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绥,被史学家誉为“皇后之冠”,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能与武则天一较高下的女人。作为东汉时期最出色的女政治家之一,她到底是辅官贤后还是最强白莲花呢?
邓绥出生在今天的河南新野,她的祖父是东汉开国功臣邓禹,曾是汉武帝刘秀“云台二十八将”的第一将。而邓绥的父亲邓训则是护羌校尉。邓绥自幼喜欢读书,六岁就能阅读《史书》,十二岁通晓《诗经》《论语》等经典。
然而,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接受正式教育,邓绥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哥哥们的传授获得的。有时候她提出的问题都难倒哥哥们,需要哥哥们回到学堂找老师解答问题后再反馈给她。邓绥的父亲也喜欢将军队中的大小事情告诉她。
但是她的母亲不太喜欢邓绥沉迷于书中,经常批评她,让她多学女红,因为在那个年代,女子如果不会女红,很难嫁得出去。邓绥非常乖巧,不仅不反驳母亲,还白天勤奋地练习女红,晚上则诵读经典。因此家中的人都称她为“诸生”。
邓绥15岁就被选入宫中。据历史记载,她身高七尺二寸,姿色十分美丽,因此16岁就被封为“贵人”。邓绥深知如果想要在这深不见底的皇宫安全活下去,就不能获得太多帝皇的宠爱。于是她经常以生病为由,让帝去宠幸别的妃子。邓绥还与宫中的嫔妃搞好关系,小心翼翼地迎合着阴皇后。
阴皇后是光烈皇后阴丽华的哥哥阴识的曾孙女。邓绥的母亲阴氏是阴丽华堂弟的女儿,因此邓绥和阴皇后之间是亲戚关系。按照辈分,邓绥还要喊阴皇后为姑姑。一开始阴皇后对邓绥的关注并不明显,毕竟是自己娘家人。邓绥也非常尊重她。
只要是有阴皇后出现的场合,邓绥都装扮得朴素。如果发现衣服颜色与阴皇后撞色,邓绥都会赶紧换下来,与阴皇后同行时弯着身子,一副恭敬的样子。每当和帝询问时,只要阴皇后不作回答,邓绥都不敢发言。
随着邓绥的名声高涨,阴皇后开始注意这位沉默的外甥女。甚至还有了加害她的想法。
有一次,汉和帝病重卧床不起,阴皇后在自己的寝殿里说:“我一旦得志决不让邓氏再有什么留下,一定要绝根。”这话被她身边的一位婢女听见,这位婢女偷偷告诉了邓绥。因为此前这位婢女遇到了麻烦,邓绥帮你解决的,所以她非常感谢邓绥。
邓绥听到这话后,痛哭流涕地说:“我一直以来都是心诚侍奉皇后,却没有得到她的保佑,反而让她如此憎恨我。如今我只有一死以保全邓氏宗族,免得阴皇后像对待人彘那样对待我。”说完,她要喝药自杀,但被官员赵玉阻止了,并告诉他有使者前来,说和帝已经痊愈了。果然,汉和帝确实康复了。
不久后,和帝得知阴皇后参与了巫蛊活动,便废黜了她的皇后地位。此后,和帝更加偏爱邓绥,但邓绥以病重为由拒绝了和帝的宠爱。阴皇后被废黜后,皇后的位置一直悬空。这时,汉和帝想到邓绥,因为他认为只有邓绥的品德才能够胜任皇后的位置。于是,他决心册封邓绥为皇后。尽管邓绥多次推辞,但最终还是被册封为“皇后”。
元兴元年,和帝去世。长子刘胜因患病无法继位,而皇子在出生后不久便夭折,导致皇位空缺。邓绥在此时拥立年仅百日的殇帝刘隆为皇帝,并自升为“太后”,实行摄政政治。
邓绥认为祭祀往往难以验证其效果,于是下诏罢免不符合典章法制的祠官,并赦免自光武帝建武以来所犯的妖言邪恶等罪犯。她还规定每天早晚一次肉食即可,减少宫廷奢华。此外,她下令允许园林贵族和宫女们自行选择去留。据说,免除遣散者高达五六百人。
殇帝刘隆不久去世,邓绥决定立安帝刘祜为皇帝,仍然继续摄政。
邓绥在权力之下为邓氏宗族成员封官加爵,但同时限制了他们的权力行使。她还立下规矩,一旦外戚犯罪,必定会立即处理,绝不姑息。
有一次京城遭遇旱灾,邓绥亲自前往洛阳,检查监狱记录以确认是否存在冤案。她发现一名囚犯正被极刑拷打,但该犯人却有话不敢说,于是邓绥马上询问,并了解到该犯人的真实情况。她立即处理了这个问题。在她离开之后,马上下大雨。
不久后,邓绥感染了风寒,使身边的人非常担心,甚至为她祈求延长寿命来换取健康。邓绥听到后感到非常生气,并向身边的人表示,只需要诚心祈祷即可,不必作出其他承诺。
邓绥康复后连续三天到洛阳审查记录,并处理了36名死刑犯等事务。
邓绥深知百姓所受的疾苦,每当听闻百姓遭遇饥荒就不能入眠。因此,她身体力行,实行节俭政策,并利用剩余的粮食经常救济百姓。慢慢地,天下恢复了平静,年岁也得到了丰收。
邓绥还开办了男女同校的学堂,鼓励女性接受教育,打破了女性不能抛头露面的传统。在她的执政期间,东汉王朝度过了“水旱十年”困难时期,并平定了外患,使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得以转危为安。
她临朝称制长达十六年,虽然没有称帝,但不愿将权力归还给皇帝,而是信任宦官。邓绥虽然是一个女性,但她的能力和贡献远远超过了许多男性统治者。
公元121年,邓绥不幸重病不起,不久后去世。她的去世使人们深感悲痛,她所留下的精神和思想,却激励着后来的人们。
点赞❤️关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