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知春图》欣缘道人 作
作者:姜维群
我们总喜欢说中医神奇、中药神奇,其实中国的古人神奇。
试看第一位获诺贝尔获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就是翻阅了大量的中医药古代典籍,发现了1700年前的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一句话,提取出来抗击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
神奇吧?其实是生于西晋死于东晋的葛洪神奇。
葛洪的生卒年为公元284一364年,他的一生可谓:半神半医半官;可圈可点可赞。他出身于没落的官僚贵族家庭,13岁时父亲去世,家境每况愈下。葛洪勤奋好学,到处借书来读。常常白天砍柴,挑到集市去卖以换取笔纸,晚上读书到深夜,年轻时已成为一位知识广博的人。
葛洪先后拜两位老师,一是从郑隐学丹术,二是拜南海太守鲍靓为师,并被鲍靓纳为婿。葛洪全面继承了鲍靓学业而兼宗医术,尤好神仙导引之法。东晋建立之后,葛洪领兵打仗有功,被封为“关内侯”,担任过一些不大不小的官职。但他一生以炼丹修道、从事医学研究为主,影响最大的医书是《肘后备急方》。
葛洪是世界上第一位急诊医生。晚年他在罗浮山著有《金匮药方》100卷,《玉函煎方》10卷。他意识到这两部书过大,非贫家及荒远地方人能得到,于是将原书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贵为廉,重新编著了一套《肘后救卒方》,经后世人的先后增补,成为现在流行的《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意思是此书可藏于“肘后”衣袖内随身携带,以便医生进行急诊时随时取出参考应用。
现在人的概念中医中药是调理保养身体的,不能抢救急症,实际上《肘后方》书的开头首先讲述急救,其中有抢救卒中(中风)、昏迷、暴死、急腹症等。在抢救昏迷病人用指甲指压患者唇上“人中”穴位,就是源于此书。还有就是灸唇下的“承浆”穴位,这个急救法因为需要针灸人们很少知道了。
此外还介绍了用半夏研成粉末吹入患者鼻中,或将干菖蒲捣碎制成枣核大药丸,置于患者舌下以急救昏迷。对常见多发病记述尤详,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如霍乱、伤寒、疟疾、结核病、天花、麻风、肠寄生虫病等。全书记载的疾病种类很多,内容颇为丰富,可以说几乎包括临床医学各科。
上述这些方药的记载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收录的药方大都选易得、有效、价廉的药物,取用药、使用药方便。譬如治疗疟疾就是一味药十五个字,“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汉字的精准扼要在此可窥一斑。用药的数量为“一握”,即一把;用两升水泡一下;捞出来拧绞出汁水;尽都喝了。这里没有说用热水烫用开水煮,屠呦呦开始实验提取的青蒿素无效,因为热处理了,古人告诉我们不烫不煮拧出汁来直接喝。
神奇吧?这才是大中华的博大精深,这才是中医药的不可思议。
(刊于2023年3月15日《中老年时报-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