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骞通西域与汉武帝的求仙动机

张骞通西域与汉武帝的求仙动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潍水仙儿 访问量:1171 更新时间:2024/2/4 7:35:17

张骞通西域是中西交通史上的里程碑,太史公用“凿空”以示张骞开拓之功,此后“西北国始通于汉矣”。汉武经营西域无疑有“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的政治目的,也有“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的军事用意,通西域的这些动机已成史家定论,但这并不排斥存在其他动机的可能性。因为人的行为动机本身就具有复杂性,有的明晰,有的潜隐。而帝王的动机由于随时可以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在经国方略上,私欲不得不被缘饰得冠冕堂皇而变得越发复杂,但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我们仍然能够推断出这类潜在动机。汉武帝通西域不但有政治、军事的考虑,也有其私欲——求仙的考虑。

首先,汉武帝出生在一个神仙信仰弥漫朝野的环境中,这是他一生热衷求仙的社会基础。神仙之说起于齐燕,“自(齐)威、(齐)宣、燕昭使人人海,求蓬莱、方丈、赢洲。”此后神仙之说在秦汉之际发生了些许变化,彼世的蹈虚色彩渐变为现世的长生期许。秦始皇称帝后,曾“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人海求仙人”,形成“燕齐之士释锄耒,争言神仙方士,于是趣咸阳者以千数”的热闹场面。经过齐威、齐宣、燕昭、秦始皇等君王的张扬和东方齐燕神仙家的鼓吹,神仙学说蔓延开来。“自齐威、宣之时,邹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邹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神仙信仰的吸引力能让人“苦身劳形……弃二亲,捐骨肉,绝五谷,废诗书”,可见其对汉初社会的影响之大。汉初盛行的黄老思想也与神仙学说有着扯不清的关联,“黄老起于齐,神仙之说与黄老通”。汉景帝时期,黄老之学俨然成了皇家子弟的必修课,“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而此时的汉武帝正处于青少年时期。

其次,汉武帝行事尚功利,思想近齐学。而齐学的根底为邹衍之学,“衍之学盖阴阳五行家言,齐之儒者多承其绪余。”汉武帝之世,表彰五经,外攘四夷,内改法度,集中展示了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的性格。基于这种性格汉武帝一直对祥瑞、符验、占卜、巫蛊很感兴趣,这在《孝武帝本纪》《封禅书》《龟策列传》中有大量记载。对待生死,汉武帝一直缺少达观的态度,渴望长生的动机伴其一生。为此汉武帝曾张扬祭祀,据《汉书·郊祀志》载,汉武帝祭祀的次数和规模远远多于其他任何一代汉帝。少翁、栾大、公孙卿等方士先后都曾用相似的手段得到汉武帝的恩宠。谷永在《谏成帝微行》中有这样的描述:“汉兴,新垣平、齐人少翁、公孙卿、栾大等,皆以仙人、黄冶、祭祠、事鬼使物、人海求仙采药贵幸,赏赐累千金。大尤尊盛,至妻公主,爵位重累,震动海内。元鼎、元封之际。燕、齐之间,方士嗔目扼腕,言有神仙祭祀致福之数者以万数。”

汉武帝渴望长生,企慕仙人的动机甚至影响到当时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其一是封禅。钱穆先生认为:“武帝封禅最大动机,实由歆于方士神仙之说而起也。”其二是年号的设立。年号创始于“获麟”,“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畴。获白麟,作《白麟之歌》。”后来定这一年为“元狩”元年,由此倒推上去,把过去的18年划分为三等份,分别名曰“建元”、“元光”、“元朔”。“获麟”之后的第七个年头,在汾阴又掘得一个大鼎,遂改元为“元鼎”。获麟、得鼎,汉武帝都看作是神仙的惠顾,故有改元之举。其三是改正朔,易服色。汉初一直沿用秦之《颛项历》,元封七年(前104),公孙卿、壶遂、司马迁等上书改正朔,汉武帝企慕“黄帝合而不死”的传闻,改元“太初”,以建寅月为岁首,服色黄,《太初历》由此产生。如吕思勉所言:“武帝之崇儒,在其即位之初,而封泰山乃在其后三十年,改正朔,易服色则又在其后,其非用儒家言可知。武帝盖全惑于方士之言,其封泰山,亦欲以求不死而已。终武帝世,方士之所费,盖十倍于秦始皇。”在这些重大政治事件的背后都隐藏着汉武帝的求仙动机,沟通西域亦不排除有此种可能性。

在汉武帝以前,求仙的场所多发生在海上,目的是东海的仙山,齐君、燕主、秦王莫不如此。汉武帝又把求仙领域扩展到内陆的名山大川,祭祀足迹“遍于五岳、四渎矣。”然而“方士之候祠神人,人海求蓬莱,终无有验。而公孙卿之候神者,犹以大人之跻为解,无有效。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羁縻不绝,冀遇其真。”寻找新的求仙方式,拓展新的求仙领域变得越发紧迫,而有关昆仑山的信仰恰好可以提供新的尝试。昆仑山信仰在战国之际已经同东海仙山信仰交融在一起。据闻一多、顾颉刚两位先生的考证,昆仑神仙信仰甚至早于东海齐燕神仙信仰。昆仑山上的黄帝、西王母、禹、羿、帝江等神仙之所以能长生久视,“是由于食玉膏,饮沆瀣,漱正阳,含朝露”。但汉人对西方昆仑山的详细情况所知甚少。《庄子·天地篇》有“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的零星记载;贾谊在《新书,修政》中也曾提及帝身涉流沙,经昆仑山到葱岭以西会见西王母;《山海经》中的《西山经》《海内西经》《大荒西经》中也有一些昆仑山的描述,但也仅仅止于此而已。张骞通西域为汉武帝带来了新的希望。

西域未通以前,汉人对其了解仅限于《山海经》《禹本纪》《易》等书上的零星记载。西域诸国在战略上对抗击匈奴意义重大,“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张骞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说服大月氏牵制匈奴,这一点是没有疑义的,但除此以外,他是否还肩负着汉武帝别的想法从时间上来看,张骞第一次出使在建元二年(前139年),此时汉与匈奴尚处于和亲时期,汉武帝也尚未亲政。元光二年(前132年)马邑之围后,和亲断绝,汉匈战争才开始。张骞第一次出使并没有完成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的使命,但他的西行汇报倒是引起了汉武帝的极大兴趣。张骞描述了亲历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以及间接了解的乌孙、奄蔡、安息、条枝、身毒等国的方位、大小、强弱、习俗等。值得注意的是张骞对殊方异物、海外奇谈的介绍:“大宛……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见。”其中“(于阗)其南则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国”的描述与“河九折注于海,而流不绝者,昆仑之输也”相吻合。这些内容与张骞出使的主要目的本没有什么关系,不知是汉武帝在临行前有所嘱托还是张骞曲意投其所好,张骞的汇报使“天子欣然”,并即刻命张骞从西南方向寻找通大夏的道路。而大夏并不是此行的主要目的地,况且西南夷在建元末年曾经营过一段,后来因为事难费巨而终止。“初,汉欲通西南夷,费多,道不通,罢之。及张骞言可以通大夏,乃复事西南夷。”此时在北方,汉与匈奴的战事正是最吃紧时,而西域诸国并没有联汉抗匈的意愿,由此可见大夏诸国对汉武帝的吸引应该另有原因。“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的背后不排除有汉武帝求仙的欲望。张骞的第二次西域之行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已经完全没有必要了。对匈奴最关键性的战役——元朔五年(前124年)击败右贤王、元狩二年(前121年)收复河西、元狩四年(前119)漠北之役已经结束,“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匈奴对汉的威胁已基本解除。此时汉武帝仍然念念不忘大夏,“数问骞大夏之属”陶并再次令张骞出使,显然有别的目的。“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寞,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日昆仑云。”而再次通使西域诸国的目的很可能就是去探寻通往昆仑山的途经。在汉人心中,昆仑山是与东海仙山并列的仙人渊薮。“天之门在西北,升天之人宜从昆仑上。”这虽是后汉人的记载,但前汉在观念上也同样坚信这一点,《淮南子》曾把昆仑山描述成宇宙的中心:“中央之极,自昆仑东绝两恒山,日月之所道,江汉之所出。”汉武帝探访昆仑山的路径是为可能的求仙做准备。这恐怕才是汉武帝通西域的个人兴趣之所在。

鉴于黄帝有驭龙升天的先例,汉武帝对“天马”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武帝好仙,常庶几天马来,当乘之往发昆仑也。”张骞对大宛“天马”的介绍让汉武帝一直不能忘怀,“天子发书《易》,云:‘神马当从西北来。’”为了得到“天马”,汉武帝“益发使抵安息、黎轩、条枝、身毒国。”“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当听说“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肯与汉使”后,汉武帝“闻之甘心,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遭到拒绝后,太初元年(前104年)“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伐宛。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这也是汉武帝发动的最遥远的一场战争,李广利初征失利正赶上赵破奴在浞野败于匈奴,大臣们建议罢击宛军,以专力攻胡。汉武帝以“大夏之属轻汉,而宛善马绝不来”,“为外国笑”为由,准备继续增兵再次远征。这种借口显然是牵强的,难道汉武帝初年的和亲政策就不怕“为外国笑”吗恐怕“宛善马绝不来”才是汉武帝真正介意的。经过元朔、元狩连年的汉匈之战,国库已告罄,此次汉武帝为了伐宛,更是连犯人都用上了。在这只由倾国之力组成的远征军中,有两个特殊的军官值得注意,“拜习马者二人为执驱校尉,备破宛择取其善马”。能说汉武帝通西域没有求仙的考虑吗当初,汉武帝得乌孙马好时,命名名曰“天马”。太初四年(前101)破宛得汗血马后,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并“作《西极天马之歌》”以示祥瑞,这一年汉武帝56岁。此后,汉武帝对仙人的兴趣并没有减弱,还三幸东海、三封泰山。

在“朕即国家”的专制形态下,帝王的私欲很容易影响到国家政治决策。升仙的企图伴随着汉武帝的一生,《武帝本纪》《封禅书》有大量如实的记载,以至在许多战略性的事件上,往往也会投下求仙的影子,开通西域亦是其中之一。汉武帝曾说:“嗟乎!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联系这一点,就不难理解当北部战局接连失利后,汉武帝没有进行战略转移,仍以倾国之力继续西进。黄帝、西王母、昆仑山、天马等对汉武帝的吸引对开通西域策略不能说没有任何关系。史家叙事虽有秉笔直书的传统,但为尊长者讳也是必不可少的,据说汉武帝当年对太史公为自己作的“本纪”很不满意,鉴于此,通西域与求仙的直接证据不见载于史书。

标签: 刘彻张骞匈奴黄帝嬴政西域

更多文章

  • 《张骞》亮相第十七届文华奖终评剧目线上展演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日报网标签:张骞,文华奖,终评,豫剧,歌舞团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银璐报道)8月23日晚,第十七届文华奖终评剧目展演启动,大型历史题材舞剧《张骞》亮相线上展演。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创作,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创演的舞剧《张骞》,以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为蓝本,展现了中华民族坚毅、忠贞、真挚、信义的优秀品格和坚定信念,通过《授

  • 百草之王天山雪莲 竟是张骞“凿空”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张骞,刘彻,天山,雪莲

    日前,大型历史题材舞剧《张骞》在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剧场面向社会公演。通过张骞历经磨难出使西域的经历,舞剧《张骞》展现了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中的重要价值,不仅让天山雪莲等西域珍品进入中原视野,也体现了汉代中原地区的文化和思想对西域的深刻影响。图丨纪录片《河西走廊》史籍记载,公元前138年

  • 汉中城固,张骞故里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汉中,固原,张骞墓,城固县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是西汉著名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乡,张骞墓景区位于城固县饶家营村。 图说:张骞故里 来源:网络 张骞墓景区占地面积约145亩,分为张骞故里展厅、张骞文化林、张骞生平事迹展馆、张骞墓区、张骞事迹剪影展览、张骞事迹油画展馆六大主题游览区,景区内林木荫翳,花草繁茂,殿宇

  • 张骞从匈奴逃脱跑掉后,他在匈奴的妻儿,最后的遭遇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水中月眼前人标签:张骞,匈奴,匈奴人,刘彻,司马迁

    西汉时期,为了解除匈奴对长安的威胁,从汉武帝开始,多次遣使西行,与西域各国互通友好。其中,经历最为曲折、成就最大的当属张骞。最终,张骞带着他的匈奴妻子和助手回到长安,他们也带回了对西域的了解。司马迁评论张骞为“凿空”西域。此后,涌现出一大批“旅行者”奔走于西北大漠,他们为后来的“丝绸之路”繁荣奠定了

  • 张骞开辟通往西域“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乱世意梦标签:匈奴,刘彻,刘邦,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

    汉高祖刘邦刚建立西汉,北方的匈奴就侵扰边境,汉高祖决定御驾亲征。匈奴生活在草原上,是春秋战国时期游牧民族“戎狄”中的一支。他们生活在黄河上游的河套平原。北方除了生活着匈奴还有鲜卑,月氏等。战争一开始,汉军打得匈奴丢盔弃甲,获得了初战告捷。得意忘形的刘邦带兵马贸然追击匈奴,在白登山被匈奴包围了七天七夜

  • 新疆原创舞剧《张骞》进京展演

    历史解密编辑:新华社标签:张骞,新疆,民族,西域,原创,汉武帝

    13日晚,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剧目”之一,以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为故事背景创作的历史题材舞剧《张骞》在中央歌剧院剧场展演。4月13日,历史题材舞剧《张骞》在中央歌剧院剧场演出。(演出方供图)该剧讲述了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领一支从长安出发的使团,开启“凿空之旅”的故事,展现出各民族广泛

  • “2023张骞与丝绸之路高峰论坛”在城固举办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报阳光网标签:汉中市,城固县,张骞墓,丝绸之路,高峰论坛

    4月1日上午,全国各地秦汉史领域专家学者、学术期刊、媒体届代表百余人云集于历史底蕴深厚的汉中市城固县,参加“2023张骞与丝绸之路高峰论坛”。本次论坛以“追溯丝路之源·筑梦开放之城”为主题,由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陕西理工大学、汉中市委宣传部、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城固县委、城固县人民政府主办,汉中汉文化

  • 张骞出使西域,竟然乘坐了不明飞行物,看似荒诞却有历史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难抵灼灼月光标签:刘彻,史书,东方朔,不明飞行物,张骞出使西域

    很多人以为不明飞行物是一个新的概念,实际上UFO的确是美国空军的“蓝皮书计划”第一任负责人爱德华·鲁佩尔特上尉在二十世纪发明的,但是不明飞行物却早就出现在我们的历史书上,而且主人公是大名鼎鼎的张骞,就是出使西域的那位。据南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大夏时,曾要求他要寻找一下

  •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3种水果,1种风靡世界2000年,我们至今深受其慧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张骞,匈奴,刘彻,匈奴人,西域

    当初张骞出使西域,本意其实是希望能联合其他民族来夹击匈奴,却不想出使西域之后,误打误撞地把握我们中华的文明,从丝绸之路传播到了各地,而各地的美食,也让我们涨了不少见识。从西域回归之后,张骞曾带回来了三种水果,而有一种现如今已经风靡世界两千多年,我们至今仍然受益颇深,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张骞出生于

  • 于生活中谈历史:由黄瓜引出的张骞出使西域

    历史解密编辑:邮寄雪兔标签:张骞,匈奴,冒顿,石勒,乌孙,东胡

    午饭里有一道菜:黄瓜炒鸡蛋。“妈妈,为什么这个瓜叫黄瓜呢?它明明是绿色的呀?”丫头好奇地问道。原因是这样的。听我细细说来。黄瓜是一种外来蔬菜。张骞出使西域时,将黄瓜带回了中原。最初,黄瓜被称作“胡瓜”。一直到五代十国时期,石勒做了后赵的皇帝。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登基做皇帝后,对自己国家的人称呼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