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梁山伯遇到的祝英台,会是明朝“穿越”过来的吗?

梁山伯遇到的祝英台,会是明朝“穿越”过来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二哥谈事 访问量:404 更新时间:2023/12/31 11:56:24

七夕那天,我们讲了“牛郎织女”(轻戳可看)作为爱情象征的来龙去脉,而说起古代民间传说的“苦命鸳鸯”,还有一对也是家喻户晓,那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同窗数载,互为知己,梁山伯发现祝英台女子身份后欲求娶,可两人却难成眷属,在重重阻碍下相继离世,最终双双化蝶相守。

故事结尾的化蝶情节具有极强的神话传说色彩,而一说起神话,我们必然会想到“虚构”,可是,梁祝这个故事真的一点真实性都没有吗?浪漫的“化蝶”收尾是否一开始就存在?梁山伯和祝英台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吗?他们是否真是“生不同衾死同穴”的恋人?

“海路遗风·越剧万里行”经典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照

梁祝起源:众说纷纭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其余三个为白蛇传、孟姜女和牛郎织女),也是中国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民间传说之一。

东晋以来,梁祝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1700多年,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无数人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感动落泪。

早年间,梁祝的爱情故事基本为口口相传,在不同的地方,还会结合本地特色文化,所以故事版本众多。不同版本的故事指向了不同的人物和地点,让人不禁疑惑——梁祝故事的起源究竟是哪里?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否真实存在?我们先来看两个流传较广的梁祝版本。如今流传最广的版本是这样的:

在晋代会稽郡上县的祝府,有一女子叫祝英台,女扮男装到会稽城(绍兴)书院读书,赶往书院途中遇到同来上学的梁山伯,两人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一直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中断学业返回家乡,梁山伯到上虞县拜访祝英台时,才发现同窗了三年的好友竟是女儿身!两人情投意合,然而造化弄人,此时祝英台已和马文才有了婚约。梁山伯赶来提亲时,祝英台已要择日完婚,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让两人无法走到一起,梁山伯最终因积郁成疾过世。而祝英台在嫁往马家的途中,经过梁山伯的坟墓,突遇天空狂风大起,阻碍了迎亲队伍前进,祝英台下花轿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悲痛万分,这时梁山伯的坟墓裂开一道口子,祝英台跳入坟中,坟中飞出一对彩蝶,缠绵飞去。

如果去掉“化蝶”情节,这就是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版的梁祝故事。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有两座晋代墓,分列于马庄乡古官道两侧,被认为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墓。当地人认为汝南是梁祝故里,很大程度上就来源于这两座古墓。因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并没有订婚,两人不可能合葬,所以但凡出现合葬墓的基本都是假的,分葬墓才更符合历史。

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照

而作为合葬墓的出现地,最著名的是浙江宁波。当地传说晋代时,梁山伯做过鄞州县令,为官清廉,却因得罪权贵被残害致死,老百姓为他修了一座大墓;祝英台则是明代上虞的侠女,劫富济贫,也被权贵杀害。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们,就把两个人合葬在一起,算结了“阴婚”,鄞州现在还有梁祝合葬墓和梁祝故居,那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

这两个版本的梁祝在民间流传最广,体现了两种观点:一是梁祝二人在同一时代相遇,有着凄美的爱情故事;二则是梁祝并非同一时代的人,没有相遇,没有爱情,死后同穴是偶然或他人为之。这两种说法都拿古墓说事,我们究竟应该相信哪种呢?

关于梁祝的传说,最早可见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初唐时期,就有了义妇冢的说法,还记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冢而葬的文字。

晋丞相谢安表其墓曰“义妇冢”

到了晚唐,张读所撰的《宣室志》对梁祝事迹做了文学渲染:

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友,方知其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逢裂陷,祝氏遂并葬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故事情节和现在流传最广的汝南版梁祝相差无几。从两本书的著者年代看,先不说义妇冢地点究竟在哪,梁祝二人中有一人为明代人的说法先不攻而破,毕竟初唐、晚唐都早于明代,当时的古籍里不应该突然“穿越”一个明代过来的人。

宋代明州(今宁波)知府李茂诚的《义忠王庙记》记载,梁山伯生于公元352年农历三月初一,死于373年农历八月十六,终年21岁,未曾婚配;祝英台出嫁于374年暮春,梁山伯庙(又名“义忠王庙”)修建于397年。如记载可靠,那梁祝的传说应该就是在公元374-397年这20多年间流传开来。

这样来看,汝南版的梁祝故事似乎更贴近历史,两个人是同一时期的人,绝非“穿越时空的爱恋”。

那么,梁祝“化蝶”的梦幻结局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们在清代邵金彪的小说《祝英台小传》中看到了这个结局:

英台乃造梁墓前,失声恸哭,地忽开裂,坠入茔中。绣裙绮襦,化蝶飞去。

现在,我们确定了梁祝二人同处一个时代,现在说下一个问题——他们是河南汝南人吗?

梁山伯和祝英台是哪里人?

虽然汝南的梁祝故事最接近古书记载,史学家也考证了梁祝墓、梁庄、祝庄、马庄、红罗山书院、鸳鸯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桥(草桥)及梁祝师父葬地邹佟墓等地名的存在。但早期的史料中,大多没有提及这些地名,极有可能是后期人们进行小说、戏剧等再创作后的结果。

如果汝南不是梁祝故里,那梁祝故事的发生地究竟在哪?

我们先从古籍中找线索。多份史料中提及,梁山伯担任过鄞令。《鄞县志》和《宁波府志》都曾记载,梁山伯为东晋会稽(绍兴)人,曾任鄞县县令,政绩卓著,被奏封为“义忠王”。梁祝合葬的义妇冢也被认为在鄞县。

所以,鄞县可能就是问题的关键。

鄞县位于今浙江宁波一代,离会籍(两人读书的地方)的距离比河南近多了。而今天的宁波市高桥镇梁祝墓地附近,有一处名为“九龙墟”。有碑文记载,晋时梁山伯任县令时,因治水积劳成疾,生前曾嘱咐要将九龙墟做为安葬之地。梁山伯带领百姓治水的情节在宁波梁圣君庙的壁画中也有表现,庙堂内还有三个牌匾分别写着:扶伦植纪、保境爱民、风节超然。宁波一带还传说,当年为帮助百姓度过饥荒,梁山伯不顾皇帝禁令开了粮仓赈灾。而皇帝听信奸臣谗言将梁山伯处死。

所以,由此基本断定,梁山伯很可能是东晋会稽人。

那祝英台呢?史料记载,她是当时隶属于会稽郡的上虞人。上虞有个祝家庄遗址,据考证有晋代人活动的痕迹,这为祝英台晋代人的身份提供了可能。

这样看来,梁祝二人所在的地区应是浙江绍兴、宁波一代。

这就很奇怪了。如果两个主人公确为宁波人,宁波版本的故事怎么会和古书记载相差那么大?

恰恰相反,宁波版本的故事其实是在做了考证之后的想象。梁山伯是晋时鄞县县令是基本达成共识的,问题的关键就在祝英台,而祝英台所处年代的不确定性,以及二人竟有合葬墓的不合理性,让宁波版故事出现了一个合理的大胆想象。

是什么让梁祝家喻户晓?

梁祝流传至今仍备受关注,甚至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性的民间传说,是什么让它的影响力如此持久?

宋代以前,“梁祝”故事的流传形式主要是叙事。宋元以后,梁祝故事流传的形式逐渐丰富,出现传奇、民歌以及各种地方戏等,内容也就随之得以扩展充实,有的情节增加了更多的神话色彩。

这些被不断添加的细节,反映了社会内容、百姓观念的变化。可以说,梁祝能如此受人追捧,是因为两个人在追求“自由爱情”的同时,依然遵守着古代社会的伦理纲常,是一种合理情境下的浪漫——

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床三年而不失贞,是节;

英台有心相许却不直言,要山伯"明媒正娶",是节;

马家求聘,英台亦认为不该违抗父母之命,是孝;

英台在出嫁途中为梁山伯殉情,既尽了孝(花轿一出祝家门,就算已经按父母之命出嫁了),又尽了节和义。在祝英台自己看来,她已先许梁兄,虽无夫妻之实,但按当时的妇道,她实在早已是梁山伯的妻子(戏曲中阎王后来也判梁山伯为她的旧夫),她必须从一而终。

祝英台做出的一个个选择,正应了那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再加上“化蝶”的浪漫结局,还有谁不会落下几滴唏嘘的眼泪呢?

正是这种合理又浪漫的戏剧张力,给了不同时代人不同的体会和灵感。如今,我们提起“梁祝”,早已超越了故事本身,还会想起一段音乐——

梁祝

音乐:

纯音乐 - 梁祝大全

这是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被誉为中国民族音乐的经典。

更多文章

  •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哪个朝代的人?有什么史料依据?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梁山伯与祝英台,梁祝,周总理,白蛇传,天仙配

    《牛郎织女》、《天仙配》、《白蛇传》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但是,《牛郎织女》、《天仙配》、《白蛇传》都是人仙相爱、或人妖相爱的故事,一听就知道是胡编瞎造。《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结局虽然也有殉情男女死后双双化蝶的神话点缀,但梁山伯与祝英台却绝对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他们的故事也

  •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首轮驻场演出在沪开启

    历史解密编辑:人民资讯标签:越剧,戏曲,上海越剧院,梁山伯与祝英台,剧院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8月13日起,上海越剧院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于宛平剧院开启首轮10场驻场演出,这也是继2021年宛平剧院驻场越剧《红楼梦》后“驻场”概念的延续。本轮驻演将分为袁范版、范傅版两个流派版本,演出阵容中,有越剧名家章瑞虹与陈颖时隔四年再次搭档演绎“梁”“祝”,一经发布已收获戏迷欢

  • 1997年,浙江挖出梁山伯墓葬,墓志铭清晰可见,揭开梁祝化蝶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梁祝,墓志铭,祝英台,梁祝化蝶,墓穴,古墓

    自东晋以来,梁祝的故事便在中国民间广为盛行,被誉为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可是,在这千百年来,人们为梁祝的凄美爱情所感动之余,也会对故事的真实性产生好奇:这是真实发生的吗?最初,人们只能在历史资料中看到关于梁祝的爱情故事。直到上世纪末,一支考古队在对浙江的一座千年古庙进行考古挖掘时,挖出了梁山

  • 他们是戏曲舞台上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如今在天上重逢相聚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京剧,拜月记,俞振飞,京剧团,玉堂春,周信芳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俞振飞先生的大弟子、江西省京剧团前团长李松年,于7月30日6时50分在家人的守护下在沪离世,享年92岁。这距离他送走结发妻子,也是最默契的舞台搭档王苓秋仅过去三个多月,像足了他们曾携手演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李松年,1931年1月8日出生于上海。9岁进入上海中华国剧学校“松”字

  • 51岁胡兵刮胡子扮梁山伯,却因五官立体被嘲太娘,像西门庆

    历史解密编辑:摩西观娱标签:胡兵,西门庆,胡军,胡歌,吴越,梁山伯

    01.伪娘文化大行其道,社会上的男人越来越缺乏阳刚之气!这是很多网友发出的感慨,自古以来,男性都以阳刚之美为荣,做事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反观现在这个社会呢,但凡长得好看一点的男生,都在向“伪娘”方向发展,穿着打扮越来越女性化!坊间有句名言,叫男人骚起来就没女人什么事了,但具体到实际生活,男人还是应

  • 浙江古庙发掘梁山伯墓,墓志铭清晰可见,揭露千年前梁祝爱情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祝英台,梁祝,墓志铭,观音,梁山伯与祝英台,墓穴

    梁:“英台不是女儿身,因何耳上有环痕? ”祝:“耳环痕有原因,梁兄何必起疑云,村里酬神多庙会,年年由我扮观音,梁兄做文章要专心,你前程不想想钗裙。 ”梁:“我从此不敢看观音。”——1963年黄梅戏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故事,更是口口相传千年,被誉为“绝唱”的

  • 浙江千年古庙发现梁山伯古墓,墓志铭清晰可见,揭开梁祝化蝶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旧约影馆标签:祝英台,墓志铭,马文才,浙江省,千年古庙,梁祝化蝶,梁山伯古墓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在中国的民间流传已久,早在古代,便有文人墨客将他们的爱情故事写入诗歌话本,又有名伶戏子将故事唱成各地的名剧。到了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梁祝的爱情故事更是被搬上了银幕,用电视剧、电影、话剧等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此外,在音乐界,更是有音乐家将梁祝以各种形式的音乐

  • 重温浪漫“化蝶”,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开启首轮10场驻场演出

    历史解密编辑:文汇报标签:越剧,戏曲,上海越剧院,梁山伯与祝英台,梁祝

    象征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两组蝴蝶在宛平剧院一楼大厅的立柱上翩然相随;在热门打卡点旋转楼梯上,抬头便可见飞舞的粉蝶;剧院大厅上空的折扇和蝶将浪漫的氛围烘托至漫溢……8月13日晚,上海越剧院2022年首轮越剧驻场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宛平剧院拉开帷幕。继去年越剧《红楼梦》驻演圆满收官后,上越此番再度为驻

  •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有历史原型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祝英台,牛郎织女,梁祝,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可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史有其事的真事。一直以来,人们都说中国有四大古典爱情故事:《牛郎织女》、《天仙配》、《白蛇传》和《梁祝化蝶》。但前面那三个故事明显和梁祝的故事有巨大差别。《牛郎织女》说的是天上的织女思春下凡,与放牛的郎君结成了夫妻。后来却被王母娘娘棒打鸳鸯,成了天下两大星座

  • 1997年,浙江古庙发现梁山伯墓,墓碑保存完好,揭开梁祝化蝶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祝英台,梁祝化蝶,孔雀东南飞,梁祝,梁山伯与祝英台

    不论东西文化如何差异,“爱情”永远是历史故事的主题之一。从汉赋的《孔雀东南飞》到唐诗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情相悦的爱情,在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东晋时期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又称《梁祝》,作为我国四大古老的民间爱情故事(其他三部分别是《白蛇传》、《孟姜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