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
刘肥是汉高祖刘邦的长子,在刘邦和吕雉结婚前便已诞生。对于这个在沛县陪自己一起生活的儿子,高祖对他的喜爱溢于言表,为了满足他的物质需求,将富饶的齐地赐给他做封地。
齐王刘肥
刘肥为人本分,不愿意过多参与政治斗争,终其后半生都待在齐地养老,最终得以善终,并且在去世前将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刘襄。刘襄继位后,本来也可以像父亲一样经营齐地,可是他却时运不济,赶上了诸吕之乱,在利益不断受到侵犯的前提下,这位高祖长孙最终起兵反吕,为灭诸吕兴刘氏立下了重要功劳。
刘肥因为两点原因不肯作乱
高祖在世时,便将刘肥安排的明明白白,封他做了齐悼惠王:
高祖六年,立肥为齐王。
高祖去世后,吕后曾经动了杀害刘肥的心思
,不过最终在惠帝的斡旋下,刘肥得以顺利回归齐地。
刘盈在长安力保刘肥
齐地被称为东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再加上其有泰山济水的庇护、人口密集、社会财富多,十分适合割据,可是刘肥归齐后,并没有因为怨恨吕后而起兵作乱。
刘肥不肯作乱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刘肥不是笨人,入齐后只知道声色犬马、纵情酒色,相反他将齐地经营的非常好,再加上刘邦长子的头衔为他加了不少印象分,齐人对他有强烈的归属感,只要他不出齐地入长安,那么吕后就奈何不了他。
在沛县时的吕雉
其次,刘肥多少还顾念着宗族之情,这点从他和刘盈的感情就可见一斑。刘肥是地位低下的寡妇所生不假,但是刘邦和吕雉结婚后,即使曹氏不方便抛头露面,刘肥是可以在刘邦家出入的,吕后作为大户人家的小姐,对他的照顾和关心自然是有的,刘盈和鲁元公主也认可这个大哥,因此多年的亲情也使得刘肥放弃了向吕后报仇的想法。
刘肥在安定后,也主动割让了城阳郡给鲁元公主做汤沐邑,顾名思义,此地就是供鲁元公主享乐为主,
她在这里并没有实际的控制权。
然而此举还是甚得吕后满意,因此刘肥才能一生和吕后相安无事。
不过割让城阳郡一事,还是为刘肥这一脉埋下了一个不小的隐患。
济南郡被割让触动了刘襄的核心利益
刘肥去世后,其子刘襄顺理成章地继任齐王,和父亲一样,刘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显露锋芒,像一个普通的纨绔子弟一样生活在父辈的基业里:
悼惠王即位十三年,以惠帝六年卒。子襄立,是为哀王。
按理说刘襄和吕后基本不可能产生什么纠葛,然而就像上文所说,割让城阳郡一事,为刘肥一脉埋下了隐患,
那就是吕后觉得这一脉是个软柿子,可以随意拿捏。
因此在分封诸吕时,吕后将济南郡从齐地割出来,改为吕国分封给了吕台(吕后外甥),不久以后又如法炮制,将琅琊郡分割出来,改为琅琊国分封给了刘泽(吕氏女婿、吕后伯哥)。
齐鲁大地
其实在这段时期内,不少刘氏子弟的封地都被割给了吕氏,毕竟利益的蛋糕就这么大,有新人参与划分,必然有老人要退出划分。
然而像刘肥一脉这样,先后三次割地者绝无仅有,毕竟就是薅羊毛也不能逮住一只往死薅啊。
当年齐国推行五都制,划分了五大区,这种高效的行政划分机制是建立在齐王室绝对统治力的基础上的,然而现在五大区五去其三,尤其是齐国最核心的区域济南郡也被割走了,使得刘襄的核心利益受到了极大损害。
除了五大战区之一,济南郡更是是齐地的经济中心和行政中心,如果此地脱离刘襄的管辖,那么他的政令传递必然受阻,极大影响了自己的统治。
吕国琅琊国和齐国分庭抗礼令刘襄无法接受
如果单纯割地,还有回旋的余地,刘襄完全有可能通过像父亲对待鲁元公主那样,表面上响应吕后,背地里进行抵抗。
可是吕后不傻,
她明确提出济南郡和琅琊郡要改成吕国和琅琊国,而吕台和刘泽也要被封为吕王和琅玡王,这种事情是刘襄绝对无法接受的。
如果吕后依靠着强大的话语权,将这两地分封,那么在既定事实已成后,刘襄将不得不面对着一个可怕的局面,那就是在齐鲁大地有限的空间内,将有三个诸侯王分庭抗礼,其中吕台明确是属于吕氏的中坚力量,而刘泽的立场暂时未可知。
诸吕之乱时的吕后
三王并立很有可能将齐国退回过去诸侯争霸的局面,谁的拳头硬,谁就能成为齐地真正的王。
本来刘肥刘襄一脉,是高祖分封的名正言顺的齐王世家,然而在高祖下葬没几年,他们的利益就被吕后生生夺走,这件事情无论是从法理上还是道义上,都是令人无法接受的。
诸侯的利益核心是土地和爵位,刘肥刘襄一脉的利益是和齐地捆绑在一起、无法分割的,结果因为父亲的主动示好,使得吕后屡次三番的掠夺自己,这让刘襄既愤怒又恐惧,他担心如果继续隐忍下去,吕后会变本加厉的割走自己的土地(齐国是商业化最发达的地区,社会富裕程度高),最终他忍无可忍,赶在吕氏的触角进入齐地之前,尽起五都之兵,毅然决然反吕。
汉军宿将周勃
诸吕之乱时,吕后早早意识到了兵权的重要性,想方设法地将各部兵马的指挥权收归到自己手中。当时,长安的中央禁卫军、巴蜀的后备军、赵地的边防军、吕泽割据时的本部军都牢牢掌握在吕氏手中。
然而这些兵马,在面对刘襄带领的齐国军队,并没有显示出足够强大的优势,这也侧面反映了齐国的强大,为了抵抗刘肥,
吕后不得不求助汉军宿老周勃,将部分兵权交给周勃,以此来争夺军方剩余势力的支持,这也反映出了吕后的无奈之举。
吕后自然想不到,得到兵权的周勃会和刘襄议和,并且合兵一处合力攻吕,在刘襄的加成下,诸吕剩余的军力完全无法和周刘联军相提并论,最终被全部消灭,
从中不难看出,刘襄带领的齐军,是平定诸吕之战的真正胜负手。
参考文献:
【1】《史记·三十世家·齐太公世家》
【2】《史记·三十世家·齐悼惠王世家》
文章内容原创自今日头条号:鸿儒说史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创作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