迷西施美色的夫差,也曾灭齐国10万大军,成为当时的霸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晓晓聊历史 访问量:1285 更新时间:2024/2/29 23:11:09

沉迷西施美色的夫差,也曾灭齐国10万大军,成为当时的霸主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提起吴王夫差,就难免联想到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和西施之间的爱恨情仇。

一句“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写尽西施之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而历史上吴王因迷恋西施,落得国破家亡的结局让人唏嘘。

也许西施真是祸水红颜,但夫差也并非无能,他也曾是少年英才,是艾陵之战中称雄的霸主。

替父报仇,越王臣服在乱世中战事总是一触即发,因为两国往往是积怨已久,只需要一点星火就能点燃战火,最后积怨更深,一代接一代无尽的恨。

历史上夫差的父亲阖闾在槜李之战中被越人斩断了脚趾,最后药石无医,重伤而死,临死时对其子夫差说莫忘替自己报仇。

夫差继位吴王后仍对此一直挂怀在心,发誓报仇的夫差日夜练兵,在父亲旧部伍子胥的辅佐下,发展吴国实力,但一直不敢忘杀父之仇。终于在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听闻夫差练兵报仇的消息,不等夫差公来便发动战争,准备出其不意战胜吴国,夫差得知后倾全国之力迎接战斗。

最后两军在夫椒交战,以吴国大败越国作为结局,史称“夫椒之战”。

吴王夫差能在三年的时间里将动乱的吴国恢复发展,并且成为春秋时期的后起之秀,在夫椒之战中战胜虎视眈眈的越国,并让越王勾践低头做夫差的奴仆,献上西施,还举全国俯首称臣,这让吴王夫差之名在列国崭露头角。

艾陵之战,一举称雄在破灭越国,报杀父之仇后,这位君王的伟大志向也一步步展开。

自从周王室权势日益旁落,其“天下共主”的地位已经无法让诸侯臣服,在如此乱世中各诸侯王也跃跃欲试,锻炼军事,相互征战,争夺霸主之位。

到了春秋后期,晋国因为争霸战争消耗太严重,已经趋向衰败,唯有齐国还保存有实力争夺霸主位置,作为后起之秀的吴国,对一切都是那么的渴望,吴王夫差作为吴国之君,又在夫椒之战、柏举之战中取得了傲人的战果,自然也有资格争夺这霸主一位。

吴王夫差便准备北上与齐国争强霸主,但凭吴国一国的实力如何能撼动这发展已久的齐国?于是夫差对外联合鲁、邾、郯国共同攻打齐国,但无奈还是以失败作结。

齐国,作为霸主之国自是实力雄厚,哪里是几个小国能轻易打倒的,齐国对此甚为恼恨,而吴国远在南方,齐军难以攻下,但鲁国可在齐国脚下,攻打一小国齐军还是绰绰有余的。

修整好后,齐国立马展开报复,发动战争攻伐鲁国,不想却大败,这让夫差得到了机会。夫差听闻齐国攻打鲁国的消息,立马联合鲁国,一起召集了十万士兵组成联军,对抗齐国。

这时的齐国本已经在与鲁国的战争中占了下风,士气低下,而吴、鲁军队却士气高昂,正虎视眈眈,在这样的情况下,战争早已经隐隐显现结果。最后,齐军战败,几乎全军覆没,齐国也遭到重创,史书记载为“艾陵之战”。

为何作为霸主之国的齐国会被吴、鲁联军打败呢?一是,经历战败,将士们士气低下,并且是孤军奋战,这加大了士兵的压力,大大折损了士兵们的战斗力,乃至最后丢车八百,被吴军吞下。

二是,齐国内部已经出现问题,贵族为权势内斗不止,一国都不团结,又如何敌得过十万联军。

三是,艾陵战役,吴、鲁联军采用的战略的确厉害,将十万将士分为三路切断齐军,派大夫胥门巢在阵前佯装兵败逃走,以战败麻痹齐军将领,诱敌深入,不得不说这计非常有效。

获得胜利的齐军还不知道这场骗局,认为吴军实力耳耳,竟然选择率十万之众全军出击,吴王亲自带兵斩断齐军,之后再切断齐军后路,形成包围之势,让十万齐军陷于这早已布好的“天网”之中。

春秋时期各国以争夺霸主位置为主,多是小型战争,而艾陵之战,可以作为是春秋以来规模最大的围歼战,也是历史上使用了预备队的战役。

这充分展现了吴王夫差的才能,将孙武“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这一兵法运用于艾陵之战中,除此之外,对外能联合他国,对内能领导军队战胜强国,让各国真正认识了吴国。

这场战役也成就了夫差,让夫差在列国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当时的霸主。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场胜利也冲晕了这位君王的理智。

勾践灭吴,身败国亡“越王勾践破吴归,宫女如花春满殿。”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在吴国等待时机,归国后在范蠡、文种等人帮助下积蓄力量,恢复越国实力。

最终在公元前482年夫差再次带兵远征,勾践乘其国内空虚领兵攻打吴国,大获全胜,夫差得知后也无法挽回败局,只好和越国讲和。

九年后,勾践再次伐吴,彻底击败吴军,最后夫差自杀而死。

范成大曾评价吴王夫差:

“纵敌稽山祸已胎,垂涎上国更荒哉。不知养虎自遗患,只道求鱼无后灾。梦见梧桐生后圃,眼看麋鹿上高台。千龄只有忠臣恨,化作涛江雪浪堆。”

的确,夫差不听从伍子胥的劝谏,贪图美色,没有铲除后患,还放虎归山。夫差低估了越国的力量,没有预估到越国团结起来竟然如此强大。

最后只有仰天长啸,悔恨未听伍子胥的忠告啊。

亲贤臣,远小人,一国才可长久兴隆;亲小人,远贤臣,终将走向灭亡,这结局正如夫差之恨,不知夫差是否悔自己宠信奸佞,逼死伍子胥,悔恨自己耽于享乐,养虎为患……

吴王夫差当时何其风光,攻楚破齐,成为春秋霸主,号令天下群雄。主持筑邗城、开凿邗沟、发展长江下游,吸取楚军经验,提升吴军战斗力,夫差何其英明!

最后夫差却自刎死而去,越王勾践踏破吴国,仅仅只剩下残墙破瓦,不复当年盛世。何其悲伤,何其悔恨?

标签: 西施夫差吴国齐国大军越王勾践

更多文章

  • 西施:从山村姑娘到间谍女神

    历史解密编辑:书瑶的历史花园标签:西施,范蠡,夫差,间谍,周朝,先秦,伍子胥,小说家,越王勾践

    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有一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她过着朴素而快乐的生活,每天浣着自己的纱,颦着自己的眉,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然而,历史老人却不同意她的想法,觉得这是暴殄天物。于是,在越国境内寻找绝艳美人的勾践找到了西施,将她带到了历史的舞台上。起初,我并不以为西施是自愿的,真有“以身报

  • 西施复原图神似某女星,难怪吴王夫差为她废弃后宫,她有多美?

    历史解密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西施,夫差,范蠡,吴王,先秦,伍子胥,复原图,小说家,越王勾践

    西施真容究竟多美?复原图神似某女星,难怪吴王夫差为她废弃后宫。在遥远的公元前503年的春秋时期,越国的一个小村落句无苎萝,诞生了一位犹如玉雕的美女——西施。这个村子坐落在现代的绍兴市诸暨苎萝村的位置,以其出产的四大美女闻名。这是一个被世人热烈津津乐道的江南水乡,这里的水源丰饶,土地肥沃,养育了一代又

  • 秦始皇真的是吕不韦的儿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旧史新侃标签:赵姬,皇帝,周朝,先秦,吕不韦,司马迁,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史记·秦本纪

    自古以来,秦始皇的出身背景一直是历史学界热议的话题。传统的观点认为秦始皇的生父是秦庄襄王,但另一种观点却认为秦始皇实际上是秦国权臣吕不韦的私生子。这个谜团,一直困扰着历史学者们。秦始皇,名政,是中国历史上首位统一六国的皇帝。他的母亲赵姬,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曾经是富商吕不韦的女婢。然而,吕不

  • 吕不韦为什么不除掉嬴政,自己当一把手?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吕不韦,嬴政,丞相,秦国,吕氏春秋

    一个政客和一个政治家的水准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实干家和一个投机倒把分子的所作所为也是完全不同的。政客的所有目的都在于为自己捞取最大的利益,为自己所在的集团捞取最大的利益,简单地说,他的目的就是用大多数人的利益来为自己的欲望服务。而一个政治家就完全不同了,他的所有作为都是想尽各种办法利用各种条件,来避免

  • 原来在整个秦朝,李斯才是最聪明的人,看他如何智斗吕不韦

    历史解密编辑:闲人观史标签:吕不韦,李斯,嬴政,秦朝,太后

    李斯太聪明了,吕不韦也不傻,二人立场不同,势必展开一场决斗。李斯有多聪明呢?首先他能看清天下大势,其次他能猜中别人的意图,预测别人的动向。第三,在任何复杂局面之中,他都有应对之策。李斯更聪明的在于:藏拙。他深藏不露,城府极深,一般人无法看透他。吕不韦不愿意嬴政亲政,就是不愿意放权。为此,吕不韦派人诱

  • 大秦帝国群聊:宦官赵高VS战国末年商人丞相吕不韦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赵高,吕不韦,嬴政,丞相,宦官,秦二世

    大秦帝国群聊:宦官赵高VS战国末年商人丞相吕不韦秦相邦吕不韦:“在下乃是阳翟富商、秦国相邦,秦庄襄王经纪人、秦始皇的仲父、杂家学派集大成之作《吕氏春秋》的编撰者吕不韦。”昌平君熊启:“还是赵姬的前夫君!”郎中令赵高:“久闻吕相大名,鄙臣活跃在秦始皇中后期,和秦二世当政时期,“指鹿为马”的历史典故更是

  • 吕不韦是怎么死的?为何看了一封信就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萌的很呐标签:吕不韦,秦王,嬴政,赵姬,秦国,丞相

    吕不韦是看到秦王嬴政的迁徙令之后,饮鸩而亡。奇货可居吕不韦的一生堪称传奇,他完成了有一个富商到权臣的转变。当年吕不韦还是个商人的时候,他去邯郸街头卖货,看到了嬴政的父亲异人。当时的异人正在赵国为质子,异人是秦昭襄王二儿子安国君的孩子,他在众多的孩子里面年纪不上不下,母亲也不受宠,他也不受父亲的宠爱,

  • 大秦赋:李斯见吕不韦,为何怀抱小羊羔?原来是周朝礼法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李斯,吕不韦,大秦赋,羊羔

    秦国时期,求官者拜见吕不韦为什么要带只羊呢?电视剧《大秦赋》里有这样的一组镜头,说的是吕不韦做了相国后,官员们争相抱着一只羊去拜访,当时还是一介布衣的李斯也抱着一只羊去拜访吕不韦,百官的目的就是为了讨好吕不韦,李斯的目的无非就是想求个官做。百官和李斯抱着羊去拜访吕不韦不是为了送礼,而是一种礼仪。在古

  • 李斯和吕不韦哪个对秦国的贡献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小小天际云标签:李斯,吕不韦,秦国,嬴政,丞相

    吕不韦是秦国相邦,扶立秦庄襄王,后被嬴政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李斯则是秦朝丞相,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极力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那么,同为丞相(相邦),李斯和吕不韦哪个对秦国贡献更大呢?吕不韦为相是秦庄襄王嬴异人及秦始皇嬴政未成年时期,是秦国的决策人和掌舵

  • 吕不韦扶持子楚上位,成为秦庄襄王,又为何被秦始皇逼迫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静欲沉香呦标签:吕不韦,嬴政,子楚,庄襄王,秦昭襄王,秦庄襄王,秦始皇,艺术家,周朝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也就是在秦昭襄王67岁的时候,他的曾孙子嬴政出生。在当时任谁也不会想到,秦昭襄王的这个曾孙,会在三十多年后兼并六国,一统天下。如果不是吕不韦,嬴政很有可能死在赵国,后来的秦始皇也就不会是他。而要不是嬴政,吕不韦也很难从一位商人,变成掌握军国大权的秦国宰相。可以说他们俩是相互成就,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