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为何晚年如此厌恶妻子

司马懿为何晚年如此厌恶妻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如汝侃娱乐 访问量:3392 更新时间:2024/2/12 20:39:01

历史上真实的司马懿,早年非常尊重妻子,晚年却性格突变,当众折辱她。如果没有2个儿子誓死护母,他甚至早就杀了她。

司马懿的妻子,名叫张春华,是他生命里非常特殊的存在。

在电视剧《军师联盟》里,他们堪称模范夫妻。

剧中,司马懿是出了名的怕老婆,却也对张春华特别痴情。

为了张春华,他几次拒绝御赐的妾室柏夫人。

他们感情深厚,可以在彼此面前毫无顾忌展现真实的自己,虽然吵吵闹闹,却也相互扶持,互相陪伴,羡煞旁人。

张春华死后,司马懿就彻底黑化了。

然而,美好只存在于电视剧里。

历史上真实的司马懿,从未专宠妻子张春华,有一大堆的妾室。

除了张春华、柏夫人之外,光被记载在史书的,至少还有伏夫人、张夫人两位妾室,她们一共生下5个儿子。

不过,在司马懿的一堆女人中,张春华的确是个特殊的存在。

两人结婚时,张春华只有13岁,是司马懿唯一的结发妻子。

他们感情不错,相敬如宾。

张春华生了3子1女,分别是后来的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平原王司马干和南阳公主。其中,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是司马懿最得意的儿子,深受重用,是曹魏权臣。

然而,晚年的司马懿,仿佛变了一个人,对妻子厌恶不说,还当众折辱她。如果没有2个儿子誓死护母,他甚至早就杀了她。

门当户对的婚姻

公元202年,13岁的张春华,奉父母之命嫁给23岁的司马懿为妻。

张春华的父亲是魏国粟邑令张汪,母亲是名画家山涛的堂姑。这样的张春华,是实打实的官二代,也是令人羡慕的名门之后。

司马懿同样出身名门,祖父是颍川太守,父亲是京兆尹,见识与张春华不相上下。

两人结婚,门当户对,郎才女貌。

最可贵的,还是司马懿的性格。

当时,恰逢魏晋时期,礼乐崩坏,战乱四起,从朝廷、贵族到民间都男风盛行,男子多以柔美见长。

古代四大美男子,至少有三个都是魏晋时期的名人——潘安、兰陵王、卫玠。(古代四大美男子有两个版本:第四人一说战国时期的宋玉,二说魏晋时期的嵇康)

许多有识之士,大多选择放浪形骸、躲在山林中隐居,以求及时行乐。

司马懿并没有学着他们放浪形骸,也不喜好男风,且有真才实学,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夫婿人选。

两人结婚后,感情不错。

张春华是非常好的贤内助,连史书都称赞她非常有智慧,德行也非常好。

《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后少有德行,智识过人。”

早期的司马懿,也非常敬重张春华的才智。

建安六年,曹操拉拢司马懿,邀请他来府上任职。

但司马懿认为,曹操和当年的董卓一样,根本不想掺和这趟浑水,便在家里装病。

他自称患了风痹,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只能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没有办法去给曹操当帮手。

曹操是个疑心病特别重的人,他还特地派人去司马懿的府上查探,并下令:如果司马懿是装病,就杀了,如果不是,就算了……

当年,华佗称病不给曹操治病,曹操同样派人去探查,结果发现华佗在给百姓治病,最终杀了华佗

司马懿比华佗谨慎。

他日日夜夜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就这样等着刺客的来临。

《晋书·宣帝纪》中如此记载: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

《晋书》记载,刺客前来试探那天晚上,见司马懿直挺挺躺在床上,立刻挥刀砍向司马懿

司马懿双眼瞪大,身体依旧纹丝不动。

最终,刺客认定司马懿是真病了,收了刀,回去复命。

司马懿这才逃过一劫。

只可惜,再缜密的人,也总有疏忽的时候。

有一天,天突然下起暴雨,司马懿见院子里还晒着书,情急之下,从床上跳下来,自己跑去收书,结果被一个婢女看见了。

虽然司马懿也不确定,这个婢女会不会出卖自己,但张春华却认为:婢女留不得。

于是,张春华拔出刀,亲自动手,杀了这个婢女。

自此以后,司马懿就对妻子另眼相待,任何事情都和她商议。

《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宣帝初辞魏武之命,托以风痹,尝暴书,遇暴雨,不觉自起收之。家惟有一婢见之,后乃恐事泄致祸,遂手杀之以灭口,而亲自执爨。帝由是重之。

这是两人早年相处的细节。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他们性格相似,性情相投,彼此尊重,算得上一段佳偶。

晚年得势,轻慢发妻

司马懿晚年得势以后,就仿佛变了一个人。

他不仅疏远了发妻,还非常厌恶她,多次公开折辱。

一次,司马懿生病,夫人张春华前来探望。

司马懿不但不领情,反而破口大骂:“老物可憎,何烦出也!”

(你个老东西,看着就让人厌烦,何必出来让我不开心!出自《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

面对这样的羞辱,张春华气得绝食。

但司马懿依然无动于衷。

最后,张春华的2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看不过去,跟着母亲一起绝食抗议。

“后惭恚不食,将自杀,诸子亦不食。” (《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

司马懿这才低头道歉。

不过,他并不觉得对不起妻子,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张春华不值得怜惜,低头只是因为舍不得儿子罢了。

“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 (《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

张春华并没有做任何对不起司马懿的事,相反,她为了这个家殚精竭虑,操劳一生。

为何晚年的司马懿,这么厌恶妻子呢?

司马懿是北魏著名政治家,也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他和诸葛亮对阵多年,使得蜀汉北伐无功而返;

他和曹爽斗智斗勇,最终诛杀曹爽,独揽大权。

这是个非常聪明的人。

《全三国文·魏》也对他高度评价:

“在朝则匡赞时俗,百僚仪一;临事则戎昭果毅,折冲厌难。”

这么聪明的人,绝对不会毫无根据地厌恶一个人。

理由一:年老色衰——站不住脚

有人认为,司马懿厌恶发妻,是因为她年老色衰,但这个理由站不住脚。

史书一直称赞张春华智谋过人,品德良善,却从不曾夸赞她相貌秀丽。

可见,张春华最初受宠,就不是因为相貌,又何来因年老色衰而失宠呢?

更何况,司马懿对发妻可不止是冷淡,更是出口斥骂,连面都不相见。

两人闹得家宅不宁,几乎人尽皆知。

司马懿的一生,足智多谋,有很多功绩,最出名的就是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以及远征平定辽东。

唐代官修的《晋书》里,就记载了李世民对司马懿的史论。

“夫征讨之策,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

这样的人,就算晚年真的厌恶妻子,也没必要闹得人尽皆知。

理由二:心狠手辣——站不住脚

《晋书》中关于张春华的事迹,就只记载了两件,一件是她杀婢女,一件便是她被司马懿谩骂绝食。

有人认为,司马懿厌恶张春华,是因为她心狠手辣,杀了婢女。

这个说法同样站不住脚,是用现代人的思维在思考古人的想法。

在古代,婢女的地位很低,几乎不被视为一个人。

因此,就算张春华杀掉了婢女,也不算特别严重的事情。

此外,《晋书》里明确记载了司马懿因为此事,特别敬重妻子。

可见,司马懿是非常欣赏这样的张春华的,没有道理晚年因此厌恶她。

就算晚年位高权重,因此而忌惮妻子,也没有必要闹得人尽皆知,双方都下来不台。

所以,我认为,司马懿如此大张旗鼓厌恶妻子,绝对有他的目的。

深层原因

《晋书》详细记录了司马懿谩骂张春华,气得张春华绝食的事情。

司马懿骂妻子:“老物可憎,何烦出也!”

后来,他迫不得已低头道歉,还在公开场合说:“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

仔细分析这两句话的语境,我有个大胆的假设。

或许,他不是为了谩骂妻子,而是为了掩饰自己。

之所以做这个推测,是因为司马懿做这件事时,处境非常微妙。

司马懿的艰难处境

公元239年,八岁的齐王曹芳继位,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都成为托孤重臣。

朝堂中,曹爽想一人独揽大权,向天子进言要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

但是朝臣们认为,大司马整个官职不吉利,有很多人都直接死在了任上,便建议任命司马懿为太傅,并效仿汉朝丞相萧何那样,允许他“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入殿不趋”,是指入朝觐见时,可以不用像一般臣子那样弯腰小步走,而是直起腰杆正常走路。

“赞拜不名”,表示皇帝召见臣子时,不称呼他的姓名,而只报他的官衔名。(古代直呼姓名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行为,但是皇帝可以对任何人直呼其名。)

“剑履上殿”,是指大臣进宫殿拜见,可以穿着鞋子、佩戴兵器。(一般情况臣子觐见,都必须脱鞋、卸兵器,地位低一点的连袜子都不能穿,必须光脚,即“跣足”)

此外,朝臣还建议,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也可以当个散骑常侍,赏赐列侯的名位。

在《晋书·宣帝纪》中如此记载:朝议以为前后大司马累薨于位,乃以帝为太傅。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汉萧何故事。嫁娶丧葬取给于官,以世子师为散骑常侍,子弟三人为列侯,四人为骑都尉。

在古代,能够享受“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特权的人,都是极个别权臣。

此前,曹操就是其中之一。

正所谓,无功不受禄。

劲敌曹爽连同朝臣,突然建议给司马懿整个家族这样的恩赐,就算不安好心。

他这话,就是说司马懿有不臣之心。

登高必跌重。

司马懿手中军权不足,此时享受这样的特权,无异于杀身之祸。

司马懿很聪明。

他立刻决定韬光养晦,坚决不让家中子弟入朝为官,自己守着被架空的太傅之位,也开始以身体不适为由淡出朝廷。

养病的同时,司马懿还格外宠爱柏夫人,活脱脱把自己伪装成一个老眼昏聩、一病不起、贪恋美色的老男人。

这样的司马懿,能够让人放低戒心。

张春华探病之际,恰恰是司马懿最想要麻痹对手之际。

曾经,司马懿用装病这拒绝曹操时,张春华就在旁边,如今他故技重施,张春华只要探望,绝对是一眼就能看出来。

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危险。

晚年的司马懿十分多疑,除了自己,他谁也不信。

为了确保自己的伪装不被发现,司马懿没有向妻子坦白,而是对着发妻一通大骂,维系沉迷美色老男人的人设。

不明就里的张春华,莫名其妙挨了一顿骂,被气得够呛,差点就绝食而死。

公开辱骂张春华,并非司马懿的本意。

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秉持着“宁可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理念的司马懿,也绝不后悔。

所以,并不能因为司马懿辱骂张春华这一件事情,就直接说“司马懿晚年厌恶张春华”。

但是,从历史的其他蛛丝马迹来看,这对夫妻晚年时候的关系,即便没到“厌恶”的程度,绝对好不到哪里去。

第一,幼子生病,迁怒发妻。

张春华为司马懿生了3子1女,其中司马师和司马昭非常出色,唯独幼子司马干让人万分头痛。

司马干的智商,先天性存在缺陷,还有间接性精神病。

后来,司马干被封平原王,但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去封地。

他非常胡闹,爱妾去世后,不让下葬,他每晚和生前一样,和爱妾行夫妻之事,直到爱妾腐烂,才让下葬。

这样的儿子,一直是司马懿心中的刺。

虽然妻子劳苦功高,可当时毕竟不是一夫一妻制,因为幼子,司马懿对妻子肯定有那么一丝丝怨恨。

或许,恰恰因为司马干的事,夫妻俩有了分歧,再也无法和睦共处。

其实,说到底,司马懿对张春华的厌恶,8分是装的,2分是真的。

装的目的,是麻痹曹爽,换家族的平安。

第二,张春华狠毒果断,需要提防。

张春华嫁给司马懿之后,曾度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贫苦日子。

当时,司马懿一直赋闲在家,整天无所事事,有主顾上门邀请,他也一概拒绝。

用现在的话来说,那时的司马懿,就是个穷苦男人,还不乐意干活,是个女人都会和他吵闹。

但是,张春华愣是一声不吭。

她从名门的锦衣玉食,到如今的苦日子,还生了一个儿子,都不曾抱怨过司马懿。

她也不催司马懿建功立业,并且支持司马懿的“失业”,还时不时还和他讨论国家形势。

这样的女人,心中怀有的韬略与见识,不亚于司马懿。

张春华,是一个能沉得住气的人,但她也非常果断。

当自己的利益被侵犯时,张春华也能出手狠毒,比如雨夜杀婢女。

狠辣果断,又有决断,张春华可以是司马懿的好帮手,也可以是司马懿的大对手。

晚年的司马懿,与原配妻子张春华并不恩爱,有了年轻姬妾,有了更多的儿子。

对柏夫人,他更是一半做戏,一半当真,毕竟温柔美丽的女人,谁不喜欢。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不由得担心,如果张春华为情爱想要对付自己,那将会是自己的大麻烦。

因此,司马懿必须时刻提防张春华。

需要时时提防的感情,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第三,张春华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势力渐大,司马懿心中忌惮。

张春华的2个儿子,都非常出色。

曹魏景初年间,司马师担任了散骑常侍,后来多次担任了中护军。

《晋书》:魏景初中,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

司马昭更为出色,不仅先后担任典农中郎将、散骑常侍,后来还成了征蜀将军,作为夏侯玄的副手,立下军功。

儿子优秀,让人面上有光,可当时,司马懿的处境并不好。

他需要韬光养晦,避免被曹爽打压,而2个儿子却违背他的本意,在朝堂活跃。

即便这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司马懿也免不了猜忌,是不是儿子有了二心。

特别是,曹爽伐蜀时,还特地带上了司马昭。

这就更让司马懿怀疑了。

而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他们的母亲张春华,自然被司马懿一起猜忌。

心里有怒火,司马懿,自然没有好脸色对张春华。

其实,说来,也挺感慨的。

张春华和司马懿的关系,初结婚时,尊重多过恩爱。

后来,时间渐长,司马懿有了诸多妾室,对妻子的尊重,也越来越少。

晚年时,受3个儿子的拖累,张春华在丈夫那里,更是享受不到半点好脸色。

可是,张春华这辈子,都没有在任何事情上对司马懿不利。

她处处为丈夫考虑,却被丈夫猜忌。

夫妻关系走到这一步,不是张春华所愿,但她无力改变。

公元247年,张春华去世。

两年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终于大权在握。

或许,得到权力的司马懿,内心会稍微安稳一些。

但是,他永远失去了,那个在建安六年雨天,为他一刀杀婢女的发妻。

更多文章

  • 难怪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的两个书童,或许才是整场空城计的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阿飞文史标签:曹魏,蜀国,蜀军,汉朝,司马懿,空城计,史说三国

    在中国历史上,空城计是一种常见且高效的战略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战争中。而在三国时期,曹魏的丞相司马懿便以其智谋和谋略而闻名于世。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司马懿在一次与蜀国的战争中选择撤退,这引起了人们的疑惑。经过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城楼上的两个书童或许是整场空城计的关键。这次战争发生在司马懿执掌曹魏政权后不

  • 民间传说:司马懿出世

    历史解密编辑:中条山上的风标签:曹操,曹丕,汉朝,司马懿,诸葛亮,司马氏,民间传说,史说三国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司马懿雕像司马懿的父亲叫司马防,耿直公正,颇有威仪。司马防共生了八个儿子,司马懿排行老二!司马防的家教很厉害,孩子们都非常怕他。孩子们从外边进屋要请示,

  • 司马懿到底熬死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小齐的运动日常标签:司马懿,曹操,三国

    曹操活了65岁,曹丕活了40岁,曹睿活了35岁,司马懿活了73岁,并不是三国最长寿的人,却跑赢了曹家三代人。

  • 诸葛亮如果多活二十年,会像司马懿那样夺权吗?两种硬实力差太远

    历史解密编辑:有料史艾米标签:刘备,蜀汉,刘禅,曹魏,三国,汉朝,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有句俗话叫做“南诸葛,北司马”,说的是诸葛家族和司马家族,两大的家族的代表人物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和曹魏辅政大臣司马懿。其中,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呕心沥血辅佐后主刘禅,累死于北伐前线。而司马懿出山后,从曹操时代到魏废帝曹芳时期,隐忍数十年,晚年代表北方世家压制住曹魏皇族,得到朝政大

  • 三国的这一对父子:父亲力压司马懿,儿子却被司马懿诛杀!

    历史解密编辑:权倾天朝标签:曹爽,曹魏,曹丕,三国,汉朝,司马懿,魏明帝,曹操手下

    俗语有云,“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是我们大家常听说的一句话。在汉末三国时期,就涌现出诸多杰出的父子,例如出将入相的陆逊父子,令人惋惜的关羽父子,割据江东的孙氏父子,开创晋朝的司马氏父子,流芳后世的诸葛父子。他们或以其雄才伟略,或以其壮志热血,或以其智谋韬略,或以其高尚品格而为历史所铭记。其中,

  • 司马懿最愚蠢的儿子:本能成为西晋权臣,却被侄孙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权臣,曹魏,西晋,汉朝,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司马师,史说三国

    司马懿似乎已经成为“奸诈”的代名词,他装病赚曹爽,趁其不备,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夺取了曹魏大权。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也继承了司马懿的精明强干,最终巩固了司马家族的权势,为夺取曹魏政权奠定了基础。然而,司马懿的儿子并非全是厉害角色,也有一个非常愚蠢的人,他本能成为权臣,却被侄孙杀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刘表当真懦弱昏聩?单从一细节来看,他的水平便远超人们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刘表,刘备,袁术,韩信,汉朝,三国,夏侯惇,东汉末年,曹操手下

    咱中国历史中有个名词曰“先秦遗风”,指的就是春秋战国那会儿,各种现象级大佬成书立著,争奇斗艳。后面的历史时代或是人物被冠以这个词,那就代表绝对差不了。而要数有先秦遗风的历史时代,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无疑是其中之一。别看东汉末年是乱世,朝廷镇不住局面,各路诸侯纷纷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天下征战连连,重灾区甚

  • 刘琮投降后,刘表麾下的七大猛将去哪了?怪不得刘备能够迅速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刘备,甘宁,孙权,汉朝,三国,刘琮(刘表之子)

    事实上,刘表手下的猛将非常多,一点也不输于曹操等人!遗憾的是,刘表并非知人善用之主,很多猛将都被埋没了,以至于刘表一死,荆州集团立马土崩瓦解,荆州武将也另投了新主,开创了一段传奇!那么问题来了,刘表手下究竟有多少猛将?刘琮投降后,他们都去哪儿了?刘表雄踞荆州近二十年,先后挡住了曹操、孙坚、孙策、孙权

  • 刘表帐下有四大猛将,有二人可打退关羽,一人能挡住张飞

    历史解密编辑:汉江忆史标签:刘表,关羽,张飞,甘宁,刘备,汉朝,三国,曹操手下

    刘表是东汉末年一个特殊的存在,在赤壁之战以前,他所做功的实力完全可以称霸天下,其他的三位有孙权,曹操和袁绍。袁绍野心太大,但是本身实力不太足,失败是早晚的事情。但是刘表不同,他坐拥天下奇才,帐下不乏有名将谋臣,还坐拥兵家必争之地的荆州,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但是刘表却最终没能成就一番霸业,他帐下人才也

  • 聊一聊刘表、袁术、孙坚三人为何不能共存-三国番外之人物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刘表,袁术,孙坚,董卓,太守,三国,汉朝

    公元190年初,各路诸侯联盟,共同讨伐董卓,其中,袁术屯兵南阳。南阳郡位于荆州之北,与司隶部三郡相邻,距离京都洛阳有七百余里,当时的“一里”不足五百米,算起来并不远。除此之外,南阳又被称为帝乡,不仅是当时的人口大郡,还是东汉的经济中心。随着太守张咨被杀,袁术得以独占南阳,而此时,董卓却任命刘表为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