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从江东的安全角度,来看诸葛亮提出的“东和孙权”的不可取

三国:从江东的安全角度,来看诸葛亮提出的“东和孙权”的不可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冰封天下史 访问量:4518 更新时间:2024/2/12 18:11:17

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初逢诸葛亮,诸葛亮以《隆中对》为刘备规划了“复兴汉室”的路线图。

其中建议刘备“跨有荆、益”为根基,再“外结好孙权”,等待“天下有变”,然后“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隆中对》的结尾,诸葛亮断定“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苦心设计的这份“复兴汉室”的路线图,最后当然没有完成,毁就毁在“外没有结好孙权”。

赤壁之战后,东吴出于战略考虑,分两次将从曹操大将曹仁手中夺得的荆州南郡暂借给刘备,双方此后,为归还南郡进行了十多年的博弈。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末,东吴大将吕蒙陆逊等,趁着关羽在襄阳、樊城和曹军交战之际,偷袭荆州得手,关羽被杀,《隆中对》规划的大战略破灭。

在关羽大意失荆州一事上,三国爱好者们的倾向性是分两边的,有支持东吴的(我个人是支持东吴的),有支持蜀汉的,相对而言,支持蜀汉的数量要更多一些。

我此前也写过关于荆州、关羽等方面的文章,从文章发出后收到的评论看,大多数支持蜀汉的读者,是从东吴背盟无义的角度来谴责东吴。

这或许对,也或许不对,似乎争论不出个绝对的答案出来。

本文再来写写荆州的事情,就从东吴的国防安全的角度来阐述下我的观点,以供读者参考。

“外结好孙权”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叫法,就是“东和孙权”。

这是诸葛亮提出的,且刘备也认可的观点,曹操太强大,要干掉他,必须要联合孙权。

不说孙权帮刘备一起打曹操吧,起码,蜀汉跟曹魏单挑时,孙权不能站出来捣乱。

“东和孙权”的想法或许是对的,但诸葛亮、刘备显然没有考虑到东吴的核心安全诉求,这个核心诉求就是荆州,在赤壁之战后,主要是指南郡。

现在懂军事的读者都知道,历史上在江南地区建国的政权,要想防御外敌,有两个地方是不能丢的,一个是两淮,一个就是荆、襄。

而且,荆、襄的重要性还要大于两淮,即所谓“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南宋叛将刘整为忽必烈献策所语,打开了南宋灭亡的大门)。

从三国时期,把历史时间线往后延伸,从东晋到南陈,再到南宋,南明等政权,都是在荆、襄地区丢失后,迅速的亡国。

包括本文要说的主角之一的东吴,也是如此,西晋灭东吴时,共起六路大军,其中有三路都是从荆、襄地区出发。

这足以说明,荆、襄对于在江南地区建国的政权的重要性。

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比较著名的有两次,一次是元末明初时,陈友谅从荆、襄顺江而下攻打朱元璋,结果在“鄱阳湖之战”中被朱元璋打败。

另一次就是诸葛亮亲自参与到其中的“赤壁之战”了。

除这两次例外,基本上,没有荆、襄在手的江南政权都会被灭掉。

因此,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中的有识之士们,虽然没有后世的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但并不妨碍他们从东吴外部安全的角度,看出荆、襄地区对于东吴安全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在诸葛亮为刘备作《隆中对》时,孙权正在攻打荆州所属的江夏郡,而且已经是连续好几年在持续进攻,主要就是要谋夺荆州。

也就是说,当诸葛亮建议刘备“跨有荆、益”为根基并“外结好孙权”时,这个建议已经有些尴尬了,要想取荆州,除了要面对曹操和刘表,同样要面对孙权。

如果不是曹操突然率军南下,刘备要夺得荆州,没准就要先跟孙权翻脸,因为荆州辖下的江夏郡的一大半地区,在“赤壁之战”前,已经被孙权抢去了。

孙权谋夺荆州之路,是被曹操南下打断的,也是因为曹操南下,才有了“东和孙权”的基础,而不是《隆中对》中一厢情愿的“东和孙权”。

孙权向北一直在攻打合肥,屡败屡战,向西要求刘备归还南郡,都是从东吴的安全角度去考虑的,无所谓同盟不同盟,这是孙权的核心诉求,不可更改的。

“赤壁之战”后,襄阳在曹操手中,南郡借给了刘备,孙权暂时控制了半个江夏,这相当于把东吴的西线安全,放在了曹操和刘备手上。

对于东吴来说,不管是进而争霸天下,还是退而偏安一隅,没有关羽镇守的南郡,都是不可取的。

南宋初期的大臣吕祉曾在给宋高宗赵构的《东南防守利便》中表示:“不守江陵则无以复襄阳,不守江陵则无以图巴蜀,不守江陵则无以保武昌,不守江陵则无以固长沙。”(备注:南宋初期,收复襄阳,且重兵驻防在这条防线上的,是岳家军。)

江陵就是南郡的郡治所在地,也是关羽出兵北伐前的驻扎地,吕祉的上书说明了孙权借给刘备的南郡的战略地位。

有南郡,从防御角度,东吴可以监视襄阳,防止曹魏从襄阳进攻,从进攻角度,有了南郡,才能试图收复襄阳,形成完整的荆、襄防线,以保江东腹地安全。

再深一步的话,有了南郡,东吴才能有机会图谋益州,谁说孙权就不能打刘备了?如果有机会统一南方的话,孙权不会放弃的。

孙权也曾两次有过图谋益州的想法,甚至制定了决策,但两次都很不幸,不是周瑜突然病死,就是吕蒙突然病死(荆州当时还出现大疫,拖了孙权的后腿),只能放弃。

从上述分析可知,孙权借给刘备的南郡,对于蜀汉政权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北伐前进基地之一,但对于东吴政权来说,也是不可替代的关乎江东腹地安全的战略要地。

对于双方来说都不可替代,任何一方都不愿意放弃,那么,所谓的“东和孙权”实在是没有“和”的基础。

战是必须的,无非是用受人诟病的偷袭的方式,还是正面攻打的方式而已。

东吴趁着关羽攻打襄、樊之时,从背后偷袭得手,或许不那么光明正大,但从东吴的国家利益和国防安全考虑,又是不得不出手的。

关羽可以北伐曹魏,同样可以东征东吴,对东吴来讲,南郡还是放在自己手中好。

诸葛亮和刘备都忽视了南郡对于东吴安全的重要性,要想“东和孙权”,就不能“跨有荆、益”,而“跨有荆、益”,就根本无法“东和孙权”。

蜀汉政权跨有任何地方都行,哪怕跨有了雍州、凉州,跨有了司隶(中原地区),都有“东和孙权”的基础,唯独占据了荆州,就只能跟东吴成为敌人。

孙权能锲而不舍地攻打合肥,就能锲而不舍地跟刘备抢南郡。

用明末大儒顾炎武的话说就是:“厚荆襄,阻两淮”,方为东南立国之本。

鲁肃也早在《榻上策》中对孙权表示:“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关羽占着南郡,除了威胁到江东腹地的安全,还挡住了孙权称帝的道,人家能不急眼?能不翻脸?

参考文献:《三国志》等

更多文章

  • 赵云死了诸葛亮只是落泪,而听到张苞去世,为何诸葛亮却直接吐血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赵子龙,诸葛亮,张苞,刘备,刘禅

    在整个三国的时期里,诸葛亮自从出山之后,一直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种一切了然于心。哪怕是山崩地陷也不为之所动的从容,面对任何失败的时候,他都不曾流露出过软弱。刘备去世之时,诸葛亮接掌了蜀国大权,他更是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但他也没有将自己的苦闷表达于脸上。尽管诸葛亮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着赵云

  • 诸葛亮竟是阴狠的权奸?为何章太炎说关羽之死是诸葛亮借刀杀人?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诸葛亮,章炳麟,关羽,刘备

    孙刘在赤壁之战中结成抗曹同盟,但随着曹操的失败,外部压力减小,孙刘两家的内部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孙权和刘备两大集团的矛盾焦点在于荆州。荆州对刘备的重要性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早已提及,“两路出兵”的关键点就在于“跨有荆益”,赤壁之战后荆州的大部掌握在刘备手中。对于孙权而言,荆州与扬州为上下游的关系,想要保证

  • 毛主席评价诸葛亮:身上有三项缺点,注定无法帮刘备“三兴汉室”

    历史解密编辑:史开淡墨痕标签:刘备,蜀汉,关羽,汉朝,毛主席,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八阵图》《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代明相,能观星象,测成败,使巧计,帮助刘备夺取益州荆州与汉中,三分天下。在刘备的阵营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课文中学过的《草船借箭》,给人很深的印象,突出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特点。凭着巨大的影响力,

  • 杜甫为诸葛亮写的一首诗,最后14字成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杜甫,李白,蜀相,唐朝,诗人,诸葛亮,白居易,天文学家

    众所周知,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空前强大统一的王朝,自唐高祖李渊创世开国以来,历经二十一代君王(享国289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在唐朝鼎盛时期不仅物质富庶繁华,而且文化也是极其繁荣,著名的诗歌更是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成为中华诗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据全唐诗不完

  • 诸葛亮死前,阿斗问了一问题,吓得诸葛亮脊背发凉:原来你不傻!

    历史解密编辑:管理员欧阳史来了标签:刘禅,刘备,蜀汉,关羽,阿斗,三国,诸葛亮,赵子龙,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亮死前,阿斗问了一问题,吓得诸葛亮脊背发凉:原来你不傻!提到刘备的儿子刘禅,大家都会认为他是一个傻子。的确,刘禅手握SSR级的诸葛亮,竟然还能把自己的蜀汉玩完,可见他真的不行。但是不行归不行,刘禅真的很傻吗?诸葛亮的一生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之所以这样忠心是为了报答当年刘备三顾茅庐之恩。刘备

  • 为什么诸葛亮不能一统三国?毛主席:他最少犯下了三个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新语话史标签:蜀汉,刘备,关羽,曹操,诸葛亮,毛主席,古装片,历史片,天文学家,三国(电视剧)

    三国时代,群星璀璨。而季汉丞相诸葛亮,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之一。一副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卦,水面偏能用水攻”,便可谓是写尽了丞相的一生。然天不假年,234年,在诸葛亮又一次北伐时年仅54岁的他终星殒

  • 蜀将魏延被诸葛亮谋害后,墓前跪像是诸葛亮,此事属实吗?

    历史解密编辑:晓白谈生活标签:魏延,诸葛亮,蜀汉,刘禅,刘备

    这个说法,虽然不能说是荒诞不经,但是也纯粹属于魏延迷们的一厢情愿。魏延只不过是蜀汉的一代名将,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或者说是军事史上根本没有一席之地。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魏延都不是历史上举足轻重的要害人物。所以即使是魏延真的被害,就算是要给他彻底平反,也用不着把领导的跪像安排在他的墓前。魏延的墓地我没有瞻

  • 诸葛亮坐在轮椅上指挥,司马懿懂他,说诸葛亮很可怕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长河标签:刘备,曹操,孙权,三国,汉朝,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五虎上将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出身并不好,诸葛亮常年隐居深山,刘备在知道他的才能后,曾三度登门,诸葛亮最后还是决定下山追随刘备。而从史书上看,诸葛亮是出自一个官宦世家。诸葛亮的祖先是汉朝的高官,但是因为他的双亲过世,诸葛亮只好跟随他的亲戚诸葛玄一起生活。诸葛玄仕途坎坷,因此还得了抑郁症,最后郁郁寡欢而死。诸葛亮

  • 罗贯中神化诸葛亮?分明是矮化了,古书告诉你诸葛亮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罗贯中,诸葛亮,三国演义,刘备,三国志平话

    三国演义是人们了解三国的重要途径。现如今的人们对三国的了解大部分都来自于三国演义。时至今日,三国演义已经成为了足够优秀的作品,也成为了四大名著之一。换句话说,三国演义已经成为了人人必读的经典作品。诸葛亮是历史上非常厉害的一位谋士,现如今的诸葛亮已经被看成是古代史上忠臣的代表。也有人评价诸葛亮为千古第

  • 襄阳古隆中,诸葛亮隐居十年的茅草屋是什么样子?千年古井为证!

    历史解密编辑:秒懂风景标签:刘备,关羽,张飞,三国,诸葛亮,古隆中,茅草屋,襄阳古隆,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汉室没落后裔刘备起兵争天下,苦于用下无人才。求贤若渴,徐庶推荐南阳诸葛亮。遂亲自上门拜访,前二次未遇,第三次见面听诸葛亮纵论天下大势,惊为天人,请其出山,拜为军师,成就蜀汉基业。《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