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明处忍,暗处狠,大事成

司马懿:明处忍,暗处狠,大事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洞见 访问量:2082 更新时间:2024/2/12 17:45:02

作者:洞见·瑾山月

光而不耀,静水深流。

司马懿有言:智者务其实,愚者争其名。

不当头、不争名、韬光养晦,是司马懿的处世之道。

作为三国乱世的终结者,他是“藏器”的高手。

明处忍,暗处狠,于不动声色中攻城掠地,成就霸业。

鬼谷子》有言: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藏器于身方可待时而动,游刃有余。

01

明处忍

出身河内名门的司马懿,家学渊博,文韬武略不在人下。

初出茅庐之际,他也曾锋芒毕露,善与人辩,锐不可当。

他拜访名士胡昭,与其切磋经史,奇文共赏,侃侃而谈。

恰巧另一青年才俊周生来访,司马懿忍不住在他面前彰显学识,高谈阔论。

却不想周生妒才忌能,顿生杀心,买通死士,刺杀司马懿。

所幸消息泄露,胡昭及时制止,并告诫司马懿:衣褐其外,藏玉其中,否则性命堪忧。

司马懿谨记教诲,自此将“隐忍”之道奉为圭臬。

然而,低调行事的他,还是因显赫的家世与才华,被曹府幕僚杨俊发现。

在杨俊的极力推荐下,曹操一纸文书发到河内县,点名要司马懿出仕为官。

之后,司马懿“装病七年”的历史名剧上演。

为了不过早涉足诡谲多变的政坛,他忍住高官厚禄的诱惑,忍住不厌其烦的试探,忍住急功近利的欲望,在与曹操这场“耐心的较量”中,得以全身而退。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人在明处,太过进取不免惹来祸端,沉着忍耐才是智者所为。

公元234年,蜀魏之争迎来了决定性战役——五丈原之战。

坐镇双方是诸葛亮与司马懿。

蜀军远道而来,诸葛亮势在速战速决,司马懿心知肚明,采取“拖延战术”。

在这场备受瞩目的高手对决中,任凭蜀军如何挑衅叫骂,司马懿只是闭门不出。

哪怕诸葛亮用女人裙衫加以羞辱,司马懿也是岿然不动。

最终,两军对峙百日,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死军中,司马懿大获全胜。

司马懿凭隐忍之道,不战而屈人之兵,令自己稳坐了曹魏军界第一把交椅。

子之所取者远,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必有所忍。

万众瞩目时,重剑藏锋,别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肩负重任时,以退为进,而后徐徐图之。

这并非贪生怕死,而是乱世中的求生之道。

人生如攀岩,行至高峰时,切勿张扬自满,急于求成。

越是受命运青睐,越要忍住彰显自我的欲望。

02

暗处狠

公元238年,盘踞燕赵故地的“东北王”公孙渊,在自己的地盘上被人斩首。

砍下的头颅送至魏国帝都,悬于城门示众,以此震慑与其勾结的臣子。

公孙渊的死,不仅令各地军阀胆颤,还极大地掣肘了孙权

冷兵器时代,骑兵克步兵,东吴的马匹孱弱不堪,而公孙渊所在的辽东盛产悍马。

公孙渊一死,孙权再也无法去辽东买马,战斗力大大削弱。

而斩杀公孙渊的幕后黑手,正是司马懿。

彼时,司马懿虽位极人臣,却深受魏明帝曹叡忌惮,被排挤在中枢边缘。

但退居幕后的他,犹如隐匿于草丛的狮子,暗中观察时局,伺机而动,杀伐果断。

一次对蜀作战中,司马懿按兵不动,待对方撤军时,又偷偷跟在后面。

军中有人不忿,叫嚣着主动进攻,司马懿怕败事,二话不说将其斩杀。

众将只知他胆小怕事,谁曾想竟是如此狠绝,自此对司马懿唯命是从。

司马懿明处能忍,暗处更狠,对人对己都有一副铁腕。

装病那几年,他彻夜苦读,兵法典籍几能成诵,一刻不允许自己放松。

后因“太子党”的身份被曹操冷落,却能夜以继日地办公,连喂马的活都亲力亲为。

他戎马一生,在操练兵马上下足功夫,亲率部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司马懿不露“狼顾之相”,善于在背后集聚能量,终成有魏一朝的“鹰扬之臣”。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或跃在渊,先谋己身。

真正的狠人,不是人前的飞扬跋扈,不可一世,而是人后的谋定后动,稳扎稳打。

正所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若想成事,人要学会使暗劲儿,沉稳地精进自己,果敢地朝目标前进。

03

真正厉害的人,都不动声色。

公元239年,曹叡去世,太子曹芳继位。

朝廷顿时演变成司马懿与宗亲曹爽分庭抗礼的局面。

起初,曹爽对司马懿颇有忌惮,但见他步步退让,便开始肆无忌惮地谋权。

为了问鼎朝堂,他公开建立小圈子,大张旗鼓地招揽人才,不惜一切代价排挤司马懿。

为了掌控军队,曹爽高调出兵蜀汉,还搬出“非宗亲不能带兵”的先帝遗言,卸了司马懿的军权。

曹爽高歌猛进,而年至花甲的司马懿却显得老态龙钟,后劲不足。

8年后,曹爽一支独大,司马懿辞去太傅之职,回家养病。

司马懿一走,曹爽愈发猖狂,玩弄皇权于股掌之间,纵容手下巧取豪夺,过上了穷奢极欲的日子。

两年后的一天,曹爽陪皇帝前往高平陵祭祖,忽然接到京中急报:司马懿反了。

公元249年正月初三,司马懿父子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回军政大权,一举粉碎曹爽政权。

曹爽至死才明白,这些年来,司马懿并非坐以待毙,而是一直在暗中较劲。

朝堂上,司马懿不与曹爽争权,而是转向实务,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安抚灾民。

军政上,他培植亲信,安插眼线,在他的安排下,儿子司马师是护军,司马昭是议郎。

儿子们官职不高,根本不被曹爽器重,却是司马懿的左膀右臂,可帮他洞悉时局动态。

致仕后,司马懿再次装病,借机联络旧臣,收揽死士,制造舆论,为政变做足了准备。

在魏末的这场政治角逐中,真正的狠角色不是气焰滔天的曹爽,而是不露神色的司马懿。

曹操一手打下的江山,就这样不动声色地改换门庭,成了司马氏的天下。

古语言:光而不耀,静水深流。

心气浮躁,急于求成者,极易将自己的致命短板露于人前。

而低调内敛之人,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最难被人揣度驾驭。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攫人噬人的手段。

人生在世,要学会不动声色地进取,有所藏,才能有所露。

这是进阶之法,亦是破局之道。

司马懿有“冢虎”之称,在纷繁乱世中,犹如深藏洞穴的老虎。

他将隐忍之术,演绎得淋漓尽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稚嫩而锋芒毕露,到老辣而重剑无锋,他向世人展现了强者的成长路径。

庸才哗众取宠,智者不动声色。

谨慎为人,小心驶得万年船,暗中努力,方能永立不败之地。

先稳后等,谋定而后动。藏于九地之下,终有一日,可动于九天之上。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再攻打蜀国?司马懿其实很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蜀国,魏国,姜维,古蜀,三国,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在中原不幸病逝,作为诸葛亮的老对手司马懿居然没有趁机灭蜀,这让后人非常疑惑,为何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没有举兵攻打蜀国呢?要知道当时的蜀国君主刘禅非常的昏庸,并且魏国的势力远高于当时的蜀国。在诸葛亮临死前,他把后事交给了他的徒弟姜维,但是这个徒弟跟司马懿相比,还是差的远了点。当时的姜维

  • 鹰顾狼视的狠角色司马懿,为何会惧怕一个沉迷酒色的君主曹叡

    历史解密编辑:小哈哈说历史标签:曹叡,君主,曹操,皇帝,汉朝,曹魏,三国,司马懿,魏明帝

    魏明帝曹叡是曹操的孙子,曹魏的第二任皇帝。他是个沉迷酒色的君主。司马懿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战争以及政治斗争,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他与诸葛亮的对决,称得上是神仙之战。可是沉迷声色的君主却让鹰顾狼视的狠角色司马懿非常惧怕,这究竟是为何呢?曹叡的母亲甄宓是位绝世美女,曹叡也继承

  • 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这两个书童,是整个空城计最大的疑点

    历史解密编辑:寒山远殆标签:马谡,书童,三国,汉朝,司马懿,空城计,诸葛亮,五虎上将

    在中国历史上,司马懿是一个备受尊敬的智谋之士,他在三国时期为魏国效力,是曹操的得力助手,也是一位有着卓越才能和机智头脑的谋士。他的谋略和决策让魏国一次次战胜敌人,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信任。在一次防御战中,司马懿率领的魏军遭遇了敌军的猛攻。看到形势不利,司马懿决定撤退,但在撤退的过程中,他却发现了一些奇

  • 司马懿为何晚年如此厌恶妻子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司马懿,张春华,司马昭,曹操,司马师,曹爽

    历史上真实的司马懿,早年非常尊重妻子,晚年却性格突变,当众折辱她。如果没有2个儿子誓死护母,他甚至早就杀了她。司马懿的妻子,名叫张春华,是他生命里非常特殊的存在。在电视剧《军师联盟》里,他们堪称模范夫妻。剧中,司马懿是出了名的怕老婆,却也对张春华特别痴情。为了张春华,他几次拒绝御赐的妾室柏夫人。他们

  • 难怪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的两个书童,或许才是整场空城计的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阿飞文史标签:曹魏,蜀国,蜀军,汉朝,司马懿,空城计,史说三国

    在中国历史上,空城计是一种常见且高效的战略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战争中。而在三国时期,曹魏的丞相司马懿便以其智谋和谋略而闻名于世。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司马懿在一次与蜀国的战争中选择撤退,这引起了人们的疑惑。经过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城楼上的两个书童或许是整场空城计的关键。这次战争发生在司马懿执掌曹魏政权后不

  • 民间传说:司马懿出世

    历史解密编辑:中条山上的风标签:曹操,曹丕,汉朝,司马懿,诸葛亮,司马氏,民间传说,史说三国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司马懿雕像司马懿的父亲叫司马防,耿直公正,颇有威仪。司马防共生了八个儿子,司马懿排行老二!司马防的家教很厉害,孩子们都非常怕他。孩子们从外边进屋要请示,

  • 司马懿到底熬死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小齐的运动日常标签:司马懿,曹操,三国

    曹操活了65岁,曹丕活了40岁,曹睿活了35岁,司马懿活了73岁,并不是三国最长寿的人,却跑赢了曹家三代人。

  • 诸葛亮如果多活二十年,会像司马懿那样夺权吗?两种硬实力差太远

    历史解密编辑:有料史艾米标签:刘备,蜀汉,刘禅,曹魏,三国,汉朝,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有句俗话叫做“南诸葛,北司马”,说的是诸葛家族和司马家族,两大的家族的代表人物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和曹魏辅政大臣司马懿。其中,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呕心沥血辅佐后主刘禅,累死于北伐前线。而司马懿出山后,从曹操时代到魏废帝曹芳时期,隐忍数十年,晚年代表北方世家压制住曹魏皇族,得到朝政大

  • 三国的这一对父子:父亲力压司马懿,儿子却被司马懿诛杀!

    历史解密编辑:权倾天朝标签:曹爽,曹魏,曹丕,三国,汉朝,司马懿,魏明帝,曹操手下

    俗语有云,“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是我们大家常听说的一句话。在汉末三国时期,就涌现出诸多杰出的父子,例如出将入相的陆逊父子,令人惋惜的关羽父子,割据江东的孙氏父子,开创晋朝的司马氏父子,流芳后世的诸葛父子。他们或以其雄才伟略,或以其壮志热血,或以其智谋韬略,或以其高尚品格而为历史所铭记。其中,

  • 司马懿最愚蠢的儿子:本能成为西晋权臣,却被侄孙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权臣,曹魏,西晋,汉朝,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司马师,史说三国

    司马懿似乎已经成为“奸诈”的代名词,他装病赚曹爽,趁其不备,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夺取了曹魏大权。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也继承了司马懿的精明强干,最终巩固了司马家族的权势,为夺取曹魏政权奠定了基础。然而,司马懿的儿子并非全是厉害角色,也有一个非常愚蠢的人,他本能成为权臣,却被侄孙杀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