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辽为何没有成为曹魏军事集团的核心?

张辽为何没有成为曹魏军事集团的核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有料吧 访问量:2228 更新时间:2024/1/6 12:49:40

张辽作为曹魏五将军之一(列传第一),还是唯一进入武庙的曹魏前期将领,实际表现多为“从攻”,基本没有独当一面(制约诸将)的事例,受到的宠信远远比不上夏侯惇曹仁等诸夏侯曹,那么张辽为何没有成为曹魏军事集团的核心?

先来看看曹操时期曹魏军事集团的核心:

1.程昱:曹操迎奉天子时就已经都督兖州,当时曹操不过只有兖州、豫州二州之地。相当于掌管了曹操一半的地盘。

官渡之战战前为振威将军,而同时期为将军职的只有建武将军夏侯惇、扬武将军张绣(率众投曹的加封)、宣义将军贾诩(李傕在长安时封的)、厉锋将军曹洪、偏将军关羽、裨将军于禁、徐晃。至于其他人,不过中郎将(张辽)、校尉(乐进、夏侯渊),甚至是杂职(议郎督骑曹仁)。

可以看出,程昱在官渡前是曹操方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督管整个兖州事务,不过程昱的食邑始终只有可怜的五百户,在官渡之战后就开始退居二线,后期主要的活动就是出谋划策当当顾问,期间还一度遭到罢官,可能是意识到了自己虽然一时间取得了重要地位,但始终不是曹操的真正亲信,所以程昱选择了让位,做一个空有名声而无实权的养老大臣。

2.夏侯惇:曹操最信赖的亲戚,最初就跟从曹操起兵担任军中司马。

官渡战前为建武将军是曹操军事集团的骨干,同时夏侯惇长期担任河南尹,是曹操集团西部地区的主要军政长官,三分鼎力时期,夏侯惇督领二十六军抵抗东吴,是曹魏的前线淮南的总领(曹魏的前线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淮南、荆北和汉中),应该是三国时期能带兵最多的记录了,魏建后为前将军,文帝时升大将军,已经是最高将职了。

3.曹洪:曹操的得力亲戚,而且有钱,大饥荒时,曹洪慷慨解囊为曹操筹备军粮;征讨董卓时又救过曹操性命;汉献帝逃出关中,也是曹洪带人去西迎天子的;在官渡之战时,曹操奇袭乌巢,留下的守大营的主将就是曹洪。充分说明了曹操对曹洪的信任。

从看守官渡大本营,兵迎天子,就能看出曹洪在这个军事集团的政治资本很高。作为官渡之战时期的少数将军之一,曹洪最大的问题就是跟魏文帝有矛盾,所以曹丕继位后就被削职罢官做老百姓了,从而退出领导班子的核心。

4.于禁:曹操的御用最强战斗力。曹操每次亲征,要前进时,于禁是先锋;要后退时,于禁来殿后。这充分说明了于禁的能力是很受曹操认可的。

宛城之战,曹操诸军全败,只有于禁未败,扭转局势;官渡之战前夜,曹操东征刘备,是于禁在黄河北岸挡住了袁绍,袁绍无法攻破于禁南下。

曹操称魏王后,为左将军,与夏侯惇职务前将军不分高下,而且假节钺,拥有相当高的自主权力。三国时期拥有假节钺权限的,如入京后的董卓、迎奉天子后的曹操、董督荆州的关羽、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曹真、领二十余军征讨东吴的曹休、朝廷中枢的满宠、攻荆州的夏侯尚、击破曹休的陆逊、抵抗诸葛的司马懿、托孤执政的曹爽都是权势滔天的人物(曹丕搞了一批节钺给亲朋好友,结果把这个节钺搞水了)。

所以于禁作为曹操军事领导班子中唯一假节钺的人,可以说是核心无疑,不过即使是这样,在后来督领七军征讨关羽时也要受到曹仁的节制(仁使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等屯樊北。)

5.夏侯渊:夏侯渊早期主要是搞行政工作,担任太守。官渡之战时,也只是个临时代理的校尉。战后又负责督管军粮,基本属于后勤人员。

直到后期才被曹操发现军事才能大放异彩,被曹操提拔,常督领一票武将剿匪、平叛、破胡、驱敌,在三分天下时期为征西将军总领汉中,抵抗刘备,张郃徐晃都是他的部下。

6.曹仁:在曹军前期,主要是骑兵的指挥官。曹仁功升太守了,也被曹操强召回来,以议郎的职务督领骑兵,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后期为征南将军总领荆北,抵抗关羽,文帝继位后厌恶曹洪,是以曹仁顶替了曹洪,并升任了大将军、大司马。

7.荀彧、荀攸:荀彧是曹营的二号领导,荀攸算是曹军的参谋长。荀彧主要看顾大后方,并为曹操提供战略筹划;荀攸随军出征,负责出谋划策,不过因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公,被调离中枢,被迫服毒自尽,而荀攸也在214年就去世了。

曹丕时期曹魏军事集团的新加核心:

满宠(假节钺,南征前锋)、曹真(假节、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夏侯尚(假节钺,都督南方诸军事)、曹休(假节、假节钺、都督诸军事,南征主帅)、陈群(假节,都督水军)、司马懿(假节守许昌)、吴质(假节督河北诸军事)。

张辽作为五子良将,可以说肯定是被重用的,只不过没有能进入到最核心的决策层、统帅层而已。而决策、统帅层,要进入这一级别,最重要的不是战功,而是是否属于领导心腹。

像于禁,一直是曹操御用爱将,自曹操入主兖州时就跟随曹操,且忠心耿耿,能力非凡。所以能在后期获得假节钺的最高殊荣,地位比曹仁、夏侯渊、曹洪等还高。

而张辽,归降曹操的时候就已经晚了,于禁占了,张辽自然上不了最核心的统帅层了,要不是于禁半途被关羽击败投降被俘虏了,张辽也做不上五子良将的第一位。

到了曹丕时期后,张辽就更没机会了。曹丕是太子,太子就有太子党。曹丕一上台,他的亲信属官以及亲朋好友就上台了。

除了假节钺的满宠算是先朝老臣外,其他在曹丕时期新增假节与假节钺的将领,均是曹丕的亲朋好友(如夏侯尚),或者是曹丕的太子府属官(如司马懿陈群)。这种情况下,张辽远在扬州,长期带兵在外,根本没机会结交太子,自然无法更进一步了。

而且,对比于禁,张辽守合肥时期,但还是要派同级的乐进,和张辽有仇的李典一起,充分说明了曹操始终还是没有信任张辽,只是给足了待遇和地位,曹丕时期张辽在伐吴作战中还是受曹休的统属,也说明曹丕在实际上权力上仍然不敢放的太多。

总的来说,在统辖军队的角度来讲,张辽徐晃这样的将军,官爵虽然尊荣,但是究其本质仍然只是听调的将军,仍属执行层面的武官,真正算得上军事核心班底的,仍然还是曹操本人极个别霸府成员与各地的都督。

曹操在世的时候常以诸曹诸夏侯担任都督,外姓臣子中只有程昱都督过兖州,钟繇以军师持节督过关中。即便是曹丕曹叡时期,诸曹诸夏侯逐渐式微,使用的也是有监军经历的士族继任,没有使用张辽这样武人继任的记录。

也就是对张辽来说,要钱有钱,要名有名,但既然不是曹家的亲信,那始终不能进入实权管理层。

标签: 张辽曹操于禁曹仁夏侯惇曹魏

更多文章

  • 高顺和张辽都不肯投降,曹操为何厚此薄彼,放了张辽而杀掉高顺?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张辽,曹操,高顺,吕布,廖化

    提问问题的人绝对没看过《三国志》,可能只看过小说《三国演义》或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所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实际上,高顺是个非常明气节的人,宁死不降,所以死在了曹操的屠刀之下。张辽是个滑头,他不但没有“拒不投降”,反而早早就抢在吕布兵败前率部投降曹操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张辽没有“拒不投降”,而

  • 曹操批评张辽:你这么冒险不像大将张辽笑了:我这不有您撑腰嘛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张辽,关羽,刘备,于禁,汉朝,三国,艺术家,曹操麾下

    在正史中,三国时期曹魏阵营有五子良将,其中最没存在感的可能就是乐进乐文谦了,但他也曾力斩曹操的老战友淳于琼(从击袁绍於官渡,力战,斩绍将淳于琼);其中最憋屈的当然是于禁于文则,此人责人严待己宽,别人犯了一点小错误他就要打要杀,但是自己却在折损七军三万人马之后向关羽叩头乞降;而五子良将中当之无愧的榜首

  • 高顺才能胜过张辽,为何曹操留下张辽,却杀掉高顺?

    历史解密编辑:远古鹿璃标签:张辽,高顺,臧霸,吕布,东汉,汉朝,三国,曹操手下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曹操所写的《短歌行》,这首诗正是表达了曹操爱惜人才、求贤若渴的情感,尤其是全诗的最后一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句,更是将曹操爱惜人才的性格展露无遗。而最终击败吕布的曹操,为什么会将吕布手下三大名将中最厉害的高顺斩杀呢?公元198年,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前来攻打吕布,而在这次东征中,吕布

  • 以张辽的武力,在魏国能排第几?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张辽,张郃,夏侯渊,夏侯惇,张飞,吕布

    关于张辽的武力,民间早有定论。结合这个定论,可以推断张辽的武力值在魏国能排在4-6名之间。关于武将武力排位,民间有个顺口溜: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在三国二十四武将中魏国的将领有10位,其中有:排

  • 古今六十四名将张辽之子——张虎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乐进,陆逊,于禁,三国,汉朝,张辽之,诸葛亮,司马懿,曹操手下,张虎(书法家)

    今天我们讲的这位武将背景十分深厚,他的父亲在历史上位列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名震天下,尤其是在东吴,小儿闻其名而止夜啼。他就是张辽之子——张虎。在继张辽于禁这些老牌武将后曹魏的新生代武将中虽然才能突出的人不少,但是五子良将的后代中却少有能继承父亲威名之人。张虎也不例外,他在历史上相比他的父亲要平庸很多

  • 历史探秘:演义中的张辽,跟正史中的张辽,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Laosao呀标签:张辽,曹操,吕布,孙权,曹魏,于禁

    在三国这个著名的乱世时期,各国都有自己的知名武将。比如刘备所建立的蜀国有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那么刘备的宿敌,汉室奸相、乱世枭雄曹操手底下又有哪些厉害的将领呢?在如今的世人心中,蜀汉早已经成为了三国时期武将质量最高的一方,其实曹魏的武将质量是高于蜀汉的,只不过由于《三国演义》作者本身所带来的偏夸色彩

  • 小粉红出身的张辽及其悲催的打工生涯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张辽,孙权,曹操,吕布,曹丕,董卓,曹魏,汉朝,三国,五虎上将

    《三国演义》为我们塑造了一位重情重义、有勇有谋的张辽形象。但可惜,大家都误解张辽了。合肥逍遥津公园内张辽塑像为什么这么说呢?据《三国志》记载:“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雁门马邑之聂壹!这可是有故事的人啊!按照散落在《史记》中的记载,汉武帝时期除了北伐匈奴外,还曾与其有过和

  • 孙权的两员大将,一个与张辽齐名,一个战平张辽,为何都被射死?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孙权,张辽,甘宁,太史慈,大将

    孙权,继承父兄的江东基业之后,并没有败家,而是将江东发展壮大,最后建立吴国,与魏蜀两国平分天下。他手下文臣武将云集,其中有两个非常厉害的大将,一个与张辽齐名,另一个战平张辽。但是此二人的结局却并不怎么样,他们都被射死,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与张辽齐名与张辽齐名的是甘宁甘兴霸。甘宁原本是荆州黄

  • 关羽对张飞说:“张辽武艺不在你我之下”,那张飞能速胜张辽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关羽,张飞,张辽,汉朝,三国,曹操麾下

    三国迷们都不难发现,鼎立的魏蜀吴三方在军事人才的配置上各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东吴方面喜欢用帅才,比如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他们上阵单挑的武艺并不怎么样,但是运筹帷幄的水平很高;蜀汉方面则是猛将层出不穷,蜀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个个都勇猛善斗,武艺高强;而曹魏阵营的将领则比较

  • 他是刘备、公孙瓒的老师,一生淡泊名利,其家族却成为后世豪族

    历史解密编辑:金黄的枯草PLUS标签:刘备,董卓,袁绍,汉朝,三国,蜀汉,公孙瓒,汉灵帝,皇甫嵩,曹操手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自董卓死后更是呈现出群雄割据、互相攻伐的局面。当时的众多诸侯中,奠定了日后三分天下格局的曹操、刘备、孙权无疑最受人关注,但与此同时,称雄河北的袁绍、偏安益州的刘璋、占据荆州的刘表等诸侯同样是乱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视线移向北方,一度成为北方最强大诸侯,与袁绍分庭抗礼的公孙瓒也曾经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