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探秘:演义中的张辽,跟正史中的张辽,有什么不同?

历史探秘:演义中的张辽,跟正史中的张辽,有什么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Laosao呀 访问量:1209 更新时间:2024/1/21 2:41:41

在三国这个著名的乱世时期,各国都有自己的知名武将。比如刘备所建立的蜀国有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那么刘备的宿敌,汉室奸相、乱世枭雄曹操手底下又有哪些厉害的将领呢?

在如今的世人心中,蜀汉早已经成为了三国时期武将质量最高的一方,其实曹魏的武将质量是高于蜀汉的,只不过由于《三国演义》作者本身所带来的偏夸色彩,导致曹魏有很多出彩的地方都被刻意的略过了,才导致作为后世人的我们对此不甚了解。

曹魏一方,除了大家都熟知曹氏兄弟、夏侯兄弟这一批,和曹操有血缘家族关系的猛将之外,还有许褚典韦这两员乱世猛将,以及以张辽为首的五子良将,在综合能力上都不弱于五虎上将的将领,尤其是张辽。

张辽在《三国演义》里面,其实不甚出彩,前期基本是属于一个和事佬的形象,曹操经常让张辽去进行劝降、招安事宜。这可能和张辽本身的人格魅力有关,他为人稳重和睦,和几乎所有人都合得来,所以无论是蜀汉阵营的关羽,还是曹魏自己这边的将领都愿意和他做朋友。可是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进行武将排名,张辽就远远算不上号了。

按照毛公对《三国演义》的说法对三国武将做的排名来说:“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张辽只排得到13名,可是按照正史的说法,张辽的能耐却并非止步于此,甚至堪称是“三国第一武将”。

王歆曾曰:“曹魏多名将,张辽随曹操四处征讨,战功累累。”史料记载作为浴血沙场能征善战的将军,张辽当为曹魏阵营的第一人。

张辽和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称为曹魏的“五子良将”。在《三国志》中,张辽为曹魏“五子良将”之首。张辽是三国时期曹魏一方唯一入驻武成王王庙“古今七十二名将”的存在,被尊为兵家的圣贤,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张辽为何能够在正史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其实看看张辽真正的战绩就明白了。

张辽,字文远,是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在《三国志·张辽传》中,曾提到张辽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马邑之谋”的始作俑者聂壹的后代:“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

张辽原本是并州太守丁原的手下,后来因为能力出众、武艺高强、膂力过人,得到了丁原的赏识,丁原不仅召他担任从事,还让他带兵去京都,介绍他跟随当时东汉最有权势的大将军何进。可惜何进当时铲除阉党失败身死,当时的张辽正奉命在河北召募士兵,在张辽召到在一千多人回来的时候,帝都洛阳已经成了董卓的地盘,于是张辽只能暂时依附于董卓。到了后来,董卓败亡,张辽就只能顺势投靠了吕布。可惜后来吕布又被李傕郭汜打败,向东逃奔徐州,张辽也跟着吕布到了徐州。

这段故事在《三国演义》里,被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张虽然还是一开始是丁原的手下,但是跟随吕布一起投靠了董卓。而后来吕布也不是被李傕、郭汜打败之后逃亡徐州的,而是和曹操大战,最后战败,只能逃往徐州。之后张辽在徐州担任鲁相的职务,那一年他二十八岁。可见吕布还是比较重用他的。

再之后就是曹操在下邳大败吕布。按照《三国演义》里的说法,张辽是在跟吕布一起被曹操俘虏后,宁死不投降,甚至对吕布摇尾乞怜的行为十分不耻。还是经过了关羽的求情,曹操亲自给他松绑之后,才心甘情愿向曹操投降的。可在正史中完全不是如此。张辽的投降,并没有这么的刚烈,而是在吕布被曹操打败之后,张辽主动率众投降的。可见,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在这里为了渲染张辽正面的形象,故意对张辽的事迹进行了美化。

《三国志·张辽传》:

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张辽在投靠曹操之后,正应了那句“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雨化作龙”。张辽在曹操麾下,开始了他南征北战、建功立业的传奇一生。曹操当即就封了张辽为中郎将,还赐予了他关内侯的爵位。

当时吕布虽然战败了,但是吕布的参与势力还在徐州范围活动,而徐州在古代称为鲁,前文已经说了,张辽在徐州吕布的手下时,就是担任鲁相。于是就有了在袁绍被打败后曹操另派张辽去平定鲁国各县的事情。

当时张辽和夏侯渊在东海郡包围了吕布的余党昌豨,可是昌豨一方依靠这东海郡城高粮广,张辽等人实在难以攻破,硬生生围了几个月都没有成功攻入城中。眼看军粮即将耗尽,大家都打算撤退了,可张辽却有相反的意见。

他对夏侯渊说:“最近这几天,我好几次巡视被我们包围的阵营,看见昌豨总是专注地盯着我,而且他们的反抗并不强烈,向我射出的箭矢也变得十分的稀少。由此可以看出,昌豨其实也不想和我们打,是想投降了,所以才没有奋力抵抗,只是找不到和我们交谈的机会。我想诱使他同我对话,或许可以劝他投降。”

于是夏侯渊就和张辽商量好,对昌豨说:“曹公有命令,让张辽对你宣布。”或许是因为原本两人就是一个阵营的人,所以昌豨很相信张辽,当即就从城上下来与张辽谈话。张辽对他说:“曹公神智武勇,正在用他的仁德感化四方各派的势力,先归附的可以受大赏。”于是昌豨果然答应了投降。也正是这次事迹之后,张辽成功真正引起了曹操的注意力,得到了曹操的重用。

之后张辽跟随曹操讨伐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和袁谭,先是在攻打邺县,邺县被攻破,张辽单独被派往赵国、常山招降沿山各路贼寇以及黑山的孙轻等人。之后又随曹操攻击袁谭,打败袁谭之后曹操另外又派张辽率军夺取海滨,击溃了辽东的贼寇柳毅等部。

之后曹操又要征讨在柳城的袁尚、袁熙与乌桓,当时他带领前锋先抵达了登上了白狼山,却没有想到突然与敌兵遭遇。当时地方的数量很多,而曹操一方的兵马很少,主力重兵还在后方,尚未到达前线,大家都觉得一个避其锋芒,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和敌方战斗,只有张辽一个人持反对意见,认为畏敌不前有损士气,不是正确的选择。

张辽极力劝说曹操应当趁着敌人的阵势也不整,整顿己方的军队,立刻进行交战。曹操看见张辽的语言、神态十分的坚定、强烈、意气风发,十分欣赏,又看见乌桓的军队确实如张辽所说尚未排好战斗阵形,于是就采纳了张辽的建议。曹操直接将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张辽,命张辽全权负责此次大战。

曹操“自以所持麾授辽”。《淮南子·主术训》:“军之持麾者,妄指则乱矣”,说明持麾者,就是军队的指挥官。《魏武军令》:“麾前则前,麾后则后,麾左则左,麾右则右。不闻令而擅前后左右者斩”,这说明曹军各部的进攻方向、进攻时机全由张辽决定。

随后张辽统帅曹军的先锋部队,对乌恒军队进行了冲击,一举获得了胜利,并且杀死了乌恒单于蹋顿。此战之后,张辽才真正的名声卓著、脱颖而出,甚至在后世又有很多人因为白狼山之战而对张辽多有赞誉。唐朝的昭文馆大学士甚至将张辽与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还专门写了一首《登长城赋》:“卫青开幕,张辽辟土,校尉嫖姚,将军捕虏。”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刚刚得到荆州的时候,人心尚未归附。为了早日稳定荆州局势,曹操在荆州组建了许多军队,而张辽当时正单独率领一支新组建的军队,屯驻于长社。在军队准备出发的时候军中忽有谋反者起事骚动,半夜惊乱起火,全军尽受其扰。可张辽对此局势临危不乱,对身边的人说:“大家不要慌乱,这个情况肯定不会是全营尽反,只是造反的一批人下要借此引起骚乱惑乱他人而已。”随后,张辽传令军中各部,只要不是反乱者就安坐勿动。而张辽则带领亲兵数十人,守立于阵中。不久,情况就稳定了下来,并且擒获了首谋者,当场将其斩首示众,评定了动乱。《通典》将其次张辽的表现评价为:“张辽审计,立擒贼首,亦同料敌之义。”

而在此后陈兰、梅成煽动六安县的氐族人叛变的时候,曹操派于禁、臧霸等领兵征讨梅成,张辽督率张郃、牛盖等人征讨陈兰。大部分是梅成佯装投降于禁,等于禁撤军以后,梅成就同陈兰会兵一处,转入了飅山。而飅山中有天柱峰,高峻陡峭,方圆二十多里,山道狭窄嵯峨,宽度仅容一人通过,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而陈兰等人就在上面筑起了营垒。

当时张辽下要进军的时候,手下的人都说:“兵少路险,难以深入。”唯独张辽不惧险阻,坚持要前往,他说:“这个情况就像是春秋时齐国的申鲜虞所说的‘一与一’的形势,勇者取胜。于是就发起了攻击,将陈兰、梅成斩首,全部俘虏了贼众。”曹操对此次的战绩评价为:“登天柱峰,亲涉险境,战胜陈兰、梅成是荡寇将军的功绩。”为张辽增加了食邑,允许他持节巡行。

这些事情都是《三国演义》里面不曾提到,或者粗略带过的事迹,很多人都不知道或者不大了解。

在之后就是张辽一生最辉煌,也是最被世人熟知的战役了:逍遥津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赤壁之战大败,逃回中原,只留了张辽、李典、乐进率七千余人驻合肥,并派护军薛悌送函给张辽,函署“贼至乃发”。随后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吴主孙权亲自率兵十万围困合肥,于是形成了曹魏七千人对东吴十万人的局面。两军对阵,众寡悬殊,眼见合肥危在旦夕,可张辽丝毫不惧,最后更是传奇一般的将孙权给打败了。

在正史中,是张辽夜募敢从之士八百人,于破晓时突杀吴阵,直战至日中乃休战,使吴军遭受重创。张辽他让李典守城,自己身先士卒,披甲持戟,率先攻入敌阵,连杀几十名敌兵,并且斩杀了东吴两名大将。当时张辽大喊着自己的名字,勇不可当,杀了孙权一个猝不及防。好在孙权最后反映过来了,看见张辽没多少人,才召集了军队围住张辽。可是张辽左冲右突,好几次带着几十人杀出了重围,只是因为自己的大部人马还在围中,才折返回阵,救自己的部下。按《三国志》里的说法,是“皆披靡,无敢当者”。

《三国志·张辽传》:

辽被甲持朝,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

之后孙权又包围了合肥十多天,根本无法攻破,只能领兵撤退了。可孙权下走了张辽却不甘休了。他带着自己手下的各路人马追击,几乎再次捉住孙权。最后曹操都被张辽这次的战绩震动了,直接封他为征东将军。

其实按照《三国演义》里来说,可能还没有这么夸张,是2000人击退了孙权,而不甚800人,可能是因为罗贯中也觉得800人有点不大可能。不过总之,此战之后,张辽的名声达到了顶点,后来继位的曹丕都评价说:“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并赞其围殴,“此亦古之召虎也”,更是在东吴留下了“张辽停啼”的说法。

就连三年后,张辽在东吴都依然余威不减。黄初二年(221年),张辽回到洛阳宫朝拜,之后回到合肥是就得了疾病,虽然曹丕派侍中刘晔带着太医前来诊治,遗憾的是并没有治好。之后文帝把他接到自己的行营,乘车亲自来探视,握着他的手,赐给他御衣,太官每天来送御膳。如此一来,张辽的病势才稍有好转。可稍有好转之后,张辽又马不停蹄的回到了屯兵的地方,当时正值孙权再次反曹,可当孙权得到了张辽回来的消息,就算知道张辽得了重病依然忌惮不已,对手下众将说:“张辽虽然生了病,还是勇不可挡,你们可要小心啊!”事实也确实如此,孙权的大将吕范,再次被张辽打败了。

《三国志·张辽传》:

权甚惮焉,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是岁辽与诸将破权将吕范。

可惜的是,可能是因为积劳成疾,这次大战后不久,张辽就在江都县病死了。曹丕听闻张辽病死的消息,还好难过了一会,不仅是痛哭流涕,还追封了张辽刚侯的谥号。

当然,在《三国演义》中,张辽不是这样死的。在《三国演义》中,张辽是在曹丕讨伐吴国的时候,为了保护曹丕,被吴国大将丁奉给射了一箭,最后不治身亡。

《三国演义》:

同保魏主而走,折军无数。背后孙韶、丁奉夺得马匹、车仗、船只、器械不计其数。魏兵大败而回。吴将徐盛全获大功,吴王重加赏赐。张辽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亡,曹丕厚葬之。

可见,正史上的张辽和演义里的张辽还是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只是演义对很多地方就行了略过,又对一些地方进行了更深刻的刻画。

标签: 张辽曹操吕布孙权曹魏于禁

更多文章

  • 小粉红出身的张辽及其悲催的打工生涯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张辽,孙权,曹操,吕布,曹丕,董卓,曹魏,汉朝,三国,五虎上将

    《三国演义》为我们塑造了一位重情重义、有勇有谋的张辽形象。但可惜,大家都误解张辽了。合肥逍遥津公园内张辽塑像为什么这么说呢?据《三国志》记载:“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雁门马邑之聂壹!这可是有故事的人啊!按照散落在《史记》中的记载,汉武帝时期除了北伐匈奴外,还曾与其有过和

  • 孙权的两员大将,一个与张辽齐名,一个战平张辽,为何都被射死?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孙权,张辽,甘宁,太史慈,大将

    孙权,继承父兄的江东基业之后,并没有败家,而是将江东发展壮大,最后建立吴国,与魏蜀两国平分天下。他手下文臣武将云集,其中有两个非常厉害的大将,一个与张辽齐名,另一个战平张辽。但是此二人的结局却并不怎么样,他们都被射死,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与张辽齐名与张辽齐名的是甘宁甘兴霸。甘宁原本是荆州黄

  • 关羽对张飞说:“张辽武艺不在你我之下”,那张飞能速胜张辽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关羽,张飞,张辽,汉朝,三国,曹操麾下

    三国迷们都不难发现,鼎立的魏蜀吴三方在军事人才的配置上各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东吴方面喜欢用帅才,比如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他们上阵单挑的武艺并不怎么样,但是运筹帷幄的水平很高;蜀汉方面则是猛将层出不穷,蜀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个个都勇猛善斗,武艺高强;而曹魏阵营的将领则比较

  • 他是刘备、公孙瓒的老师,一生淡泊名利,其家族却成为后世豪族

    历史解密编辑:金黄的枯草PLUS标签:刘备,董卓,袁绍,汉朝,三国,蜀汉,公孙瓒,汉灵帝,皇甫嵩,曹操手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自董卓死后更是呈现出群雄割据、互相攻伐的局面。当时的众多诸侯中,奠定了日后三分天下格局的曹操、刘备、孙权无疑最受人关注,但与此同时,称雄河北的袁绍、偏安益州的刘璋、占据荆州的刘表等诸侯同样是乱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视线移向北方,一度成为北方最强大诸侯,与袁绍分庭抗礼的公孙瓒也曾经辉煌

  • 孔融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立场——先站公孙瓒,后附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孔融,公孙瓒,刘备,曹操,袁绍

    孔融是汉末三国时期一个比较容易受忽视的军阀。小编的意思不是说这个人物容易被忽视,孔融早期有让梨、''一门争死''的举动;后期又与曹操作对被杀的下场,谈不上冷门人物。然而孔融也曾经是一支军阀,参与地方各军阀的联盟、对立当中,不过却没有太明确的记载。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当时历史背景下,孔融的立场,或者说他

  • 三国真正低调的名将,既抢走了孙坚的地盘,又射杀了公孙瓒的从弟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孙坚,公孙瓒,袁绍,袁术

    古语有云:国乱思良将,家贫念贤妻。硝烟弥漫、群雄并起的汉末三国时代,既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名将容易被历史所掩埋的时代。今天本文的主人公,便是一位因为历史的原因,而被埋没的名将。此人尽管行事低调,但为将却是极有才能,曾率兵夺走了孙坚的地盘,也曾在一场战斗中射杀了公孙瓒的从弟。因此,可以说,这

  • 墨子发明的百兵之贼:公孙瓒用它横扫鲜卑乌桓,冉闵用它干啥了?

    历史解密编辑:清蒸一口气标签:公孙瓒,冉永曾,墨子,乌桓,羊侃,吕布

    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他不但是思想家教育家,而且还是科学家、军事家,同时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武器发明家——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公输》:“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墨子把自己发明的守城器械(攻城时也能用)都传授给了弟子禽滑(读作骨)厘,在《墨子·六十三章·备

  • 袁绍用一石二鸟之计骗了韩馥,也骗了公孙瓒,至此成为了冀州新主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袁绍,公孙瓒,韩馥,冀州,逢纪,大军,汉朝

    东汉末年,袁绍率领大军驻扎在河内,但是由于缺少粮草,使得袁军军心不稳,这个时候,冀州牧韩馥向袁绍伸出了援助之手,他派下属送粮草去接济袁绍,这为袁绍解了围,袁绍对于韩馥非常感激。这个时候,袁绍的谋士逢纪却劝袁绍去占据冀州,这让袁绍非常的为难,谋士逢纪对袁绍这样说道:主公,冀州这个地方要粮有粮,要兵源,

  • 赵云为什么一辈子都没受到刘备重用?只因公孙瓒临死前的这番话!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赵子龙,刘备,公孙瓒,袁绍,曹操,张飞

    赵云是三国时期蜀国有名的猛将,一生经历大战无数却未尝一败,即使在曹操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救出刘备的儿子刘禅,也没能让他身上受到半点伤害,这样骄人的战绩绝不比关羽和张飞逊色。只不过这样的一位猛将,在蜀国却总是不得志,从而没有单独领兵独当一面的时刻。按理来说,他是阿斗的救命恩人,情理上也会让刘备比较信任

  • 东汉末年,赵云本是公孙瓒手下,为何公孙瓒会将其让给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风尚论说标签:刘备,袁绍,陶谦,东汉,赵云,汉朝,三国,赵子龙,公孙瓒,曹操手下

    刘备也在公孙瓒处,依附他的这个老同学。刘备见到赵云,认为他是个奇才,非常欣赏,就有意深深地交纳,大力笼络。此时公孙瓒正在与袁绍交战,就派遣青州刺史田楷占据山东附近的地区,袁绍也派遣数万大军前来争夺。公孙瓒便上表刘备为别部司马,派遣他前去帮助田楷抵抗袁绍。刘备请求让赵云跟随出征,为刘备掌管骑兵。当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