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为何任由大臣刘伯温和李善长争锋相对

朱元璋为何任由大臣刘伯温和李善长争锋相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476 更新时间:2024/1/7 21:08:19

李善长出生在1314年,辞逝于明朝1390年,年享76岁,属于安徽人,是明朝时期的开国功臣之一,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同乡,因为会因才用人得到朱元璋的赏识,从打江山开始,就一直跟随左右,直到明朝建立之后,是朱元璋非常宠爱的开国功臣之一,功不可没,赐免死金牌,深的朱元璋宠爱和信任,其可以免除李善长2次死,还可免除一次子孙之死,可谓是受宠爱万千,自然地位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李善长自幼就爱读书,有谋略和智慧,而且在法学上面有一定的研究,可以预测很多的事情,而且大多数事情都被他说中,又懂得看人,会因才用人,得到朱元璋的重用和赏识,为什么说李善长是智勇双全?当时朱元璋攻占滁州之时,出其谋略,并且还参与了重要大事的决策,军队物资供应都是又李善产负责,当时朱元璋对其非常的信任。

晚年时期,因为谋反罪而被朱元璋赐死,原因是因为胡惟庸有谋反心里,这个朱元璋也是知道的,胡惟庸也是一直想拉李善长下水,但李善长一直都不愿意,最终要其弟弟劝说李善长,久而久之,李善长最终对其弟说到“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这样的一句话,意思是我反正已经老了,等我死之后,你们爱怎么做就怎么做。也就是因为这句话,最终导致了免死金牌也没能救下李善长一家70多口,最后不得善终。

刘伯温和李善长

明朝自开国以来,能人众多,但是谋略以刘伯温和李善长为最。因此很多人都喜欢把这两个人拿来比较,从各个方面分析这两个人谁的能力更强。

刘伯温不擅长为人处世,他为人刚正不阿,但是李善长反之,他擅长拍朱元璋的马屁,他缺少刘伯温的自恃清高,也没有那种与生俱来的傲气。所以他可以在朱元璋面前多蹦跶一会,但是刘伯温做不到,他先于李善长被朱元璋处死。

两个人在谋略上都有着自己的见地,刘伯温是点子多,常常能够看清大局,决胜千里,李善长也不差,他擅于搞后勤,幕后为朱元璋分担,并且李善长是朱元璋最早的一批班底。两个人就好比张良萧何刘邦的作用,有些人就会认为李善长才是大明的第一功臣,毕竟在功劳和苦劳,甚至于价值都远在刘伯温之上。

这两个功臣彼此的关系并不是特别的好,说到底都是争权的结果。淮西派和浙东派的斗争,两大朝廷派别对立,他们两个的关系肯定好不到哪里去,并且刘伯温又不给李善长面子,执意要处死李彬,李彬是谁?他是李善长的亲信。

随着两者矛盾的加剧,甚至到了你死网破的局面,朱元璋对此是知晓的,但是他并没有丝毫的劝阻的意思,因为他对功臣是起猜疑之心的。胡惟庸这么一个小人物的登场,极大的改变了这场局面,他加剧了刘伯温的败亡,并且是趁你病要你命,曾追不舍。以胡惟庸所代表的淮西派是战胜了浙东派,一代谋士也就随之灭亡。

可悲,这两个人如何的争夺上风,最终的结果也都是被朱元璋所消灭,不知道他们两个死的那天,老天有没有替他们哭泣,都是大明王朝的重大损失。

李善长之死

我们在小学就已经开始学习我国的历史,因此我们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但是,对于跟着朱元璋经过战火洗礼的人非常的多,我们对于这些开国功臣却不怎么熟悉。李善长是跟对朱元璋打江山的一个重要人物,今天我们就要来了解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之死。

朱元璋成功的建立明朝之后,便开始从开国功臣的手中集权,甚至不少的开国功臣都因此被朱元璋杀害。那么,李善长之死是不是也是因为朱元璋集权呢?根据史料记载,李善长是被朱元璋以谋逆的罪名处死的,李善长不仅仅没有保全自己,就连自己的亲人都遭到了迫害,最终只有李善长的几个儿子得以活命。

那么,李善长真的是有心谋逆吗?答案当然不是。随着李善长的年纪不断增加,管理能力开始下降,李善长的手下经常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但是李善长却利用自己的权利,帮助自己的下人减轻罪责,甚至是逃避罪责,这令朱元璋十分的愤怒。

而使得朱元璋对李善长出现杀意的是胡惟庸谋逆一案,李善长早就知道胡惟庸要谋逆,而且胡惟庸多次表明要与李善长合谋。虽说李善长拒绝了,但是却没有上报给朱元璋。正是因为如此,朱元璋审理胡惟庸谋逆一案时,胡惟庸诬陷李善长是同谋。再加上李善长的家奴也主来指责李善长谋逆,从而坐实了李善长谋逆的罪名,最终使得朱元璋下令将李善长杀掉。

标签: 刘伯温和李善长

更多文章

  • 李渊为何成为唐朝的开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渊

    李渊简介:李渊的家境李渊的生母独孤氏,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西魏权臣独孤信的四女儿。颇具戏剧性的是,独孤氏的大姐嫁给了北周的明帝宇文毓,即北周的明敬皇后;七妹嫁给了隋文帝杨坚,即隋朝的文献皇后,也就是隋炀帝杨广的妈。李渊有了大姨夫是北周皇帝的这层关系,虽然父亲李昞死得早,他还是年仅七岁就袭封了唐国公

  • 揭秘汉朝韩信为什么活埋自己的母亲?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信

    韩信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是汉代的大将军,从小出生贫寒,曾经一度靠砍柴为生,用以赡养母亲。韩信的邻居是位名气颇大的风水先生,韩信见他孤苦也会时常的去周济这位老人。网络配图有一天,那位风水先生对韩信说当地后山上面有一处风水宝地,是一个非常具备贵气的龙脉,并说那个地方就是龙口。老人说如果自己死在韩信目前的前

  • 咸丰帝感慨:做皇帝想勤俭都不容易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咸丰

    咸丰再三惋惜,说:“物力艰难,弃之可惜,尽量给补补吧。”咸丰后来才知道,这样补一下,下面的人竟然报销了数百两银子。听到这里,咸丰慨然叹道:“做皇帝想勤俭都不容易,何况是奢侈呢?”《南亭笔记》卷一中说,咸丰亲政的时候,和他父亲道光皇帝一样躬行节俭。有一次上书房的门枢坏了,内务府请求换个新门,咸丰没批准

  • 历史上长平公主与周世显之间有爱情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长平公主

    长平公主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没有出人意料的举动,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更别说对即将倾覆的明王朝有什么贡献了。她之所以能在史籍传说中留下诸多笔墨,大概还是因为其凄惨的身世和悲惨结局。古代的重男轻女思想中国明朝的时候,思想压制和重男轻女的想法极为严重,因而明朝的妇女基本没有什么权利。就算是明朝的公

  • 曹操手下的特种部队虎豹骑:招募标准为百中挑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

    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时候,曾经嘲笑袁绍的懦弱:“干大事而惜身。”其实,袁绍未必是个惜身的人,他当年和公孙瓒作战,是轻伤不下火线,很有猛将作风的。然而,曹操也确实是个干大事而不惜身的人,最明显的证据就是他把脑袋拴在腰带上玩命打仗,这种作风,很像敢死队队长,三国群雄在创业初期,没有几个不是当过敢死队队

  • 比虎痴许褚还喜欢光膀子打仗的名将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杜松

    三国演义中,许褚裸衣战马超,大家应该都能记得。这家伙好鸡冻,一鸡冻就脱了盔甲大战,结果臂中两箭(金圣叹和鲁迅都点评了“谁叫汝赤膊”。)到了明代,也有一位大将,也是喜欢光膀子打仗,还喜欢给别人秀伤疤。他脱了盔甲作战,被后金军射成刺猬。此人就是明军勇将杜松号称万人敌,勇不可挡,百战百胜,塞外蒙古军称其为

  • 汉朝功臣谁死的最惨?不是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功臣

    韩信早年受胯下之辱,最后被刘邦暗中授意吕后处死了韩信。一代名将韩信死的不明不白。韩信的死够惨了,但他还不是汉朝死的最惨的将军,而是彭越。彭越,别号彭仲。是西汉的开国功臣、诸侯王。秦统一全国之后,彭越落草为寇。秦朝末年举兵起义,起初在魏地起兵。彭越在起兵的军队中,纪律严明,发展很快,后来率兵归附刘邦。

  • 历史揭秘:刘邦死前预言竟然成真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邦

    话说公元前196年7月,刘邦在平叛淮南王中身中流矢,此后在班师途中病情加重,势将不起。回到长安后,吕后找来名医为其诊治。刘邦向医生询问病情,医生只说能治。历经人间是非的刘邦马上明白身体是不会治好了,于是他大骂医生:“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说完赏赐给医生五十金就打发

  • 三国“桃园三结义”为何偏偏刘备做老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备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家喻户晓,千古流传。其独有的影响力甚至远远超出了《三国演义》本身的艺术成就,街头巷尾,妇孺老幼,大都能了解一二。之所以出现如此局面,主要还是源于人们对忠义思想的崇拜以及中国社会从来就有的“抱团”情结。自古以来,民间就有“一个好汉三个帮”的说法。无论何种阶层,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单靠

  • 揭秘:真实包拯非黑脸而是白脸书生 身高1米65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包拯

    包拯,古往今来知名度很高的官员,也是个贤人。在老百姓心目中永恒的“包青天”。随着戏曲、电视剧的传播,包公的形象早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包公的故事更多是传说,更多是老百姓盼望清官的一种精神寄托。他秉公执法,一身正气,世代传颂,历久不衰,赢得世人的敬仰。网络配图 舞台上的包公形象与现实中的包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