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吴、蜀、魏三国纷争的故事为后世津津乐道,历经几十年之久,魏国先后灭掉蜀国和吴国,一统天下。
曹操的后人也完成了他的遗愿,然而还没等曹操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息,接踵而至的事变让曹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那就是老年的司马懿迫使曹爽交出兵权,后联合王凌、令狐愚三族一同发动叛乱,赐死曹彪,之后把曹魏的宗室迁往邺县监视,彻底将魏国的权利,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一个时代的纷争就此落幕,乱世几十年,曹家、孙家、刘家纷争了几十年,最终谁也没有落得个好下场,曹家几代人的打拼,让一个朝臣篡了权。
不过司马懿也没有高兴太久,他没想到的是死去几十年的曹操,居然还给自己留了“后手”,这个后手劲道十足,一举便亡了司马懿的江山。
狼子野心篡天下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司马懿虽然有才干有能力,但当时并不缺乏德才兼备的人物,为何偏偏是司马懿篡了曹操的江山?
首先司马懿本人低调,有想法而不外露,心中暗自藏有一颗狼子野心,他心里想的不是如何忠于君主,而是在君主之下如何才能实现篡权的想法。
那么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就一点也没有怀疑过司马懿吗?曹操当然怀疑过司马懿,只因当时政权不稳,皇室缺人,而司马懿有勇有谋,立过不少功劳,这才没有对司马懿进行限制。
然后就是司马懿本人寿命长,一生活了七十多岁,活生生将同一时代的能人才将全部熬死了,要知道在古代能活七十多岁,已经是非常稀奇了。同代人都熬走了之后,论老谋深算谁比得过他?
怎料曹操有“后手”
本来司马懿篡权皇位成功,奠定了晋朝的江山,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可是他始终都没想到,曹操居然还给自己留了后手。
当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平定北方之后,多次出兵北方的游牧民族,未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朝廷内外事务繁多细杂,又要在乱世当中谋取一席之地,难以兼顾几头。
于是决定将重心放在一统天下的大业之上,放任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打压,给他们喘息的机会,北方游牧民族逐渐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一股强悍的外族势力。
当然,早在秦末汉初,北方的游牧民族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帝国,那时候他们被汉人称为匈奴,匈奴帝国气势汹汹兼并了北方许多中小势力,之后不满足于北方,而直逼中原地区。
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秦始皇决定修筑长城。后来汉朝与匈奴和解,在和平的岁月当中匈奴帝国内部决裂,细分为许多的团体,等到汉朝政权的没落,北方少数民族又开始了蠢蠢欲动,只是忌惮中原地区势力强悍,而自身势力又十分散乱。没有付出实际行动,但北方的少数民族一直都是中原地区最为头疼的问题。
魏国位置居于北方,离北方民族最近,曹操不仅放弃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打压,而且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在魏国同行。北方民族经过几十年的稳定发展,逐渐壮大起来,以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为首的游牧部落联盟以及一些大大小小各种政权,顷兵而立,蠢蠢欲动。
几十年的发展与中原地区几十年的战乱,一个在向前,一个在向后发展,两者势力的差距很快就被拉进。
再加上进入晋朝时代后,以八位西晋皇族为首,为争夺权利而发动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内乱,战争祸及社会,造成社会的动荡。
原本三国战乱造成的破坏还未能完全恢复,新得战乱又开始出现,导致中原从军事、政治、经济各个方面一切都显得十分薄弱,北方各族看准时机,出兵南下。
晋军人心惶惶,被打得节节败退,乱军直逼洛阳。在此等危机情况下,晋朝内部商量着南迁,最终建立起了东晋。
而这样的经历,给中原地区的百姓带去了灾难,由于晋军溃败严重,晋朝皇室搬迁迅速,并没有给老百姓预留撤退的时间,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那一地区的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这样一个后手,不仅司马懿没有想到,而且就连曹操本人也没有想到。司马懿算计了他人一生,最终在一个阴差阳错当中被他人所算计,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因果轮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