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春秋时代秦国最伟大的君主,他为君期间励精图治,先后两次扶立晋国国君,并向西用兵,灭掉戎人国家十二个,开辟国土千余里,称霸西方。
春秋之时,秦穆公就因其胸襟广阔、开明通达而风评极佳,他与盗马人的故事更是留名后世,令人敬仰。
说的是秦穆公在外游猎,谁料在某个夜里,所带的几匹良马竟然被盗了。秦穆公派人侦查,在岐山脚下发现了一伙正在吃马肉烧烤的村野之人。
不用说,马是他们偷的!侦查的小吏急忙汇报给秦穆公,并建议派兵围杀他们。
秦穆公摇头了,“马已经死了,不能再因为马而戮及人。”不仅如此,秦穆公还取了数十坛美酒送给村野之人, “马肉有毒,吃马肉要配酒,否则会伤及身体。”
瞧瞧这胸襟这气度,村野之人感念不已。后来在与晋国的交战中,秦穆公险些失手被晋军活捉,就是这伙村野之人冲了出来,击退了晋军,救了秦穆公。
秦穆公的开明通达同样体现在家庭观念上,他爱护妻子都有点耙耳朵了,对子女的意愿也是表现出了足够的尊重。
秦穆公即位后,冷静地看出制约秦国发展的两大因素:外因就是那个强大的高速发展的东邻晋国,内因就是秦国地处偏僻,与东方交往过少,人才匮乏,国家建制、文明礼仪远远落后于中原。
如何妥善处理这两点关系到秦国的未来之路。
在认真思索之后,秦穆公做了两件事,一是设立客卿,就是邀请其他诸侯国贤达之人前来做官,“其位为卿,以客待之”。第二向晋国求婚,结为姻亲之好。
晋献公同意了秦国的求婚,将女儿伯姬嫁了过去,伯姬是晋献公和齐姜的女儿,申生的妹妹。
晋献公还为伯姬特批了丰厚得嫁妆,并为她准备了大量媵从。媵,也就是送嫁所用的人或物,媵从就是仆从的意思。
伯姬嫁给秦穆公后,后人以夫谥称其为穆姬。两人婚后,相敬如宾,秦穆公不仅把后宫之事全权交给穆姬,一些军政大事也同她商量。穆姬呢,也是倾心辅佐秦穆公。
《东周列国志》穆姬形象,常远饰演
特别提一句,在穆姬陪嫁的媵从之中,有一名年迈的老者,就是后来被举荐担任秦国庶长,辅佐秦穆公改变秦国未来的一代贤达,五羖大夫百里奚。
秦穆公和百里奚
此时晋国发生了内乱,数年间申生自杀,奚齐遇刺,卓子被摔成肉饼,君位只能在重耳和夷吾之间选择了。晋国大夫们于是请求秦穆公,希望他出面安定晋国局势,扶立新君即位。
秦穆公本来是倾向于重耳的,但夷吾上下打点,还许诺如果能够即位,就将河西五城送给秦国,最终获得了秦穆公的支持,登基为君,史称晋惠公。
不过,即位之后,晋惠公便翻脸不认账了,先是用拖字诀就把许诺的河西之地给拖没了,接着把亲近秦国的大臣都杀了。
然而晋惠公实在不是个幸运的人,即位三年,晋国竟然接连三年灾荒,收成极差,到了第四年,晋国又遇大旱灾,粮食颗粒无收,晋国的仓廪也见底了,国人以野菜树皮充饥,艰难度日,苦不堪言。晋惠公想出钱到外国买粮,思来想去,也只有秦国离得最近,运粮方便,还是姻亲,于是厚起脸皮,派使者到秦国递上国书,请求援助。
秦穆公看了国书,又好笑又可气,这脸皮子可真叫一个厚啊!不过很多大臣都认为应该帮晋国, “天灾之事,哪个国家都会遇上,邻国互相帮助也是常理。”
于是秦穆公就指派船只运载万斛粮食,由秦国都城雍城出发,沿着渭水向东进发,然后换船横渡黄河,之后再改道汾水漕运北上浍水,直达晋国国都绛城。从雍城到绛城,运粮的船只八百里首尾相接,络绎不绝,其过程艰险不亚于一次劳师远征,史称“泛舟之役”。
泛舟之役
就是这么的戏剧性,第二年,秦国也发生了严重的灾荒,渡过饥荒的晋国却获得了丰收。
秦穆公对群臣感慨道:“寡人这时候才知道大家所言不虚,天灾之祸,不定会发生在那里。如果去年我们拒绝了晋国的求援,那现在恐怕也难以开口向晋国求援了。”遂委派使者前往晋国求援。
没想到晋惠公竟然直接拒绝了,“敝国连年饥荒,民众流离失所,好不容易今年收成稍强一点,流浪的人都回到了乡里,粮食也只是勉强能够自保,实在没有能力帮助贵国呀。”
秦穆公得到回复,愤怒已经达到了极致,他再不能忍耐了,“人之无耻,竟然能到这种境地!”遂发兵车四百乘,直奔晋国。
携怒气秦军一连三胜,直逼韩原(今陕西韩城)。
晋惠公率军迎敌,两军于韩原大战,晋军战败,晋惠公被俘虏。
秦穆公将晋惠公带回雍都,计划杀了他祭天。
刚到雍都城外,一队内侍慌里慌张地跑了过来,让秦穆公心里一紧,因为这些内侍都身穿丧服,关键他们都是夫人的内侍。
到底出了什么事儿了?
一名内侍快步上前,跪倒在地,哭泣着向秦穆公转达夫人穆姬的话,“夫人说上天降下灾难,让秦晋两国不是以互赠玉帛这样的正常礼节见面,反而兵戎相见。晋侯被俘,是夫人的耻辱。要是晋侯早上进入国都,夫人就早上离开人世;晋侯晚上到,夫人就晚上弃世。如果主国君能开恩赦免晋侯,那也是赦免了夫人!”
穆姬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女子,从秦晋交兵那一天起,她就一直关注着战况,其实无论哪国战败,对于穆姬来说都是伤痛,她不能只向着秦国,也不能只向着晋国,她希望两国言和,然而现实还是让她失望了,两国最终还是交战了。她也埋怨晋惠公,当初她写信交代夷吾召回众公子,重建公族势力,晋惠公答应得很好,可根本没有兑现。但是她还是要为晋惠公求情,她带上和秦穆公的三个孩子,娘几个都身穿丧服,住进搭好的草屋,地上则堆满了柴火。
秦穆公一阵发懵,他想到穆姬会有反应,但没想到穆姬的反应如此强烈,他急忙命内侍脱去丧服,赶回去转达穆姬,“寡人很快将会放晋侯回国。”
后来,秦穆公果然释放了晋惠公。穆姬这才带着儿女们回宫。
内侍都知道夫人温婉大气,从未想到夫人竟然有如此刚烈的一面,他跪在地上试探着问道:“晋侯见利忘义,背叛诺言,也辜负了夫人,他这是自取其辱,夫人何苦这么帮他呢?”
穆姬悠悠叹息道:“我听说‘仁者虽怨不忘亲,虽怒不弃礼’,夷吾若死在秦国,难道我就没有责任吗?”
后来这些话被传了出来,列国无不传颂穆姬的美德,她的行为也赢得了秦人的赞扬和秦穆公的尊重。汉代刘向著书《列女传》,特地将穆姬列入其中《贤明传》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