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和熹皇后邓绥:历史上另一个与武则天匹敌的女性政治家

和熹皇后邓绥:历史上另一个与武则天匹敌的女性政治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大鱼爱历史 访问量:2027 更新时间:2023/12/24 18:30:04

邓绥,被史学家誉为“皇后之冠”,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能与武则天一较高下的女人。作为东汉时期最出色的女政治家之一,她到底是辅官贤后还是最强白莲花呢?

邓绥出生在今天的河南新野,她的祖父是东汉开国功臣邓禹,曾是汉武帝刘秀“云台二十八将”的第一将。而邓绥的父亲邓训则是护羌校尉。邓绥自幼喜欢读书,六岁就能阅读《史书》,十二岁通晓《诗经》《论语》等经典。

然而,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接受正式教育,邓绥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哥哥们的传授获得的。有时候她提出的问题都难倒哥哥们,需要哥哥们回到学堂找老师解答问题后再反馈给她。邓绥的父亲也喜欢将军队中的大小事情告诉她。

但是她的母亲不太喜欢邓绥沉迷于书中,经常批评她,让她多学女红,因为在那个年代,女子如果不会女红,很难嫁得出去。邓绥非常乖巧,不仅不反驳母亲,还白天勤奋地练习女红,晚上则诵读经典。因此家中的人都称她为“诸生”。

邓绥15岁就被选入宫中。据历史记载,她身高七尺二寸,姿色十分美丽,因此16岁就被封为“贵人”。邓绥深知如果想要在这深不见底的皇宫安全活下去,就不能获得太多帝皇的宠爱。于是她经常以生病为由,让帝去宠幸别的妃子。邓绥还与宫中的嫔妃搞好关系,小心翼翼地迎合着阴皇后

阴皇后是光烈皇后阴丽华的哥哥阴识的曾孙女。邓绥的母亲阴氏是阴丽华堂弟的女儿,因此邓绥和阴皇后之间是亲戚关系。按照辈分,邓绥还要喊阴皇后为姑姑。一开始阴皇后对邓绥的关注并不明显,毕竟是自己娘家人。邓绥也非常尊重她。

只要是有阴皇后出现的场合,邓绥都装扮得朴素。如果发现衣服颜色与阴皇后撞色,邓绥都会赶紧换下来,与阴皇后同行时弯着身子,一副恭敬的样子。每当和帝询问时,只要阴皇后不作回答,邓绥都不敢发言。

随着邓绥的名声高涨,阴皇后开始注意这位沉默的外甥女。甚至还有了加害她的想法。

有一次,汉和帝病重卧床不起,阴皇后在自己的寝殿里说:“我一旦得志决不让邓氏再有什么留下,一定要绝根。”这话被她身边的一位婢女听见,这位婢女偷偷告诉了邓绥。因为此前这位婢女遇到了麻烦,邓绥帮你解决的,所以她非常感谢邓绥。

邓绥听到这话后,痛哭流涕地说:“我一直以来都是心诚侍奉皇后,却没有得到她的保佑,反而让她如此憎恨我。如今我只有一死以保全邓氏宗族,免得阴皇后像对待人彘那样对待我。”说完,她要喝药自杀,但被官员赵玉阻止了,并告诉他有使者前来,说和帝已经痊愈了。果然,汉和帝确实康复了。

不久后,和帝得知阴皇后参与了巫蛊活动,便废黜了她的皇后地位。此后,和帝更加偏爱邓绥,但邓绥以病重为由拒绝了和帝的宠爱。阴皇后被废黜后,皇后的位置一直悬空。这时,汉和帝想到邓绥,因为他认为只有邓绥的品德才能够胜任皇后的位置。于是,他决心册封邓绥为皇后。尽管邓绥多次推辞,但最终还是被册封为“皇后”。

元兴元年,和帝去世。长子刘胜因患病无法继位,而皇子在出生后不久便夭折,导致皇位空缺。邓绥在此时拥立年仅百日的殇帝刘隆为皇帝,并自升为“太后”,实行摄政政治。

邓绥认为祭祀往往难以验证其效果,于是下诏罢免不符合典章法制的祠官,并赦免自光武帝建武以来所犯的妖言邪恶等罪犯。她还规定每天早晚一次肉食即可,减少宫廷奢华。此外,她下令允许园林贵族和宫女们自行选择去留。据说,免除遣散者高达五六百人。

殇帝刘隆不久去世,邓绥决定立安帝刘祜为皇帝,仍然继续摄政。

邓绥在权力之下为邓氏宗族成员封官加爵,但同时限制了他们的权力行使。她还立下规矩,一旦外戚犯罪,必定会立即处理,绝不姑息。

有一次京城遭遇旱灾,邓绥亲自前往洛阳,检查监狱记录以确认是否存在冤案。她发现一名囚犯正被极刑拷打,但该犯人却有话不敢说,于是邓绥马上询问,并了解到该犯人的真实情况。她立即处理了这个问题。在她离开之后,马上下大雨。

不久后,邓绥感染了风寒,使身边的人非常担心,甚至为她祈求延长寿命来换取健康。邓绥听到后感到非常生气,并向身边的人表示,只需要诚心祈祷即可,不必作出其他承诺。

邓绥康复后连续三天到洛阳审查记录,并处理了36名死刑犯等事务。

邓绥深知百姓所受的疾苦,每当听闻百姓遭遇饥荒就不能入眠。因此,她身体力行,实行节俭政策,并利用剩余的粮食经常救济百姓。慢慢地,天下恢复了平静,年岁也得到了丰收。

邓绥还开办了男女同校的学堂,鼓励女性接受教育,打破了女性不能抛头露面的传统。在她的执政期间,东汉王朝度过了“水旱十年”困难时期,并平定了外患,使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得以转危为安。

她临朝称制长达十六年,虽然没有称帝,但不愿将权力归还给皇帝,而是信任宦官。邓绥虽然是一个女性,但她的能力和贡献远远超过了许多男性统治者。

公元121年,邓绥不幸重病不起,不久后去世。她的去世使人们深感悲痛,她所留下的精神和思想,却激励着后来的人们。

点赞❤️关注❤️收藏

更多文章

  • 爆笑新来一个同事叫何莲,那个娴静那个美貌,真是跟莲花有一样的气质

    历史解密编辑:天天明星标签:何莲,闺密,乞丐,女神,冷笑话

    1.爆笑加油搞笑冷笑话,某加油站为了招揽生意打出一块招牌:凡买汽油者可免费获赠一张当地的地图。一天,有个外地人把车驶进加油站,他加了5元钱的汽油并索要免费地图。服务员说:“你要地图做什么?凭你买的那点儿汽油,你去的地方我指给你看就行了。”2.搜索关注天天一笑笑网看更多冷笑话,朋友在追女神,那短信内容

  • 高清经典 | 吴让之 行楷《东方朔画赞》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东方朔画赞,楷书,行书,书法,书法家,吴让之,书法作品

    吴让之《东方朔画赞》纸本,行楷,27x432cm《东方朔画赞碑》俗称颜子碑,为晋散骑常侍夏侯湛之所作,唐颜真卿书写,赞扬东方朔的丰功伟绩,而此幅书法与颜氏楷书有所不同,其以楷书书写,并融入了行书笔法,字正圆润,刚劲有力,彰显书法家楷书的独特魅力。高清局部—版权声明—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

  • 董其昌《东方朔答客难》,雍容华贵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董其昌,东方朔答客难,行书,书法,倪瓒,赵子昂,黄公望,书法家,画家,艺术家,书法作品

    董其昌有着这样的一个绰号,叫做“海内文霸”!他出生于16世纪中叶,出生在今天的上海,是明朝中后期的大书法家、大画家,影响了后世400多年。在万历十七年的时候,董其昌考中了进士,足见其才学精深,考中进士之后被授予翰林院编修,最后在崇祯九年的时候病逝于家乡。董其昌在书画方面是一个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其擅

  • 《东方朔偷桃图》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画国际大学标签:东方朔偷桃图,吴道子,东方朔,名士,后世

    《东方朔偷桃图》,明,吴伟,绢本水墨,纵1346厘米,横876厘米,美国马萨诸塞州美术馆藏。吴伟画人物师吴道子,纵笔不甚经意,而奇逸潇洒动人。山水巨石俱作斧劈皴。白描尤佳。东方朔为西汉名士,擅长辞赋,性诙谐,后世常以东方朔逸事为画题进行创作。此图描绘东方朔从西母处偷得仙桃后,匆匆逃跑的情景。

  • 大楷典范|颜真卿《东方朔画赞》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楷书,唐朝,颜平原,柳公权,颜真卿,书法家,国防部门,书法作品,东方朔画赞,麻姑仙坛记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颜师古五世从孙 、颜杲卿从弟,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创新出了与大唐以肥为美的审美习惯相一致的颜体书法,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

  • 东方朔 :两头明,中间暗——朱子对象山心学的批评及其蕴含的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象山,孟子,心学,朱熹,宋朝,东方朔,朱子之,儒家思想

    作者东方朔,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摘要:朱子对象山之学的批评所涉范围甚广,其中一种重要的说法则认为象山说话常常是“两头明,中间暗”,并以此指象山之学为禅学。对此我们需要探讨的是,朱子所谓的“两头明,中间暗”具体所指为何?象山之学毕竟如何表现为“两头明,中间暗”?假如朱子的批评有所针对,则

  • 孟院荐书 | 东方朔《权威与秩序——荀子政治哲学研究》出版暨后记

    历史解密编辑:孟子研究院标签:天论,后记,结语,孟院,汉朝,东方朔,儒家思想,权威与秩序——荀子政治哲学研究

    《权威与秩序——荀子政治哲学研究》东方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版作者简介东方朔,本名林宏星,江西寻乌人,哲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中国哲学史、中国伦理思想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副会长。曾任哈佛大学、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香港中

  • 孟学研究 | 东方朔:“反其本而推之” ——朱子对《孟子·梁惠王上》“推恩”问题的理解

    历史解密编辑:孟子研究院标签:朱子,孟学,朱熹,汉朝,宋朝,东方朔,齐宣王,儒家思想,孟子·梁惠王上

    摘要:“推恩”问题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以羊易牛”章。所谓“推恩”,简单地说,指的是行为者在面对某事物(或境况)时发现自身所具有的特殊的“心”会自然产生某种道德反应,并将此“心”所产生的道德反应推而广之,施加到其他相关事物或境况中去,以使该行为者在面对其他相关的事物或境况时也能作出相同的道德反应。

  • 汉朝宫廷宴饮故事,东方朔擅自割肉逃席,光武帝差点为烤肉杀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一袭素衣标签:东方朔,光武帝,刘彻,周亚夫,伊尹,宫廷

    中国是一个注重吃的国度,饮食文化在中国数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一直是争奇斗艳、丰富多彩。中国古代的帝王和后妃们是人间最知道享乐的一群,他们的饮食及其烹任,从来就是一件不可苟且的事。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中国的宫廷,把日常的吃饭搞得大张旗鼓、礼仪繁多、有声有色。中国古代的君主们很注重吃,自然,在他们生活的宫室

  • 东方朔聪明绝顶,却为何不被汉武帝重用?《鬼谷子》一书道破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鬼谷子,刘彻,东方朔,曹操,司马迁,王熙凤

    汉朝的东方朔是历史上著名的聪辩之士,他曾经这样夸耀过自己:“我12岁便开始学习书法,15岁精通了剑术,16岁便能够背诵数十万的经典,19岁开始学习排兵布阵,颇得孙武孙膑的精髓。臣身高有九尺三寸,明亮的眼睛像宝石一般,洁白的牙齿像贝壳一样整洁。我的勇敢只有孟贲能够相比,我的敏捷好像当年的刺客庆忌,我的