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弘历是因康熙的喜爱 才被雍正立为继承人?

弘历是因康熙的喜爱 才被雍正立为继承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903 更新时间:2024/2/11 12:50:05

爱新觉罗·弘历在10岁那年与父亲爱新觉罗·胤禛初侍康熙。因为聪明伶俐而受到康熙帝的喜爱,被康熙帝养育宫中,亲授书课。

关于这件事,大家有了很多的联想。有人说,爱新觉罗·胤禛能承继大统是沾了自己儿子的光;有的说爱新觉罗·弘历能被雍正帝选中,是因为雍正帝看在他早年受到康熙喜爱的缘故……等等,还有其他的一些说法。

那么,乾隆帝真的是因为他早年得到皇爷爷的喜欢,才被自己的父亲雍正帝看中的吗?其实不全是,至于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雍正帝活着的儿子中,只有爱新觉罗·弘历有能力,处事公正,做事稳妥等等。

网络配图

十个儿子,成年的儿子只有四位,分别是:爱新觉罗·弘时、爱新觉罗·弘历、爱新觉罗·弘昼、爱新觉罗·弘曕

我们再来排除,爱新觉罗·弘曕,生于雍正十一年六月。雍正帝卒于雍正十三年,这个时候的爱新觉罗·弘曕刚刚两岁,他没有任可能成为皇位继承人。

除去爱新觉罗·弘曕,剩下了三位。爱新觉罗·弘历就不说了,本的主角就是他。说说剩下的两位。

据载(乾隆帝所说)他年少放纵,行事不谨慎,因而在雍正五年被削除宗籍。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时卒,年二十四岁。雍正初年的时候,胤禛为他延请饱学之士懋竑为师,教导他的学业和做人。雍正三年的时候过继给允禩(胤禩)为子。雍正五年,爱新觉罗·弘时死。

网络配图

从这点来看,刚刚即位的雍正并没有对弘时有太多的偏见。接下来的雍正二年,雍正开始清除胤禩、胤禟等。而雍正四年,命弘时为允禩之子,理由是“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胤禩之子,今胤禩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其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着即撤其黄带,交于胤祹,令其约束养赡。”

为什么要“为胤禩之子”?说明弘时与胤禩之间有着令雍正即位反感的事情。这些事,在雍正即位之前就已经存在。即位之后的雍正只是想让这个儿子改邪归正,可弘时应该还是我行我素。这些,让雍正想起了之前的争储之事,雍正不想让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再次发生在自己儿子身上,因此狠心处置弘时。

弘时削除宗籍,其原因也是复杂的,史料没有明确的说明。但种种迹象表明,弘时被削除宗籍是因为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以及他自己的处事不端,又或是争储之意太重且不择手段。

雍正帝第五子,弘昼进封和硕和亲王,生母纯悫皇贵妃耿氏。弘昼为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王爷,喜好办丧事,吃祭品,有历史学家指他其实是为免卷入弘时和弘历对皇位的争夺而以“荒唐”为名韬光养晦。

网络配图

弘昼即便不吃祭品,不荒唐,他也没有多大的可能承继大统。排在最先的弘时被削除宗籍,接下来就是弘历,弘历假如不够格,那弘昼才有机会。但弘历够资格,所以他也就没了资格。

雍正的确是喜欢弘历的。但,雍正不是昏君。假如弘历昏庸无能,就算他再喜欢弘历,也不会立他为储君。就像现在,在企业里,领导喜欢某人,但某人不堪大用,为了企业的长远计,这个人也不会被领导重用是一个道理。

标签: 雍正

更多文章

  • 乾隆为什么擅改岳飞遗作?为何比雍正更嗜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乾隆

    核心提示:乾隆帝弘历,雍正帝第四子,退位后又当了3年太上皇,终年88岁。在位六十年,加上三年多的太上皇,乾隆可称是中国历史上享寿最长、在位时间也最长的皇帝了康乾盛世公元1735年,雍正死后,总管太监从“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取出锦匣,宣读密诏,上面书着:“皇四子弘历为皇太子,继朕即皇帝位。”乾隆于同年即

  • 李林甫:唐朝的鼎盛离不开这位宰相的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林甫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宰相,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画家李思训之侄。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网络配图在唐玄宗执政前期,一直坚持任人唯贤的方针,先后任用姚崇、宋璟、张嘉贞、张九龄等

  • 揭秘一代中原霸主魏惠王:魏惠王是不是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魏惠王

    魏惠王综合说起来不算是昏君,严格的说,他早期是严明的强君,晚年开始走下坡路,成为一个庸君,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认定魏惠王是昏君。魏惠王早期励精图治,勤于理政,再加上有公叔痤为相、庞涓为将,在夺位之战后很快恢复了国内的秩序,妥善解决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重创秦军,打的秦军节节败退,迫使秦孝公迁都;在赵

  • 揭秘:明成祖朱棣竟放任幼女被奸不为所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棣

    明成祖朱棣五征蒙古,收复交趾,在东北、西北设立军事基地;他兴修水利、疏浚大运河、鼓励垦荒,派郑和数次下西洋,编修《永乐大典》,应该算是一个有有作为的皇帝!但就是这样一位皇帝,竟有如此为人不知的一面!网络配图朱棣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算所谓的“奸臣”。黄子澄是当年建议建文帝削藩的大臣之一,自然是朱

  • 朝鲜废君光海君被废竟然是因为未出兵帮助友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光海君

    朝鲜的历史上有过两位废君,一位是燕山君,还有一位是光海君李珲。这两位废君的被废理由都是不同的,燕山君是十分荒淫无度的一个暴君,最后才会被废的,但是光海君不同,他是一个比较有自己立场的人,那么在历史上光海君被废的原因是怎样的呢?光海君是宣祖的第二个庶子,也就是这个身份让他难以登上王位,但是懿仁皇后是没

  • 诸葛亮为啥不夺皇位 诸葛亮没野心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

    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的权力可谓是达到了人生的顶峰,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隔。但是令人称奇的是,诸葛亮并没有想要夺权称帝的打算。究竟是诸葛亮没有这个野心,还是另有隐情呢?千百年来,一个问题一直吸引着史学家的目光,诸葛亮是否有野心?也必须要用史料来证明,诸葛亮自己也曾说过,如果北伐成功,他便要受九锡,九锡是权

  • 揭秘历史上篡位的皇帝都具有雄才大略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棣

    1402 年永乐大帝朱棣在南京登基,大家都知道朱棣是篡位的,他在家里是老四,最后篡了自己侄子的位。因为当时老大死了,皇上没法儿把皇位传给长子,就只能把位子传给长孙,朱棣就篡了侄子的位。中国古代的规定我觉得很有意思,你只能“立长”,而没办法去“立贤”,因为“立贤”的话到底谁贤,这可是一件没有标准的事儿

  • 袁绍的悲剧人生:本该在历史上大放异彩的官宦才俊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袁绍

    袁绍早年还是还是一个县令,以精明能干被朝廷征召,但是袁绍隐退不去,实际上是自己在家聚集有识之士。东汉末年朝中宦官专政,何进就号召天下王师进京讨贼,董卓依仗着自己兵强马达便肆意专横,废除少帝,另立刘协为献帝。自此洛阳成了董卓的天下,袁绍于之不和,出逃京师,被董卓追杀。之后袁绍率领的声势浩大的联合军算是

  • 春秋战国四公子中死得最惨的竟然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春申君

    战国四公子,即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都是各国的贵族,以礼贤下士、广招宾客闻名于当时。相比于前三个人,春申君的故事较少,但却是死得最惨的。网络配图为什么说春申君死得最惨呢?先来看看其他三位公子的结局:齐国的孟尝君虽然死后子孙被消灭、封地被瓜分,但

  • 一代明君周朝奠基者周文王姬昌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周文王姬昌

    周文王是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在位时广招贤才,礼贤下士,拜姜子牙为师,教授军事大计,使周朝一片昌盛,且创作了《周易》,八卦演变成64卦,为世人传诵,享年94岁。那么姬昌是怎么死的,听小编细细说来。周文王在接受父亲的爵位后,虽然只是一介诸侯,却颇得其它诸侯们的拥戴,并自封为王。周文王在位期间勤于政务,广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