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山浮碧。江汉无终极。
鄂渚几行云树,天何意、限南北。
使君觞醉客。健倒曾何惜。
三国英雄谁在,斜阳外、尽陈迹。
相信大家都知道曹操,堪称三国时期的“超世之杰”。他勇敢、果断、有智谋,但也残忍,是一个充满矛盾性的人物。曹操曾经因为父亲曹嵩的死,迁怒于徐州牧陶谦,不仅攻打徐州,更是屠了城。在《三国演义》中的说法,陶谦好心派人护送,反而坏了事;但史料上又有不同的记载,是陶谦主动杀死曹嵩。那么这件事到底是陶谦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失呢?
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经历了十常侍之乱和董卓动乱之后,将天下的局势推向更加的诡秘的三国乱世的时代,当时正是汉室失势,群雄并起,各大豪强领兵占据一方,互相争斗,不死不休。在当时的关东地区最强大的两大诸侯就是袁绍袁术两兄弟,这两人如果联合起来可以扫平关东,但是两人偏偏是敌对的关系,二人于是分别找寻盟友,袁术的主要盟友就是公孙瓒,陶谦等人,而袁绍则是拉拢了刘表、曹操来一起对抗袁术。
也就是说,其实在曹嵩之死之前,陶谦和曹操就处于对立面,而且互相之间已经刀兵相见。
事件主人公
曹嵩
我们先简单的了解一下故事的主人公的生平事迹。曹嵩,字巨高,东汉末年沛国谯郡人氏,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操的父亲。汉灵帝时,曾是朝廷要臣,位列三公之一。他的孙子魏文帝曹丕登基后,追尊曹嵩为太皇帝。
东汉末年,皇帝公开卖官鬻爵,而且包括朝廷中的重要位置。曹嵩很有一些钱,他太尉的官职就是花钱买来的。不过这个人的生平似乎没有太多的值得称道的功业,反而是他的父亲和儿子更著名一些。他的养父曹腾是中国古代唯一被正式授予正统王朝皇帝称号的宦官,他的儿子当然就是曹操了,曹魏政权的首脑人物,被评点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由于“黄巾之乱”,曹嵩被罢官;董卓乱政之时,曹操在陈留起兵,曹嵩不肯相随,带着家眷到徐州避祸。后来曹操想从徐州接回曹嵩,曹嵩就带着家眷财产前往曹操的大本营兖州。可是没想到在路上就招惹上了陶谦的人马。
陶谦
那么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陶谦这个人。陶谦,字恭祖,丹阳郡丹阳县人。是东汉末年的群雄之一。陶谦的官运还真是比较顺利的,出于正途。公元188年,徐州黄巾起义,陶谦被朝廷任为徐州刺史,围剿黄巾队伍,获胜。而陶谦在此之后对自己的功绩有点小骄傲,飘飘然了,开始听不进去逆耳的忠言,开始亲近小人了,徐州里也是一片混乱。
而他与曹操之间呢,本就因所属联盟不同,多有仇怨。而徐州本就是要地,曹操这时还要攻打他,夺取徐州,就更是敌对的关系了。
事件过程
关于曹嵩之死,不同的史料有不同的记载。
根据《吴书》的记载,曹嵩在带领百十来人家眷和十多车财产去往曹操的领地兖州时,太守陶谦亲自设宴款待,曾派自己的部下张闿带领两百士兵去护送。但是无奈曹嵩的金银财宝太多了,张闿抵抗不了这么多钱财的诱惑,走到泰山与华县、费县之间,就指挥自己的士兵劫去曹嵩的财物,并把曹嵩给杀了,自己逃往淮南。
根据《后汉书·陶谦传》记载,“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这里虽不曾提及是谁,何时何地杀了曹嵩等一家老小,但是曹嵩的死因还是由于陶谦,说是他的部下所为。
但按《后汉书.应劭传》中的说法是“兴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也就是曹嵩被陶谦故意派人杀死的,因为陶谦与曹操积怨已久,正是借杀他父亲以此来泄愤,报复曹操。
毕竟时间久远,很难考证曹嵩到底是因何而死,但是一切的矛头都指向了陶谦。曹嵩的死的确与陶谦大有关系的,但是史料间又存在较大冲突,我们该如何判断呢?
事件分析与总结
其实,小编认为《应劭传》中的说法是不大行得通的,因为在此之前,陶谦与曹操虽然属于对立的关系,但是似乎并没有太大的仇怨,没有理由那么恨曹操的,陶谦没必要非得杀了他的父亲和一家老小百十口人,这不是没事找事嘛?陶谦应该很清楚,他要是杀了曹操的父亲曹嵩的话,后果极其严重,曹操一定会倾尽所有来攻打他的徐州,取他性命的。像后来曹操得知父亲家人的死讯之后,直接大怒言:“父之仇,不共戴天。”而袁绍直接派出部将朱灵督三营士兵相助曹操攻打陶谦,随机曹操带兵大举进攻并血洗徐州。
而且陶谦若真的是想杀了曹嵩一家老小的话,他应该早点动手的,毕竟徐州是他自己的地界,反正他也不惧怕是否得罪曹操,直接杀了不就完了吗?何必非要等那么久,还派人追着去杀呢?那不是很愚蠢的行为吗?而且要是曹操这边提前接应的话,他的计划一定会被打断,而且暴露了自己的心思,很难在实现了,那么应该不是陶谦有意为之。
因此小编认为曹嵩一家老小的死因很有可能和张闿抵抗不了这么多钱财的诱惑有关,他见财起意,起了杀心。毕竟当时陶谦徐州这边极其混乱,小人奸贼当道,时常有御下不严的情况发生。那么曹嵩死于张闿手下是很有可能的。那么陶谦自然是不知情的,属于无心之举。
至于曹操那边来说,不管是不是陶谦授意杀死父亲家人的,他都会怨恨陶谦,毕竟二人道不同不相为谋,是对立关系,而徐州又是要地,曹操一定会带兵征战的。
由此得出曹操之父曹嵩之死的确和陶谦有着关系,但是并不是陶谦有意为之,是他的无心之失。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