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析女皇武则天 如何用属于女人的武器改变命运

解析女皇武则天 如何用属于女人的武器改变命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966 更新时间:2024/1/17 16:24:59

武则天是文水人,但作为利州都督的女儿、大唐帝国的皇后和武周王朝的皇帝,她一辈子只回过两次文水,一次是12岁的时候回乡葬父,一次是37岁,身为皇后以后;一次满怀着巨大的悲痛,一次显露着衣锦荣归的煊赫。一千多年过去了,悲痛与煊赫都化为云烟,飘散在历史的故纸堆里,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就只有一个符号: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在半个多世纪里,是大唐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她的功与过被人评说的已经很多,我所注意到的是:14岁的时候,武则天被李世民赐名“媚”,67岁的时候,她为自己命名“曌”(武则天自己所造,音照),在更往后的史书里,又以她的尊号“则天大圣皇后”来指代她,于是,从女人武媚到皇帝武,乃至到历史人物武则天,这其中的转变耐人寻味。

网络配图

则天庙正殿门口的对联,是武则天一生最好的概括

与后世所谓正统史家们的看法不同,至少在唐代,武则天的名声还不算太坏———毕竟她以后的唐朝皇帝们,都是她的子孙,为尊者讳还是要讲的———所以,在她的故里,据传很早就有了一座纪念她的庙,而历代多有重修,即便是宋以后,对武则天开始贬斥,也仅仅是改名而已,庙宇还是保存下来的。

则天庙不大,很整洁。穿过则天塑像后那个上写“则天圣母庙”的门洞,才算真正走进了则天庙。门洞不长,可也有十米的样子,门洞幽暗阴冷,走出去的时候,会觉得阳光有点刺眼,眼神闪烁间,一座大殿就跃入视线。据说这是金代的建筑,历代重修都不改原貌,翼展平缓阔大,气势雄浑,是唐代建筑的风格。

建筑都有自己的个性,这样的气派使得人不禁凝神静气,有点不敢走进去瞻仰她的真容,还是先去碑廊或配殿里调整自己不恭的心态罢。碑廊里竖着好几通碑,好久不曾清洗,蒙着厚厚的尘土,隐约知道那是历代的重修记录。武则天虽被后世的史家贬斥,但在她的故乡,即使从保存当地文化遗存的角度出发,她的庙宇也理应该有如此待遇,而现在作为生平陈列馆的配殿里,用蜡像彩塑着她的故事。回文水葬父省亲,自然有相应的塑像———对于本地的著名人物,定然要不遗余力地与之相联系,这是我们的习惯。

慢慢踱到正殿,大门两侧的对联引起了我的注意:六宫粉黛无颜色,万国衣冠拜冕旒。这是唐诗集句联,上联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说杨贵妃艳压后宫,下联出自王维的《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描写四方朝贡的帝王气象。上联春色旖旎,下联庄重威严,上联说女人武媚,下联说皇帝武,浑然天成又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武则天两段人生,真正是大手笔。然而,若联想到武则天从唐太宗才人到唐高宗皇后,从大唐的受宠妃嫔到大周的开国君主,这看似平静的叙述下,有多少宫闱间的枯骨冤魂,有多少朝堂上的血雨腥风,这副对联是褒是贬,还真是费人思量。想着这些,出来重新看武则天的塑像,突然就多了些复杂的感受。塑像上的武则天,神情平静、面貌端庄,目光柔和,有着母仪天下的气象。我想,这应该还是她身为皇后回故乡省亲时留在文水人心中的形象。她故乡的人仍然用女装形象来装扮她,这也许是表示,他们并不看重所谓“女皇”或者“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的身份,她只是文水这块土地孕育的一个女儿。她,不管怎么说,是个女人,美丽的女人。

网络配图

女人武媚用属于女人的武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武则天的父亲叫武士,祖上做过大官,到他那一代,已经没落很多年了。武士从卖豆腐起家,以木材致富,但更想“扶主立忠”、“慷慨扬名”,于是弃商从戎,投奔了李渊。

不得不佩服中国古代商人的眼光,古有吕不韦,唐有武士,眼光独到,能从纷纭的人群中,找到真命天子。武士深得李渊信任,到了可以一起商量谋反的地步。大唐建国以后,更以开国功臣的身份受到两代皇帝的宠信,据说,武士娶武则天母亲的时候,是李渊做媒,公主提亲,娶先朝贵族之女,结婚的钱都是国库掏。做人做到这个地步,也算成功了。更成功的是,他生了武则天。

武则天12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李世民出于照顾功臣的原因,另外一方面也听人说过武士这个女儿非常漂亮,就把她召进宫中,封为才人,并赐名“媚”。宫里宫外,当然是两个世界,贾元春说是“见不得人的去处”,她母亲伤感离别,哭得很伤心,但武则天显示出了不同常女的性格,她说:“见天子焉知非福!”

也许接下来的十几年,她会为这句话后悔,14岁进宫,到26岁李世民驾崩,她还是个才人(才人,是后宫中非常低等的妃嫔)。不讨李世民喜欢的原因,据说那时有人算卦,说五十年内必有姓武的女人乱唐。如果这样,那么她能活下来都算奇迹。还有一个武则天先钢鞭后铁刺最后匕首驯马的故事,据武则天晚年说,李世民对她的这套方法“甚壮之”,但这样强硬的性格不讨同样具有强硬性格的李世民喜欢也是必然的。

这12年的宫廷生活,虽然得不到皇帝喜欢,但对她一生却很重要,李世民是个优秀的君主,他的杀伐决断、知人善任一定给年轻的武则天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简直是为她当皇帝做示范,而后宫妃嫔斗争,种种阴险毒辣的手段更是她以后岁月里政治斗争的教材。于是,她在孤寂里悄悄地等待着命运的垂青。

在李世民生命最后的时光里,作为太子的李治应该去显示孝心,于是武则天见到了大唐帝国的继承人。史书上说,是李治见到她以后“悦之”,但恐怕,是武则天略施手腕就俘获了这个老实懦弱的年轻人———一个漂亮的女人,想要追求一个男人,也许,一个眼神就够了。不然,何以后宫佳丽三千,又是在自己父亲病危的情况下,李治怎么会有心情去注意一个比自己大三四岁的“才人”呢?不管怎么说,在度过短暂的出家生活后,作为一个后宫王皇后与萧贵妃之间斗争的筹码,武则天又回到皇宫,宫廷生活大同小异,但武媚慢慢走向武了。她也许在进宫的瞬间,会说这样一句话:如今我回来了,你们且看分晓吧!

女皇武用极为不女人的方法走进了历史

网络配图

这个武则天,已经不是当初的武才人了,她不再显露她的强硬暴烈,以柔顺的姿态得到王皇后信任,并与之一起让萧贵妃远离了皇帝的视线。当然,这都是假象,作为昭仪的武则天,离皇后还有4个等级,但6年后,武则天已经击败了出身世家贵族的王皇后,成为大唐王朝的新皇后,斗争之惨烈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因为据说武则天把自己女儿的性命也当作了棋子,但她的对手下场更惨,王皇后、萧贵妃都被折磨而死,而且死后一被改姓“蟒”,一被改姓为“枭”,所有支持她对手的臣子,无一例外被流放后赐死———这在以后,也是反抗武则天的惟一结局,而且,以武则天在后宫十几年孤寂修炼的功力,没有人能与她交手几个回合。

从此,再要说武则天是个女人,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她对权力的狂热追求,对江山社稷赤裸裸的野心以及在治理庞大国家上表现出来的能力,使包括那个平庸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非常惊讶,在猝不及防的时候,才发现,大唐帝国已经在实质上成为武则天的天下了,标志武则天女性身份的,只剩下太宗皇帝李世民赐的一个名“媚”。“媚”是美好可爱的意思,但那时,有谁会把武媚和让人敬畏恐惧的“天后”联系在一起?为了权力,她甚至牺牲自己儿子们的生命,她亲生的四个儿子,她杀了两个,甚至其中一位叫李贤的,写下了“种瓜兰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少,再摘使瓜稀,三摘还犹可,四摘抱蔓归”这样凄恻的诗,都没能挽回一颗母亲的心,她成了当时最冷酷无情也是最英明伟大的政治动物。

公元690年,那个传说中的预言变成了现实,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并为自己取了名字“曌”,女人武媚彻底地成为没人敢提的往事。而那时,她已经67岁了,天下已经没有对手,些许的反抗在她心中不会引起半点波动,骆宾王的《讨武檄》比徐敬业的反周更让她惊讶,她埋怨宰相没有延揽来这样一个有才华的人。

当没有人反抗的时候,她才觉得,皇宫真是太大了,帝王的生活也太无聊了,也许,她突然想起了她年轻时孤寂的生活,也会想起那个老实懦弱的丈夫以及他们间若有若无的爱情。无聊的生活总得有个寄托,不断地有年轻的男子出现在她晚年的生活里,叫男宠也罢,叫面首也好,后世的人以男性的眼光来看,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在我看来,这却是女性人格的回归———虽然晚了点,不过,让人佩服的是,她的男宠们没有对当时时局造成恶劣的影响,他们充其量只是这个老女人的宠物而已,那个“面如莲花”的六郎张易之,被大臣扇耳光,也仅仅是得到一句“你何苦惹他”的告诫。

公元705年,这个82岁的女人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她死前,自己去了帝位,说自己还是大唐高宗皇帝的皇后;她死后,她的儿子给她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后”,她的女性身份终于被自己和旁人还原了,也许,她这样做,是为了好去见她的丈夫,然后去尽她未尽的妻子的责任,但既然西安乾陵无字碑还立在那儿,一切都是难以言说的。

标签: 武则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竟奢靡至极生活混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慈禧太后

    历史上的慈禧太后是个怎样的人?历史学者们对她褒贬不一,有的说她情人一堆,有的说她功劳很大。另有野史记载:慈禧好吃汤卧果,每日早晨派人去宫门口买四枚汤卧果,由金华饭馆的伙计派人送来。金华饭馆有一个姓史的年轻伙计,他长得玉树临风,仪容俊美。史某与李莲英混熟了,经常被李莲英带到宫里去玩。有一天,慈禧忽然发

  • 吴三桂为何不得人心?因两件事让汉人深恶痛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吴三桂

    公元1673年春,康熙下定决心裁撤三藩。这年11月,自称被康熙逼迫的吴三桂杀掉了首云南巡抚朱国治,提出“兴明讨虏”,三藩之乱由此开始。吴三桂的军队从云南、贵州等地开赴湖南,一度占领湖南全境。在进逼四川的时候,四川的大小官员也纷纷投降。造反形势是一片大好,那为什么最终还是落个失败的结局?抛开战争方面的

  • 雍正:康熙隔代指定储君的间接受益者?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雍正

    四阿哥胤禛继位,是为雍正帝。然而,不翼而飞的谣言让他在位十几年都相当烦恼。雍正元年(1723年),大概在胤禛登极8个月后,一队朝鲜使臣带了一则政治秘闻回国。说雍正帝在朝堂上先是责备八阿哥胤禩“奏本抄写甚是不好,贴补涂注甚多,轻忽不敬如此”,然后翻旧账重提当年诸大臣均在康熙帝面前保举八阿哥“可承大统”

  • 爱交朋友的刘备为何只有关羽张飞两个结拜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

    爱交朋友的刘备为何只有关羽张飞两个结拜兄弟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与关羽、张飞三人,在张飞所在的那个村子旁边的桃园里义结金兰,成为比亲兄弟还亲的兄弟。这个历史故事为后人流下了一段千古佳话,甚至,桃园结义已经成了结拜异姓兄弟的代名词。从刘备这个人的性情来说,比较豪爽,是个喜欢和人交往的人,爱结交朋友,而

  • 吴三桂为了她背上千古骂名 为何却在最后冷落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吴三桂

    俗话说“一顾倾城,再顾倾国”这就是成语倾城倾国的意思,是形容古代的女子容貌姣好,是绝代美人的意思。闯王李自成,我们都知道,他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千辛万苦才打下了自己的大顺王朝,本以为可以好好坐自己的江山。谁知道,却因为自己的一个将领抢了一个女人,导致了当时正在驻守边关的吴三桂冲冠一怒,引来了清军的入关

  • 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李世民 居然与一介弱女子抢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世民

    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至北方巡狩,结果被突厥围困于雁门(今山西代县)。虽然最终有惊无险脱围而去,但如何脱困却成了历史之谜。流行最广的说法是李世民率军赴援,依据则是《旧唐书》中的记载。据称,隋炀帝巡狩至山西雁门地方,被突厥大军围困。八百多年前,汉高祖刘邦于白登被匈奴人所围,历史悲剧在重演。李世民

  • 汉朝皇帝总是骂别人 明朝皇帝总是被别人骂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武帝

    刘邦是幸福的,从来都只有他骂人的份,可明朝老朱家的那些皇帝就倒了大霉,在“骂官” (即言官)们面前,他们最爱唱的一营歌就叫《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言官这个制度不是明朝才有,好多朝代都设了的,御史、给事中、谏议大夫等等,名称很多。这些人的主要工作说得文明一点是监督,粗俗点就是给人挑刺、找茬,找到了就

  • 女皇武则天从猫痴到怕猫 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曾经是是个猫痴,经常收集各种极品名猫豢养在宫中都,但是后来武则天不但不养猫而且还特别的怕猫,甚至下令皇宫中都一律不得养猫。大家都知道武则天是一份但非常大也很凶狠的的人,所以说起武则天怕猫真的有点不可思议,那武则天为何会害怕猫呢?其中有着什么样的诡秘的故事呢?在很多的影视剧中大家都非常了解武则天

  • 唐朝大将郭子仪本是小兵 遇见一美女后飞黄腾达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郭子仪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与汉朝并称为“强汉盛唐”,唐朝自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已经将国力发展到了举世瞩目的地步,到了唐玄宗在位的时候,国家富强,军力强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万国来朝,成了唐朝的极盛时代,人称“开元盛世”!网络配图然而凡事盛极必衰,国运也是如此,唐玄宗晚年不再励精图治,昏庸

  • 蜀国大将姜维一生多次投降竟还被后世赞扬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姜维

    俗语有云: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古代的英雄,最重的就是“气节”二字。明知大势已去,也要抗争到底,杀身成仁,是为大丈夫。三国时,有气节的男儿不少,比如陈宫,比如张任,比如庞德,比如神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比如刘备的五儿子北地王刘谌。网络配图两军交战,变节投降者,往往为君子所不齿。三国中最令人唾弃的投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