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甫为诸葛亮写的一首诗,最后14字成千古名句

杜甫为诸葛亮写的一首诗,最后14字成千古名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 访问量:4359 更新时间:2024/1/16 0:49:04

众所周知,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空前强大统一的王朝,自唐高祖李渊创世开国以来,历经二十一代君王(享国289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

在唐朝鼎盛时期不仅物质富庶繁华,而且文化也是极其繁荣,著名的诗歌更是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成为中华诗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据全唐诗不完全统计,在整个唐朝时期共产生了两千多位有名望的诗人,近五万多首诗歌佳作更是让其冠绝古今,一直被世人传颂。

现如今人们张口可颂李白,闭口能背杜甫,这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

作为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其诗多是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的杰作,因而被后世誉为“诗史”。

杜甫的作品也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对后世影响可谓深远。

晚年漂泊蜀地杜甫仍心系苍生胸怀国事,为此他特地为诸葛亮写了一首诗,其诗最后14字更是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选中学课本!

作为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家庭出身还是非常光鲜亮丽的,他是晋代消灭东吴大将杜预的二十世孙。

据《旧唐书·杜甫列传》记载:“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也就是说杜甫祖上世代为官,其祖父杜审言更是唐高宗年间进士,因此青少年时期的杜甫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而受家境门风影响,年仅七岁的杜甫就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舜上,再使风俗淳”。

可以说家境优越的杜甫自幼就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这也为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当时的社会名流看到他的诗词歌赋,都夸奖他有班固扬雄之风。

由于年少成名,杜甫对自己的前途也是非常自信,所以他没有像大多数读书人那样去考科举,而是像李白那样背着一把剑,游荡江湖,广交朋友。

青年时期的游历生涯也让其留下了许多名篇,其中像《望岳》便是他早期的杰作,结尾那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疑流露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

天宝六载(747年),年龄已经到了35岁的杜甫才想到进京城求取功名,然而一件偶然的事件发生却奠定了他一生霉运的基调。

原来当时唐玄宗突发奇想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只要你有一技之长,都可以来应征,算是唐朝版的“达人秀”。这本来是件好事,但由于这次主持活动的是奸相李林甫,

他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结果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大诗人杜甫亦在海选的名单上。这也让他第一次见识到了官场的黑暗与复杂。

虽然杜甫诗歌造诣极高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但是杜甫的仕途却非常坎坷,屡试不第,最终为了谋取功名杜甫竟然客居长安十年之久。

杜甫困居长安期间,不断向权贵投诗,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推荐,但收效甚微。40岁那年,也就是京漂了6年之后,他进献的《三大礼赋》终于受到了唐玄宗的赞许,命其待制集贤院。

可等到分配官职时,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他又没有得到官职,还是只能等候任用。这一等又是数年,直到44岁时才被授了个八品小官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杜甫京漂近10年,总算还是获得了一个小官职,比起同时期的孟浩然已属幸运者了。然而,杜甫上任没几天,就爆发了安史之乱,他又失业了。

紧接着,潼关失守,杜甫被迫开始了自己漂泊流离的生活,期间他虽投奔肃宗授为左拾遗,但没过多久却触怒龙颜,被贬为负责祭祀、礼乐的小吏。

就这样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朋友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过着寄人篱下生活。

在朋友的资助下,诗人杜甫总算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而这一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高潮,不到两年里,竟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

由于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到蜀中的第二年就探访了仰慕已久诸葛武侯祠,杜甫对蜀汉丞相诸葛亮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事迹大为称颂,当即就写下了一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大诗人杜甫对诸葛亮的推崇可谓非常高,杜甫一生写了近二十首关于诸葛亮的诗,如《八阵图》、《阁夜》、《咏怀古迹五首》等。

但是最著名的,也是最经典的就是这首《蜀相》,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文中,堪称绝唱。而纵观全诗,杜甫之所以格外推崇诸葛亮,根本原因在于杜甫自己身上也流淌着一腔热血,

也有一颗“致君尧舜”辅佐之心,但他仕途坎坷,终其一生都未能如愿。因此这首诗就更加显得沉郁顿挫,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是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蜀相》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尤其是最后14字更是对诸葛亮一生的概括,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让全诗的意境陡转直下,让人悲叹不已。

最后杜甫言“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不仅是为诸葛亮一人而垂泪,而是为当时无数诸葛亮一样的空有抱负却没功成的人垂泪。

这短短14个字,最终因感情真挚,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而作为盛赞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佳作,《蜀相》也被年年入选中学课本,供无数学子诵读传唱!

纵观历代诗人,确实大多数都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如七步成诗的曹植、赐金放还的李白、生不逢时的李贺、变法失败的王安石、陷入乌台诗案的苏东坡等等,可谓数不胜数。

甚至可以说,大凡有才华有抱负的诗人皆命运波折,难以实现理想抱负,唯有寄情诗词文赋。

杜甫虽然官场不得志,但那种立身群众中,与百姓同忧乐,替人民呼号,为黎庶请命,在这方面他亦是中国知识分子永久的楷模。

最后我们要说,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却声名远播,且对中国文学和日韩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一生心血都用在写诗上,其诗具有坚实的内容,纯真的热情,深沉的激愤,凝重的格调,从这方面说他又是诗人学习的榜样。

所谓“诗圣”,就是诗歌领域的圣人,中国三千多年诗歌史上得此殊荣的只有杜甫一人。杜甫死后其诗被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

宋朝时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也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可以说杜甫的诗,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的影响。

来源:忆诗词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死前,阿斗问了一问题,吓得诸葛亮脊背发凉:原来你不傻!

    历史解密编辑:管理员欧阳史来了标签:刘禅,刘备,蜀汉,关羽,阿斗,三国,诸葛亮,赵子龙,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亮死前,阿斗问了一问题,吓得诸葛亮脊背发凉:原来你不傻!提到刘备的儿子刘禅,大家都会认为他是一个傻子。的确,刘禅手握SSR级的诸葛亮,竟然还能把自己的蜀汉玩完,可见他真的不行。但是不行归不行,刘禅真的很傻吗?诸葛亮的一生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之所以这样忠心是为了报答当年刘备三顾茅庐之恩。刘备

  • 为什么诸葛亮不能一统三国?毛主席:他最少犯下了三个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新语话史标签:蜀汉,刘备,关羽,曹操,诸葛亮,毛主席,古装片,历史片,天文学家,三国(电视剧)

    三国时代,群星璀璨。而季汉丞相诸葛亮,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之一。一副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卦,水面偏能用水攻”,便可谓是写尽了丞相的一生。然天不假年,234年,在诸葛亮又一次北伐时年仅54岁的他终星殒

  • 蜀将魏延被诸葛亮谋害后,墓前跪像是诸葛亮,此事属实吗?

    历史解密编辑:晓白谈生活标签:魏延,诸葛亮,蜀汉,刘禅,刘备

    这个说法,虽然不能说是荒诞不经,但是也纯粹属于魏延迷们的一厢情愿。魏延只不过是蜀汉的一代名将,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或者说是军事史上根本没有一席之地。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魏延都不是历史上举足轻重的要害人物。所以即使是魏延真的被害,就算是要给他彻底平反,也用不着把领导的跪像安排在他的墓前。魏延的墓地我没有瞻

  • 诸葛亮坐在轮椅上指挥,司马懿懂他,说诸葛亮很可怕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长河标签:刘备,曹操,孙权,三国,汉朝,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五虎上将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出身并不好,诸葛亮常年隐居深山,刘备在知道他的才能后,曾三度登门,诸葛亮最后还是决定下山追随刘备。而从史书上看,诸葛亮是出自一个官宦世家。诸葛亮的祖先是汉朝的高官,但是因为他的双亲过世,诸葛亮只好跟随他的亲戚诸葛玄一起生活。诸葛玄仕途坎坷,因此还得了抑郁症,最后郁郁寡欢而死。诸葛亮

  • 罗贯中神化诸葛亮?分明是矮化了,古书告诉你诸葛亮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罗贯中,诸葛亮,三国演义,刘备,三国志平话

    三国演义是人们了解三国的重要途径。现如今的人们对三国的了解大部分都来自于三国演义。时至今日,三国演义已经成为了足够优秀的作品,也成为了四大名著之一。换句话说,三国演义已经成为了人人必读的经典作品。诸葛亮是历史上非常厉害的一位谋士,现如今的诸葛亮已经被看成是古代史上忠臣的代表。也有人评价诸葛亮为千古第

  • 襄阳古隆中,诸葛亮隐居十年的茅草屋是什么样子?千年古井为证!

    历史解密编辑:秒懂风景标签:刘备,关羽,张飞,三国,诸葛亮,古隆中,茅草屋,襄阳古隆,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汉室没落后裔刘备起兵争天下,苦于用下无人才。求贤若渴,徐庶推荐南阳诸葛亮。遂亲自上门拜访,前二次未遇,第三次见面听诸葛亮纵论天下大势,惊为天人,请其出山,拜为军师,成就蜀汉基业。《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

  • 诸葛亮启示录

    历史解密编辑:小小行标签:刘备,谋士,诸葛亮,军事学,启示录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是一个备受人们赞誉的谋士和政治家,他挽救了刘备的命运,并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这篇作品中,我想讨论的是不为人知的诸葛亮,那个隐藏在历史背后、充满神秘和未知的个体。我们知道,诸葛亮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精通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等多个领域,在当时被称为“卧龙”。但是,在他

  • 诸葛亮本能活83年,为啥只活了53岁,因做错3件事被折寿30年

    历史解密编辑:零点历史说标签:刘璋,关羽,计策,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在一个被战火笼罩的时代,有一个名叫诸葛亮的人物。他是三国历史上一个备受尊敬的智者,后世将他视为神一般的存在。然而,他的人生故事充满了令人惋惜的传说。诸葛亮生来就有非凡的智慧和洞察力。他是一位天才的谋略家和策划者,能够预测未来的变化。据说他曾经预测到自己将活到83岁,享受长寿和光荣的人生。然而,命运并

  • 孔明和刘伯温相比,谁的本领更强?看看诸葛亮墓碑上写的啥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大白白说宠物标签:刘备,蜀汉,孔明,诗人,三国,元朝,诸葛亮,刘伯温

    古代乱世最可怕的是什么人?很多人对这个问题会有着不一样的见解,有些人会认为最可怕的是天灾,有的人则认为最可怕的应该是兵匪。其实这些理解都不对,古代乱世最可怕的应该是谋臣,或许有人会说谋臣有什么可怕的,乱世之中最脆弱的除了百姓就是文弱的谋臣了。谋臣在乱世中的自保能力可能和一个老百姓差不多,但是他们真正

  • 野史:诸葛亮、刘伯温谁更厉害,一段跨越时空的博弈!

    历史解密编辑:阿欢谈世界标签:刘备,蜀汉,刘禅,野史,诗人,元朝,诸葛亮,刘伯温,朱元璋,史说三国

    在人们的心目当中,取得丰功伟绩的杰出人物,都会笼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封建时期,迷信的思想也会让人们相信这些人是某个星宿下凡,似乎只有这样才合乎情理。正因如此,许多神乎其神的故事才会被人们编造出来,而诸葛亮和刘伯温也在人们编造的故事当中,成为了跨越时空的主角,进行了一次智力的较量。那么,这究竟是一个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