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冯异的职场生存:重要的不是你做得有多好,而是怎么做才是对你好

冯异的职场生存:重要的不是你做得有多好,而是怎么做才是对你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齐文刀 访问量:1592 更新时间:2023/12/13 12:16:51

书接上回:

公元24年,刘秀率主力北上经略燕赵地区,就安排冯异留守河北南部,保卫大后方。

这任务听起来容易吧?

其实一点也不轻松。

当时的刘秀集团,已经和占据中原及关中地区的更始集团公开分裂了。更始帝派出李轶朱鲔、陈侨等大员,领兵号称三十万,屯驻洛阳一带,就像一支尖矛正对着刘秀的后背。此时刘秀带大队人马北上了,南边的老营兵力空虚,无论是谁,手握一支偏师,想要挡住这几十万大军,绝非易事。

影视作品中的更始帝形象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还记得当年冯异在父城县吗?这老哥守着弹丸之地,硬是扛住了更始大军十几轮攻势,业务能力和意志品质早已得到证明,至于忠诚度,作为领导的贴身秘书,那更是无可挑剔。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守备老家的不二人选,却在刘秀心腹处。

自然,以今人的眼光来看,这种脏活累活没什么彩头,还容易出篓子,真不是个“香饽饽”。但在职场上,要突破自我,一步一步“熬成婆”,这就是必须的考验,论是谁,都必有这“一劫”。

咱换个角度来讲,不管在什么单位,不管创业还是守成,有担当,才能有作为,自然也就有位置。这就是老子所曰的:

受国之垢, 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 是为天下王。

老子像

况且,差牌未必打不好。冯异打算怎么出牌呢?

咱先看看,冯异之前的古人是怎么解的。

韩信的办法是,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当然了,“韩兵神”出手虽然险,但其实还有后招,背水一战其实是“连环计”,这一段,咱们另辟一章再说。

又或者,对敌分化瓦解,那是陈平的拿手绝技,用大车的金银开道,选择策反竞争对手的部门经理:朱鲔、陈侨他们,或者至少让他们保持中立,先别急着出兵。

熟读春秋、洞悉人性的冯异,选择“要文斗不要武斗”。他给对面的大军头李轶,写了一封长信,情真意切、引经据典,既摆事实又讲道理,总之就是,希望李轶能认清形势,回心转意投奔刘秀集团。

“回心转意”?这是什么意思呢?

话还得从头说起。

大泽乡起义

李轶非比常人,他其实比冯异入伙刘秀团队还要早。甚至,正是李轶的堂哥李通,借助当时流行的图谶文化,喊出了“刘氏复起,李氏为辅”的谶语,有点像当年大泽乡起义,吴广玩篝火狐鸣,喊出“大楚兴,陈胜王”,把刘秀一家人忽悠了起来,一块儿起兵反王莽。

李轶先是跟随刘秀起兵,有元从之功,后在决定性的昆阳之战中,又是随同刘秀突围出城,调兵反突击,后一举破敌的“昆阳十三铁骑”之一。用今天的话来说,如果他一直跟着刘秀混,那事成之后地位,那就是马云手下的阿里巴巴“十八罗汉”啊!

阿里十八罗汉

只可惜,像李轶这种“聪明”人,眼光总比冯异这类“榆木疙瘩”要“长远”,后来见刘秀兄弟要失势,就当机立断,率南阳李氏集团投靠了更始帝。甚至,刘秀兄长刘縯的死,就是李轶和更始帝刘玄联手策划的。尔后,刘玄在李轶之弟李松的帮助下,从洛阳迁都长安,借此摆脱绿林系势力的控制,又封了一大堆的王公官侯,以平衡各派力量。

那这么说,李轶应该是更始帝的心腹大员才对,怎么可能被一封信就策反呢?

更始朝局图

如图所示,因为当时的更始集团,是由几大派系拼凑而成的,李轶在当时的洛阳战区,名义上贵为舞阴王,可节制大司马朱鲔、白虎公陈侨,但因为这是绿林系的地盘,后二者,可是绿林军的干将,因此两军对垒之下,实际上是一场复杂的三方博弈,李轶作为“更始系”,夹在“绿林系”和刘秀集团中间,过得其实并不舒服。

更始朝局图(续)

营销学上有个著名的“富兰克林效应”,即:相比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很多老故事中也讲到,当人们遇到危难之际,最好是求助于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而不要去找你曾经帮过的人,这样获救的几率会更大。

李轶是“聪明人”,在此之前,他至少在重大关头帮过刘秀两次,那么如今,也极有可能会再帮第三次;再者说,他曾背叛过自己的主公1.0(刘秀),那么相比朱鲔等人,也就更有可能,会再背叛主公2.0(更始帝)一次。这样的人,好听点说是“识时务者为俊杰”,难听一点说,就是“脑后有反骨”,只要利害摆清楚,其实不难说服。

冯异一定不知道什么富兰克林效应,但他对人性和时势的洞察,确实精准无比,从他一眼就认准刘秀做主公起,这个特质就显露无疑了。用咱们今天的话来说,此人不显山不露水,可是“内秀”得很!

富兰克林

果不其然,李轶给冯异回了信,明示了合作的可能性。冯异于是放心地置洛阳几十万敌军于不顾,到别处拓展业务去了,北克上党、南攻成皋,非但未失寸土,反而打下来好大的地盘。

对面的李轶近在咫尺,就是闭守不出,给冯异送上了“神助攻”。

不过,此事的结局比较阴暗,因为光武帝刘秀做得相当不厚道。

当冯异将此事禀报上去后,刘秀却将李轶的书信公布于众。绿林系的朱鲔等人这才知道,自己是被人“卖了”,一怒之下派人刺杀了李轶。刘秀的杀兄之仇,坐地就报了一半,连带洛阳城就此大乱,真是一箭双雕。当然,冯异是真的厚道人,尽管被光武帝刘秀把计划全盘打乱,但那是老板的杀伐决断,虽然败坏了员工的声誉,此事却就此尘埃落定,再无下文。

影视作品中的朱鲔形象

写到这儿,老刀我真要赞一句,冯异大佬,不抱怨,好胸怀!你懂得。

不久,众将士向刘秀劝进,要他称帝。刘秀犹豫不定,再次拉来自己的“暖男”老秘书倾诉:“我昨晚做了个梦,驾着一条赤龙,飞上了天。醒了好害怕啊,你说这是咋回事?”冯异心中有了数,赶紧下拜祝贺,告诉刘秀,“此天命发于精神”,心里害怕,只因为刘秀太过谨慎,可能一时接受不来,但是天意已经很清楚了。

刚好,当地儒生又献上了《赤伏符》,再次印证了天命所归。于是,刘秀便在冯异等众人拥戴之下,正式登基称帝,是为汉世祖光武皇帝。

人们常说:“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不过,在此时的冯异身上,这句话却并未得到验证。称帝后一个月,光武帝大肆封赏,核心创业团队里,邓禹当了前将军、大司徒,吴汉是大将军、大司马,耿弇为建威大将军,同为偏将军的景丹、盖延成为了骠骑大将军、虎牙大将军……转过年去,又拜了岑彭征南大将军,就是没冯异什么事。

这里要插一句汉代的官制。

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

据《后汉书》介绍,所谓某某将军,不是常设职务,更像是个荣誉称号。

比如汉武帝的宠将卫青、霍去病,总要前置一个大司马的实职,大致相当于外朝三公中的太尉,称大司马大将军、大司马骠骑将军,这才威武且有实权。大将军、骠骑将军这两个称号,也沿袭下来,成为了将军系列中的最高荣衔,如今被光武帝刘秀,安在了吴汉和景丹头上。

再往后数,依次应当是车骑将军、卫将军,以及前、后、左、右将军,要这么说,邓禹行政职务高,但前将军的军衔真不高。当然了,战争年代功将多,就好比创业时期能人辈出,光武帝打破常规,捡好听的头衔,乱发帽子,其实也无不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偏将军是这一系列中最低的荣衔,甚至可以说,是那天庭里的弼马温——不入流。

此时的冯异,就是那个原地踏步的偏将军。

弼马温

在职场上,有人掘地仅仅三尺,就喝到了水;

有人掘地五尺,耐不住了,改换了工作面,继续吃土;

而有人掘地八尺,发现冒出来的是喷泉。

冯异应该怎么办?还要继续掘进下去吗?

当然得继续了,而且要PK强大的对手,才能有伟大的功绩。

强大的对手说来就来,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赤眉军。

当刘秀平定河北之时,长安的更始帝刘玄正和绿林系、平林系的异己势力内斗得不亦乐乎,赤眉军趁机杀入关中。就在刘秀称帝的当月,赤眉军也拥立了一个汉朝宗室刘盆子为帝,随即攻克长安,推翻了更始政权。

赤眉军主要由山东地区的农民组成,战斗力很强,但却不擅长政权建设。他们入驻关中不多久,就与陇西隗嚣、汉中延岑等军阀混战一团,还在长安一带焚烧宫殿、盗掘皇陵,搞得秦川之地民不聊生、赤地千里,史载:

关中饥, 民相食。

赤眉起义

最初,刘秀派出后来位列云台二十八将首位的邓禹出镇关中,还一度收复了长安。可惜,后来功高卓著的邓禹,当时年仅24岁,难免有心浮气盛、治军不严的地方,激起了两场内乱,形势一下逆转——

一场是部下冯愔和宗歆,二士争功,冯愔杀了同僚,竟一不做二不休,转身就突袭邓禹;

二场是汉中王刘嘉来投降,邓禹觉得刘嘉的丞相李宝,对自己态度不够谦逊,一怒之下就杀了他,结果李宝之弟收集残兵反扑,又杀了邓禹的部将。

一来二去,汉军的威望、军力和地盘,都大大受损,被赤眉军打出了长安城。因为物资匮乏,部队一度只能靠吃枣子和野菜充饥。

影视作品中的邓禹形象

此时再要平定关中,已不单单是一件军事任务,也是一项政治任务了,既要攻城拔寨,更要重振汉官威仪,恢复秩序,安抚百姓。

刘秀终于想起了军政全才的“老秘书”,要冯异接替邓禹,去完成征西大任。

透过两千年的时空,我老刀都为冯异感到深深的委屈——

事情是明摆着的,做项目无论大小,最忌讳就是当接盘侠,尤其是一个前任搞得稀烂的盘。这干好了,功劳说不清楚;干砸了,责任全得兜着。

现在想起我来了,刘秀你早干嘛呢?

况且,他邓禹堂堂一个前将军、大司徒都玩不转的活,我就是一个小小的偏将军,这么多年也没有啥进步,凭什么我去补锅?

冯异“老秘书”,应该走出“舒适区”,去趟这趟浑水吗?

当然,以冯异的性格,还是绝无二话的接了下来。就像当年帮光武平定河北那样,冯异从民政抓起,从基层走起,恩威并施,接济民生恢复生产,很快稳定住了局面。部队在华阴遭遇赤眉军,冯异谨慎用兵,相持了六十多天,接战几十次,终于将其逼退,俘敌五千多人。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7年开春之际,光武帝的使者姗姗来迟,终于进封冯异为“征西大将军”,冯异也从领导身边的内勤,正式成为方面大员、国之柱石。

令人尴尬的是,前任邓禹刚好也退兵至此。冯异告诉邓禹,赤眉军主力尚存,不能蛮干,他布置要邓禹守住东面的渑池,自己守在西面,等赤眉东归,两军就可以一头一尾堵胡同,一举消灭之。

赤眉樊崇

这个计划应该是可行的,至少也能立于不败之地,况且,作为征西大将军,冯异在理论上,也有权调度邓禹。可惜,心有不甘的邓禹一心要争回面子,他决定主动出击,去和赤眉硬扛一场。

果不其然,邓禹中了赤眉军的埋伏,两战两败,伤亡数千人。冯异出兵去救援,在回溪阪也被赤眉杀得大败,最后不得不下马步行,走小路才逃回营寨。

——总之就是,再次验证了,前任是魔鬼,接盘侠不好当!

一场惨败,是坏事也是好事,至少,邓禹这尊大神,总算被刘秀请走了。

决战时刻终于来临,冯异与赤眉军约战于渑池。他首先示弱后退,将赤眉全军都引出到战场,拖住他们厮杀了一整天。黄昏之际,冯异的预备队身穿赤眉军装,从埋伏处突然出击,当时天光不明、敌我不分,赤眉军顿时阵脚大乱,惊慌败逃。

冯异乘机追击,赶在崤山一带大败敌军,俘虏八万多人,另有十几万惊弓之鸟,东出宣阳,直接向光武帝投降了。对刘秀集团来说武力威胁最大的一个对手,就此清除。

刘秀

事后,刘秀在给冯异的贺信中写道:“开始时虽然在回溪阪受挫,但终于又在渑池赢得了大胜,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一定要论功行赏,嘚啵嘚啵……”这便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的由来。

在平定关中的整个过程中,冯异展现了良好的军事才能,在民政也多有建树,深孚众望。三年时间,他驻军的上林苑竟发展成一座大都会,颇有些大舜当年,“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意味。

然而且慢——这当真是好事吗?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场针对于他的“职场妖风”,马上就要吹起来了。

其实,凡是混职场的人,除非一辈子都甘当草根,不然总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这种事,有时就是风,拂面而过;

有时候却是箭,穿心而入;

有时也可以是撑杆,借势而起。

究竟该怎么破?原则也许只有一个:

工作从来就不只是把事情做好那么简单,职场生存,更重要的不是你做得有多好,而是怎么做才是对你好。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消极,但我们总要先“明哲保身”,然后才有可能“舍身取义”吧?

那冯异是怎么做的呢?

(未完待续)

标签: 冯异邓禹刘秀光武帝

更多文章

  • “大树将军”冯异屡立战功却从不争功,因积劳成疾而病卒军中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冯异,刘秀,邓禹,光武帝,隗嚣,赤眉军,大树将军,汉朝

    冯异是东汉开国名将,在著名的云台阁二十八将中名列第七,“汉兵起,异以郡掾监五县,与父城长苗萌共城守,为王莽拒汉。光武略地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车乡。异闲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时异从兄孝及同郡丁綝、吕晏,并从光武,因共荐异,得召见。异曰:‘异一夫之用,不足为强弱。有老母在城中,愿归据五城,以效功报德

  • 从不争功的大树将军冯异,是如何成为刘秀老铁的?

    历史解密编辑:时拾史事标签:刘秀,冯异,邓禹,刘玄,王莽,隗嚣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陈华他是一个内心安静的人,明明智力超卓,武功炳耀,却从不夸示于人。他是能与刘秀敞开心扉的人,曾为刘秀谋划未来,助他冲出困境。在刘秀落魄时煮出豆粥盛上麦饭,温暖了刘秀的雄心壮志。他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大破赤眉,底定关中,为刘秀荡平天下建立了不世之功。当

  • 刘秀对专制关中的咸阳王冯异竟如此信任,实在令其他开国帝王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刘秀,冯异,公孙述,关中,隗嚣

    光荣与艰辛——努力中兴汉光武(53)主笔:江湖闲乐生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正月,随着东汉军队攻下朐县(今连云港市西南),斩杀江淮军阀东海王董宪,刘秀已基本统一了关东。东汉统一战争的重心遂从东线转移到了西线。驻扎在长安的征西大将军冯异,也感觉肩上担子陡然重了起来。如今汉军在西方面对的敌人,主要有两

  • 大树将军冯异,治国统军无一不精,典故无数流传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暴走吧历史标签:冯异,邓禹,平定,关中,隗嚣,汉朝,光武帝刘秀

    冯异,东汉开国元勋,云台二十八将第七位,为人谦恭有礼喜好读书,精通儒家学说和兵法,在跟随汉光武帝刘秀征战期间不求功绩,每当诸位将军聚集在一起并坐论功的时候,冯异便一人独自坐在大树之下,于是便有了“大树将军”的称呼。洞察天下,治国有略在昆阳大战之后,刘縯、刘秀兄弟二人名声大噪,更始帝刘玄见两人对自己产

  • 薄姬生育汉文帝,栗姬之子刘荣做过太子,为什么没有妃嫔封号?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栗姬,刘荣,薄姬,刘恒,刘邦,妃嫔,汉文帝,刘荣(临江王),军事制度

    自古以来,上至皇亲国戚,下及平民百姓,女子以子为贵,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纵观历史,身为女子有很多都是凭借着自己的儿子地位尊崇,享受荣华富贵,可以说“母凭子贵”的事例比比皆是。那么为什么薄姬和栗姬这两位在自西汉占有重要地位女子没有被正式妃嫔封号?毕竟薄姬生育汉文帝,而栗姬之子刘荣做过太子。究其原因,其

  • 栗姬不是输在骂皇帝上,而是输给了自己,她如果留些余地何至于此

    历史解密编辑:良家说说标签:栗姬,皇帝,刘启,王美人,王娡,刘彻

    汉文帝得到皇位的过程充满巧合,如果缺少其中一个环节,历史上就不会有汉文帝,更不会出现汉景帝。但历史没有巧合,一切都是必然的。但汉文帝是幸运的,而汉景帝是不幸的,因为汉文帝做皇帝之前,已经有一定的根据,虽然临危受命做了皇帝,但对他的影响只有好的。反而是汉景帝,因为汉景帝的嫡子都夭折了,他从庶长子变成储

  • 汉景帝宠妃栗姬,是如何败给不怎么受宠还是二婚的王美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的葡萄有点辣标签:栗姬,王美人,刘启,馆陶公主,刘荣,刘彻

    栗姬有倾国倾城之貌,又能歌善舞,没进宫前已是艳名远播,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一次外出游玩,对栗姬一见倾心,便带回京城,封为孺子,栗姬进宫后非常受宠,先后为刘启生下了长子刘荣,次子刘德,三子刘瘀。汉景帝刘启在平定七国之乱后,薄皇后无子,庶长子刘荣被立为了皇太子,栗姬在后宫的地位已然等同于皇后,馆陶公主

  • 公元前149年,汉景帝卧病在床,看着眼前的栗姬,试探道……

    历史解密编辑:花芷兮标签:栗姬,刘启,刘彻,王娡,刘荣,汉景帝,馆陶公主,平民百姓

    公元前149年,汉景帝卧病在床,看着眼前的栗姬,试探道:“朕百年归老后,请你照顾好所有的皇子,可不可以?”栗姬一听,脸色立马黑了下来,撇着嘴说:“凭什么?我又不是他们的奶妈,也没那么多闲工夫!”当时的栗姬要是能参透其中的奥秘,说什么都不会冒出这样一句话吧?公元前151年,汉景帝找借口废去了皇后薄氏,

  • 美貌栗姬侍宠而骄,拒绝汉景帝的托孤请求,女人心海底针

    历史解密编辑:皓月奇史堂标签:栗姬,刘彻,刘荣,平民百姓,汉景帝刘启

    公元前150年,38岁汉景帝奄奄一息,他拉住太子母亲说:“栗姬,你要善待我14个儿子啊!”栗姬怒喝:“哼!我才不要,他们又不是我的儿子。”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的时候,在民间游玩散心,遇到了多才多艺的绝色美人的栗姬,刘启被栗姬深深地吸引住,便当场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把栗姬带入了宫中。刚刚入宫的栗姬,极受刘

  • 因性情暴躁而失去一生尊荣—汉景帝刘启的妃妾栗姬

    历史解密编辑:意国倾城标签:刘启,栗姬,汉景帝刘启,刘彻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人物是汉景帝刘启的妃妾,她本来可以荣宠一生,最后却因性情暴躁而失去一生尊荣,她就是栗姬,接下来我将给大家详细的介绍她的一生。栗姬的出身不高,她的具体家世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她是齐国人,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她进宫做了宫女。栗姬生得貌美,她在机缘巧合之下被太子刘启宠幸了,成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