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汉三国时期,因为天下大乱,群雄纷争,许多武将拥有了展现自己能力的舞台,凭借着自己强大的作战能力,威名远传于后世,这其中就包括了单骑救主的龙胆将军赵云。传说在两军对阵的单挑环节,赵子龙未尝败绩,可见其武艺高超胆色惊人。
不论是在《三国演义》这样的文学作品中,还是正史的记载里,赵云都是一位英勇悍将,能够在敌人军阵中杀个七进七出,战斗力极为强悍。可是赵云在蜀国并没得到重用,不得不说刘备不愧是一代枭雄,其临终才告诉赵云真实的原因,这是为何?
赵云的身份很特殊
刘备临终前,也对赵云表露过自己的想法,告诉他未得重用的原因。首先是他的特殊身份。简单地来说,赵云就是地位很高,但是官职“虚无”。
想要理解这句话其实非常简单,就拿典韦来说吧,当年典韦为何而死,就是因为用自己的身躯挡在了曹操的面前,最后战死,保护了曹操的安全。而典韦在曹操的阵营里可不是将军,但是他的地位是很高的,因为曹操将他当做是自己的贴身护卫,如果不是足够的信任,绝对不会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他的!
当时的赵云对于刘备来说也是这样,而是自己给他安排的工作是很特殊的,能够在主公身边任职,守护其安全的人,必然武艺不凡,而且深受信任,要不然对手一个离间计,先要杀死自己,就太过容易了。这个观点是从他的身份原因去进行考虑的,其二就是他的能力了。
赵云乃一代名将,但没有帅才
赵云确实是一代名将,但不论是演义典故,还是从正史的记载方面去看,他带兵打仗的次数并不是很多,属于个人单体战斗力很强,服从指挥,纪律性很强。但如果让赵云自己进行指挥,他的领导才能是比较有限的,在战场上讲究的就是随机应变,很多时候自己是需要做出判断的。
而赵云属于很多事情都需要进行上报的角色,如果自己要行动需要作出变化,那他第一时间会选择上报,收到新的命令之后才会行动。但战场上风云莫变,这个等待的时间段,很有可能会导致战机的遗失。我们去翻看《三国志》,赵云除了护卫任务之外,执行的都是什么任务?
要不然是营救,要不然是建设,很少会让他去主持守城,或者和对方正面使用谋略,去进行对弈。作为领导的刘备不可能是一个傻子,更何况身边还有诸葛亮这样的高人在。也就是因为赵云的能力有限,但拥有忠肝义胆,有勇气去执行繁琐困难的任务,鲜少犯错,愿意为刘备鞍前马后,也就有了第一点所说的特殊身份!除了这两点之外,还有一点,是赵云的一大缺点,决定了他官职不高,那就是性格。
耿直的赵云,让刘备有时也头疼
赵云是一个极为耿直的人,很多时候做事方面展现出的态度,让刘备都有所不解。就比如说刘备成为汉中王的时候,就想着自己已经成为蜀国皇帝,大赦天下增加自己的名望也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可这时候的赵云说什么?汉室未定,现在这么做是不是太着急了,所有的大臣都没有意见,就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很多大臣也就在之后不敢和他进行接触了。还有刘备被困在了吴都,如果想要活下去,那就要尽量地降低存在感,让城内的对手知道,这个刘备也不过就这样而已,不足为虑。
为了达成这样的效果,刘备每天假装沉醉于酒池肉林之中,可是这时候的赵云不干了,直接冲进了正在“享乐”的刘备身边,对其进行劝解,这样的做法不仅危险,而且让刘备面子上挂不住,内心自然生气,直接找人将赵云年撵出房门外。
这样的事情不光在刘备的身上发生过,公孙瓒也深有体会。当年袁绍统领中原北方大部分区域的时候,为满足私欲,鱼肉百姓。赵云对其深感不满,便带着自己的部队投奔了正在施行仁政的公孙瓒。
公孙瓒见其带来队伍的规模不小,内心欣喜,问赵云:许多人都因为袁绍势力庞大依附于他,为何你愿意迷途知返追随于我?公孙瓒想要获得的答案无非就是赵云的夸赞,但是赵云的回答却很让他失望。吾等之所以愿意追随于您,并非想要攀附,而是因为您在方施行仁政,和您与袁绍本人并无瓜葛。
作为领导想听的没有听到,反倒是让自己陷入了尴尬之中,这很有可能也是赵云在公孙瓒手下没有获得重用的原因。不过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也许也是诸葛亮在获得权力之后,会重用赵云的关键,因为赵云绝对服从自己的命令,而且对刘备忠心耿耿,自己重用他,才不会陷入他人一位自己想要谋权篡位的尴尬地步。这也是他一生未得重用,但却能平安度过一生的原因。
总结
赵云作为蜀汉名将,他是成功的,有着极高的战斗力,甚至在自己年迈的状态下,依然与魏国将领单挑不落下风。他的忠肝义胆是刘备安全的保障。相对于三国时期的大部分将领来说,他已经足够突出了。所以在刘备临终前,把自己的儿子安全也交给了赵云,不是没有重用过,而是一直都在重用,能够让刘备放心的人,也只有赵云一人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