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328年,苏峻酒醉袭营、乱枪穿身而亡,陶侃:他若不死,桓温不起

328年,苏峻酒醉袭营、乱枪穿身而亡,陶侃:他若不死,桓温不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地宫丝绒 访问量:2932 更新时间:2023/12/8 19:09:58

“我跟庾亮要一个偏僻的郡守,他不同意,非要说我谋反,如今入京也是死,举大事也是死,我宁肯站在山上看地狱,也不能身在牢里看山头,先前国家危如累卵,若不是我,早就完了,如今狡兔死了,猎狗也该被烹了,但我绝对不会让造事者庾亮有好日子过。”

苏峻讲完这句话,便联络祖约,反了。

志大才疏的统帅,庾亮

苏峻,平定王敦第二次叛乱的最大功臣,晋明帝司马绍对他信任有加,但英明神武的司马绍却只活了二十七岁,在位三年就撒手人寰,留下五岁的太子司马衍,司马衍少不更事,朝政大权大多掌握在太后庾氏手中,庾氏青睐弟弟庾亮,因此司马绍病逝后,东晋的江山便是庾亮做主了。

庾亮这个人有魏晋风骨,但却心胸狭窄,缺乏容人之量,原本与庾亮共同辅助司马衍的王导在司马绍死后没多久就被排挤出朝堂,成为闲散野人一个,而司马绍最信任的两个王爷,掌控禁军的南顿王司马宗被杀,西阳王司马羕被废,如此,建邺城内,庾亮方才成为真正的第一人。

朝堂内部的事情处理完了,庾亮又将触角伸到了外部,苏峻、陶侃、祖约等人的存在让庾亮如鲠在喉,这些镇守边疆防卫后赵的军事将领无形之间竟然成为辅政大臣的眼中刺了。

三人中陶侃的地盘最大,坐拥荆、湘、雍、凉四州,因此庾亮让自己的亲信好友温峤前往武昌,担任江州刺史,监视陶侃。对于祖约和苏峻,因他们身处北方,且与后赵毗邻,庾亮只好重修石头城,以备不时之需。

苏峻反了

此时恰逢后赵进攻寿春,坐镇寿春的祖约因后赵兵力太盛,多次向朝廷求援,庾亮就是不发兵,若不是苏峻临时派遣韩晃出击,后赵军队早已经南下长江了,后赵军被苏峻赶走以后,身在建邺的庾亮又出了个馊主意,将寿春南边的土地挖成大沼泽,用来阻止后赵骑兵南下,而坐镇寿春的祖约就被“孤悬海外”了,因此祖约非常痛恨庾亮的行为。

得罪完祖约,庾亮依旧没闲着,他又开始招惹苏峻了,苏峻作为平定王敦之乱的大功臣,官封冠军将军,手握数万精兵,是东晋为数不多的一股重要军事力量。庾亮一直怀疑苏峻有谋反之心,但是没有什么证据,温峤等人也劝谏庾亮不要去招惹苏峻,可庾亮根本不听。

召苏峻入朝的诏书已经送到了苏峻面前,苏峻为人疑心重,不用想都知道这是庾亮的主意,意在夺取他的兵权,让他进京无疑是逼羊入虎口,因此苏峻并不奉诏。

庾亮仍然不死心,再次下发诏书命令苏峻入京,并将他所统率的兵马交给苏峻的弟弟苏逸管理,苏峻心中惶恐,以哀求的姿态希望庾亮将他放到一个偏僻的荒郡,为东晋站好最后一班岗。

这已经是苏峻能够退让的最低限度了,总不能让他乖乖地跑到京师伸着脑袋让庾亮砍了吧。

可是,庾亮仍然不同意,再次命令苏峻进京,328年,苏峻暴怒,反了。

京师二陷,苏峻的放纵

与苏峻一起造反的还有祖约,这个镇守东晋北方的豫州刺史,收到苏峻的邀请函以后,第一时间派遣手下大将与苏峻合兵一处。

坐镇武昌的东晋大将温峤此时向庾亮请求返回建邺,防备苏峻,但被庾亮拒绝,庾亮对于陶侃的恐惧程度要远远高于苏峻,他命温峤以雷池为界,不许越过雷池一步。

而王导的参谋陶回则向庾亮献计,占据阜陵,切断苏峻的粮草,再以兵力优势取胜,庾亮不听。

等到苏峻攻入姑孰,建邺震动,庾亮这个时候才想起来招募大军对抗苏峻,却已经为时已晚,在庾亮第二次拒绝陶回设伏丹阳小道的建议后,苏峻从丹阳小道入建邺,庾亮大败,逃到温峤处,躲过杀身之祸。

东晋建国不过七年的时间,就发生了三次大的内讧,两次被叛军攻破都城,皇帝沦为权臣手中的玩物。

为了泄愤,苏峻完全放纵军士们在建邺城抢夺,辉煌一时的建邺城转瞬间就被搜刮一空,小皇帝连饭都已经吃不上了,只能喝一些粥勉强垫垫肚子。

陶侃出兵

逃奔到温峤处的庾亮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在温峤的建议下,二人奔赴陶侃处,请求陶侃出兵相助,这两个原本对陶侃防备最深的人竟然在最危急的时刻只能求助于陶侃,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在温峤与陶侃的数次交谈以后,陶侃在谋士王衍的建议下,终于决定出兵,对于庾亮,陶侃并没有计较过多,谈笑之间,二人冰释前嫌。

身在姑孰的苏峻怎么也没想到,陶侃竟然和庾亮搞到一块去了,而且带着四州兵马前来讨伐自己,他将兵马布置在石头城,以待陶侃的到来,为了在心理上对陶侃造成影响,苏峻将小皇帝司马衍强行掳到石头城。

祖约虽然是名将祖逖的亲弟弟,在军事能力山却相差甚远,与温峤交手没几个来回,就被打得粮草不济,仓皇北逃了,失去了祖约这支盟军,苏峻只能够独自应对陶侃等人的威胁。

打跑了祖约,庾亮等人的盲目自信又来了,非要找苏峻决战,陶侃虽然不同意,却没能左右得了庾亮的行为,结果庾亮大败,面对苏峻,陶侃都不见得敢保证全取胜利,更何况庾亮等人呢。

苏峻离奇阵亡

面对来势汹汹的苏峻军,温峤已经成为瓮中之鳖,只等苏峻手起刀落,献上众人的人头了,但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苏峻阵亡了。

苏峻的阵亡真的是小说家都写不出来的故事,一代名将,喝醉酒以后,竟然带着几个随从突袭敌方大军,马刚到,人未醒,摇摇晃晃地被温峤的手下乱枪刺死,当场将苏峻的尸首分割焚烧。

苏峻阵亡这件事情实在是来得太快了,原本是处于攻势一方的苏峻军立刻从攻转守,各路出击的大军都不断回撤,同时遭遇了庾亮和陶侃的掩杀,损失惨重。

苏峻死后,苏峻的弟弟苏逸接管了苏峻军,为了给苏峻报仇,苏峻的儿子苏硕竟然挖开了庾亮父母的坟墓,焚烧了二人的尸体,魏晋时期的军人,似乎对于挖坟焚尸的事情乐此不疲。

苏峻的盟友,逃往寿春的祖约的日子也不好过,祖约的部下在他不在的时间里竟然跟后赵的石虎等人勾搭上了,祖约无奈之下,只好投奔了老对头石勒,石勒对于祖约是一百个不信任,抓起来就杀了。

苏逸等人在陶侃大军面前也是兵败如山倒,全都死在了逃跑的路上。

东晋新星,桓温

经历了重重磨难的小皇帝终于迎来了他的忠臣,陶侃与温峤。而激起苏峻叛乱的庾亮也没有受到过多的处置,接替祖约成为豫州刺史,这场声势浩大的苏峻叛乱直接摧毁了东晋立国以来两支强大的军事力量,若不是北方的后赵也陷入到内乱之中,东晋的江山不一定能够坐得安稳。

苏峻之乱平定以后,立有大功的温峤病逝了,没过几年,陶侃也病逝了,两个肱骨之臣的离去,让坐镇豫州的庾亮再次看到了机会,这个打不死的小强又一次成功的掌控了朝廷的军事大权,第二次上台的庾亮将矛头再次对准王导,联合郗鉴要把王导往死里整,可惜郗鉴不跟他合作。

没过多久,王导和郗鉴都病逝了,庾亮在朝中再也没有任何可以掣肘的力量,朝内无重臣值得他一较高下,朝外无权臣让他去监视作对了,于是他又将目标对准了后赵。

祖逖没有完成的事情,庾亮想在他的任期内完成,一个连苏峻都打不过的宵小之徒,竟然妄想着实现吞并天下之志,怎么可能不失败呢。

随着庾亮北伐的失败,他的人生也走到了最后关头,庾亮病逝,他的弟弟庾翼接替他的位置,庾翼病逝后,荆州刺史出现空缺,这个可以直接制衡京师建邺的重要的战略位置,在各方权力平衡之下,落到了一个英杰手中,桓温

标签: 苏峻陶侃庾亮桓温王导司马绍

更多文章

  • 三国志战略版:【非正常开荒】爆头流转型_伪奸雄建议用王元姬

    历史解密编辑:大丹说三国标签:王元姬,夏侯渊,张辽,爆头,曹操

    一、本期内容接上篇~非常不巧,大丹今早刚刚准备爆7本,都25万石头了,正准备打木牛爆一波(这时候上限26万),就开始忙碌了,一直忙到下午四点才想起来。白白浪费了一个木牛,以及10万的石头因为满仓没了,简直不能更惨,直到第二天晚上,才终于有机会爆8本。转型,咱们直接上大将,夏侯渊。夏侯渊的自带战法是非

  • 三国志战略版:【非正常开荒】爆头流_张辽王元姬开荒实战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大丹说三国标签:张辽,王元姬,爆头,主将,野怪

    一、本期内容今天周六,又是新赛季的第一天。大丹又来搞事情啦,今天带来的是,没错,爆头流开荒玩法。张辽!就决定是你了!来自真新镇的大丹,开始下场开荒测试。在测试之前,基本有个预期:这队升级肯定慢,并且输出不一定足够。但这个打法应该挺有趣的,这赛季也不用再练张辽了,玩玩看看。在前期的,突击战法在张辽的携

  • 三国志战略版:带上血刃与王元姬,打开开荒格局,共存性也不错

    历史解密编辑:大丹说三国标签:王元姬,血刃,马超,武将

    一、本期内容欢迎来到大丹说三国,一个独立于同盟之外的神秘组织。血刃争锋、王元姬,对依赖普攻输出的武将有着比较大的提升,这也使得这类武将在开荒时有了更大的能力(相信已经有不少朋友都试过了,血刃开荒的玩法),传统的开荒格局也因此产生了一些变化。咱们讲王元姬跟血刃为啥要贴马超呢?因为他是最大受益者了,可以

  • 祝王导生日快乐!

    历史解密编辑:浙江稠州银行金牛标签:浙江稠州,抖音,篮球,龙王

    浙江稠州篮球俱乐部祝王世龙王导生日快乐!关注俱乐部官方微博、抖音

  • 【书画欣赏】 东晋 王导《改朔帖》

    历史解密编辑:砚田文化标签:王导,改朔帖,晋元帝,王敦,尺牍

    王导(276年—339年),字茂弘,小字赤龙、阿龙。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人。东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建议琅邪王司马睿(晋元帝)移镇建邺,辅助其建立起东晋政权。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

  • 【书画欣赏】 东晋 王导《省示帖》

    历史解密编辑:砚田文化标签:王导,省示帖,晋元帝,天明,琅邪

    王导(276年—339年),字茂弘,小字赤龙、阿龙。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人。东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建议琅邪王司马睿(晋元帝)移镇建邺,辅助其建立起东晋政权。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

  • 【文史英华】周顗与王导‖庞雨

    历史解密编辑:方志四川标签:王导,王敦,伯仁,嵇康,丞相,周顗,庞雨,晋朝,晋元帝,文史英华

    周顗与王导庞 雨稍有点传统文化底子的国人,都知道王导说的那句:“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晋书•周顗传》载: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顗喜饮酒,致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

  • 东晋故事 王马天下:王导发现了一枚可居的奇货

    历史解密编辑:甜腻小猫迷PLUS标签:王导,王敦,丞相,晋朝,司马睿,司马炎,司马衷,晋元帝,东晋故事,王马天下

    衣赐履按:该讲讲晋元帝司马睿了,东晋的开国皇帝。“王与马,共天下”,指的是司马氏和琅邪王氏共治天下,司马氏自司马睿始,琅邪王氏则指的是王导、王敦兄弟,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史学名词:东晋门阀政治比较有趣的是,终东晋一朝,一百多年间,门阀此消彼长、新陈代谢,但皇帝与门阀世族共治天下的格局,竟然没有变化,可

  • 东晋名士,拼命从司马睿手下救王导,最后却因王导而死,谁的错?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说故事标签:王导,王敦,伯仁,管仲,晋朝,司马睿,晋元帝

    王敦之乱中,一个人备受考验,他就是王敦的堂弟王导,江东士族领袖。王导王敦起兵之后,当即被晋元帝司马睿定为大逆,也就是谋反之罪。我们知道,谋反基本上是要被夷三族的。所以,当时的琅琊王氏族人面临着生死存亡。如何应对?显然,逃亡是第一选择!如王含,王敦的亲哥,就南逃武昌,王敦的起兵之地。那么,作为堂弟的王

  • 王导得票最多,能接班蔡斌吗?

    历史解密编辑:大眼瞄世界标签:蔡斌,王宝泉,郎平,中国女排,王导,晋朝,超级联赛

    这个还真说不清楚。因为国家队选帅并没有一个成文的章程,我们也不知道他们选帅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至于是否和票选或带队成绩有关?我们就更加不得而知了。所以说,我们无法准确回答题主的提问。不过有一点倒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无论是从执教能力上,还是从球迷的认可程度上来看,王宝泉都比蔡斌要好得多。正常的情况下,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