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岳飞第二次北伐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岳飞第二次北伐简介

岳飞第二次北伐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岳飞第二次北伐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65 更新时间:2024/1/19 6:02:57

岳飞第二次北伐发生于1136年(绍兴六年)七月和八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收复了陕西一带的商州(今陕西商洛市一带)全境和虢州(今河南灵宝市至栾川县一带)的部分地区。

战争背景

自建炎年间(1127—1130)起,南宋的军事实力在历次的战争中逐渐增长起来,到了绍兴五年(1135年),因江淮一带游寇和江西、湖南等地的“土寇”都被剿平,南宋朝野上下要求北伐收复失地的呼声变得强烈了,宋廷于是在军事上作了一番部署。

绍兴五年冬,宋廷将全国军队统一改称行营护军,张俊部为中护军,韩世忠部为前护军,岳飞部为后护军,刘光世部为左护军,吴玠部为右护军,王彦“八字军”为前护副军。同时部署:韩世忠军驻屯承州(治高邮,今江苏高邮)和楚州(治山阳,今江苏淮安),张俊军驻屯建康府(治江宁,今江苏南京),刘光世军屯太平州(治当涂,今安徽当涂县),分别担任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防务。岳飞屯驻鄂州(治江夏,今湖北武汉武昌),吴玠扼守川、陕,分别担负长江中、上游各地防务。

此时岳飞军由于大量吸收洞庭杨么军,本部人马进一步壮大,宋廷又将荆湖南路安抚司任士安、郝晸、王俊诸部一万余人,江西南路安抚制置司统制祁超,统领高道、丘赟等部近一万人,原张浚都督府左军统制杜湛所部数千人拨归岳飞节制。全军总共拥有约十万人马,编制由十将增为三十将。不仅兵员和素质居各军之冠,其声望也在诸军之上。因而在中原各地坚持抗金的忠义民兵首领,凡南来归宋者,都乐于投奔岳飞部下。

绍兴六年(1136年)正月,太行山忠义保社首领梁兴等人,突破金人的围剿,率骁勇骑士百余名,归附岳飞。岳飞立即将此事上报朝廷。宋高宗闻奏说:“(梁兴南来)果尔,当优与官,以劝来者。若此等人来归,方见敌情。”遂降诏让岳飞妥善接纳。

主战派宰相张浚从绍兴六年正月起到前线视师。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都被召到镇江府(治丹徒,今江苏镇江)的都督行府商议军事。张浚向宋高宗称赞韩世忠忠勇、岳飞沉鸷,可以倚办大事。此次都督行府军事会议决定由韩世忠自承州、楚州出兵攻京东东路的淮阳军(治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由岳飞自鄂州出发到襄阳府(治襄阳,今湖北襄阳市)以图北伐,由张俊自建康府出发到泗州州治盱眙县(今江苏盱眙县),由刘光世由太平州出发到庐州(治合肥,今安徽合肥),由杨沂中的殿前司军作为其旧上司张俊一军的后援。韩世忠和岳飞主攻,张俊和刘光世主守。

二月,岳飞让幕僚胡闳休起草声讨伪齐的檄文,预备誓师北伐;宋廷也批准岳飞的建议,将新设的襄阳府路恢复北宋时的旧名京西南路,以示不忘旧都。当时都统制王彦患重病,其“八字军”(行营前护副军)驻扎在岳家军防区荆湖北路的荆南府(治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左相赵鼎和右相张浚决定将“八字军”移屯襄阳府,由王彦出任襄阳府知府兼京西南路安抚使,归岳飞节制,以便一旦王彦病故,就把“八字军”并入岳家军。但王彦从前是岳飞在河北招讨司时的上司,岳飞过去曾不听王彦将令攻打新乡,又独自引军离去,王彦因旧日嫌隙不肯接受这项任命。

三月,宋廷任命韩世忠为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岳飞由荆湖北路、京西南路招讨使升为宣抚副使,并由镇宁、崇信军节度使移镇为武胜、定国军节度使。一旦进军之时,岳飞可在自己的官名上添入宣抚“河东”及“节制河北路”头衔。岳飞奉命返回鄂州军中筹备进兵襄阳,母亲姚氏却不幸于三月二十六日病逝。岳飞为人至孝,向宋廷上书后未等批复,即自动解官,与长子岳云等人扶灵柩往庐山安葬。丧葬完毕,岳飞就留在东林寺中为母守孝。岳飞坚持要按礼法为母“丁忧”三年,朝中左相赵鼎、右相张浚等大臣认为军情紧急,要求让岳飞“起复(居官守丧)”;时任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的主战派大臣李纲已为岳飞调拨钱粮发往郢州(治长寿,今湖北钟祥市),认为如不发兵则有粮道被截之忧,也上奏让岳飞兵马尽快开往前线,并特地写信劝勉岳飞 。宋高宗用“金字牌”降诏发往庐山命岳飞“起复”还军,但岳飞“三诏不起”。岳飞守丧时,伪齐将王威又乘机攻陷京西南路的唐州(治泌阳,今河南唐河县)。最后,宋高宗对岳飞及其部下下达了严厉的警告:如再推辞,全体僚属都得以“重宪”论处。岳飞只好“移孝作忠”,重返鄂州,带兵出屯襄汉。

标签: 宋朝岳飞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杨玉环本是唐玄宗儿媳妇,为何文人还称赞这段感情?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玉环,唐朝,野史秘闻

    唐玄宗迷恋杨玉环,这可以说是公认的事实了。说到他有多么的深爱杨玉环?说为她倾国倾城也不为过。唐玄宗确实在历史上做出的成绩也是非常高的,但是后期绝对算不上一个好皇帝,正是由于他的问题才出现了让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唐玄宗从自己的儿子手里边抢过来了杨玉环,这件事情被很多文人传诵,也不知道大家怎么想的。

  • 历史上的邓艾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邓艾,三国,风云人物

    邓艾和石苞都出生寒门,但是却志向远大。两人都属于那种文武全才的人,司马懿死后,邓艾陆续官升至镇西将军,石苞陆续官升至镇东将军。可见两人对于魏国是多么的重要。两人的经历极其相似,立大功后都被人诬陷,但是结局不一样,邓艾被杀,石苞被贬官,但后期又官复原职。由此可见,邓艾和石苞都有大才,但邓艾不善于自保,

  • 魏定国这个人没有多大的名气,蔡京为何钦点他来征讨梁山?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梁山能够最终得到朝廷的认可,并且给了他们招安的机会,这还是因为他们之前与朝廷的几次交手,是已经彻底把朝廷给打服了,这就使得朝廷想要把梁山给剿灭,却完全没有什么信心。所以就采用这种方法付出最少的代价来换取最大的利益,那么在梁山与朝廷的这些大战中,不仅没有办法把梁山给彻底打死,相反还是不断给梁山输送了大

  • 王昭远自诩为当世“诸葛亮”,兵败后居然被封为大将军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史风云

    五代时期,成都郊外有户王姓农家,由于连年战乱、缺衣少食,便将13岁的儿子王昭远送到附近的寺里。住持看他生得聪明伶俐,便让他做了侍奉起居的童子。幼年的饥饿经历使他很怕被送回家,便用心讨好住持,久而久之练就了阿谀奉承的本领。公元925年,唐庄宗令太原尹孟知祥讨伐前蜀政权,大军压境之际蜀军望风而逃。随后孟

  • 跳到黄河也洗不清出在什么地方 为何说跳进去都洗不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黄河,清朝,历史解密

    跳到黄河也洗不清出自什么地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跳到黄河里也洗不清了,这是我们平时常常说到的一句俗语,家喻户晓,几岁小孩都懂,也就是说自己被人家误会了,冤枉了,遭到嫌疑了,摆脱不了干系了,难以解释了,无法澄清了的意思。比如清朝作家文康的长篇武

  • 常遇春为明朝打下大片江山,妻子却被朱元璋惨杀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常遇春,明朝,野史秘闻

    一般而言,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倘若一个人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帮助的时候,皇帝都会优待他的家人。但是在明朝历史上却出现了一个例外,明朝的开国功臣常遇春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不朽功勋,但是朱元璋后来却做出了一个令人诧异的事情,他杀了常遇春的妻子,这是为何呢?常遇春是明朝的优秀战将,体貌奇伟,沉毅果敢,长臂善

  • 魏延论能力远超于马岱 魏延最后为什么会惨死在马岱的刀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魏延,三国,风云人物

    后汉三国时期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千古传诵的名将。在蜀军中,关、张、赵、马、黄等大将凋陨后,魏延、马岱二人堪称当时蜀汉一流战将。不过,就能力而言,魏延是远胜于马岱的,可惜诸葛亮死后,魏延与杨仪闹翻,最终横死于马岱刀下。在诸葛亮晚年时,魏延开始居功自傲,呈现出尾大不掉之势,加之其性格孤傲骄

  • 孙权作为三国最后的雄主,他为什么没能一统天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分三国,一统天下归晋朝。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经过多年战乱,你争我夺,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曹操,刘备,孙权各称霸一方,其中孙权最为年轻,曹操赤壁之战时53岁,刘备47岁,而孙权才26岁。公元219年,关羽兵败麦城,大意失荆州。次年曹操病逝,223年经猇亭之战,刘备

  • 蜀国从兴起到衰落,都经历了哪些重要的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诸葛亮,战史风云

    三国时期的蜀国地处偏僻,同时人口稀少、国力有限,相比较领土广阔的魏国与经济繁荣的吴国而言,蜀国似乎是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个。尤其经过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以后,人们对于蜀国非常偏爱,特别对于蜀国灭亡的结局感到非常感伤。无论是在演义中还是历史上,刘备能够建立西蜀政权都很不易,可是在三场关系蜀国兴

  • 纳粹冲锋队领导人恩斯特·罗姆临死前的遗言 要希特勒亲自处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德国,希特勒,历史解密

    1919年9月希特勒加入了德国工人党,开始了他扭曲的从政之路,然而那时的工人党只是一个100来人的小党派,虽然成员嘴巴上都喊着要改变德国,但那时那刻可能他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话。如此不堪的党派,对于一心想在德国政坛有所作为的希特勒来说简直是糟糕透顶的从政环境。直到希特勒结识了一名叫恩斯特·罗姆的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