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封张骞为太中大夫 授堂邑父为"奉使君",但跟随张骞的匈奴妻子在历史典籍中鲜有提及,我们只知道一年后她染病故去,在漫长而艰辛的出使西域途中,因为这个女人张骞不再孤独。两千年后人们更加有理由相信这一点。
汉武帝对张骞这次出示西域的成果非常满意,这将是汉帝国随后在西域开展军事和外交公事的基础,也使汉武帝最终坚定了打败匈奴的信心。这些宝贵的情报使得汉帝国与匈奴人的决战不再是一场盲目的复仇。尽管距离分出胜负还为时尚早,但打通河西走廊,这条通往西域的必经通道斩断匈奴右翼,并且让他永远成为帝国的一部分,成为汉武帝的国家战略。
三年后,公元前123年二月到四月已经晋升为大将军的卫青率六路大军先后两次进攻匈奴。汉武帝命张骞以校尉军衔跟随卫青出击漠北。张骞利用他熟悉匈奴军队特点,具有沙漠行军经验和丰富地理知识的优势,为汉朝军队做向导,指点行军路线和扎营布阵的方案。司马迁在史记里写道,张骞"知水草处 军得以不乏",确保了战役的胜利。战后论功行赏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博望"是取其能"广博瞻望"的意思。张骞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河西走廊也因此记住了这个坚韧不拔的探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