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里有一道菜:黄瓜炒鸡蛋。
“妈妈,为什么这个瓜叫黄瓜呢?它明明是绿色的呀?”丫头好奇地问道。
原因是这样的。听我细细说来。
黄瓜是一种外来蔬菜。张骞出使西域时,将黄瓜带回了中原。最初,黄瓜被称作“胡瓜”。一直到五代十国时期,石勒做了后赵的皇帝。
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登基做皇帝后,对自己国家的人称呼羯族人为胡人大为恼火,所以,他制定了一条法令:“无论说话写文章,一律严禁出现‘胡’字,违者问斩不赦。”
有一次,石勒召见樊坦例行“御赐午膳”之时,石勒指着一盘胡瓜问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这是石勒故意在考问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石勒听后,满意地笑了。自此以后,“胡瓜”就被称作“黄瓜”,在朝野之中传开了。
另外还有一点,黄瓜开黄花,熟透了时是黄色的,估计后来人们发现黄瓜青脆时吃起来比较可口,就改吃绿色的嫩黄瓜了。至于石勒他们吃的是啥颜色的黄瓜就无从得知了。(谁家种着黄瓜可以实际检验下撒,看看成熟的黄瓜是不是黄色,然后,告诉我一下,嘿嘿)
讲到黄瓜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中原的,那么,张骞为啥要出使西域呢?旅游?不是的。
汉武帝时期,匈奴强大,频繁扰乱边境。天子问投降的匈奴人,他们都说匈奴攻打并战胜月氏王,用他的头骨当饮酒的器皿。月氏逃跑了,因而常常怨恨匈奴,只是没有盟友和他们一块去打匈奴。这时汉朝正想攻打匈奴,听到这些说法,就想派使者去月氏联络。
此处忍不住要插播一条新闻:月氏咋和匈奴结仇的呢?关于匈奴的小故事奉上。
当时匈奴头领单于叫头曼。单于有位太子叫冒顿,后来单于所爱的阏氏生了个小儿子。单于就想废除冒顿而立小儿子为太子,于是便派冒顿到月氏去当人质。冒顿即已来到月氏当了人质,而头曼却急攻月氏,月氏欲杀冒顿,冒顿偷了月氏的良马,骑着它逃回匈奴。头曼认为他勇猛,就命令他统领一万骑兵。冒顿就制造了一种响箭,训练他的部下骑马射箭的本领,下令说:“凡是我的响箭所射的目标,如果谁不跟着我全力去射击它,就斩首。”首先射猎鸟兽,有人不射响箭所射的目标,冒顿就把他杀了。不久,冒顿以响箭射击自己的良马,左右之人有不敢射击的,冒顿立即杀了他们。过了些日子,冒顿又用响箭射击自己的心爱的妻子,左右之人有感到恐惧的,不敢射击,冒顿又把他们杀了。过些日子,冒顿出去打猎,用响箭射击单于的良马,左右之人都跟着射。于是冒顿知道他左右的人都是可以用的人。他跟随单于头曼去打猎,用响箭射击头曼的头,他左右的人也都跟随响箭射死了单于头曼,于是把他的后母及弟弟和不服从的大臣全部杀死。冒顿自己立自己为单于。
冒顿当了单于后,这时东胡强大兴盛,听说冒顿杀父自立,就派使者对冒顿说,想得到头曼时的千里马。冒顿问群臣,群臣都说:“千里马是匈奴的宝马,不要给。”冒顿说:“怎可同人家是邻国却吝惜一匹马呢?”于是就把千里马给了东胡。过了一段时间,东胡以为冒顿怕他,就派使者对冒顿说,想要单于的一个阏氏。冒顿又询问左右之臣,左右大臣皆发怒说:“东胡没有道理,竟然想要阏氏,请出兵攻打他。”冒顿说:“怎可同人家为领国却吝惜一个女人呢?”于是就把自己喜爱的阏氏送给了东胡。东胡王愈来愈骄傲,向西进犯侵扰。东胡与匈奴之间有一块空地,没人居住,这地方有一千多里,双方都在这空地的两边修起哨所。东胡派使者对冒顿说:“匈奴同我们交界的哨所以外的空地,你们匈奴不能去,我们想占有它。”冒顿征求群臣意见,群臣中有人说:“这是被丢弃的空地,给他们也可以,不给他们也可以。”于是冒顿大怒,说:“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可给他们!”那些说给东胡空地的人都被杀了。冒顿上马,命令国内如有后退者就杀头,于是向东袭击东胡。东胡最初轻视匈奴,因此没做防备。等到冒顿领兵到来,一开战就大败东胡,消灭了东胡王,而且俘虏了东胡百姓和掠夺了牲畜财产。匈奴冒顿归来后,又打跑了西边的月氏(梁子就这样结下了),吞并了南边的楼烦和白羊河南王。
回到正题,汉武帝派张骞出使月氏,半路经过匈奴国,单于就把他扣住了:“月氏在我国北方,汉朝怎么能派使者到那里去呢?”(内心独白:小样儿,想搞小动作,没门儿!)单于扣留了张骞,还给他娶妻生子了,而张骞始终保持汉朝授予他的符节,不肯丢弃。就这样,过了十多年,匈奴对他的看管宽松一些了,张骞就趁机和他的部属逃了出来。
他们到了月氏,结果月氏王(大月氏王被匈奴杀了,立其太子为王)在这个地方过得舒适自在,一点没有报复的想法了。张骞他们没有得到月氏明确的回复,就返回汉朝了。
不幸的是,张骞回来的时候想从羌族居住的地方取道归国,结果又被匈奴抓住了(备受关注的人,走到哪里都能被抓到),这回还行,张骞只被扣留了一年多,匈奴单于去世了,左谷蠡王攻打太子自立为王,匈奴内乱,张骞趁机与匈奴妻子及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当初,张骞出使时,有一百多人,离开汉朝十三年,只剩下他俩回来。(估计其他的人有老死病死的,有乐不思蜀的,只有他二人不负使命,历经千难万险返回汉朝)
张骞所到的地方有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听说这些国家旁边有大国五六个,他都一一向天子汇报了这些国家的情况。
后来,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在西边打破匈奴几万人,一直打到祁连山。第二年,匈奴浑邪王率领他的部属百姓归降汉朝,因而金城、河西沿着南山一直到达盐泽没有匈奴人的踪迹。
以后,天子经常询问张骞有关大夏国等国的情况。张骞说可以联络乌孙国,招引乌孙向东迁移,居住在原来浑邪王的地方,和汉朝结为兄弟,这样就等于断了匈奴的右臂。和乌孙联合后,他西边的大夏等国都可以招来作为汉朝的外臣。
[图片5]
于是天子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每人两匹马,又带上牛羊数万只,所带的金币丝帛等物,价值数千万到一个亿,还配了很多持节副使,如果道路方便,也顺便出使其他国家。
张骞到了乌孙后,对乌孙王昆莫说倘若乌孙能东迁到浑邪王的旧地,汉朝将嫁一位诸侯王之女做昆莫的夫人。因为继承问题,乌孙国分为好几部分,距离汉朝遥远,不知道汉朝领地大小,还与匈奴为邻,昆莫还年老,大臣们都畏惧匈奴,不愿迁徙,国王也没给出明确答复。
张骞派副使出使周边其他国家。乌孙派遣向导和翻译护送张骞回国,还派了一些使者带着马匹去汉朝答谢,顺便看看汉朝的情况。
张骞回国后一年多去世。
乌孙国使者看到汉朝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回去报告国王。乌孙国从此更加重视汉朝。又过了一年多,张骞派遣的副使和那些国家的使者陆陆续续来到了汉朝。从那时起,西北诸国才开始和汉朝正式交通往来。
[图片7]
乌孙以一千匹马为聘礼,娶汉朝女子为妻;汉朝派遣皇族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远嫁为乌孙王右夫人。此时匈奴单于也遣女嫁给乌孙,昆莫以她为左夫人。昆莫说:“我老了。”于是,让他孙子岑(太子死的早,临死前对其父亲昆莫说:“一定要让岑为太子”)娶了汉朝公主。
此时此景,我想以一首诗结束本文:
《塞下曲四首·其一》
唐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参考文献:《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