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高明的卫所制度:养兵百万 不费百姓一粒米

朱元璋高明的卫所制度:养兵百万 不费百姓一粒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81 更新时间:2024/1/3 14:45:57

卫所制度是明代最主要的军事制度。卫所制度吸取了历史上的屯田经验,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明太祖曾深以创设这一军制为荣,他曾夸口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明代从京师到府州,都设立了卫、所。按照明制,5600名军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所,120人为一个百户所。自卫指挥使以下军官都是世袭的。卫所军队都有固定的戍所。卫所由朝廷根据各地的防卫、战略需要而设置,或数府一卫,或一府数卫,视各地战略地位之重要与否而定,固定驻屯戍守。

网络配图

明代山东以其连接两京的重要形势,成为朝廷最为关注的地区,设卫之多、设卫之早,尤其不同他省。明政府为了巩固大运河这一朝廷经济大命脉,加强山东境内运河沿岸卫所的军事力量,有的扩充卫所军员,有的则增设卫所。而山东之内又以鲁西北与沿海地区最为要害,山东多数卫所和主要兵源皆布局于此。

而位于鲁西的东昌,位于京杭大运河河道上。元为东昌路,明初改为东昌府。东昌府南接济南、充州,北连临清,“襟卫河而带会通,控幽蓟而引淮泗,泰岳峙,漳水西环,实齐鲁之会也。”

网络配图

明初的东昌府为练兵、驻兵重地。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年)七月,“敕达诏山东诸将会兵东昌”。洪武十年(1377年)正月,“都督佥事蓝玉练兵东昌”。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闰四月,“东平侯韩勋、西凉侯濮兴、沈阳侯察罕、左军都督佥事宪练兵东昌”。大量的官军驻扎在此,不仅因为东昌具有适合练兵的广阔平坦地形,还因为其地处交通要道,便于派遣和征调。可见,东昌府沿袭元代而设卫,是因其位于运河沿岸,有便于南北交通的水路和陆路优势。

明代东昌府内设有平山和东昌二卫。平山卫于洪武四年(1371年)六月建,史书记载,“城中有二阜,谓之平山,明初建卫于此,因名。”治所在东昌府内。而东昌卫系湖广武昌卫调至东昌,于宣德六年(1431年)而建。其时明朝处于建国以来最为稳定之时,大运河位于东昌府城东门外,为了保护大运河的畅通,因而增建东昌卫。

网络配图

在羊使君街东段路口西南角刻有“东昌卫”的石碑是两个卫所的分界线。平山卫主要负责界碑以南至龙湾减水坝之间运河漕粮的运输安全,而东昌卫不仅负责该界碑以北至梁水镇之间的漕粮运输,还负责东昌府辖区的治安。

明中期以后,各地卫所官军大量逃亡,虽然卫所数量及建置方面已经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实际存在的卫所官军人数与规定数额相差甚远,卫所官军战斗力大大削弱,已经名存实亡

更多文章

  • 百密一疏:奇才诸葛亮也曾三次中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也许不是历史上最聪明的人,但是他却是知名度最大的一个。其原因要归功于《三国演义》,使更多的人了解了诸葛亮这一形象。小编今天不是要说诸葛亮有多聪明,而是要讲讲诸葛亮百密一疏,勿中他人计谋的故事。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通过对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巧摆八卦、智取成都、骂死王朗、木偶

  • 晋武帝为何纵容手下奢靡:要群臣一齐玩物丧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晋武帝

    相比较那些地痞,以及由地痞转化的官痞来,文学家的流氓化显然更具有“影响力”,称他们是“流氓精英”并不“过誉”。提及“精英”流氓化朝代,西晋当列头牌。西晋以奢侈成风闻名,彼时社会虽贫富悬殊,但享乐主义至上。整个社会弥漫着“我堕落我快乐”。尽管享乐主义打破了虚伪的礼法,肯定了人的自然属性,并直率地加以表

  • 电视剧最爱的乾隆爷 是清朝走向衰落的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乾隆

    以前看清宫戏总觉得乾隆好像没啥正事,老混在女人堆里管那些三姑六婆的事。这当然有些戏剧化了,早年的乾隆也是很刻苦的,事必躬亲,将国家治理的很好,不然哪来的康乾盛世。网络配图不过晚年的乾隆还真如电视剧中那样,没啥正事了,带一大帮美女到处游山玩水。晚年的乾隆皇帝不但荒于政事,并且好大喜功,疏远忠臣,亲近那

  • 鸿门宴上项伯为何要“出卖”项羽救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项伯

    “鸿门宴”是千百年来人们谈到楚汉之争时,最为津津乐道的一个历史事件。每当谈到这段往事时,项伯总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说他“奸”者有之,说他“忠”者也不乏其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项伯在项羽决定攻打刘邦的前夜,将消息泄露给了刘邦,并在“鸿门宴”上保护了刘邦。身为楚国重臣、项羽叔父的项伯,为什么要在大战前夜

  • 朱元璋将孟子逐出孔庙的真实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

    1.明太祖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在翻看《孟子》时,突然大发雷霆。紧接着,他命令人将孟子逐出孔庙,不得配享。并狠狠地说上一句:“(诸大臣)有谏者以不敬论,且命金吾射之。”接到这个圣旨,满朝文武皆惊恐不知所措。朱元璋对《论语》爱不释手,十分敬佩孔子。而孟子是发挥孔子仁义思想的“亚圣”,为什么他如此讨厌孟

  • 京师保卫战:明英宗被俘 蒙古瓦剌兵围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英宗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蒙古族瓦剌部首领也先率铁骑大举南下,年轻气盛的明英宗,在王振等人的唆使下贸然出征。八月十五日,明军被蒙古兵团团包围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沙城镇),十几万明军被歼,就连英宗也做了俘虏。这场形如儿戏的御驾亲征和突如其来的变故,被后来的历史学家称为“土木之变”。网络配图“土木

  • 秦始皇到底多牛:千古一帝无人可比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应该是毋用置疑的。在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当皇帝者大有人在,但像秦始皇一样,不但改朝换代,而且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文化和经济制度,并且使这种制度的影响垂二千年久,今天的中国人在生活中还深受其影响,的确后无来者,以此论之,始皇可谓千古一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便以亘古未有的巨大魄力开始

  • 宋朝著名大臣赵抃为何连皇帝都要敬重三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著名大臣赵抃

    赵抃是宋朝时期十分著名的一位大臣,他曾经在1034年成为进士,之后陆续担任了一些官职,直到二十年之后成为当朝的御史,从此后名垂青史,受到了许多人的敬佩和尊重,在宋神宗时期他担任右谏议大夫,后来又担任过杭州、青州等地区的官员,最后在1079年从太子太保这个职位上退休。赵抃生平十分的刚毅正直,几乎就连当

  • 揭秘:宋江为什么会选择被朝廷招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江

    导读:宋江是水浒梁山中的领军人物,在他的手中有很多有勇有谋之人。按常理说宋江足够可以自己当皇帝,反朝廷。可是他最终选择了朝廷的招安,难道他对当皇帝一点兴趣都没有吗。为何要带领弟兄们招安,宋江是刀笔吏出身,很懂世故人情,其中原因自然很耐人寻味,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网络配图其一,梁山就这么大,既不是一座

  • 史书里的“幽默”:明武宗曾自封为总兵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武宗

    导读:在中国的历史中,能被记录到史书中的幽默,通常都不是什么好事。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玩笑”都是与庄重相违背的。久而久之,中国出了一大批幽默感缺失的人群。但是玩笑也不能乱开,很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纵观历史,“君无戏言”、“庄严稳重”向来是正人君子的评判标准。而对爱开玩笑,不检点的人总是抱着鄙视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