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书画欣赏】 东晋 王导《改朔帖》

【书画欣赏】 东晋 王导《改朔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砚田文化 访问量:2902 更新时间:2024/2/29 19:09:51

王导(276年—339年),字茂弘,小字赤龙、阿龙。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人。东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建议琅邪王司马睿(晋元帝)移镇建邺,辅助其建立起东晋政权。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王导善书法,学习锺繇、卫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有草书《省示帖》《改朔帖》传世。

在《淳化阁帖》中有王导《改朔帖》。

王导(东晋)《改朔帖》

《改朔帖》释文:

导白。改朔情增伤感,湿蒸事何如?颇小觉损不?帖有应不?悬耿,连哀劳,满闷不具。王导。

《改朔帖》:“导白。改朔情增伤感,湿蒸事何如?颇小觉损不?帖有应不?悬耿,连哀劳,满闷不具。王导。”

朔,是农历初一,改朔指变换朔日,指经过一个月。

此帖大意说:又到了一个月的月初,难免又增加了时光流逝的感伤,您身体湿热的问题怎么样了?感觉到减轻了没有呢?上次给您的药方管用不管用。心里一直担忧着,连续不断的哀伤和劳碌,胸中十分憋闷,不多写了。王导。

这里有两个细节值得关注,第一个是信中提到伤感、湿蒸、悬耿、哀劳,还有满闷,有的是心情不好,有的是身体不适,或者兼而有之,总之都是不痛快,短短33个字中,不舒服、不高兴的词就出现了5个。功先生有一个说法,就说魏晋南北朝人留下来的尺牍,为什么很多都是说丧事、报告坏消息、说身体不好之类的。他认为,这是因为古人收藏尺牍的时候,往往都尽量收藏一些讲好话的,吉祥如意之类内容的,所以这些内容不是那么好的,往往不被重视,所以没有进入顶级收藏,所谓顶级收藏,在中国古代当然就是皇室收藏,而皇室收藏在南朝和隋唐时代就经历了好几次浩劫,大部分都被毁了,永远地消失了,而一些内容不太好的尺牍,反而因为散在民间,得以保存了下来。

第二个细节是信中提到“帖有应不”,应该是王导在此前为收信人提供了一个药方,在此信中询问,说我提供那个药方管用不?这在今天的年轻人看来,似乎有点荒唐——药也是随便吃的!其实这种情况,在古代是很常见的现象,尺牍中也很常见,一方面古人根据自己吃药的感受,觉得某一个药方对自己挺有用,然后听说朋友有和自己相似的症状,就推荐朋友用这一个药方;另一方面,古代读书人,文、史、哲、医、方术(风水、算命等等)不分家,一般士大夫都懂一些医术,有时也传抄一些药方,甚至为自己和家人、朋友开药方,都很常见,像陆游晚年,就经常周游乡里,带着药囊,为乡亲们免费看病、发药。

前面启功先生所谈,应该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其实,魏晋时代的士人,比后代人更加多愁善感,也是一个方面。

王导的兄长,就是那位以“清谈误国”著称的西晋名士王衍,就曾经说过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晋书·王衍传》)

所以在魏晋人的尺牍中,往往都多有表达伤感,或者病患等等的一些表述。比如王导的堂兄,那位多次发动政变,逼迫朝廷的大将军王敦,他的尺牍中,这种感伤的表达也丝毫不亚于其弟。

美不要私藏 转发给朋友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载图文等稿件均出于公益传播目的。所使用的非本院原创,图、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者联系,我们尊重原创,如版权人认为本次转载行为不当,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书法讲堂

请点下面的 和 ,谢谢

标签: 王导改朔帖晋元帝王敦尺牍

更多文章

  • 【书画欣赏】 东晋 王导《省示帖》

    历史解密编辑:砚田文化标签:王导,省示帖,晋元帝,天明,琅邪

    王导(276年—339年),字茂弘,小字赤龙、阿龙。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人。东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建议琅邪王司马睿(晋元帝)移镇建邺,辅助其建立起东晋政权。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

  • 【文史英华】周顗与王导‖庞雨

    历史解密编辑:方志四川标签:王导,王敦,伯仁,嵇康,丞相,周顗,庞雨,晋朝,晋元帝,文史英华

    周顗与王导庞 雨稍有点传统文化底子的国人,都知道王导说的那句:“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晋书•周顗传》载: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顗喜饮酒,致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

  • 东晋故事 王马天下:王导发现了一枚可居的奇货

    历史解密编辑:甜腻小猫迷PLUS标签:王导,王敦,丞相,晋朝,司马睿,司马炎,司马衷,晋元帝,东晋故事,王马天下

    衣赐履按:该讲讲晋元帝司马睿了,东晋的开国皇帝。“王与马,共天下”,指的是司马氏和琅邪王氏共治天下,司马氏自司马睿始,琅邪王氏则指的是王导、王敦兄弟,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史学名词:东晋门阀政治比较有趣的是,终东晋一朝,一百多年间,门阀此消彼长、新陈代谢,但皇帝与门阀世族共治天下的格局,竟然没有变化,可

  • 东晋名士,拼命从司马睿手下救王导,最后却因王导而死,谁的错?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说故事标签:王导,王敦,伯仁,管仲,晋朝,司马睿,晋元帝

    王敦之乱中,一个人备受考验,他就是王敦的堂弟王导,江东士族领袖。王导王敦起兵之后,当即被晋元帝司马睿定为大逆,也就是谋反之罪。我们知道,谋反基本上是要被夷三族的。所以,当时的琅琊王氏族人面临着生死存亡。如何应对?显然,逃亡是第一选择!如王含,王敦的亲哥,就南逃武昌,王敦的起兵之地。那么,作为堂弟的王

  • 王导得票最多,能接班蔡斌吗?

    历史解密编辑:大眼瞄世界标签:蔡斌,王宝泉,郎平,中国女排,王导,晋朝,超级联赛

    这个还真说不清楚。因为国家队选帅并没有一个成文的章程,我们也不知道他们选帅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至于是否和票选或带队成绩有关?我们就更加不得而知了。所以说,我们无法准确回答题主的提问。不过有一点倒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无论是从执教能力上,还是从球迷的认可程度上来看,王宝泉都比蔡斌要好得多。正常的情况下,应

  • 王导的遵养时晦

    历史解密编辑:胆大的小虫标签:王导,陶侃,宰相,豫州,郭默

    东晋成帝五年,驻军江州的后将军郭默因不满刺史刘胤的所作所为,伪作朝廷诏书,率兵诛杀了刘胤,并且把刘胤的首级送到京师建康。司徒王导认为郭默骁勇难以制服,便劝成帝下诏赦免郭默擅杀刺史的大罪,任命郭默为江州刺史。并且把刘胤的头高悬杆上,宜布罪状。郭默画像太尉陶侃在驻地听说此事后,立刻站起身说:“郭默所称诏

  • 东晋王导草书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王导,王敦,晋元帝,王衍,尺牍

    王导(276年—339年),字茂弘,小字赤龙、阿龙。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人。东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建议琅邪王司马睿(晋元帝)移镇建邺,辅助其建立起东晋政权。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

  • ️林丹致敬王文教总教练:缅怀前辈,王导走好

    历史解密编辑:直播吧标签:林丹,王导,王文教,中国羽毛球队,羽坛

    直播吧12月25日讯 据新浪体育报道,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原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王文教同志,因病于12月25日3时12分逝世,享年89岁。羽坛名将林丹在社媒表达了对前辈的致敬,林丹发文:缅怀前辈,王导走好。相关:曾带队拿56冠军!原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王文教因病逝世,享年89岁

  • 东晋王敦之乱期间, 王敦的堂弟王导为何站在王敦的对立面!

    历史解密编辑:黄元说体育标签:王导,祖逖,东晋,晋朝,司马睿,司马绍,司马氏,王敦之乱

    前言:永嘉之乱后,出身于琅琊王氏的王敦和王导倾力辅佐晋王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王敦在外主军,王导在内主政,兄弟二人协力将家族带上了光明大道,时人皆称“王与马,共天下”。然而这种和谐氛围还没有维持多久,王敦就率军自武昌(今湖北鄂州)顺江而下,攻入建康(今江苏南京),架空了司马睿。司马睿忧愤而终后,王敦心

  • 跨越数字鸿沟:全民数字素养与数字乡村论坛举行,曹淑敏邢善萍出席并致辞

    历史解密编辑:海峡都市报标签:曹淑敏,邢善萍,网信办,乡村,王秀军

    7月23日,跨越数字鸿沟:全民数字素养与数字乡村论坛在福州举行。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曹淑敏,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邢善萍,全国妇联副主席吴海鹰,中国残联副主席程凯,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任贤良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秀军出席论坛,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蔡昉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