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参为相三年,胡吃海喝一件事情都没办,被千古传诵的逻辑要看清

曹参为相三年,胡吃海喝一件事情都没办,被千古传诵的逻辑要看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搜狐说娱乐 访问量:1794 更新时间:2024/2/3 10:50:17

曹参是继萧何之后汉朝的第二位丞相,但他没办过政务,整日埋首酒坛,结果赢得后世不少赞誉之词,一直被传诵。

萧何、曹参剧照

其实,他的所谓的“千古传诵”着实被夸大了不少,关于他为相三年,后世倒是流传下一个“萧规曹随”的成语。

但如果细品,这个成语能算褒奖吗?恐怕不能,充其量只能算是墨守成规与不作为,再不客气点说,就是没有创造性的模仿跟进,与跟屁虫没什么两样。

当然,这里并没贬低曹参治国才能的意思,只是他为人太过世故圆滑,如一只老狐狸。不过,究其根本,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在猎人的枪口下,想活命的动物都需要狐狸一样的机警才行,所以“萧规曹随”背后的故事还很多。

曹参是丰沛集团的老班底,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何谓丰沛集团?就是指同刘邦沛县起兵的那帮人,比如萧何、曹参、周勃、樊哙、夏侯婴雍齿审食其、灌婴等等。但要论头上的光环,萧何、曹参要比别人耀眼了许多。

沛县起兵之前,曹参是狱掾,萧何是主吏掾,刘邦是亭长,三人实属同一个系统。平日里,他们之间的交情甚好,加上萧何、曹参的政治素养要高于周围的其他人,所以日后刘邦最器重的人就属他俩,委以重任也在意料之中。所以,从刘邦称帝前后对二人的职位安排上,就可以发现出一些端倪。

刘邦在关东与项羽对抗时,便把整个关中(原秦国故地)托付给了萧何打理。要知道,关中可是原来秦国的全部领土,交付一国的刘邦难道就不怕萧何鸠占鹊巢吗?当然怕了,对萧何不停的敲打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比较而言,没有比萧何更让他信任的人了。

刘邦、萧何剧照

至于曹参,刘邦则是派去做了韩信的监军,因为韩信肩负着开辟北方战场的重任,弄不好就会搞出个拥兵自立来,所以不得不防。显然,刘邦认为曹参不会与韩信合伙卖他,所以才将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他。

汉朝立国后,刘邦直接让萧何做了丞相,后升为相国(注:相国、丞相、宰相之间有一定的区别,不能直接划等号)。曹参则去齐国当了相国。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萧何恐怕是历史上最有实权的一位丞相了,有两点可以作为佐证:

一是他一直在经营关中,从而树立起了很高的个人威望;二是刘邦一直领兵打仗,匆匆忙忙,来来去去,没有时间理政,于是托管萧何,这样一来,萧何就扮演了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角色。所以,最终萧何的权力及威望大到让刘邦忌惮,平定英布归来后,第一时间就把他投进大牢。

刘邦这一招算作釜底抽薪了,虽最终没有要萧何的老命,却把萧何吓得够呛。但是,从汉朝的实际情况考量,没有丞相还玩不转,所以刘邦在生前预设了一系列的丞相人选,比如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等。正是出于历史渊源的原因,丞相一直占据汉朝中央朝廷重要的位置。后来汉武帝极力想摆脱丞相们的制约与控制,于是设立“内朝”,架空了相权。

这样一来,就很好理解曹参上任丞相后,为什么胡吃海喝不办正事了,因为他看到了萧何的前车之鉴,于是主动放弃“有为”,去选择了“无为”。

要说,曹参为相其实是刘邦刻意的安排。汉朝建立后,曹参被派往齐国当了相国。齐国是刘邦长子刘肥的封国,地大物博,众诸侯国中首屈一指,可见刘邦对曹参的倚重。就在病重期间,刘邦还特意告知吕后,在萧何之后要拜曹参为相,所以曹参就是一个内定的丞相。

刘邦之所以拜曹参为相,一方面是信任的成分占比很大,另一方面有为儿子刘盈安排托孤大臣的意思。刘邦生前最为担心的就是外戚集团专权的问题,因为儿子刘盈太过懦弱,刘盈的生母吕后又太过强势,所以他又与大臣们搞了一个“非刘氏不能称王”的“白马盟誓”。

吕后

但现实的情况是,外戚不仅要防,而且还要防以曹参、周勃、灌婴等人为代表的军功集团,因此刘邦希望在他死后出现一个外戚集团与军功集团强强制衡、对抗的局面。可实际的结果是,军功集团很快向外戚集团低头,甚至集体献媚,于是让吕家势力很快掌控了朝政。

为什么会如此呢?原来,刘邦去世后,吕后在第一时间就亮出了必杀技——准备将军功集团一网打尽。虽然最终没有实施,但是军功集团每个成员的脖子上都冒了凉气。再加上对吕后在处置韩信、彭越问题上的杀伐果断,以及对待戚夫人的凶残的记忆,于是乎直接导致了包括曹参在内的所有人都丧失了制衡吕后的胆量。所以曹参上任后,马上就认清了形势,并没有帮助惠帝刘盈施政,或渐次从吕后手里夺权,而是以胡吃海喝混完了余生。

刘盈剧照

惠帝刘盈是历史上比较平庸的一位皇帝,而且还短命,只活了23岁。也许有人说,古人的寿命短,对刘盈的早逝没必要惊讶。其实他的平庸与短命是由许多外部因素造成的,也可以说是与曹参存在不小的关系。

首先,刘盈并不甘于平庸。萧何病重期间,刘盈曾询问他下一任丞相的人选。当时萧何说非曹参莫属。于是在萧何去世后,刘盈第一时间从齐国调回了曹参,任命为丞相。可是曹参上任后,几乎没有上过朝,每天烂醉如泥。但他终归是丞相,许多政务均得由他经手处理,于是一些下级官吏就上门去找他。

曹参对待这些人的态度是:莫谈公务,喝酒。于是这些下级官吏走着进曹府,出来时摇摇晃晃,东倒西歪,连滚带爬。对付下级官吏用酒,对付惠帝刘盈则是一边晾着。刘惠上朝时,总是见不到丞相人影儿,心里那叫一个惆怅,后来实在忍不住了,便旁敲侧击了一下。

一日,刘盈对曹参的儿子曹窋说,令尊大人朝都不上,是不是瞧不起朕呀?曹窋听了,脸马上就挂不住了,回去就跟老爹发起了牢骚。曹参听后,操起鞭子对儿子一顿猛抽,骂他多嘴。第二天一早,曹参就去见惠帝请罪。说是请罪,其实是委婉的教训,因为他把刘邦与萧何两尊大神搬了出来,顿时把惠帝整得哑口无言。曹参的意思说,你我君臣二人的才能与前二位比差距太大,他们二位定好了政策,我们二人遵照执行便是,好比是他们为咱们铺好了路,我们闭上眼睛往前走就对了。

惠帝刘盈本就资质平平,没勇气挑战父辈,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于是彻底泄气。之后,他干脆破罐子破摔,喝起酒来比曹参还猛,醉了之后便往女人堆里一钻,不出几年就驾鹤西去。

那么,皇帝与丞相都纵情酒色,国家怎么运转?也许有人会说,汉初百废待兴,用清静无为的黄老之术治国,万事大吉,所以他们是顺势而为,什么事情都不用管,百姓自会富足,国家自会安定,边境自会安宁。引申下去,曹参的聪明之处就在于此,所以尽管为相三年胡吃海喝,实则参透了治国理政的天机。

其实这都是一些表面现象,试想,一个家庭日常都有纷纷扰扰的事情一堆,面对偌大的一个国家怎么可能整日无事可做。所以,惠帝、曹参都成了醉汉,有人必须要清醒,这个人就是吕后。吕后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女人,她同刘邦的组合可称得上是“黑白双煞”,在对待功臣问题上,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所以就连纵横驰骋的韩信,在项羽面前如打不死的小强般的彭越,都死得无比窝囊。

刘邦去世后,皇帝是刘盈,掌权人是吕后。从吕后的内心来说,她肯定不希望被儿子刘盈与丞相曹参联手驾空。而从刘盈的内心来说,他急切地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皇帝,但是要达到目的,需要借助丞相的力量向母亲夺权。

事实上,惠帝指望不上萧何,因为萧何亲吕,所以他寄希望于曹参。但是,曹参有自己的考虑,他不仅要给自己留路,更要给后辈留路,所以他在不能挑战吕后权威的前提下,才用喝酒去敷衍惠帝的期盼。这样一来,刘盈孤掌难鸣,一个人自舞就是尴尬,自己越发觉得没劲,最终收失望变成自暴自弃,了草地结束生命。

所以说,曹参老先生“顺势而为”,揣着明白装糊涂,保全自己,却坑坏了刘盈。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曹参不失睿智,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曹参的行为并不值得传诵。而曹参之所以很少受到后世的谴责,其实是因为他没有发挥丞相的作用,什么事情都没做,这也是他被普通大众传诵的逻辑——拥抱平庸也是一种智慧。

更多文章

  • 曹参本身并没多大能力,为何刘邦、萧何、吕后都推荐他当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史吴前例标签:曹参,刘邦,萧何,吕雉,丞相

    西汉由刘邦一手建立,和手下中国杰出的人才共同打造了大汉王朝,比如杰出的就又大名鼎鼎的汉初三杰:时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位开国功臣。其中萧何在汉朝建立之后担任了汉朝的第一个丞相。高祖死后,萧何辅佐惠帝。萧何病危时,推荐曹参继任相国。曹参也是开国功勋,在萧何死后,刘邦和萧何等人一致推荐曹参接替萧何当宰相。

  • 汉朝宰相曹参只顾喝酒吃肉,不理政事,却被百姓爱戴而传颂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柳絮吹成雪标签:曹参,爱戴,宰相,萧何,刘邦,汉惠帝

    提到我国历史上的贤相,大家较为熟知的大概就是汉代的萧何、唐代的魏征……他们为国为民的胸怀,敢于直谏的个性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以为所有的宰相都如他们那样,一副正襟危坐的严肃样儿?事实上,我国历史上却有一位不同寻常的宰相区别于历任贤相,他就是被指“最懒”的宰相——曹参。这位西汉初年的宰相“无所事事

  • 曹参本身的能力如何?为何刘邦、萧何、吕后都推荐他当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曹参,萧何,吕雉,丞相,吕后,汉朝,汉高祖刘邦

    西汉由刘邦一手建立,和手下中国杰出的人才共同打造了大汉王朝,比如杰出的就又大名鼎鼎的汉初三杰:时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位开国功臣。其中萧何在汉朝建立之后担任了汉朝的第一个丞相。高祖死后,萧何辅佐惠帝。萧何病危时,推荐曹参继任相国。曹参也是开国功勋,在萧何死后,刘邦和萧何等人一致推荐曹参接替萧何当宰相。

  • 汉初人物志:曹参

    历史解密编辑:午夜墨水标签:曹参,刘邦,韩信,萧何,项羽,黥布

    刘邦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布衣天子,与他的选人用人有很大关系,比如汉初三杰的萧何、韩信、张良,这三人都是无双国士。当然,刘邦的胜利也离不开其他功臣,比如曹参,作为与萧何齐名的历史名人,曹参不但文能安天下,而且还有着赫赫的战功。本文介绍下正史对曹参的主要记载(资料来源:《史记》的《高组本纪》、《曹相国

  • 平阳侯曹参:从沛县狱掾到万户侯,西汉第一武将功侯是怎么练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灌婴,韩信,萧何,项羽,汉朝,平阳侯曹参,汉高祖刘邦

    在西汉开国功侯之中,萧何虽然凭借着长期坐镇后方,稳定后方的同时又源源不断供给前线而位列功臣第一,但要论战功最为卓著者,当属功侯榜第二、武将战功第一的平阳侯曹参。在汉初功勋武将之中,恐怕也只有因功封王的韩信可以凌驾于曹参之上。曹参本为沛县狱掾,沛县起兵后追随刘邦曹参本是沛县人,与刘邦算是同乡,早年曾任

  • 汉朝丞相曹参的不作为,“萧规曹随”是曹参丞相任内最大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窗前外的红杏标签:曹参,丞相,刘彻,萧何,刘邦

    自从萧何丞相去世后,曹参继任丞相,曹丞相每天喝酒吃肉,不问政事,百官看不下去到曹府谏言,曹参不让下属开口,只是把下属拉上宴席,在席间只谈风月不讲政事,后来连皇帝都看不下去,让曹参儿子向父亲劝解,曹参反把儿子暴打一顿。过几天皇帝亲自询问曹参,为何不理政务;曹参问皇帝:自己与萧何比谁的能力大?皇帝曰萧丞

  • 曹参当了3年宰相,一件事没办,成天胡吃海喝,死后还被千古传颂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曹参,丞相,刘邦,刘肥,齐国,萧何

    听说大汉帝国的第一任丞相萧何去世了,他不仅没有过多悲伤,反而是迅速叫自己的家眷收拾行李,准备去京城过好日子了,家眷有些不解,他却告诉家眷说自己即将成为新任丞相,这个神奇的人就是汉朝的第二任丞相曹参。曹参在大汉帝国的丞相宝座上,仅仅坐了三年时间,随后自己就撒手人寰了,他在位的三年时间里,几乎没有什么新

  • “萧规曹随”只是曹参忽悠惠帝的借口,历史上残酷的真相被掩盖了

    历史解密编辑:暮烟疏雨时光PLUS标签:曹参,丞相,萧何,吕雉,赵王,萧规,汉朝,汉惠帝,汉高祖刘邦

    导语:“萧规曹随”这一典故词语。出自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说的是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他死后,曹参继任做了宰相,仍照着以前的制度实行。《史记·卷五十四·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却。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惠帝问政《

  • 功劳可比萧何韩信的铁血硬汉,却留下混日子丞相名声,曹参:我冤

    历史解密编辑:答小霜趣闻标签:萧何,韩信,曹参,丞相,秦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193年(孝惠帝二年),大汉相国萧何病入膏肓。汉惠帝刘盈亲自去探望,并询问谁可继之为相。萧何想都未想推荐道:曹参。不久后,萧何就去世了。此时,曹参担任齐国相已有九年。听到萧何去世的消息,他立即告诉门客赶快整理行装,并自信地说:“我将要入朝当相国去了!”过了不久,朝廷果然派人来宣旨任命曹参为相,

  • 文明探源 出彩中原丨殷墟商王陵“真容渐露” 大邑商格局渐显

    历史解密编辑:宋小轩同学标签:殷墟,墓葬,殷商,大邑,青铜器,商王陵,十大考古

    大河网讯(记者莫韶华)甲骨文的发觉,让中国的信史向前推进了约1000年。殷墟,这个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也由此名声大噪,被称为“中国的考古圣地”。5月14日,记者随“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明探源集中采访活动团来到殷墟遗址博物馆建设工地、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和殷墟王陵遗址。入选考古界的“奥斯卡”2022年度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