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贺,还是太年轻了呀

刘贺,还是太年轻了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1511 更新时间:2024/2/16 15:32:29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海昏侯刘贺其实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只是他没有认真对待那一手好牌。

年轻人,还是太急。

刘贺爵封昌邑王,是那位一顾倾人城的李夫人孙子。因为这个缘故,昌邑王府中的财富简直就是金山银海的组合。

南昌海昏侯墓中发掘出土的文物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海昏侯将会在富贵荣华的包裹中快乐地过完一生。但公元前74年6月5日,汉帝国再一次走到了历史的拐点,年仅21岁的汉昭帝刘弗陵猝死,没有留下任何子嗣。

▲汉昭帝刘弗陵 图源/剧照

长安城的气氛一下子就紧张到了极点,各方势力开始了各种或明或暗的角逐,目标,推选他们的人成为未央宫的主人。

此时,汉武帝的儿子广陵王刘胥还在世,所以他的票数也是居高不下。但霍光最终还是选择了昌邑王刘贺。

对于霍光选刘贺的原因,大家自然心知肚明——刘贺年龄还小,在朝中无任何根基,个人能力一般。

历史是不是很像,当年陈平他们血洗了“吕氏集团”之后之所以选择代王刘恒入主长安也是因为,他们在刘恒身上看到了这些条件。

当年的“功臣派”用血洗吕家的方式夺回了属于他们的蛋糕,他们当然想维持既有的格局,希望刘恒就像当年的汉惠帝刘盈一样垂拱而治就好;如今的霍光对刘贺的定位也是汉惠帝的角色。

是的,汉武帝当年虽然设计了上官、霍光、金日磾、桑弘羊几人共同辅政并相互制衡的格局,但随着金日磾的早死和上官桀、桑弘羊的被杀,汉帝国已经形成了霍光一家独大的局面。

霍光选择皇帝的出发点只有一个:维持自己以及家族的既有权力。

和当年陈平他们想的是一样一样的,区别只是:陈平他们属于外朝,霍光属于内朝——

汉武帝之前,汉帝国是以丞相为代表的外朝执政的局面;汉武帝之后,汉朝是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的内朝执掌乾坤的格局。

共同点是,他们都想保住手中的蛋糕。

虽然刘贺被金蛋突然砸中,但他也只有提前看清楚了这点才能在长安城中过上好日子。

可刘贺自打收到长安来的好消息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彻底飘了,哪有心思考虑这些。他的想法单纯直接,赶紧出现在长安城,执掌大汉的江山。

但刘贺没想到,有人看到了呀,昌邑国的中尉王吉。

王吉对长安城中的形势有非常通透的认知,为此他特意叮嘱刘贺:

“希望大王去了长安之后,对霍光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在尊敬他的同时继续维护他对帝国的主导权,大王只需垂拱而治就好。”

你看,有明白人。王吉不仅将长安城中的形势给刘贺分析透了,而且还给他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应对方法——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可结果却是,刘贺在皇帝的宝座上屁股还没有坐热就被霍光给提溜了下来,二十七天,一个月的时间都不到。

霍光对外的说法是:刘贺在二十七天的时间内干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坏事,这样的人不配做汉家的天子。

讲真,即使刘贺不吃不喝不睡觉,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也干不了这么多的坏事呀。

而且,配套的还有一些花边新闻——刘贺在进京的路上车里还载着美女,他一路上都在行苟且之事;刘贺在祭奠汉昭帝时竟然没有流眼泪。

按说,刘贺也不可能在关键时刻如此不堪呀。

真相只能是:刘贺不懂事,贪吃。

从刘贺的属下被霍光团灭时他们临终的话语就可以判断出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从这句话透露出来的信息就是:刘贺集团曾经计划对霍光发难。

只是,他们的能量还根本不足以撼动霍光这棵大树。

▲霍光 图源/剧照

从霍光废掉刘贺的雷霆行动中就能看出来——霍光召集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等高官在未央宫中开了个会就将这事给定了。

霍光的心腹大司农田延年更是嚣张,他直接亮出了手中的剑威胁群臣:“今天的事就这样定了,谁要是不答应,先问问我手中的这把剑。”

呵呵,能不答应吗?

丞相杨敞虽然感到很震惊,但他还是在霍光的威势下屈服了。她媳妇可是对他说了,“你答应得慢了都不行”。

可见霍光在汉帝国就如定海神针般的存在,一般人你根本无法撼动。

刘贺虽然做了皇帝,也将自己昌邑国的成套班子带进了长安城,但与霍光相比,还是鸡蛋与石头的体量,不在一个段位。

只能说,刘贺的急于亮剑,是纯粹的不知己知彼,瞎搞。

相信,刘贺在从云端跌落谷底的那一刻一定想起了王吉叮嘱过他的话,“韬光养晦”。可是,一切都晚了。

其实,刘贺不仅有王吉这位明白人,他还有现成的“作业”可抄——

汉文帝刘恒当年也是以藩王的身份入主长安城的,与刘贺一样,“功臣派”也是看中了他在长安城零基础的条件。

▲汉文帝刘恒 图源/剧照

而且,刘恒当年面对的局面其实比刘贺更加恶劣。刘贺面对的只是一个霍光,虽然他在朝中是一言堂,但刘贺完全可以通过韬光养晦加纵横捭阖分化瓦解的手段慢慢来炖这锅肉。而刘恒面对的是一个强大的功臣集体,陈平、周勃灌婴,这些人都是当年跟随汉高帝刘邦从尸山血海里走出来的彪悍人物,有巨大的军功作为支撑。还有,前不久他们刚将“吕氏集团”进行了血洗,刘恒心里能不打寒颤。

虽然局面很凶险,但刘恒还是打出了一手漂亮的牌——“功臣派”、刘氏诸侯王,该重用的重用,该奖赏的奖赏,该拔高的拔高,让这些人获得他们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

对于自己代国的旧臣,刘恒当时只提拔乐一个宋昌,一个张武,让他们分别做了郎中令和卫尉。

这两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刘恒必须得把控住,不然他这个皇帝根本没法做。剩下的蛋糕,依然掌握在“功臣派”手中。

没有人会吃着嘴里的蛋糕然后又去干极其冒险的事,刘恒懂。

故而,汉帝国一片风平浪静,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是的,聪明人的做法都是,在窥透游戏规则之后一切按照规则行事。

而刘贺一上来就要砸破规则,将自己昌邑国的旧臣一通乱任命,抢占所有他认为该抢占的山头。

本来刘贺与霍光的矛盾就不可兼容,如果刘贺懂事,大家其实还可以维持表面上的平衡,但刘贺的神操作却直接将双方的矛盾公开化,那私底下的角逐必然会升级为公开的“战争”。

而那些帝国的公卿大臣们本来是有机会被刘贺慢慢分化瓦解拉拢过来的,但他急切地吃相却让他们更紧密地站在了霍光的阵营。

一个是外来“团队”,一个是本地“土著”,胜负其实是没有什么悬念的。

再看汉文帝当年的操作——

汉文帝在长安城慢慢站稳脚跟,并通过逐渐提拔州郡贤良培养起了一批自己人之后就开始逐步对“功臣派”团体进行分化瓦解。

周勃先是被以不熟悉丞相业务为由被迫辞职,接着又被汉文帝强迫离开了长安城回到了他的封地绛县。

而且,周勃只是其中的代表,起带头作用,被强制性赶回封地的还有一大批列侯。汉文帝比谁都明白,如果这帮人都在长安,他们想搞事情的话串联起来那是相当迅速快捷。

但汉文帝又没有做得太过,周勃虽然退休了,陈平和灌婴等人依然身在朝廷的中枢,被他所重用。

后来,汉文帝还将周勃关过一段时间。

对,他就是通过个例来达到敲打集体的目的,而且还不动大多数人的蛋糕。

瞧这段位,你就说高不高?

更令人佩服的是,汉文帝为了稳定还会向这帮人暂时妥协。

贾谊被汉文帝重用时曾经一力推行“列侯之国”的政策,为此遭到了“功臣派”的集体排斥与打压。汉文帝是怎么做的,他将贾谊调往了长沙。

呵呵,不给你矛盾迅速扩大的机会。

刘贺有这么好的“作业”,但他却全程视而不见,结果只能是,迅速出局。

从这个维度来看,后来的汉宣帝又是极其幸运的,因为他有两本“作业”可以抄:汉文帝的正面“教材”,刘贺的反面“教材”。

▲汉宣帝刘询 图源/剧照

综合这两本“教材”,汉宣帝总结出了自己应对霍光的一套办法:尊敬霍光以及霍家的一切人,汉帝国的大小事务全都由霍光做主。

汉宣帝这套逻辑的背后绝对不是躺平,而是以实际行动在诠释着四个字:韬光养晦。

在熬死霍光之后,汉宣帝开始以明升暗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逐次解除霍家人的权力。时机成熟后,他果断将霍家人一锅给烩了。

帝国的权力再次被汉家天子所全面掌控。

可以说,汉宣帝比汉文帝当年面对的局面还要险恶,汉文帝初进长安起码掌控了军队,而汉宣帝初期,军队都在霍家人的手中。

但汉宣帝硬是凭借惊人的毅力和心智生生考出了一个满分。

而刘贺则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他的人生只剩下一种色调:昏暗。如果不是海昏侯墓被意外发现,这位曾经干过二十七天皇帝的昌邑王可能很少会被人们提及。

能怪谁呢,老天明明给了他机会,但他却极其任性地将一手好牌给打得稀巴烂。汉室中兴的图景上本来应该有他的一席之地,可两千年之后他却是在考古的赛道上意外“走红”。

只能说,刘贺还是太急了。

标签: 刘贺霍光刘恒刘彻汉昭帝三毛

更多文章

  • 128件组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回”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华商网标签:刘贺,出土文物,墓葬,帝陵,海昏侯墓,嬴政

    一次偶然的考古发掘,震惊中外的海昏侯刘贺墓横空出世。一位历经王、帝、民、侯四种身份的传奇人物——刘贺,及其被历史尘封的汉代侯国——海昏侯国,一步步呈现在世人面前。褭蹏金、麟趾金、堆积如山的五铢钱、美玉……随着一件件精美随葬品的出土,一幅奢华精致的西汉画卷由此展开。128件组精品文物中,8件文物为修复

  • 按照汉朝的赙赠制度,刘贺墓中铜钱还在,可是大量的丝绸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江山岁月标签:刘贺,铜钱,大墓,汉朝,赙赠,海昏侯墓,考古专家

    西汉海昏侯大墓的出土,掀起了我国考古界的一次轩然大波,墓中出土的文物数量繁多,并且极为珍贵。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作为一代王侯级的墓葬,海昏侯墓居然没有出土一件丝织品,这不免令人感到十分奇怪。海昏侯墓内的丝织品究竟去了哪里?墓内丝绸消失的背后,又会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 霍光政变废黜刘贺,其实就是一场搏命赌博,刘贺浪费了胜出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霍光,刘贺,张安世,皇帝,太后,军事政策,军事制度,国防政策

    元平元年六月,刚刚登基继位做了二十七天皇帝的刘贺,突然被大将军霍光废黜,结束了短暂的皇帝生涯。以臣子身份,行废立之事,从此后世以霍光为权臣的象征。问题是,刘贺作为一国之君,难道就没有权力,说废就被废了?大臣们就那么乖乖听命于霍光?都不顾君臣之道了?其实还真不是那么简单,废掉皇帝就是一个高难度动作,危

  • 汉武帝之子刘贺当了多久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刘贺,皇帝,刘彻,霍光,刘询,汉宣帝,汉武帝,国防政策,军事制度,军事政策

    刘贺当了多久的皇帝?对于熟识历史的人来说,都知道刘贺是汉朝第九任皇帝,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史称汉废帝。都说刘贺是汉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那么刘贺当了多久的皇帝?刘贺是因为只爱美人不爱江山最终被废的吗?古代封建帝王,包括因种种原因被废黜而下台的帝王,其生平起居,史书一般都有详尽的记载

  • 刘贺:登基27天竟做了1127件荒唐事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刘贺,皇帝,霍光,刘弗陵,汉宣帝,军事制度,军事政策,国防政策

    李贺是西汉王朝第九位君王,在位一共历时27天,是在位时间非常短的帝王。要说到刘贺为何在位如此之短呢,那完全是其自己作的,套用现代的话来说不作就不会死啊,你想想,一个仅仅在位27天确做下1127件荒唐事,这是何等的荒唐才能做下这么多的荒唐事的啊,真真是堪称史上最荒唐的皇帝了。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来看

  • 刘贺仅当了27天皇帝就被废为海昏侯,他的墓葬是如何被发现的?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远征团标签:刘贺,皇帝,墓葬,陪葬,汉宣帝,海昏侯墓,考古专家

    在2011年时,一个青年男子拿着一条金龙来到江西省会南昌市的古玩市场寻找买家,这条金龙立刻引起了南昌古玩市场的轰动,因为很多有经验的古董商人都知道这条金龙历史悠久,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属于国家级文物,所以很多古董商人都不敢收,都知道这个玩意很可能是盗墓所得。后来这条金龙在古玩市场上被叫价1000万人

  • 霍光为何除掉刘贺带来的200人?刘询为何监视刘贺?刘贺并不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霍光,刘贺,刘询

    海昏侯刘贺,可以说是西汉的一个传奇人物。他是昌邑王的儿子,也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正儿八经的嫡系子孙。所以在汉昭帝刘弗陵去世以后,霍光想到让昌邑王刘贺来做皇帝。可是刘贺只做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给废掉了,此后汉宣帝将他册封为海昏侯,从此他的子孙后代便以此爵位传世。很显然从诸侯王到皇帝再到侯爵,这种身份

  • 汉宣帝刘询,在死牢里长大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铺bot标签:刘询,汉宣帝,皇帝,刘病已,霍光,丙吉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

  • 巫蛊之乱后,刘彻后悔太子之死,可为何没有厚待太子的孙子刘询?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不求人标签:刘彻,刘询,卫太子,江充,丞相

    巫蛊之乱,让大汉失去一位贤君,也得到一位贤君。前91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以巫蛊咒武帝,并与阳石公主通奸。武帝震怒,公孙贺父子处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坐诛。之后,武帝命江充彻查巫蛊案,一场血腥杀戮就此展开。江充为博武帝宠信,用酷刑强迫无辜之人认罪,大臣百姓惊恐之下也胡

  • 论文治武功,汉宣帝刘询丝毫不逊于汉武帝刘彻,甚至更胜之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刘彻,刘询,汉宣帝,刘弗陵,匈奴,桑弘羊

    刘询的功绩本就不逊于武帝刘彻。可以这么说,西汉的赫赫威名是汉武帝打出来的,而繁荣昌盛却是汉宣帝治出来的。明代万历年间吏部尚书赵秉忠有云:“后世语精明者,首推汉宣,彼其吏称民安,可为效矣!”。刘询的继位,说是拯救了大汉天下都不为过!彼时,武帝时期,在汉武帝的带领下,西汉虽是打出了一个赫赫威名,让“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