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广:一辈子也没飞起来的“飞将军”

李广:一辈子也没飞起来的“飞将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黛眉浅浅 访问量:1770 更新时间:2024/2/17 10:31:56

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里有这样一句话:“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说的是冯唐一生正直无私,敢于进谏,却处处受到排挤,直到年事已高也没有升迁,还只是个郎官。至于李广,名气则是大得多了。他驻守右北平时,匈奴谓之如虎,称其为“汉之飞将军”,并“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李广的一生,可以说基本上都是在和匈奴的对战中度过的。蹊跷的是,他所属的各部校尉以下的军官,由于攻打匈奴有功而被封为列侯的有数十人,而他本人却一直到死都没有封侯。

李广的堂弟李蔡,早期和他一起侍奉汉文帝。元朔五年,李蔡任轻车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去攻打匈奴右贤王,斩杀敌人的首级轻轻松松地就达到了规定的功劳,被封为乐安侯,后来又取代公孙弘担任了大汉的丞相。

凭心而论,李蔡的为人和才干只能算是下等,名望更是不能和李广相比。可是李广得不到封爵和封地,做官也超不过九卿,而李蔡却能被封为列侯,官位达到三公。

所以,封侯可以说成了李广的一个执念。为此他曾请教阴阳家王朔。王朔问:“将军难道曾经有什么遗恨的事吗?”

李广是个实诚人,想了想说:“我做陇西太守期间,羌人造反,我引诱他们来投降,投降的有八百多人。我欺骗了他们,在同一天把他们都杀了。恐怕最大的遗恨就只有这件事了。”

王朔道:“灾祸,没有比杀害已经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啊!”

这话说的就很扯淡了。杀降的事在古代并不鲜见,白起曾坑杀赵卒四十万,并不妨碍他封为武安君;项羽坑杀秦兵二十多万,直接自封为西楚霸王,还堂而皇之地行使着皇帝的职权呢!军队中的一切指令都是根据当时特殊情况发出的,纵然事后有遗恨,但当时该杀还是要杀的。何况,这和封爵又有何关系呢?

汉代历来是以军功累积来定封赏的,具体说就是以军事行动的斩首数、俘获数和缴获的物资量等来综合考评的,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考核体系。只要累积的军功数量够了,就凭硬杠杠也能封侯。客观地讲,这还算是一个相对公平的考评体系。

比如元狩二年夏,骠骑将军霍去病从北地出塞,越过居延山到了祁连山,斩获甚丰。天子便依战功下诏日:“骠骑将军攻打祁连山,捉到酋涂王,率众投降的有二千五百人,斩杀敌军三万零二百人,加封霍去病五千户;鹰击司马赵破奴斩杀遬濮王,捕获稽沮王,俘获敌军三千三百三十人,拿一千五百户封赵破奴为从骠侯;校尉句王高不识,捕获呼于屠王和王子以下十一人,俘虏敌军一千七百六十八人,拿一千一百户封高不识为宜冠侯......”由此可见,封赏的统计相当精确,皇上也并不是靠拍脑袋来定封侯的。

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每次出征,动辄都有上万的斩获。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祭天、姑衍山祭地那一次战役,光斩获匈奴的首级就有七万多个。跟随卫青、霍去病出征封侯的将军数不胜数。就连李广的儿子校尉李敢跟着霍去病出征,也因缴获敌军战旗、战鼓而被封为关内侯,食邑二百户。

汉武帝时期,因其穷兵黩武,不断地组织大规模的出征,侯爵相对还是比较容易拿的。李广之所以没有拿到,正是应了王勃那句话“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简单而言,就是运气太不好了。

李广长年驻守边塞,与匈奴小规模的战斗不断,但大规模的战斗却不多,归结起来有三次。而这三次出征,运气都极差。

第一次是元朔六年,李广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卫青,从定襄出塞,讨伐匈奴。这一战斩杀匈奴数千人,许多将军因符合军中斩获敌人首级的奖赏律令而被封侯。而李广的部队却没有任何战功。

第二次是两年后,李广为郎中令率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张骞率一万骑兵与之协同作战。李广孤军前进数百里,被匈奴左贤王率四万骑兵包围。士兵们都很惊慌,李广却镇定自若,摆下圆形阵势,面对匈奴的进攻。匈奴箭如雨下,李广的部队死了一半多,箭也快用光了。

李广命令士兵拉满弓,不要放箭,而他自己则拉开大黄强力弩,瞄准匈奴裨将,接连射杀数人,匈奴的攻势才逐渐削弱。这一战,由于博望侯延误军期,李广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功罪相当,没有封赏。

第三次出征是在元狩四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大规模出兵攻打匈奴。李广主动请缨随行,天子认为他年纪大了,开始没有答应;过了很久才答应他,让他任前将军。

然而,在大军排兵布阵之时,卫青却作了一个奇怪的决定,让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的部队合并,从水草缺少的东路迂回前进,不让他去打前锋。

李广请求道:“我的职务是前将军,如今大将军却要我从东路出征。我从成年后就一直和匈奴交战,到今天才有一次机会能够遇上单于。我希望做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大将军没有听从,并严令李广赶快听命前往。李广心中恼怒,却不得不带领部队和右将军会合从东路出征。

正是屋漏偏逢连阴雨,怕什么来什么。李广和右将军的部队,由于没有向导,出征途中迷了路,落在大将军的后面。大将军打败了单于后,向南横渡沙漠,才遇上了前将军和右将军。卫青倒也没有为难李广,只是派长史拿着干粮和浊酒送给李广,顺便询问一下迷路和情况,因为要向天子报告部队的详情。

李广心中有气,置之不理。卫青于是派长史责令李广到大将军的幕府去受审对责。李广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了路。”到了大将军幕府,李广对部下说:“我李广长大后和匈奴作战有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出兵与单于作战,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并且又迷了路,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何况我已六十多岁了,终究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了。”于是拔刀自杀。

李广话里话外充满了对卫青的怨恨,其实这事还真怪不得卫青。因为出征之前,皇上曾暗中告诫过大将军,认为李广年老,运气又不好,不要让他和单于对阵交锋,否则恐怕难以取胜。卫青也只是执行皇命而已。

因为这个,李广的小儿子李敢事后迁怒于卫青,认为是他害得李广饮恨自杀,并打伤了大将军。卫青把此事隐瞒了下来,没有说出去。由此可见,卫青还不失为一个宽厚之人。但他的外甥霍去病却咽不下这口气,趁着一次狩猎的机会,把李敢射死了。当时霍去病正当显贵受宠之时,皇上也隐瞒了真相,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唉,皇上暗中告诫的一句话,引发了多少冤假错案!

其实李广即便迷路误期,也不必自杀的。按照大汉当时法律,有罪是可以出钱赎买免罪的。以前的博望侯张骞和与李广同行的右将军赵食其都是这样做的。

那么李广为什么非要走自杀这条不归路呢?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他怨恨天道之不公。自己这一辈子与匈奴打了七十多次仗,却屡屡走背运,只到六十多岁连个侯爵都混不上,人生能有几个六十年呢?至此,已是生无可恋;

二是怨恨大将军的不公。自己这辈子好不容易遇上一个能与单于正面对敌的机会,大将军却凭着权势把自己调开了,偏偏自己又倒霉透顶,迷了路延误军期。这一点其实是误会卫青了;

三是哀叹通过这次出征,自己把“扫把星”这个称号是坐实了。苍髯最知人间羞,自己六十多岁了,却还要成为那些闲人茶余饭后的笑料,情何以堪;

四是自己过去已通过赎买的方式换了一条命,这次又要重蹈覆辙,再次接受那些执法吏的审问和核查。想自己英雄一世,岂能屡屡受这些刀笔吏的鸟气和侮辱。

放在公正的角度客观地分析一下,李广没有封侯也不全是因为运气不好,偶然性中也有其必然性。

当初,他和程不识都以边郡太守的身份率领军队屯守驻防。李广出兵攻打匈奴时,基本没有队列和阵势,喜欢靠近水草丰富的地方驻扎,人人都感到很便利。晚上不用打更来自卫,军中幕府简化各种文收簿册。扎营后只是远远地布置哨兵,但是也从来没有遭遇过危险。

而程不识对队伍的编制、行军队列、驻营阵势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夜晚必须打更,夜行军一定要敲击刁斗,士吏对公文簿册的处理,都有一定成规,军中生活紧张,每个人都很忙碌。因防卫严谨因而也没有发生过什么意外。

程不识曾经有个评价说:“李广治军,极为简便易行,但是遇到敌人突然袭击,就无法应战了。他的部下,安闲快乐,人人愿为之效死。我治军虽然烦琐,然而敌人也不敢犯我。”

俗话说:“慈不掌兵”,“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广管理部队极为松散疲沓,没有什么章法,打仗只是靠身先士卒,带领士卒死战。一旦发生突发性状况,军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差,很难有效地应对。从这点来看,李广并不能算是一个合格将军,更不要说带领大兵团作战了。这恐怕也是卫青不敢重用他的原因之一。

卫青这次出塞,是劳师击远,要穿越沙漠蜿蜒一千多里去攻打匈奴。而匈奴以精兵守候在漠北,以逸待劳,一见疲惫的汉军,一万多铁骑就直接冲杀过来。此时如果没有有效的防御阵势,那大军将会像雪崩一样一溃千里。

好在大将军身经百战,有勇有谋,一面命令用武刚车排成环形阵营应对,一面组织五千骑兵去抵挡匈奴。其时太阳将要落山,又刮起大风,沙石打在脸上,两军互相都看不见。大将军果断地又派左右两翼疾驰围攻单于。单于见势不妙,这才趁夜色遁逃。即便如此,两军死伤的人数还大致相当。在这种乱势之下,凭李广的一向治军方略,即使让他作为前锋,恐怕也很难有出众的表现。

李广的名气之所以很大,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胸有韬略的出色的将军,很大各种程度上是因为他个人的勇武、出众的射艺、超人的胆略和传奇的经历,以及司马迁的偏爱和后世文人的渲染。

在上郡的时候,有个宦官带着几十个骑兵,遇见三个匈奴,与之交战,却被三个匈奴人几乎杀光了。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人的射雕手。”于是他带领一百名骑兵包抄过去,他亲自射击那三个人,射死两个,活捉了一个。一问果然是匈奴人的射雕手。

准备返回的时候,却望见了几千名匈奴骑兵。李广说:“如果我们逃跑,匈奴追击过来,一下子就把我们都射杀光了。不逃的话,匈奴就会以为我们是大军派来诱敌的,一定不敢攻打我们。”于是李广命令骑兵不退反进,在离匈奴二里远的地方,停下来并解下马鞍坐地休息,匈奴人果然不敢来挑战。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将军走出阵营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带领十余骑疾驰过去射杀了白马将,又驰回自己的部队,命令部下放倒马匹,躺下休息。夜半时分,匈奴惧怕汉军在附近埋伏,终于撤走了全部人马。

还有一次,李广自雁门出塞,进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并将他活捉。他们用麻绩网兜把李广盛起,躺卧在马背上,夹在两马之间徐行。李广假装死去,用眼角瞥见附近有个匈奴小伙子,骑着一匹好马。李广冷不防跃起,跳上胡儿的马背,夺得小伙子手上的弓,把小伙子推下马,快马加鞭向南飞驰。匈奴数百人在后猛追,李广用夺得的弓,射杀很多追骑,得以逃脱。

最具传奇的是有次李广出猎,见到草丛中有块卧石,以为是猛虎,立即张弓,一箭射去,箭簇深陷在石棱中。等他第二天再次张弓发射时,却怎么也射不进石头了。据此,唐代诗人卢纶写了首《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当然,最出名还是唐代王昌龄的那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让李广成了后世家喻户晓的人物。

在太史公的笔下,李广像项羽一样,是个悲剧英雄。他的身上洋溢着浓烈的个人英雄主义气息,展示出许多高尚的道德情操。比如他为人廉洁,得到了赏赐就全分给他的部下。一生做二千石俸禄的官四十多年,家里却没有多余的财产。带兵遇上缺粮绝水的困境,找到水源,士卒有一人饮不上水,他从不自饮;士卒有一个吃不上饭,他从不独自一个吃饭。御下宽厚不苛刻,部下也乐于为他效力。至于杀了霸陵尉一事,虽然有公报私仇之嫌,但这使他看起来更像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所以司马迁以《书传》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话来映射李广;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颂扬李广的优秀品德。并不惜为他单独立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李广的深深偏爱。

标签: 李广匈奴卫青霍去病飞将军

更多文章

  • 汉朝以军功封侯,为何李广终身没有封侯,是战功不够还是运气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李广,封侯,匈奴,卫青,战功,汉朝,霍去病

    汉朝的封侯,其实就是一种爵位,这种制度来自秦国的商鞅变法,前身就是军功爵位制,顾名思义就是必须取得军功,才能封的爵位,爵位是可以世袭的,只要你有儿子,可以一直世袭,秦国时期的军功是以斩杀敌人的首级来计算,同时再减去自己一方的损失,如果斩杀敌军的首级小于自己一方损失的首级,则没有军功,如果斩杀敌军的首

  • 泪别!38岁辅警李广江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辅警故事标签:李广江,县森林公安局,公安

    8月15日,黄平县殡仪馆内举行辅警李广江遗体告别仪式,伴随着庄严肃穆的哀乐声,李广江的生前领导同事及亲友怀着沉痛的心情前来送别英雄最后一程。2022年8月13日凌晨,李广江参与全局夏季治安打击整治夜间临查临检统一行动。凌晨3时许,他和同事到黄平县达纸房乡警情现场查看电猎野猪简易高压电瓶设备,为了防止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龙城飞将”是指李广还是卫青?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李广,卫青,匈奴,刘彻,胡马,汉朝,霍去病,龙城飞将

    其实真正打到匈奴龙城的只有卫青。公元前129年,卫青指挥的龙城之战,是西汉历史上第一次对匈奴作战的胜利。打破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放羊娃出身的卫青,第一次出征,就一雪汉高祖白登之围的前耻。从此,开启了他七战七捷的传奇人生。唐朝诗人王昌龄,家境贫寒,他26岁的时候,在边关投军,写下了这首《出塞》唐·王昌

  •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从军四十余载的李广,为何没能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李广,封侯,匈奴,卫青,刘彻,刘启

    李广从军四十余载,结果一生最高只做到了两千石的俸禄官,始终没能再进一步,以致从司马迁起便已经有了“李广难封”的感慨。“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尽管李广的遭遇获得了后世的广泛同情,但纵观李广的一生,其始终难以封侯虽有客观原因,但同样也有着主观因素。李广成名于文景年间,但大背景下难以封侯李广是陇西成纪

  • 李广为何要自杀?李广自杀和汉武帝有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李广,刘彻,卫青,匈奴,霍去病

    李广(?-前119年),陇西成纪人,西汉时期的名将,先祖为秦朝名将李信。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汉景帝时,李广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李广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对于李广来说,不仅在镇守西汉边境,抵

  • “微笑杀手”李广均:得知老婆改嫁后报复社会,连杀9名漂亮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法律故事在线标签:李广均,强奸,杀人,离婚,受害者

    “我找到法院,想起诉我老婆,但法院没人管,如果法院能管这种事情,我李广均今天也不会杀人……” “这让你对这个社会更加失望了是吗?” “对,所以我就一不做二不休,就去了湖南……” 这是记者同“微笑杀手”李广均的对话,对话中,李广均表达出对他老婆的憎恨,对社会的不满,并以此为理由,对女

  • “微笑杀手”李广均:得知妻子改嫁后报复社会,残害9名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吴刚故事汇标签:李广均,离婚,结婚,盗窃,尸体

    “笑一笑,十年少。”微笑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化解人心中的戾气,都说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但李广均的笑却成了许多女子心中的噩梦。2006年,310国道上出现了一个杀人狂魔,从甘肃张掖到河南开封,半年时间作案数起,残忍杀害6名女子,对她们的尸体实施qin fan,还造成3名无

  • 卫青一向仁厚,李广父子之死到底和他有什么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晓晓古今标签:卫青,李广,李敢,刘彻,匈奴,汉朝,霍去病

    卫青从小受尽了各种苦,原本是平阳长公主府上的骑奴,因而养成了仁厚宽和的性子。他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宠幸,卫青也得到了在汉武帝面前展示自己的机会。龙城一战,汉武帝派出了四路大军,李广全军覆没,自己还被匈奴俘虏,侥幸逃脱,其他两路也没有什么好结果,唯有卫青,立下了大功。这个关内侯,卫青当之无愧,然而这只

  • 【校长说】李广成:“三优”品格,塑造人民满意教师!

    历史解密编辑:鄂东正能量标签:品格,教育,学校,李广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今日黄冈》特约记者 田树兵 胡均星 通讯员 胡立君 岳炜 湖北武穴报道经历过超长的寒假,这个新学期越发与众不同。2023年2月6日(农历正月十六)百忙中,武穴市花桥镇中心学校校长李广成刚从基层小学回校,他用三句话概括了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理解……使50多分钟的访谈显得格外短暂。校长要掏出一颗心来

  • 卫青大破右贤王,十三人封侯,李广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地图帝标签:卫青,李广,匈奴

    伊稚斜登上单于之位,怨恨汉朝收容侄子於单,又要通过出兵逐步控制军臣单于的旧部,遂频频南下侵扰汉朝边塞。图-於单降汉,封涉安侯伊稚斜单于的主攻方向,仍是单于本部面对的代国几个郡:云中、定襄、雁门、代郡等。公元前126年夏天,伊稚斜单于率数万骑攻入代郡,杀太守共友,掳掠千余人而回。代郡太守共友是个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