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悲催!路易十六为何会被送上断头台?

悲催!路易十六为何会被送上断头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096 更新时间:2024/1/15 12:04:55

导读:法国大革命的彻底性在于他杀死了象征封建国家机器的封建皇帝,这对于任一个国家都是不可想象的。在英国,上层阶级的改革也仅仅是君主立宪,而到了法国死的大贵族、后都有好几个。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而被杀死的路易十六又是怎么死的?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因为被革命的民众送上断头台而“名垂青史”,追究路易十六失败的原因,许多人归咎于他热衷于研究制锁开锁而不务政事;还有人认为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是个红颜祸水,当大臣告诉玛丽法国老百姓连面包都没得吃的时候,玛丽居然说:“那他们干嘛不吃蛋糕?”

网络配图

其实真实的历史是,路易十六的确热衷于研究锁头,但他同样努力处理政务;玛丽的确喜欢打扮,但绝不是不知民间疾苦的蠢女人,那句话是有人故意杜撰出来陷害她的。当我们深入历史去探究路易十六的败因时,我们会发现,路易十六是在与国内各派的博弈中进退失措,最终败亡的。

1、接手债务烂摊子

1774年,路易十六继位,接管了法国王室债台高筑的烂摊子,每年王室入不敷出,寅吃卯粮。虽然路易十六已经很节俭,除了喜欢研究制锁工艺外,没有太多奢侈的爱好,但他一个人的节俭并不能抵消整个王室大贵族们的铺浪费。如何解决国家的债务问题,成为路易十六昼思夜想的麻烦事。

路易十六打算增加税收。但是,当时法国有2450万人口,社会阶层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约10万人;第二等级是贵族,约40万人;剩下的都属于第三等级,其中农民超过2000万,城市商人和工匠约400万。前两个等级是不交税的,而且视交税为很耻辱的事情。按说只有50万人不交税,看上去似乎也不严重,可是这50万人却拥有法国35%的土地,并且享受政府给的各种特权。

税收的负担完全压在了第三等级,特别是农民的身上。农民人口占法国的80%,可是却只拥有30%的土地。农民要教会缴纳农产品的什一税,向贵族和国家缴纳各种苛捐杂税,日子苦不堪言。工匠们的日子也很艰苦,他们的工资在几十年间上涨了22%,可是物价水平却上涨了65%。

2、三级会议召开,博弈上演

这么分析下来,路易十六发现,第三等级已经没有什么油水可以压榨了,那么让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出出血怎么样?1787年,路易十六一意孤行地宣布,向国内所有地产征收一种统一的税。

路易十六的算盘打得很明白,土地既然主要集中在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手中,那么向所有地产征税,就等于要求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负担大部分税款。对于占有大量土地的教士和贵族来说,这不仅是要抢他们的钱袋子,对他们的面子也是一种侮辱。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当然不是吃素的,他们不好公开顶撞路易十六,于是玩了个手段,要求国王召开三级会议,征税必须经过三级会议通过才可实施。

网络配图

什么是三级会议?根据中世纪的王权理论,国王要向公众征税,特别是向贵族们征税时,要召开集会讨论通过后,才具有法律效力。法国原本也是这么干的,有议事和决策的三级会议。可是后来法国王室的权力越来越大,根本不惧怕其他阶层的力量了,于是到了1614年,法国的三级会议被无限期地终止了,大家都听国王的话就行了。现在路易十六穷得发疯了,要让贵族和教士们也交税,贵族们立刻反击,要求召开三级会议,否则就不交税。

贵族和教士们的如意算盘是,通过三级会议来限制国王征税的权力。你国王不是想要钱吗?行,拿出你的一些权力来换吧。路易十六既然敢向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征税,自然留有后招。他同意召开三级会议,因为他并不怕会议否决自己的征税提案。因为根据三级会议代表名额规定,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的代表各300名,第三等级的代表600名。路易十六的如意算盘是,利用第三等级来制衡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王室和第三等级联手,就可以逼迫贵族和教士们乖乖交税了。

从科学上讲,博弈表示几个决策主体之间的行为具有相互作用时,各个主体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做出有利于自己决策的行为。路易十六是一个决策主体,贵族、教士一方也是一个决策主体。两个决策主体之间的博弈上演了,三级会议如期召开。结果如何呢?

3、三方博弈,国王归天

局势的发展完全出乎意料,不论是贵族、教士们的算盘,还是国王的算盘,全都打错了。因为他们都忽略了另一个决策主体——第三等级。第三等级不仅团结一心保住了自己的选票,还联合了一些崇尚自由和思想解放的开明贵族,在三级会议里取得了选票的绝对多数!然后,这股新势力一脚踢开了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宣布改三级会议为国民大会,只有国民大会的决议才具有法律效力,国王说话也不算数。

网络配图

法国的债务问题还是要解决的,国民大会对征税的讨论结果是,全体国民都要征税,贵族和教士也不例外。这个博弈结果按说正是路易十六期望的。可是同时,国民大会又要求通过宪法,限制国王的权力,这可不是路易十六希望的。

事已至此,路易十六面临三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一意孤行,强压三个等级;第二个选择是与贵族、教士妥协,共同对抗日益强大的第三等级;第三个选择是与第三等级联手,打压贵族和教士。第二个选择等于征税成了闹剧,法国的债务问题还是没解决;第三个选择要求路易十六放弃许多权力。站在后人的角度看,既然路易十六最初的目的是要挽救法国的财政危机,向贵族和教士的钱袋子开刀,就得依靠第三等级的力量,果断地把一些权力让给第三等级作为回报,以此获得大批盟友的支持。

然而路易十六却不愿意放权,他执行了第一个选择,悄悄调集一些忠于自己的部队到凡尔赛,准备武力解决。如此一来,原本彼此勾心斗角的三个等级就都视国王为共同的敌人。三个等级暂时摒弃前嫌,联合向国王宣战,他们攻陷了象征王权的巴士底狱,抓住了路易十六,并最终把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路易十六在与其他几方博弈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掌握信息,没有预见到自己调兵的行为会促使其他几方联合起来对抗自己,招致了败局。当然,路易十六过于迷恋权力,发现有可能丧失部分权力就昏了头,不愿意分权给其他阶层,也是导致他败亡的原因之一。

路易十六的死亡并不是结束,法国人民似乎很喜欢送皇帝、送反对者上断头台。在此后的短短半个世纪许多资产阶级的激进派也上了地方,比如说著名的雅各宾派首领罗伯斯庇尔。断头台已经成为了法国人民保护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工具。

标签: 路易十六

更多文章

  • 明朝朱元璋反腐存漏洞:以法治之名行人治之实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朱元璋反腐

    残暴的刑罚、严密的监督也不能吓阻贪官前“捕”后继的铤而走险,朱元璋煞费苦心本想缔造一个至纯至清的全新王朝,不料想明代经过短暂的政治澄清后却一步步滑向了史上最为贪腐的朝代之一。作为草根出身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元朝官逼民反、腐败而亡的历史教训看得最为真切,因此建朝伊始他就发动并全程领导了史上最大最严

  • 孙策能称霸江东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孙策

    孙策得到江东的重要原因,是时无英雄。当时,天下虽然已经大定,可是江东地区却没有英雄,孙策得以“乘虚而入”。当时的江东主要有三股势力,一个是以刘繇为首的扬州刺史势力,主要盘踞在曲阿和秣陵一代。一个是吴郡的严白虎,一个是会稽的王朗。网络配图正史中出现的竞争者对于刘繇,在正史中也颇有名望,演义中一律淡化,

  • 曾国藩自身清廉 却为何用公款请客送礼?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曾国藩自身清廉

    从百姓口中的“曾剃头”到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口中的“汉奸侩子手”,在大半个世纪里,曾国藩一直顶着骂名。直到唐浩明的历史小说《曾国藩》畅销,让据说早已被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的曾氏开始“咸鱼翻生”,声名再度显赫,有关曾国藩如何赚得封侯拜相的“成功学”与权术、风水、命相之说,也因此转眼间成为街头巷尾永不过时的

  • 慈禧太后临终遗言震惊世人竟对女人失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郑重地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光绪三十四年,慈禧太后病势沉重,进入弥留状态。御医们手忙脚乱,开了一剂益气生津之方,想妙手回春:老米一两,人参五分,麦冬五钱,鲜石斛五钱,水煎温服。这是慈禧太后一生中最后一剂药

  • 辅佐曹操二十年的干臣荀彧究竟为何要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荀彧,曹操

    核心提示:可见荀彧首先考虑的是存汉之本,顺民“怀汉之思”,防天下之逆节。所以范哗认为他并非“因乱假义”,“以就违正之谋”。此举也为裴松之所盛赞:“苍生蒙舟航之接,刘宗延二纪之祚,岂非荀生之本图,仁恕之远致乎?”在称赞荀彧有功于“苍生”之外。裴松之外,裴特别强调了是荀彧使汉祚延长了二纪,并认为这是荀彧

  • 崇祯皇帝自尽是“自缢”还是“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崇祯皇帝

    北京景山公园里,有一棵为人熟知的老槐树,据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在此自缢。树的旁边,矗立着两座石碑。一座镌刻“明思宗殉国处”六个大字,为1930年故宫博物院延请著名书法家沈尹默书写勒成;另一座则是1944年由前清翰林傅增湘所作的《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值得注意的是,后人在为这一著名的旅游景点立指

  • 蔡邕哭董卓背后:董卓用人不拘一格 不任人唯亲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蔡邕,董卓

    核心提示:《后汉书》这样评价董卓:“虽行无道,而犹忍性矫情,擢用群士”。也就是说,虽然董卓为人残忍,他却能够忍耐本性,积极选拔人才。于是,一时之间,“幽滞之士,多所显拔”。蔡邕就在董卓的选拔之列。《后汉书·蔡邕列传》中提到“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董卓对蔡邕“甚见敬重。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

  • 三国探秘:许褚为何深得曹操喜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许褚

    导读:许褚是曹操的贴身侍卫,正史有记载甚至曹操睡觉的时候都由他警戒。相信对于每一个曹营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巨大的荣耀,那么曹操为何如此信任他呢?网络配图因为有他在,马超不敢偷袭曹操;因为有他在,曹操才得以渡河免难;他虽然如虎而痴,却为人谨慎,他是许褚,他对曹操有多忠心,我们一直都在低估。许褚字仲康,谯

  • 揭秘:汉武帝是怎样对祖母窦太后进行疯狂报复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的权力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如果没有聪明的母亲,刘彻成为皇帝几无可能。因此,刘彻深知自己的权力来之不易。而继承皇位之初,刘彻并没很快享受到皇帝的一言九鼎之势。正是因为这些坎坷,使刘彻一生之中都在打造至高无上之权。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均不容许出现权力的挑战者。避其锋芒汉武帝刘彻的即位过程比较复

  • 他重演了第二次靖难之役可结局却恰恰相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允炆为了巩固皇权,消除威胁进行削藩政策,朱棣作为燕王不得已打起“清君侧”的口号,向朱允炆发动进攻,这场叔侄之争最终以叔叔朱棣的胜利告终。然而就在朱棣死后,他的孙子朱瞻基和他的儿子朱高煦也上演了一场叔侄之争。永乐二年(1404),成祖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藩国云南。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