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野史:司马懿立遗嘱:子孙不准为我扫墓!

野史:司马懿立遗嘱:子孙不准为我扫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混沌录 访问量:492 更新时间:2023/12/15 14:41:1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的清明节将至,人们纷纷准备清酒、祭品和烧纸等物品,准备去祭奠自己的祖先和列祖列宗。这是古人留下来的传统,辈辈相传,连绵不绝。

可有这样一个人,他死后却不让后人来扫墓。他就是怀有旷世奇才,狼子野心,结束了三国割据的局面,重建了统一大业的西晋奠基皇帝司马懿

公元251年,司马懿病入膏肓,他躺在病榻上,几个儿子围绕在床前。他感觉大限已近,伸出枯干的手,拉着儿子司马昭,立下了遗嘱:我死后,将我埋在首阳山上,我已经建好了墓穴,不要立碑,不要种树;

下葬时不要穿华服,穿日常的衣服即可,棺椁内不要放置任何值钱的陪葬品;每逢清明、祭日,后人不要去祭奠,后去世的妻妾都不要去合葬,另选它地安葬。说完,就驾鹤西去 享年73岁。儿孙们遵照他的遗嘱,将他入土为安,后人果然没有再去扫墓祭奠。

司马懿如此做法,严重违背当时的常理。他费尽心机,排除异己,铁血手腕,嗜血成性,终于爬上了权力的巅峰,本可以光宗耀祖,大肆修建陵墓,让后人瞻仰。可他却背道而驰,悄无声息地下葬于一个普通的墓穴之中,这葫芦里到底卖得是什么药呢?

纵观司马懿的一生,不难看出,司马懿死后不让后人去祭奠,不外乎有三个原因:

怕人效仿夺权

为了巩固地位,排除异己,消灭可以跟司马家族抗衡的势力。他一生杀人无数,有多少冤魂死在了他的屠刀之下,江山是稳固了,可他也招来了深仇大恨,很多人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方能解心头之恨,这一点司马懿比谁都清楚。

他不让立碑,无非就是害怕别人效仿,趁机夺取司马家的天下,他不能给别人留下这个机会。

那么,司马懿的江山,当时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又是如何从曹氏家族手中夺来的呢?这就要说一说高平陵事变。

司马懿辅佐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君主,为大魏江山出谋划策,披挂上阵,立下汗马功劳。但因为时机不成熟,司马懿收藏起他的野心,假装做好一个臣子的分内之事。他高超的演技,骗过了大魏王朝的三代君主,甚至曹睿英年早逝,还把年仅八岁的曹芳托孤给他,可见对他是无比的信任。

当时,被托孤的还有皇亲曹爽,曹爽一直对司马懿有防备之心,就联合朝中重臣,架空了司马懿,夺了他的兵权。司马懿也没有反抗,施展伎俩,乖乖在家养病,从此,再不理朝堂之事。因为,他断定,曹爽不是成大事者。

曹爽深知司马懿此人阴险狡诈,手段毒辣,不敢轻易放心,于是,派出心腹李胜前去打探。李胜夜入司马懿的寝室,看到两个婢女在服侍他吃粥,司马懿手突然一抖,一碗粥洒在了衣服上,婢女赶紧给拿来干净的衣服换上,结果衣服滑落,掉在了地上。

李胜在暗处看到司马懿的现状,认定他确实老了,病入膏肓,活不了多久了。于是,将看到的情景一一向曹爽汇报,曹爽终于放下心来,一个人把持朝纲,再无忌惮,还把郭皇后关在永宁宫。

两年里,司马懿养精蓄锐,韬光养晦,在家培养了八百死侍,暗地里联合朝中亲信,等待时机。

时机终于来了。曹芳要去给祖先上坟,祭拜先祖,这是朝廷中的一件大事。曹爽带领一帮亲信保护曹芳离开京城,去祭祀。

这时,司马懿手也不抖了,衣服也迅速穿好了。他立马发动政变,派出八百死士,控制朝廷,占领曹爽的军事指挥基地,派人到永宁宫,放出了郭太后,请郭太后写了一道圣旨,免去曹爽的官职。

并派人前去说服曹爽臣服。曹爽听闻司马懿政变,很是惊慌。有谋士上前劝道:您不必惊慌,如今您还手握兵权,天子也在您身边,我们前往许昌,安定下来,伺机与司马懿对抗,谁输谁赢还不知道呢?

正当曹爽犹豫不决之际,司马懿的使臣陈泰来到曹爽面前,他力保只要曹爽交出兵权,保证他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不杀害他的家人。

曹爽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在突发事件面前,没有应变能力,一下子就给打趴下了。他扔下手中的长剑,梦想着回去和妻儿老小继续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

这边,司马懿断定曹爽的飞扬跋扈定会引得一些老臣的不满,他们早就看不惯曹爽把朝廷弄的乌烟瘴气,于是立即站队到司马懿一边。

司马懿派儿子司马昭到永宁宫请郭太后下旨,列出了曹爽的多条罪状,废掉曹爽。这样,不仅堵上了天下人的悠悠众口,让天下人无话可说,更是给政变名正言顺地披上了合法的外衣,稳住了天下人的心。很快,曹爽回到京城,等待司马懿的发落。

司马懿罗列了曹爽把持朝纲,离间两宫,谋反等几大罪状,翻脸无情,违背诺言,对曹爽家族三代和曹爽的亲信进行诛杀,更有甚者,就连曹爽家族嫁出去的姑姑、女儿也不放过,大人小孩被屠杀者高达5000人。

一时间,京城被血洗,尸体堆积如山,名士减半。朝廷上下被司马懿的铁血手腕震惊。曹爽家族彻底被摧毁。司马懿蛰伏数年,一招出手,将大魏江山牢牢控制在手中。

司马懿的嗜血狠辣,令他的亲信陈泰都无言以对。陈泰曾奉命允诺不杀曹爽家族,看到司马懿公然违背承诺,极度羞愤之下,自杀而死。甚至连蜀国都为曹爽家族鸣不平,说司马懿实在狂悖无义,断绝了老上司曹真的“血食”。

司马懿心里清楚,自己这些年,想要的是什么,他利用曹芳到高平陵祭拜祖先的机会,一举夺取了大魏的政权,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统治者。他害怕自己的后人继位后,别人也会如法炮制,利用后人给自己上坟祭拜的机会,推翻后人的统治。

司马懿不会给别人留下这个机会的。于是,他思谋很久,下定决心,不理世俗观念,为自己的后事早做安排。

司马懿为了安全起见,暗地派人在首阳山上选了一块墓地,建造了一个普通墓穴,不做任何装饰。没有人知道这是司马懿给自己安排的墓地,就连他的儿子们,他也没有告诉,只是把这件事告诉了司马昭。

数十年后,西晋早已灭亡,东晋已经南渡。到了晋明帝时期,当宰相王导将当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的故事讲给晋明帝听时,晋明帝竟然嚎啕大哭,他对王导说:如果真像宰相所说,晋朝又怎么能够长远呢?

司马懿的所作所为,就连他的子孙后代都感到惭愧,可见司马懿的残忍和阴险。

怕被鞭尸受辱

司马懿的嗜血铁腕、冷酷残忍不只表现在高平陵事变中,在攻打辽东公孙渊的战役中,就早有苗头。

景初二年,公孙渊三代据守辽东,对曹睿三心二意,摇摆不定。曹睿下旨攻打公孙渊。司马懿给曹睿分析了公孙渊的上中下三种策略,断定公孙渊会采取下策。因为其三代基业都在襄平,公孙渊贪恋财宝,定会死守襄平。

于是主动请缨,一年内拿下辽东。司马懿使用声东击西之法,在辽水和首阳山两战打败公孙渊的大将军卑衍,直接围攻襄平城,不久,襄平城被攻下。

司马懿进城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襄平城内的十五岁以上的男子7000多人和公孙渊2000多文武百官,全部被屠杀。原来依附于公孙渊的辽东势力彻底臣服于曹魏,辽东的形势迅速稳定了下来。

上万条活生生的性命,本来可以活下来,因为司马懿极其阴暗的心理,对敌对势力斩草除根,永绝后患的极端手段,惨死在了司马懿的屠刀之下。

可能由于杀人太多,老年的司马懿时刻受着失眠的困扰。他夜夜无法安睡,总感觉成群结队的仇人的鬼魂要取他性命。

他让侍卫二十四小时守护在他的床前,日夜保护着他的安全。可内心的恐惧,岂是守卫可以保护得了的。无数次在梦中,司马懿梦到,仇家等他百年之后,找到他的墓穴,扒坟鞭尸,挫骨扬灰,让他死后受侮辱。

老谋深算如司马懿,怎么能让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呢?他自幼饱读经书,精通兵法,自然洞察世人的想法。历史上,死后被鞭尸的例子也不在少数,他要绝对杜绝这种事情的发生。唯有让所有人都找不到自己的墓地,不给旁人机会,死后才是安全的。

为了自己死后的安宁,不让仇家找到自己的坟墓,他决定入土为安后,再不让子孙后代去扫墓。

怕给后人留后患

高平陵事变之后后,司马家族全面兴起,家族中兄弟多已身居要职,曹氏家族和夏侯家族全面没落。虽然名义上依然是曹氏家族的天下,司马家族是臣子,但经过多次血洗之后,实际的掌权人已旁落到司马家族。

司马懿心里很明白,他受曹氏四代皇帝的重用,不论从社会道德还是个人感情,他都不能做出反叛曹氏的事情。他在不同场合,一再宣誓,自己对曹氏绝对忠诚。正是这份忠诚,成就了他的霸业,也束缚了他的发展。

他知道,自己万万不能走出那最后的一步。因为如果自己贪心,有任何明显的举动,天下老百姓都会反对自己。因为,在老百姓的心里,还是承认曹氏是皇室正宗。到那时,司马家族都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但他又不愿意永远位居人臣,于是,他想出了一条两全之策,借着高平陵事变,把曹魏的诸王都迁到邺城,规定他们不得私自交往,并派人看管。这样一来,彻底稳住了司马家族的地位。

司马懿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最后奠定天下一统大业的却是司马懿,他的一生足智多谋、充满智慧。正是凭着这份智慧,看透人心,司马懿才由谋臣到军事统帅,再为子孙后代打下江山,让子孙后代做天下。

司马懿被封为高祖宣皇帝,可他一天皇帝也没做,包括他的儿子司马昭也没坐上皇帝的宝座,是他的孙子司马炎登基之后,追封司马懿为高祖宣皇帝,司马昭为晋宣帝。

司马懿靠着超强的自我控制力,生生没有称帝,但他相信,凭着自己打下的基业,司马家族在适当的机会,定会推翻曹氏家族,登基做皇帝。如果自己修建坟墓,后代必定会到坟前祭奠,而且会大张旗鼓,大肆铺张,这会给自己的后人带来杀身之祸。

自己一生结怨众多,后人必遭怨恨,为了确保后人的安全,自己死后就要灰飞烟灭,不让后人祭奠,才能永绝后患。

综其三点,司马懿不畏世俗眼光,不讲殡葬礼仪,成为真正入土为安的人。

过了1769年,三国时期很多名人的墓地被发现,或被盗墓贼盗墓,甚至曹操的墓地都被发现,而平定三国、完成统一大业、奠定晋朝基石的司马懿的墓地却依然保存完好,因为没有人知道他葬在何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墓地更是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中。

直到今天,人们回溯司马懿的生平,再联想到他立下的遗嘱,才想过味来,原来,司马懿真是老谋深算,老奸巨猾,死了,也要保全自己,保全子孙后代。即使西晋灭亡,司马懿的陵墓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也没有受到任何挖掘。

参考资料:

李超杰:司马懿赢得天下的心里分析【中图分类号】D648【文献标识码】A

石曜瑄:论三国时代的最大赢家——司马懿

更多文章

  • 司马懿为何能笑到最后?专家:司马懿有几手比曹操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司马懿,曹操,诸葛亮,曹魏,刘备

    一、引言所谓:读史可以使人明智!而跟着先贤或历史巨人脚步“品史”,从来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高效捷径。就比如许多人人,都感到奇怪的一个问题:三国时期的司马懿,他有何德何能,竟然能笑到最后?首先要说的是,这其实就是三国的魅力之一。无论你站在三国大格局上去观察,还是紧盯着某位三国牛人去分析,都会发现总能给人

  • 张郃阵亡是司马懿的指挥失误?不,这一切是司马懿的借刀杀人之计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笑春风标签:张郃,司马懿,诸葛亮,曹操,曹睿

    在诸葛亮时代,张郃作为曹魏硕果仅存的“五子良将”,成为诸葛亮最强劲的对手。在诸葛亮发动的前四次北伐中,他多次击退了蜀军的进攻。但是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末期,他在追击撤退的蜀军时却中箭身亡。在这场战役中,张郃与魏军主帅司马懿多次发生冲突。那么,张郃的死是司马懿有意造成的吗?一、张郃与司马懿的矛盾冲突。

  •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成为曹魏权臣,为何没有篡位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闲岁标签:曹魏,蜀汉,曹操,权臣,曹爽,汉朝,司马懿,史说三国,高平陵之变

    249年正月,司马懿趁大将军曹爽与魏主曹芳出城谒陵,发动政变,除掉了政敌曹爽,史称高平陵之变。在这场政变后,司马懿成为曹魏的权臣,魏国的军政大权完全落入他的手中。然而,司马懿却并没有篡位称帝,而是以权臣的身份结束了自己的一生。那么司马懿大权独揽后,为何没有直接称帝呢?一、曹魏内部,阻力重重司马懿历经

  • 诸葛亮病逝后,老对手司马懿为何终生没有进攻蜀国?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蜀汉,曹魏,曹爽,蜀国,古蜀,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史说三国

    中国朝代繁多,而在这众多的朝代里,有这样一个时期可谓是群雄逐鹿,精彩纷呈,这个时期便是三国时期。三国时期的历史精彩,而创造这些历史的人物的生平更是精彩,而《三国演义》正是基于这些人物的精彩生平而加以艺术加工写出来的长篇小说,在这本书中,出现了太多的人物,其中写的最为出彩的应该就是蜀国的丞相诸葛亮了,

  • 诸葛亮用的空城计,有没有骗到司马懿?司马懿临终前曾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猫眼观史标签:诸葛亮,司马懿,空城计,曹操,曹丕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一幕,说有一次,诸葛亮以极少的兵少驻守城池,却招来司马懿的大军围攻。此时,诸葛亮临危不乱,发挥军事天赋,想出了一个“空城计”,结果多疑的司马懿以为有伏兵,掉头就跑了。那么这个“空城计”当真骗过司马懿吗?事后,司马懿在临终前说的话,道出了真相。三国激战打到后期,部分名将陆

  • 诸葛亮送给司马懿一套妇人衣服,司马懿收到后大喜:诸葛亮必死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王朗,曹魏,三国,汉朝,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226年,诸葛亮北伐之时,凭着三寸不烂之舌,骂得曹魏军师王朗无法忍受,竟气的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八年后,诸葛亮送给曹魏主帅司马懿一套女人衣服,想以此羞辱司马懿,没想到司马懿收到女人衣服后果断预测:诸葛亮必死!司马懿之所以没有像王朗一样,被诸葛亮羞辱而死,反而还能预测诸葛亮必死,无非他懂得一个字——

  • 司马懿手下大将邓艾为何名声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烟花谈历史标签:邓艾,姜维,曹操,蜀汉,三国,汉朝,司马懿,诸葛亮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指的是三国后期时,蜀汉集团内部缺乏人才,三国演义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是多数人仅仅只了解三国前期的故事,毕竟三国前期人才济济,蜀汉诸葛亮、关云长,东吴周瑜鲁肃,曹魏帐下的荀彧等,都是一等一的人才,但是三国后期也同样不乏人才,比如邓艾和姜维等人。姜维就不多说了,他是诸葛亮生前栽培的

  • 司马懿的子孙有多少得到善终的?

    历史解密编辑:朝夕搞笑官方标签:汉朝,司马懿,司马炎,司马昭,司马师,司马睿,司马玮,八王之乱,史说三国

    司马懿有兄弟八人,号称“司马八达”,个个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司马懿比他老爹厉害,他有九个儿子,分别为司马师、司马昭、司马伷、司马亮、司马干、司马京、司马骏、司马肜、司马伦。司马懿有多少孙子呢?司马师无子,司马昭有9个儿子,司马伷有4个儿子,司马亮有5个儿子,司马干有2个儿子,司马京无子,司马骏有10个

  • 曹叡特别忌惮司马懿,为何临死之前,仍要选司马懿辅政?

    历史解密编辑:史开淡墨痕标签:曹叡,曹丕,曹操,曹爽,曹魏,汉朝,司马懿,史说三国

    曹叡选择托孤于司马懿,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他想要平衡朝堂力量,没得选择。因为当时司马懿的地位,实在是太过特殊了。而且,司马懿能够成为曹叡的托孤人,其实也有巧合的成分。司马懿出生于公元179年,此时正是汉灵帝在位期间。东汉高层大权,被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已经日暮西山。仅仅几年之后,就爆发了黄巾起义。

  • 诸葛亮为何不能一统天下?司马懿说的一句话,也就孔明听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蜀汉,曹魏,孔明,三国,汉朝,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

    大家会发现,如果把三国演义当中的所有人物进行一个智商排名的话,诸葛亮即便排不到前三也必然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进行排名肯定也会有争议,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三国时期的各个顶尖人物和聪明人物,这个争议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也没有必要把它搬到台面上来进行比较。就目前来看,我们无法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诸葛亮还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