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重演了第二次靖难之役可结局却恰恰相反

他重演了第二次靖难之役可结局却恰恰相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008 更新时间:2024/1/9 16:10:06

“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允炆为了巩固皇权,消除威胁进行削藩政策,朱棣作为燕王不得已打起“清君侧”的口号,向朱允炆发动进攻,这场叔侄之争最终以叔叔朱棣的胜利告终。然而就在朱棣死后,他的孙子朱瞻基和他的儿子朱高煦也上演了一场叔侄之争。

永乐二年(1404),成祖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藩国云南。朱高煦道:“我有何罪,要被赶到万里之外。”不肯前往藩国。朱棣大怒,朱高炽求情才平息。永乐十三年(1415),朱高煦被改封到青州,但仍不愿前往。成祖这才疑心他有夺嫡之意,下诏催他就藩。朱高煦还是不肯动身,并私自挑选卫士,招募精兵三千人,又击杀兵马指挥徐野驴,僭用御用车马器物。朱棣本来打算治他的罪,把他废为庶人,太子朱高炽又念及兄弟之情,在他面前极力为朱高煦求情,朱棣只好削去他的护卫。

宣宗继位后,朱高煦被封国前往乐安,但是他的谋反之心丝毫没有放弃。宣宗继位后,对汉王和赵王的赏赐都比其他王丰厚,汉王每次有什么要求,宣宗都尽力满足他,可是汉王却把这些待遇当成了他放肆的资本。宣德元年,汉王派人进献元宵灯,有人说他借此窥视朝廷,宣宗说道:“我只用最真诚的心对待他(吾惟推至诚以待之耳)”。他派自己的亲信秘密到京城,约英国公张辅做内应,但张辅没有同意举报了他。那时汉王已经拉拢一批人,商议先夺取济南,再进攻北京,有一个叫李浚的御史向宣宗告了密(本来赵王打算招抚他的)。宣宗知道了却不忍心对他用兵,便派了个信使去劝说他,谁料到汉王根本不把信使放在眼里,并跟宣宗摊牌:

靖难时,非我出死力不得至是。太宗轻听谗言,削我护卫,徙我乐安。仁宗徙以金帛饵我,今上动以祖制绳我。我安能郁郁久居此。

并展示兵马军器给信使看,企图发动第二次靖难之役(称夏原吉是奸臣)。宣宗知道后叹息汉王果然反了。事已至此,宣宗不得不派兵征讨了,在杨士奇等人的建议下,由宣宗亲自帅兵。在行军途中,宣宗还不放弃说服他投降并许诺保全他。汉王肯定不会把握这次机会了,后来汉王打了败仗,他想逃出去,被他的亲信制止,说宁愿战死也不要逃走!可是贪生怕死的汉王哄骗了他们后从小道逃走,见了宣宗。大臣们请求把汉王绳之以法,可是宣宗却不同意,朱高煦马上叩头说以后惟命是从。

返回北京后,宣宗将朱高煦父子废为庶人,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后来,宣宗去探视朱高煦,朱高煦却故意趁他不注意把他绊倒(庶人出不意,伸一足勾上踣地)。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宣宗又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内。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全都被杀。

宣宗本念及叔侄之情不愿深究他,朱高煦这人不识时务,一根筋,气量狭小,以致于酿成一个悲惨落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学士陈山见宣宗,说赵王朱高燧与汉王合谋已久,请求宣宗把赵王一并擒拿。陈山的观点得到杨荣的支持,而杨士奇不以为然,他认为任何事情都要讲究证据(事当有实,天地鬼神可欺乎?)。杨荣反驳杨士奇说赵王确实有参与谋反并指责杨士奇阻挠大计。杨士奇说:“太宗文皇帝只有三个儿子,有罪的不能宽恕,无罪的应该优待,如果因为怀疑就出兵,有损皇祖怜悯儿子的意图。”杨士奇得到杨荣的支持,两人相约向宣宗陈奏此事,但是守门之人不准进,宣宗召见蹇义、夏元吉向宣宗陈述了二杨之言,宣宗本来也没有惩办赵王的意思,说道:“皇考与赵王的关系最好,我怎么能不友好对他,况且他是我唯一的叔叔了,怎么能不保全他。”这事这么一说也就平息了。

标签: 靖难之役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纪晓岚最后竟最后被流放乌鲁木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纪晓岚

    想必大家对于纪晓岚的了解还是源于那部《铁齿铜牙纪晓岚》吧。这部剧让大家彻底了解了这位足智多谋的人,他和和珅斗智斗勇的故事总能让观众感到有趣,那么历史上的纪晓岚最后的下场是如何呢?官场厄运公元1768年,备受乾隆帝宠爱的纪晓岚因给其亲家卢见曾通风报信而获罪,被流放乌鲁木齐。正当纪晓岚一帆风顺,在官场上

  • 揭秘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艳女到底有多淫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艳女徐昭佩

    在封建帝王大肆玩弄女性的同时,他们的妻妾也往往大搞淫乱活动,宫闱丑闻层出不穷,这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随着个体婚制,出现了两种经常性的、以前所不知道的特有的社会人物:妻子的经常的情人和戴绿帽子的丈夫。”“丈夫方面是大肆实行杂婚,妻子方面是大肆通奸。”这种情况,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真是达到了顶点。例如,

  • 曹操三哭郭嘉 揭秘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郭嘉,曹操

    郭嘉是怎么死的?曹操为何三哭郭嘉呢?郭嘉是曹操远征乌丸回来的时候病死的,当时郭嘉在易城。《三国志郭嘉传》的记载是:“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可见当时曹操已经从柳城班师回来,但是郭嘉的病情实在太重,曹操还没到易城,郭嘉就病逝了,享年38岁。所以才有“太祖问疾者交

  • 东汉遗臭万年的祸国大盗 董卓的滔天罪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董卓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当时,临洮县与西北羌人的居住地相邻,是一个防御羌人的边陲重镇。而董卓出生于殷富的地方豪强家庭,自小养尊处优,少年时期便形成了一种放纵任性、粗野凶狠的性格。史书载,董卓“少好侠,尝游羌中”,“性粗猛有谋””。董卓年轻时就曾经到羌人居住地游历,依仗地主豪强的出身和

  • 朱元璋反腐狠招:把烧开的锡水灌进贪官嘴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反腐狠招

    泥腿子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好不容易坐定江山。为了守住江山,他想出了一系列招数来管理官员们,还培养了一支“皇家秘密警察部队”——锦衣卫。昨天,明史专家马渭源作客《市民学堂》时感慨:明初的官员不好做,衣食住行都有严格标准,对于贪官,朱元璋从不手软。当时有一系列酷刑,譬如剥人皮,洗刷人肉,抽肠,阉割……最倒

  • 陈平历六任上司 为何始终位高权重成官场不倒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人在官场飘,焉能不挨刀?官场明枪暗箭的特殊生态环境,决定了做官的风险系数之高。可是,仕途有没有常青树?官场有没有不倒翁?答案是肯定的,但这样的官员如凤毛麟角,稀之又少。西汉初年的杰出政治家、谋略家陈平,堪称一枚久经暴风骤雨考验的胜利硕果。网络配图乡巴佬陈平年近不惑才出来打拼前途,人际关系资源相当匮乏

  • 西汉辅政大臣霍光:辅政的栋梁还是专权的权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西汉辅政大臣霍光

    西汉之时,权位最高的莫过于霍光。但其死后亦遭到无情清算。其后人,惨到连一张吃饭的嘴都没有留下的地步。但凡权臣,其之祸,都是在权高位重之时埋下的。霍光,班固《汉书》说:“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他是西汉著名将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之弟。其父霍仲孺曾在平阳侯曹襄府中为吏,与平阳侯的侍女私通生下霍去病,后

  • 司马光请客“抠门”:少点菜 勤打包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光请客“抠门”

    苏东坡写过一首长诗,里面有这么四句:“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这四句诗写的是打包:朋友聚餐,酒足饭饱,还剩下一些饭菜,扔了可惜,有个哥们儿拾掇拾掇装起来,带回家给小孩吃。网络配图宋朝饭局上也有人打包吗?当然有,司马光就是一个例子。司马光晚年在洛阳定居,请朋友们吃饭,酒不过三

  • 郭嘉和荀彧:谁是曹操帐下第一谋士?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郭嘉

    导读:谈及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向来都是众口不一。有人说是郭嘉,有人说是荀彧。支持郭嘉的人认为,曹操曾多次表露痛失郭嘉的伤感,并且也曾写信给荀彧一再称赞郭嘉。那么事实上郭嘉真的是第一谋士吗?曹操盛赞郭嘉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秘密呢?当郭嘉去世之后,曹操非常悲痛,亲自到郭嘉府中吊孝,并公开表态:“平定天下,

  • 溥仪无意间在佛龛发现的黄纸包竟藏惊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溥仪

    1912年初,辛亥革命爆发,隆裕皇太后迫于袁世凯的压力,只得以溥仪的名义,在1912年2月12日颁布了《宣统帝退位诏书》溥仪虽然退位,仍可居住在皇城中,并享有一定的优待条件。有很多清朝的遗老遗少们,将复辟的希望,仍寄托在溥仪的身上,他们还为溥仪请了朱益藩和陈宝琛等名师,这些位名师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